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对中西美术的影响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rgeS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子与黑格尔分别是中西方思想发展历程中的代表人物。二者的美学理念兼具民族性和时代性,在中西方美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老子美学奠定了中国山水画兴盛的基础,黑格尔美学影响了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发展。
  近代以来科技文明不断进步,中西方的文化有了更多的交流途径,中西方美术相互吸收,相互借鉴。本文分析老子和黑格尔的美学思想,除了分析二者的异同及其对各自地域美术的作用之外,还窥探老子对西方美术和黑格尔对中国美术的交互影响。
  一、老子与黑格尔的主要美学思想及异同
  老子是中国传统哲学中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道德经》采用朴素辩证法,以此探寻宇宙的根源,并由此推导人的处世原则,最终达到与天地同在、与万物合一的终极目的。他主张“道法自然”“大象无形”“清净无为”等美学思想。
  黑格尔是欧洲古典主义的集大成者。他的《美学》对艺术美有着明确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在他看来,理念相当于艺术的内容,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而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
  (一)相同之处
  1.“道”和“理念”是美的本原
  老子的“道”和黑格尔的“理念”的美学精神皆是某种抽象的、虚幻的存在,旨在倡导艺术作品的背后应有某种特定的艺术意蕴。艺术家借助绘画作品传达主体对自然、宇宙的“道”和“理念”的见解,其可以是中国山水画中的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可以是西方油画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风景画,或是描绘光影色彩的印象绘画。
  2.事物的两端既对立又统一
  老子“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等美学思想促进了中国绘画中意犹未尽的、若有若无的朦胧美,尤其是士大夫文人画中水墨的运用和黑虚实白的对比。例如,南宋时期,“马一角,夏半边”(指山水画家马远和夏圭画作的构图风格)中画面的大幅留白;明末清初,八大山人(朱耷的别号)在画面中只画鱼、花、石、叶,而不画水和其他多余的背景之物;清代笪重光《画筌》将这种绘画风格理解为“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在笔墨方面,清代华琳的“计白当黑”认为画面的空白处也是一种色彩。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体现为感性与理性的和谐共处。他所推崇心物合一的代表——古希腊艺术,曾被温克尔曼评价为“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古希腊艺术对人体的理性探索借由艺术家的作品,感性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例如,合理的人体比例,即人们可以从有限的感性形象认识到无限的普遍真理。
  (二)不同之处
  虽说老子的“道”与黑格尔的“理念”都是美的本源,但老子的“道”偏向感性,注重不经人工雕饰的自然美,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艺术家大都以自然山川抒发心中情感的同时,力求画中形象和构图浑然天成。而黑格尔的“理念”趋向于理性,他在著作《美学》第一卷开篇就说:“自然美是无用的,艺术家是神的代言人。”可见对黑格尔来说,经由人工创造的科学美才是真正的理想美。黑格尔认为,东方艺术受到老子美学的影响而求诸暗示性或寓意性的外在事物形式来表达抽象的精神理念,却因此缺少理想美。
  二、老子美学思想对西方美术的影响
  老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影响极大,无论是美术学科的画种细分还是画面意境的品评,文人画、写意画的发展都离不开其浸染。而其对西方美术的影响体现在印象派的绘画风格里。在绘画题材上,“自然”在西方美术中往往不受艺术家的重视,如同中国唐代之前也以人物画为主,受老子“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淳朴本性”的影响后,“自然本位”的思想在山水画、文人画中逐渐兴起并绵延不绝。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亦是如此。中国近代文艺家朱谦之先生在评说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画作时说:“《蒙娜丽莎》描写他爱人之美,曾费五年的功夫在这画上。却是这画背景是一块中国式的山水,这在西洋画界中是很特别的,可算是受中国的影响了。”这表明,西方美术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受到老子美学和中国山水画的陶染。
  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频繁,印象派绘画受到老子美学思想的影响,从古典主义挣脱以人物为主的枷锁,走出画室而到野外描绘自然风景。在构图上,西方美术作品大都填塞得非常紧张,画面动荡起伏,而老子美学思想下的中国美术大都清淡、舒朗,如梦如影。这样的手法被印象派画家模仿,例如,莫奈在一片水上的点缀几朵睡莲;《日出印象》中,烟雾迷蒙的海面上隐约可见的光源,远方若隐若现的船只,画面笼罩着一层朦胧美,这与老子所说的“大象无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雷礼锡在《中国艺术与世界文明》中写道:“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自然美和感性形式趣味在欧洲大行其道,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基督教精神与理想美理念。”在老子美学的感染下,西方美术在近代以来一反“模仿说”所倡导的理性的绘画风格,支配现实主义的思想在艺术上终不能得势,因其教人抑制热情、放弃主观、闲却自我。而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派等各种美术活动和思潮相继开展。
