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进贾府命已定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ailv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我们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对《红楼梦》的研究更是一门学问,被世人称为“红学”。很多文人学者对《红楼梦》进行了研究、考证,使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了作品。在此,笔者想简要地论述一下《红楼梦》中对人物命运的暗示和伏笔,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一、简要概括《红楼梦》中的暗示、伏笔方法
  脂批将草蛇灰线法指认为曹雪芹小说创作中采用的一个基本的、全局性的艺术手法。“草蛇灰线”就是比喻在小说写作中到处留下对后文情节发展的暗示、伏笔。具体来说,在《红楼梦》中,暗示、伏笔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对整部小说的伏脉
  全部《红楼梦》最大的一个伏脉就是沁芳溪。“沁芳”,是宝玉批驳了“泻玉”粗俗过露之后自拟的新名。沁芳是全园的命脉,一切建筑的对联,溪、亭、桥、闸,皆用此名。虽然这个名字非常“香艳”,但是有深刻的意义。这就是作者用“情节”点醒的:宝玉不忍践踏落花,将残红万点兜起,送在溪水中,看那花片溶溶漾漾,随流而逝。这是众人搬进园子后的第一个“情节”,这是一个巨大的象征,即象征着全书所写女子的总命运。这也是“草蛇灰线”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预示了《红楼梦》最终的结局是“落红成阵”“诸艳归源”。所谓“落红成阵”,所谓“花落水流红”,所谓“流水落花春去也”……都在反复地点醒这个巨大的伏脉,也就是全书巨大的主题:“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二)用判词伏脉
  如第五回,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图册和听到的歌词,就集中预示了十二钗的结局。
  (三)用戏文伏脉
  如第十八回元春归省时所点四出戏,“豪宴”伏贾家之败,“乞巧”伏元妃之死,“仙缘”伏甄宝玉送玉,“离魂”伏黛玉之死。此外,这类伏笔在小说中比比皆是。
  (四)用人名伏脉
  如贾家四位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前四个字谐音“原应叹息”,预示了她们的命运。
  除此之外,小说中还运用了大量的猜谜、酒令对后文情节发展做了暗示、伏笔,还有对某个情节的前引后应。比如,第四十一回中,刘姥姥的外孙板儿,和王熙凤的女儿巧姐,两个小孩互相交换了柚子和佛手,脂批针对这一情节批曰:“伏线千里。”“柚子即今香圆之属,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后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这是告诉我们,板儿和巧姐交换水果的这一情节,是“伏脉千里”,预示后面贾家败落后,刘姥姥救出落难的巧姐,巧姐嫁给了板儿的故事。
  二、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命运的暗示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曹雪芹也运用了草蛇灰线这种手法暗示了林黛玉的命运。这种暗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处。
  (一)对黛玉的病终不能治的暗示
  对黛玉的病,她自己是这样介绍的:“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了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但在《林黛玉进贾府》里先后出现了六次哭,主要人物在这一回里都哭了。如贾母见到外孙女林黛玉时“大哭”,王熙凤“便用帕拭泪”,“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除了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黛玉在贾府见的恰恰全是“外姓亲友”,可见这两点全都违背了癞头和尚的说法。其实,作者正是运用这些描写来暗示黛玉的病是无药可医的。
  (二)用贾家人对黛玉的态度来暗示她寄人篱下的悲惨命运
  林黛玉进贾府是“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可见贾府的主人对其并不重视。在进贾府的第一天,黛玉的两个母舅又分别以“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和“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为由不见黛玉。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贾政和贾赦才是贾府的主人,也是黛玉的至亲,他们却以无足轻重的理由拒绝了和黛玉见面,可见对其并不重视。作者以此暗示了黛玉篱下的悲惨命运。
  (三)用首次见面时宝玉的“摔玉”暗示了宝黛的爱情悲剧
  有着“木石前盟”的宝黛在初次见面时除了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外,作者更是匠心独运地写了宝玉摔玉这一有深刻寓意的情节。诚然,这一情节表现了宝玉“世法平等”重要思想,但作者也是有意在表现宝黛爱情当中的不可调和性。宝玉的这一行为也造成了心思缜密的黛玉“正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的后果,但宝玉丝毫也未觉察。
  (四)用丫环的名字来暗示黛玉飘零的身世
  黛玉的丫环在《林黛玉进贾府》中首次露面,“十岁的小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作雪雁”,贾母又将名唤鹦哥的与了黛玉,自此黛玉身边主要就是这两个丫环。我们都知道鹦哥就是后来的紫鹃。雪雁和紫鹃也是深有寓意的。雪雁即雪中之雁,孤独、念群、思乡,这也正是黛玉身世的写照。而雪雁这个名字也和后文有照应,《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写宝玉生日当晚聚会上行酒令,众人根据史湘云的提议:“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说一句时宪书上有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此令之行,本是宝玉为先,但宝玉反应较慢,故黛玉对宝玉说道:“你多喝一杯,我替你说。”宝玉真个喝了酒,听黛玉说道:“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说的大家笑了,说:“这一串子倒有些意思。”黛玉又拈了个榛穰,说酒底道:“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黛玉的身世遭遇恰如其酒令中的折足孤雁,失伴哀鸣。另一个丫环紫鹃,是黛玉的贴心丫环和知己。我们再来看看她的名字的寓意。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所以杜鹃代表着思乡、愁苦的寓意,在古诗文中随处可见。用黛玉的知己紫鹃预示她悲惨的命运不言而喻。
