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企业领导經常性地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召开各类会议,商议处理或决定某些企业内的重大问题,因此,会议已成为当前企业内沟通信息、讨论问题、制定决策、形成决议的重要活动。因此,如何既搞好会议信息宣传报道,又能有效避免“多而滥”的现象,对于企业报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摆在企业新闻工作者面前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会议新闻 新闻价值 新闻角度 新闻特点 新闻方法
当前,不少企业报要闻版上普遍存在着会议新闻既多且滥的现象,往往使读者望而生厌,影响了企业报的声誉。本文结合在办企业报工作中的实践,粗浅地谈谈会议新闻报道改进的一些方法。
一、企业报会议新闻的制约因素
会议新闻,从广义上讲,泛指报道会议所使用的一切新闻体裁,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专访和花絮等;从狭义上来说,特指会议消息。后者是企业报会议新闻中最常见的体裁。由于企业领导经常性地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召开各类会议,商议处理或决定某些企业内的重大问题,因此,会议已成为当前企业内沟通信息、讨论问题、制定决策、形成决议的重要活动。企业一般都将企业活动作为自己的主要报道对象,因此,搞好会议报道对于企业报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事物是由正反两方面组成的。我们认识了会议的重要性,不惜经常性地腾出原已拥挤的版面去给会议新闻“让位”,却又往往有意无意地制造出了企业报上会议报道铺天盖地、写法千篇一律的现象,影响了企业报的可读性。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制约因素。
第一是少数企业个别领导过多地干预报纸。企业的领导关心企业报,原本是好事,但须有个“度”。有些个别领导却往往缺乏民主作风与正确的新闻意识,不考虑按新闻规律办事,会无巨细,强令报道。还有些个别领导总偏爱自己的会议,以显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成绩。有的甚至连什么时候登、刊在什么位置、字数要多少等等都一一强行规定。
第二是部分编辑过多的考虑领导的好恶;或者是冲不破关系网,大量编发“人情新闻”;或者是抵制不住不正之风的冲击,经常编发“有偿新闻”,利用手中编辑权力搞私人交易……
第三是有的编辑、记者或新闻采写人员理论素养和业务素养不高,写新闻稿,只知老一套;或者是不肯下功夫,腿脚懒得动,道听途说,文件抄一抄、改一改。他们写出的会议新闻可以用一个公式去套:“×时×地,××会议召开,××领导出席。会议提出了××,会议决定了××……最后,会议在××声中结束。”为了摆平领导关系,还得把与会领导都挂上大名,并按官衔大小将名单一一排列出来。这种会议新闻,每期让读者去看,确实使人厌烦。
二、写会议短新闻
在当前企业中,尽管人们一再呼吁减少会议,但实际还是这会那会经常不断,开得人精疲力尽。对于企业报来说,首先就是要尽可能地不单纯刊登会议新闻。作为企业新闻工作者,最热切追求的应是第一手材料,应力争沉到基层的“江河”中去抓“活鱼”。上报纸应提倡搞短新闻,会议新闻更应如此。
版面是靠信息“吃饭”的,而版面的容量却是个常数,这就要求新闻一定不能长。新闻越短,条数越多,报纸的信息量就越大,报纸就越耐看。当然,也不能削足适履,有时新闻的价值特别大,短篇幅解决不了,那就得给它穿大号“鞋”。然而只能偶尔为之。倘若是某些无论信息量还是新闻价值都不大的会议,我们索性就不给它“鞋”穿,不让它上版,或是压缩成简讯,甚至一句话新闻。其实,一只“鞋”也可以几只“脚”来穿。例如我所负责编辑的文教版,除了文教卫生等综合方面的稿件外,还有要闻版放不下的消息稿件需要登载,信息量大,所以我就经常将一般性的非重要会议新闻全部压缩成简讯,集中在一起,编发在一个短讯栏目内。这样一来,化零为整,简洁美观,既报道了消息,又不占大的版面,使报纸的信息量大大增加。
