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静脉留置针改良穿刺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小儿静脉留置输液患儿随机分成传统组和改良组,每组6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的一人固定,另一人穿刺后双手送管的操作方法;改良组是一个人单手固定,另一手穿刺后带输液盐水送管的操作方法。结果:两组经过比较,改良组穿刺成功率优于传统组。结论:改良组的操作方法简便,穿刺成功率高,且节省人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小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6-0137-01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其不仅操作简单,可以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同时可以有效地保护患儿的血管,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小儿静脉穿刺置管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项技术性操作,但因小儿好动,不易合作,血管较细等原因,其穿刺较成人更易失败,为减少患儿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赢得救治时间,我科在实践摸索中改进了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自2011年开始实行一个人单手固定,另一手穿刺后带输液盐水送管的操作方法,明显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得到家属的好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两组均为入院后第一次穿刺置管,传统组与改良组患儿各60例,年龄均在4周岁以内。传统组:男32例,女28例;改良组:男35例,女25例。留置部位为小儿头皮及手足背部浅静脉,传统组:头皮静脉38例,手背静脉14例,足背静脉8例;改良组:头皮静脉41例,手背静脉12例,足背静脉7例。材料均选用BD公司生产的24号小儿静脉留置针。
1.2方法双手送管是传统的操作方法,操作前常规旋动留置针套管,以检查针芯与套管是否有粘连或卡住,选好需穿刺的血管并局部消毒,再请人协助固定患儿穿刺部位,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翼,成15°~30°刺入皮肤,见回血后左手拇指和食指按住Y管接口处,右手捏住针翼,边退针芯边送导管1~2 mm,然后固定妥当。单手带输液盐水送管是改良后的方法,同样操作前旋动留置针套管,以检查针芯与套管是否有粘连或卡住,选好需穿刺的血管并局部消毒,先将输液针头插入肝素帽,然后再将留置针的针翼在下,Y管在上,右手拇指掌侧面按住针座,中指掌侧面沿退针方向按住针翼,食指在Y管上方,左手绷紧皮肤,成15°~30°刺入皮肤,见回血后减小角度,再水平前进约1~2mm,以确保软管也进入血管内,然后用中指掌面将针芯退出少许,至针尖与套管远端大致平齐,打开输液开关开始输入液体,以适当冲开血管,然后完全拔出针芯,再用拇指与食指将Y形软管推入血管,左手拇指按压外套管,右手用3M输液贴初步固定外套管,最后再固定稳妥。为了避免静脉炎的发生,所有操作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穿刺点必须彻底消毒,即使是头皮静脉穿刺也必须用碘酒、酒精消毒,以保证彻底消毒灭菌。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要注意配伍时的浓度、输液的速度和温度,注意穿刺部位的保暖。穿刺时尽量避开关节,牢固固定,以减少机械刺激。若发现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热、痛或苍白状分支,均应停止输液,拔除套管针,局部用50%的硫酸镁湿敷,一般经湿敷,24 h 内症状基本都能消失。
2结果
传统组60例中,一次性穿刺成功52例,其中发生外套管前端反折3例,刺穿血管5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66%;改良组60例中,一次性穿刺成功59例,仅有1例穿刺失败,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3%,改良组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组。
3讨论
小儿静脉输液是常见的一项治疗方法,小儿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之一,如果不能及时穿刺成功,将直接影响对小儿的抢救与治疗。静脉留置针不仅减轻了长期输液患者每天穿刺所带来的痛苦,而且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故现小儿输液治疗多以静脉穿刺置管为主,因小儿好动且不易被说服,加上对疼痛的惧怕,故穿刺时多极力抗拒而不配合,给操作护士带来一定的难度,常致操作失败。另外,现在小儿相对偏胖,大多数血管比较细短,亦增加穿刺及置针难度。操作者除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外,操作技巧尤为关键。
传统组采用双手送管操作,穿刺见回血后要一手送管及一手退针芯同时进行,要求双手操作必须协调,故增加操作技术难度,而致部分操作失败。另外,双手操作留置针时,操作者双手完全脱离患儿,即不能固定患儿穿刺部位,故必须有人协助固定穿刺部位操作才能进行并完成。
改良组采用单手带输液盐水送管,操作者左手始终不松脱患儿接受静脉穿刺的部位,起到了有效制动的作用,使得穿刺比较顺利、稳妥,有效防止了因患儿强烈抗拒导致针头脱出或刺穿血管,因此可单人操作,故可节省人力资源。
另外,改良穿刺法在穿刺见血后,将针芯尖端退出软管内少许,并打开输液开关,将液体输入,可以将血管冲开并扩张、充盈,然后拔出针芯再送管,避免在向前推进时因血管腔小而刺穿血管壁。改良穿刺法大大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儿痛苦,对血管细、血容量不足、休克的患儿效果更明显。
总之,通过近几年的临床实践和比较,发现单手带输液盐水送管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一人可独立完成,且穿刺成功率高,其优点明显,深受家属和护理工作者的青睐,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邹海燕.108例静脉留置针应用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25):116-117.
[2]桑丽娜,于新馨.采用静脉留置针同时进行采血和输液的新方法[J].医学信息,2010,23(9):64.
[3]房欣娟,彭程.26G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49.
[4]陈碧珠.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良[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7,5:25.
[5]李桂宝,许素芃,文勇.折叠输液管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5A):32-33.