  综上所述,林黛玉刚刚进入贾府,作者就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手法预示了她悲惨的命运。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教材简析]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大修订教材第十一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判断太阳离人的远近并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学习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
期刊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表现,它涵盖了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多少年来,“作文难教,作文难写”的现状从根本上没有得到改变,即使新课程改革全面推广的十年以来,作文教学依然是语文教学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完整体系  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就像一粒种子从发芽到收获,要经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管是曾经的《教学大纲》还是当前的
期刊
当今小学作文仍然存在着片面追求以文载道的现象,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写作个体心灵的自由。翻开作文簿,字里行间流动的几乎是人云亦云的复制型思维,无新颖超拔之意。因此,我们应寻觅学生的优点,放大学生的胆量,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可以越雷池,信笔走马,解放学生的心灵和语言,产生“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积极效应,促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对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
期刊
现如今,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社区、学校,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因而作为高中体育教师,我们担负着为祖国培养健康人才的重担,但我们面对的学生却由于高考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入学时就已经开始了紧张的备战工作,而对体育活动早已是“远观”,所以造成了学生身体素质下降。除此以外,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更多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缺乏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面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在中学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唐诗中对祖国山水的赞美与热爱之情,对学生进行“美丽中国”理念的灌输与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炽烈情感。  关键词:唐诗 美丽中国 道德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
期刊
学生是习作的主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切实关注学生的生活轨迹,把学生的真实表达放在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表真情,探究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作为写作对象,通过深入生活、贴近自然等方式把习作作为释放自我、真实感悟的一个平台。参加课题“原生态习作教学方法研究”一年多来,我坚持以这些为指导理念,扎实有效地落实课题方案。以下是我在课题实验
期刊
摘要:在《三国演义》众多英雄人物中,曹操的领导才能较之诸葛亮、周瑜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乐观自信,任贤使能,充分体现了一个优秀领导者所应具备的心态观和人才观。商场如战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社会,企业若想生存、强大,必须有一位出类拔萃的领导者。曹操作为一位杰出的领导人,其领导观对我们现代社会仍有许多借鉴意义。  关键词:领导观 心态观 人才观  从古至今,一个国家要想兴旺发达、国泰民安,必须有一个贤明
期刊
摘要:当代学生受挫能力弱,我认为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学校教育存在误区。人的发展以必要的心理发展为前提。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样丰富多彩,特别是一些家长重视学习的孩子,他们的见识面非常广,一般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自尊心很强,成功欲更加强烈。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偏爱他们,即使是批评,也是轻描淡写式的,不触及思想实质,管理上也忽视放松,以为他们思想觉悟高、表现好,能自己管理自己。多表扬少批评的教育方式,无疑
期刊
小鸟一旦能展翅飞翔,便迫不及待地飞向窝外的世界,寻觅伙伴,呼朋唤友;儿童只要稍懂事,便渴望接近同伴,趋向群体,一同游戏。因此,当孩子开始学校生活时,我们有理由为他们创设一个充满爱心、团结协作、自由快乐、积极向上的“家园”,让它成为孩子们出巢练翅的摇篮,成为孩子们由“小家庭”走向“大家庭”的驿站。作为语文教师,我觉得可以用“语文的方法”来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园,使这家园中的千丝万缕拧成一股绳,忠心
期刊
【教材分析】  1.《六国论》在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中。本教材在单元编排上有四部分: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各单元的“赏析示例”只有一篇。《六国论》被确定为该单元唯一一篇的“赏析示例”,可见它在该单元中的示范地位。  2.“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是第五单元教学的核心,是鉴赏本单元散文的重点。  3.《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