三、不留(或少留)会议的影子
会议新闻太多,自然就会使报纸的可阅性大打折扣。从读者重信息不重会议的心理出发,我们就尽量采取“改头换面”,使版面上不留(或少留)会议的影子,至少在新闻标题上少出现“会”的字样,绕开会名,“节外生枝”,变个法子写会议。这种方法也可称之为“用新闻手段处理会议”。
如从会议消息中“提纯精炼”,抓住报道会议中的重要信息,如以公司被授予“×××”称号、“公司×××成果获奖”、 “公司×××获好评”、“公司掀起×××热潮”、“让技术创新迸发活力”、“为公司走出去点赞”、“‘两学一做’学做互进、知行合一”等为题刊发,标题中虽不玩“会议”游戏,却能达到会议消息报道“形”“神”统一。
四、抓住新闻价值
写会议新闻,有一个着眼点的问题。有些同志往往把开会本身视作新闻,认为写会议新闻的目的只是告诉读者什么时间开了什么会议、出席了哪些人、议程有哪些等等,写成了不折不扣的“纯会议新闻”。实际上最重要的信息往往不是会议本身,而是它的新闻价值,要通过会议发现新闻,通过报道会议传播新闻,要学会“会海捞珠”,对会议进行“软处理”。
五、选择最佳角度
会议新闻与写其他新闻一样,一定要选择一个最佳角度,使会议新闻能够“跳”出来。
要选择为新闻角度,第一应选择引起受众兴趣的角度,第二应选择能体现会议价值的角度,第三应选择能突出会议特点的角度,第四应选择能深化主题的角度。
六、注意抓住特点
写好会议新闻,关键不在于写出会议的共性,而是要凸现会议的个性,使这一次会议能与其他会议区别开来。只有抓住了个性,才能构思出新的角度,才能别开生面,才能吸引读者。
例如,公司定期总要召开施工生产调度会,以往我们对会议本身并不作报道,只是派出记者旁听,猎取施工生产信息,会后再作采访。可是在一次调度会上,公司经理宣布实行会议改革,于是我就抓住这一点对公司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正式启动进行了报道。
七、长文“分而治之”
报纸要办得活泼,就要尽可能地用短新闻。但有时一次会议往往有多人讲话,要解决的问题也总是不止一个,会议新闻该怎样写?
一般常用两个方法。一是找出最重要的方面重点详写,其余附带而过。二是长文要“分而治之”,即将一次会议分割成多条。实践使我们体会到,采用长文“分而治之”的方法,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样做,可以将会议大篇幅内容化繁为简成几篇小文章,既节约和美化了版面,又利于宣传会议的重点,编者易于组织和安排版面,读者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最关心的消息阅读。
八、导语精雕细琢
俗话说:先声夺人。导语的好坏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篇新闻的命运。导语处于黄金地位,是寸金之地,因此写作导语时必须字无虚发,惜字如金。写作会议新闻的导语,更应精雕细琢。
会议新闻的导语要尽可能地不要写会议,除非这次会议的本身就十分重要。从受众心理出发,可以先将会议中最有价值的新闻放在前面作导语,会议可从第二段起作为背景交代。当然,文无定法,也可变换多种方法处理。
其实在导语的制作上大有文章可做,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一扫会议新闻的导语千篇一律的沉闷之气。
九、深入现场采访
要提高会议报道的质量,必须注意在报道中抓住会议特点和本质,尽可能地多写出现场气氛。这就要求作者要深入到会议现场去实地采访,亲自感受会议气氛。否则,靠别人转述,或凭会议资料和会议记录帮助,感受就不真切,写作时也往往写不出特色,而且还容易出现事实差错。有时,为了增加现场感,有些作者就喜欢“合理想象”。我认为,这样做是在冒险,而且有损于一名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和品德。