[6]张红,王燕.静脉留置针与可来福输液接头联合应用于化疗患儿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4):35.
[7]胡小薇,岳签.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改进方法及对策[J].齐鲁杂志,2007,13(15):13.
(收稿日期:20150529)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小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6-0137-01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其不仅操作简单,可以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同时可以有效地保护患儿的血管,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小儿静脉穿刺置管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项技术性操作,但因小儿好动,不易合作,血管较细等原因,其穿刺较成人更易失败,为减少患儿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赢得救治时间,我科在实践摸索中改进了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自2011年开始实行一个人单手固定,另一手穿刺后带输液盐水送管的操作方法,明显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得到家属的好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两组均为入院后第一次穿刺置管,传统组与改良组患儿各60例,年龄均在4周岁以内。传统组:男32例,女28例;改良组:男35例,女25例。留置部位为小儿头皮及手足背部浅静脉,传统组:头皮静脉38例,手背静脉14例,足背静脉8例;改良组:头皮静脉41例,手背静脉12例,足背静脉7例。材料均选用BD公司生产的24号小儿静脉留置针。
1.2方法双手送管是传统的操作方法,操作前常规旋动留置针套管,以检查针芯与套管是否有粘连或卡住,选好需穿刺的血管并局部消毒,再请人协助固定患儿穿刺部位,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翼,成15°~30°刺入皮肤,见回血后左手拇指和食指按住Y管接口处,右手捏住针翼,边退针芯边送导管1~2 mm,然后固定妥当。单手带输液盐水送管是改良后的方法,同样操作前旋动留置针套管,以检查针芯与套管是否有粘连或卡住,选好需穿刺的血管并局部消毒,先将输液针头插入肝素帽,然后再将留置针的针翼在下,Y管在上,右手拇指掌侧面按住针座,中指掌侧面沿退针方向按住针翼,食指在Y管上方,左手绷紧皮肤,成15°~30°刺入皮肤,见回血后减小角度,再水平前进约1~2mm,以确保软管也进入血管内,然后用中指掌面将针芯退出少许,至针尖与套管远端大致平齐,打开输液开关开始输入液体,以适当冲开血管,然后完全拔出针芯,再用拇指与食指将Y形软管推入血管,左手拇指按压外套管,右手用3M输液贴初步固定外套管,最后再固定稳妥。为了避免静脉炎的发生,所有操作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穿刺点必须彻底消毒,即使是头皮静脉穿刺也必须用碘酒、酒精消毒,以保证彻底消毒灭菌。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要注意配伍时的浓度、输液的速度和温度,注意穿刺部位的保暖。穿刺时尽量避开关节,牢固固定,以减少机械刺激。若发现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热、痛或苍白状分支,均应停止输液,拔除套管针,局部用50%的硫酸镁湿敷,一般经湿敷,24 h 内症状基本都能消失。
2结果
传统组60例中,一次性穿刺成功52例,其中发生外套管前端反折3例,刺穿血管5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66%;改良组60例中,一次性穿刺成功59例,仅有1例穿刺失败,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3%,改良组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组。
3讨论
小儿静脉输液是常见的一项治疗方法,小儿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之一,如果不能及时穿刺成功,将直接影响对小儿的抢救与治疗。静脉留置针不仅减轻了长期输液患者每天穿刺所带来的痛苦,而且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故现小儿输液治疗多以静脉穿刺置管为主,因小儿好动且不易被说服,加上对疼痛的惧怕,故穿刺时多极力抗拒而不配合,给操作护士带来一定的难度,常致操作失败。另外,现在小儿相对偏胖,大多数血管比较细短,亦增加穿刺及置针难度。操作者除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外,操作技巧尤为关键。
传统组采用双手送管操作,穿刺见回血后要一手送管及一手退针芯同时进行,要求双手操作必须协调,故增加操作技术难度,而致部分操作失败。另外,双手操作留置针时,操作者双手完全脱离患儿,即不能固定患儿穿刺部位,故必须有人协助固定穿刺部位操作才能进行并完成。
改良组采用单手带输液盐水送管,操作者左手始终不松脱患儿接受静脉穿刺的部位,起到了有效制动的作用,使得穿刺比较顺利、稳妥,有效防止了因患儿强烈抗拒导致针头脱出或刺穿血管,因此可单人操作,故可节省人力资源。
另外,改良穿刺法在穿刺见血后,将针芯尖端退出软管内少许,并打开输液开关,将液体输入,可以将血管冲开并扩张、充盈,然后拔出针芯再送管,避免在向前推进时因血管腔小而刺穿血管壁。改良穿刺法大大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儿痛苦,对血管细、血容量不足、休克的患儿效果更明显。
总之,通过近几年的临床实践和比较,发现单手带输液盐水送管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一人可独立完成,且穿刺成功率高,其优点明显,深受家属和护理工作者的青睐,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邹海燕.108例静脉留置针应用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25):116-117.
[2]桑丽娜,于新馨.采用静脉留置针同时进行采血和输液的新方法[J].医学信息,2010,23(9):64.
[3]房欣娟,彭程.26G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49.
[4]陈碧珠.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良[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7,5:25.
[5]李桂宝,许素芃,文勇.折叠输液管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5A):32-33.
[6]张红,王燕.静脉留置针与可来福输液接头联合应用于化疗患儿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4):35.
[7]胡小薇,岳签.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改进方法及对策[J].齐鲁杂志,2007,13(15):13.
(收稿日期:2015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