  伴随着近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中国艺术中老子的美学思想帮助英国绘画界培育了自然主义新画风。近代英国的部分园林设计图已透出中国山水艺术的自然意趣。中国山水艺术的自然意趣在山水画家宗炳的《画山水序》中有较好的表述,即“山水,質有而趣灵”,引人“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达到“万物融其神思”的畅怀境界。这要求山水艺术努力表现质朴、淡静、幽远的自然意象和情趣。
  黑格尔曾指出,中国传统艺术“让自然事物保持自然形状,力图模仿自由的大自然”。在学习中国艺术的过程中,英国园林风景画间接地吸收了中国山水艺术的自然意象和情趣特征,这类“以假拟真,有若自然”正是来源于老子的美学思想。例如,钱伯斯的丘园图稿就在空间上加大了开阔性,林木增加了疏密对比,虽无中国画特有的山水审美境界,毕竟透出中国画的阔远意味,与欧洲古典绘画的写实完美特征有明显的区别。陈志华认为,在近代欧洲特别是英国,“从不承认自然的美,到喜爱它;从完全不在绘画里表现自然,到用它作为主要题材,这反映着人们审美意识的重要变化、人同自然的关系的重要变化”。   三、黑格尔美学思想对中国美术的影响
  黑格尔美学中对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自由统一的要求正适用于19世纪欧洲新古典主义画派的绘画风格。新古典主义画派崇尚理性的表达,追求复古的精神,重视艺术在人民中所起到的道德教育作用。他们所选用的题材都是比较严肃的历史题材,重视形式,倡导形式美的原则,摒弃鲜艳的用色,主张减弱画面的色彩。
  黑格尔的理性辩证法对中国美术发展也有着重大作用,尤其是近代中国画的思想改革。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高剑父,1948年他在《前锋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国画的辩证》的文章,其中借助黑格尔“正、反、合”的美学理念,对中国画史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他将两汉六朝之画称为“正”,因为那时我国绘画自成体系,与其他学术对立;而后印度美术输入渐盛,致使“我国之绘画,几全为佛画所陶溶,其作畫风格亦受外来风格支配”,此为“反”;唐宋时期,中国画已然将各类风格融会贯通、兼收并蓄,道释人物、山水、花鸟都有所发展,此为“合”。一直到近代利玛窦将欧洲绘画带入中国,中国绘画大受某些醉心欧化、蔑视国粹者贬低,随后有识之士又致力于“合”的工作,
  如此反复。
  黑格尔在《美学》中强调色彩的重要性,认为颜色的丰富表现力是绘画能描写出全部现象。近代中国绘画受到了以黑格尔美学为代表的欧洲绘画思想的影响,也开始重视色彩在画面中的效果和作用。吴昌硕、赵之谦等海派名家都曾受其影响而采用强烈鲜艳的西洋色彩,变清淡、纤细为艳丽、厚重。徐悲鸿于1920年发表的《中国画改良论》中也说道:“鄙意以为欲尽物形,设色宜力求活泼。”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改良派运用黑格尔的理念对美术事业的改革与古人大不相同。
  艺术与宗教密切相关,同时“美”还常常被视作一种高于“善”的境界。黑格尔在《美学》中说:“宗教往往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却视为和它不同的一个部门服务。”这样的思想被近代留学于欧洲的蔡元培所汲取,归国后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理念,他寄希望于普及美术教育的同时传播艺术的“真、善、美”“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从而改善艺术与宗教关系的同时改造国民精神。
  不仅如此,徐悲鸿、康有为等人,于近代思想开放的浪潮中汲取黑格尔的理性辩证法提出改革中国画、雕塑、油画等美术学科,严格按照西方美术学院的学科设置和课程安排,并重视素描的作用,为我国的美术发展提供专业性更强的制度和保障。
  四、结语
  黄宾虹在《宾虹论画》中说:“老子言‘道法自然’,庄生谓‘技进乎道’,学画者不可不读老庄之书。”庄子是老子美学思想的继承者,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有充分了解老子的美学思想,才能更好地认识、体会、感悟到庄子美学和中国美术中独特的韵味。朱光潜有言:“黑格尔对美学的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把辩证发展的道理应用到美学里,替美学建立了一个历史观点。”
  更重要的是,老子与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并不只是桎梏于各自所属的国度中,它们都曾漂洋过海对另一个时空里的美术发展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倘若没有老子的“道法自然”,是否还会有印象派的追寻自然和后来抽象派的绘画风格?假如没有黑格尔的理性辩证,中国近现代以来的美术是否还会有如此多思想和改革的碰撞?这些都值得商榷。但可以肯定的是,老子的美学思想肯定了中西方美术里“自然”本身对绘画的重要性,即画面的题材和内容不再左右绘画者的创作,而是通过画家本身的自我意识和理念“再构”出来;黑格尔的美学理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系统地阐释了在艺术创作中理念和形式的关系,并且在中西方美术中,对理念本身的内容也作出了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他们二人对中西方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持续不断的美学源泉,令后世的美术家收获良多。
  (齐齐哈尔大学)
  作者简介:郭铭城(1994-),男,福建厦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美术理论。
其他文献
本文以土家族哭嫁歌曲的音乐特色为主,研究土家族的民间婚姻哭嫁文化形成的渊源。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哭嫁文化艺术特征内容、音乐特征、演唱形式来展示湘西土家族哭嫁音乐的魅力。其中,分析从“哭嫁”的由来到“哭嫁歌”的演变,再将其与原声山歌对比,对哭嫁歌词节奏等进行了详细的诠释,还有演唱形式的几种类型以及“哭嫁歌”的传承等。  一、土家族哭嫁歌曲文化的由来  在我国有这样一个民族——土家族,聚集在湘、鄂、川、渝