在采访以前,尽可能提前做好功课:比如事先打听好会议主题、议程、与会人员、列出采访提纲等等,待到正式采访时就可从容不迫,有的放矢,占据主动地位。
总之,“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立足实际、多动脑筋,就能不落窠臼,将会议新闻写活写好。
关键词:会议新闻 新闻价值 新闻角度 新闻特点 新闻方法
当前,不少企业报要闻版上普遍存在着会议新闻既多且滥的现象,往往使读者望而生厌,影响了企业报的声誉。本文结合在办企业报工作中的实践,粗浅地谈谈会议新闻报道改进的一些方法。
一、企业报会议新闻的制约因素
会议新闻,从广义上讲,泛指报道会议所使用的一切新闻体裁,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专访和花絮等;从狭义上来说,特指会议消息。后者是企业报会议新闻中最常见的体裁。由于企业领导经常性地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召开各类会议,商议处理或决定某些企业内的重大问题,因此,会议已成为当前企业内沟通信息、讨论问题、制定决策、形成决议的重要活动。企业一般都将企业活动作为自己的主要报道对象,因此,搞好会议报道对于企业报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事物是由正反两方面组成的。我们认识了会议的重要性,不惜经常性地腾出原已拥挤的版面去给会议新闻“让位”,却又往往有意无意地制造出了企业报上会议报道铺天盖地、写法千篇一律的现象,影响了企业报的可读性。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制约因素。
第一是少数企业个别领导过多地干预报纸。企业的领导关心企业报,原本是好事,但须有个“度”。有些个别领导却往往缺乏民主作风与正确的新闻意识,不考虑按新闻规律办事,会无巨细,强令报道。还有些个别领导总偏爱自己的会议,以显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成绩。有的甚至连什么时候登、刊在什么位置、字数要多少等等都一一强行规定。
第二是部分编辑过多的考虑领导的好恶;或者是冲不破关系网,大量编发“人情新闻”;或者是抵制不住不正之风的冲击,经常编发“有偿新闻”,利用手中编辑权力搞私人交易……
第三是有的编辑、记者或新闻采写人员理论素养和业务素养不高,写新闻稿,只知老一套;或者是不肯下功夫,腿脚懒得动,道听途说,文件抄一抄、改一改。他们写出的会议新闻可以用一个公式去套:“×时×地,××会议召开,××领导出席。会议提出了××,会议决定了××……最后,会议在××声中结束。”为了摆平领导关系,还得把与会领导都挂上大名,并按官衔大小将名单一一排列出来。这种会议新闻,每期让读者去看,确实使人厌烦。
二、写会议短新闻
在当前企业中,尽管人们一再呼吁减少会议,但实际还是这会那会经常不断,开得人精疲力尽。对于企业报来说,首先就是要尽可能地不单纯刊登会议新闻。作为企业新闻工作者,最热切追求的应是第一手材料,应力争沉到基层的“江河”中去抓“活鱼”。上报纸应提倡搞短新闻,会议新闻更应如此。
版面是靠信息“吃饭”的,而版面的容量却是个常数,这就要求新闻一定不能长。新闻越短,条数越多,报纸的信息量就越大,报纸就越耐看。当然,也不能削足适履,有时新闻的价值特别大,短篇幅解决不了,那就得给它穿大号“鞋”。然而只能偶尔为之。倘若是某些无论信息量还是新闻价值都不大的会议,我们索性就不给它“鞋”穿,不让它上版,或是压缩成简讯,甚至一句话新闻。其实,一只“鞋”也可以几只“脚”来穿。例如我所负责编辑的文教版,除了文教卫生等综合方面的稿件外,还有要闻版放不下的消息稿件需要登载,信息量大,所以我就经常将一般性的非重要会议新闻全部压缩成简讯,集中在一起,编发在一个短讯栏目内。这样一来,化零为整,简洁美观,既报道了消息,又不占大的版面,使报纸的信息量大大增加。
三、不留(或少留)会议的影子
会议新闻太多,自然就会使报纸的可阅性大打折扣。从读者重信息不重会议的心理出发,我们就尽量采取“改头换面”,使版面上不留(或少留)会议的影子,至少在新闻标题上少出现“会”的字样,绕开会名,“节外生枝”,变个法子写会议。这种方法也可称之为“用新闻手段处理会议”。
如从会议消息中“提纯精炼”,抓住报道会议中的重要信息,如以公司被授予“×××”称号、“公司×××成果获奖”、 “公司×××获好评”、“公司掀起×××热潮”、“让技术创新迸发活力”、“为公司走出去点赞”、“‘两学一做’学做互进、知行合一”等为题刊发,标题中虽不玩“会议”游戏,却能达到会议消息报道“形”“神”统一。
四、抓住新闻价值
写会议新闻,有一个着眼点的问题。有些同志往往把开会本身视作新闻,认为写会议新闻的目的只是告诉读者什么时间开了什么会议、出席了哪些人、议程有哪些等等,写成了不折不扣的“纯会议新闻”。实际上最重要的信息往往不是会议本身,而是它的新闻价值,要通过会议发现新闻,通过报道会议传播新闻,要学会“会海捞珠”,对会议进行“软处理”。
五、选择最佳角度
会议新闻与写其他新闻一样,一定要选择一个最佳角度,使会议新闻能够“跳”出来。
要选择为新闻角度,第一应选择引起受众兴趣的角度,第二应选择能体现会议价值的角度,第三应选择能突出会议特点的角度,第四应选择能深化主题的角度。
六、注意抓住特点
写好会议新闻,关键不在于写出会议的共性,而是要凸现会议的个性,使这一次会议能与其他会议区别开来。只有抓住了个性,才能构思出新的角度,才能别开生面,才能吸引读者。
例如,公司定期总要召开施工生产调度会,以往我们对会议本身并不作报道,只是派出记者旁听,猎取施工生产信息,会后再作采访。可是在一次调度会上,公司经理宣布实行会议改革,于是我就抓住这一点对公司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正式启动进行了报道。
七、长文“分而治之”
报纸要办得活泼,就要尽可能地用短新闻。但有时一次会议往往有多人讲话,要解决的问题也总是不止一个,会议新闻该怎样写?
一般常用两个方法。一是找出最重要的方面重点详写,其余附带而过。二是长文要“分而治之”,即将一次会议分割成多条。实践使我们体会到,采用长文“分而治之”的方法,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样做,可以将会议大篇幅内容化繁为简成几篇小文章,既节约和美化了版面,又利于宣传会议的重点,编者易于组织和安排版面,读者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最关心的消息阅读。
八、导语精雕细琢
俗话说:先声夺人。导语的好坏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篇新闻的命运。导语处于黄金地位,是寸金之地,因此写作导语时必须字无虚发,惜字如金。写作会议新闻的导语,更应精雕细琢。
会议新闻的导语要尽可能地不要写会议,除非这次会议的本身就十分重要。从受众心理出发,可以先将会议中最有价值的新闻放在前面作导语,会议可从第二段起作为背景交代。当然,文无定法,也可变换多种方法处理。
其实在导语的制作上大有文章可做,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一扫会议新闻的导语千篇一律的沉闷之气。
九、深入现场采访
要提高会议报道的质量,必须注意在报道中抓住会议特点和本质,尽可能地多写出现场气氛。这就要求作者要深入到会议现场去实地采访,亲自感受会议气氛。否则,靠别人转述,或凭会议资料和会议记录帮助,感受就不真切,写作时也往往写不出特色,而且还容易出现事实差错。有时,为了增加现场感,有些作者就喜欢“合理想象”。我认为,这样做是在冒险,而且有损于一名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和品德。
在采访以前,尽可能提前做好功课:比如事先打听好会议主题、议程、与会人员、列出采访提纲等等,待到正式采访时就可从容不迫,有的放矢,占据主动地位。
总之,“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立足实际、多动脑筋,就能不落窠臼,将会议新闻写活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