期刊
《大唐西域记》作为重要的佛教典籍,在传入日本之后,对平安时代的日本佛教文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为日本的说话文学提供了大量的故事传说和创作题材。成书于平安时代的《今昔物语集》援引了《大唐西域记》中的故事,并根据需要对其中一些故事进行改写和增删。本文通过考察《今昔物语集》中援引的《大唐西域記》故事,探究这些被援引的故事的特点和意义。  一、《大唐西域记》与《今昔物语集》简介  《大唐西域记》是由唐朝
期刊
主题性美术作品可以看作生动的教科书,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历史教育意义。许多主题性美术作品已成为我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的经典作品,为美术创作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在绘画创作中,主题艺术作品展现的是重要的历史文化事件或人物对象,并在历史、政治、社会、叙事和纪念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人们更多地将历史事件和当代生活作为主题性绘画所表现的重点,其艺术特点为典型性、写实性,强调对既定事件的客
期刊
如今,男高音演唱艺术成为音乐剧、歌剧舞台大师作品的化身,为表演者确立了综合的任务——掌握重点提供的音乐材料、具有表演技巧、善于舞台语言和形体。表演者的这些综合职业素质传达了一个言简意赅的概念——艺术天赋。而乔纳斯·考夫曼正是这样一位近乎完美的演员。  乔纳斯·考夫曼8岁开始学习钢琴,还参加了小学合唱团,20岁考入慕尼黑音乐与演绎大学,25岁毕业。毕业后他在著名的芝加哥歌剧院、德国歌剧院、斯卡拉歌剧
期刊
版画是世界美术艺术中的重要门类,流派较多,如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等。凯绥·珂勒惠支作为20世纪德国最重要、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女版画家之一,其一生致力于版画创作。珂勒惠支以版画为武器刻画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人、农民,特别是女性的悲惨生活以及他们不惧豪强、勇于反抗的大无畏精神,唤醒劳苦大众要自由、要和平、要反对侵略战争。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战争不断,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女性更是被侮辱、
期刊
若是立足于严格意义上而言,不论是哪一种具象绘画都包含了抽象元素。深入探索装饰绘画中所蕴含的点、线、面所构成的抽象元素可以提升整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并从中萃取出艺术内涵。纵观人类绘画发展史便能够意识到这是由抽象走向具象再走向抽象的交融过程。其中,装饰绘画中所蕴藏的抽象元素也是装饰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如果想要展现装饰绘画中的抽象元素,需要借助这些元素与装饰绘画的背景展开紧密的联系,从而立足于局部到整体了
期刊
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古朴、典雅,带有历史厚重感,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能为观赏者带来极致的精神享受。古典舞表演讲究形神兼备、身心并用,要求表演者不只是重现古典舞的形态,还要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古典舞的神韵、情感和内涵,要营造出一种意境。表演者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古典舞的美学特征,利用呼吸技巧、动作技巧以及水袖技巧完成中国古典舞表演。  一、古典舞表演的美学特征  古典舞之美主要
期刊
随着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与进步,二胡艺术已成为我国民族器乐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二胡艺术演奏的过程中,技术与情感的融合不仅能够切实优化二胡演奏的听觉体验,还能够完美诠释二胡演奏曲目的艺术灵魂,对于提升二胡艺术的演奏水平和全面丰富二胡演奏的艺术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讨论二胡演奏时技术与情感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两者融合的重要性并探讨两者的融合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者的工作提供理
期刊
意境是绘画的灵魂,在中国古典美学当中意义重大,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山水画中,意境成为检验一件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元代宗教以及政治的影响对儒、道、禅采取一种融合的态度,寄情于书画创作,在绘画中逐渐开始展现意境。  一、意境的概述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当中一个重要的评判因素,作为艺术范围当中一个独特的类型,是中国古典美学用来标示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活动中的一种审美范畴。一般来
期刊
商业空间以及居住空间内部所有能够移动的元素都可以称为软装。室内设计中,软装饰设计对于室内空间有着重要作用,是室内空间的灵魂。近年来,软装设计得到了越来越多设计师的关注,其可以展示某种意境与情怀。鉴于此,本文首先对软装设计进行探究,其次对于现代商业空间软装设计发展特点进行探讨,再次对现代商业空间软装设计潮流趋势及推动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为我国现代商业空间软装设计应用提供参考,实现不同艺术空间的完美融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