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回上海,黄金时代已一去不返
1945年8月底,在全国欢庆抗战胜利的喜悦氛围中,57岁的杜月笙返回阔别8年之久的上海。火车上的杜月笙有喜有忧,心事重重。
杜月笙喜的是自己在抗战中不但没有像上海另一“大亨”张啸林那样落水当汉奸,还积极参加了各种抗日救国运动。如今抗战胜利,杜月笙想蒋介石理应给他一碗好饭吃,当时上海坊间也确实传说他即将被任命为上海市市长。
他的担忧却更深重。老于世故的他十分明白,抗战胜利后上海的租界消失了,市政归于统一,国民党现尽可使用军队、警察、特务等统治上海,犯不上再利用这股名声不好又颇难驾驭的黑社会势力——自己过去呼风唤雨、纵横捭阖的好时光只怕要成为明日黄花。
然而好事没有出现,立即有消息传来,上海市长一职已由钱大均出任;坏事倒比想象的还糟:杜月笙人还未到上海,上海北站已出现大字标语:“打倒社会恶势力!”“杜月笙是恶势力的代表!”“打倒杜月笙!”惊惶之下,杜月笙临时决定改在南站下车。下车时冷冷清清,没有一名政要迎接。
杜月笙得知,使他一返沪就挨当头一棒是他的门生吴绍澍主使。当过他10年徒弟的吴绍澍如今已是身兼上海市政治军事特派员、上海市副市长、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主任委员等六职的接收大员。吴绍澍知道蒋介石“对帮会的长远政策是消灭”的内部精神,他既要和杜月笙脱离瓜葛,又要扳倒杜月笙以树己威,因此公开向杜月笙树起叛帜。
打击接踵而来。他的门徒谢葆生因汉奸罪被枪毙,他也相救不得;他的总管家、万昌米行老板万墨林被上海市警察局投进监狱,罪名是“经营私运,垄断市场,操纵物价,资款作弊”;甚至,杜月笙本人后来也被变相扣押。国民党在上海征集“救济特捐”支撑内战,筹款目标无法达到,便变相地扣押杜月笙8小时,杜月笙被迫出钱才赎回自由之身。上海市当局已把当年“亲密朋友”杜月笙当成重点打压的对象,杜月笙及其集团的伸展空间大为压缩。他悲哀地看到,昔日左右逢源、一呼百应的黄金时代的确一去不返了。
勉力周旋,在余晖残照中挣扎
在不断的被动挨打之中,杜月笙逐渐缓过劲来。一边韬光养晦以适应新局,一边努力重建以往的尊荣。
首先,他通过国民党上层最可依赖的密友戴笠开始收拾吴绍澍。正负责清算汉奸工作的戴笠抓住吴绍澍私放汪伪上海税统局局长邵式军以谋取钱财的铁证,以“纵放巨奸、吞没逆产”的罪名呈报蒋介石,不久中央电令下达,先是免了吴绍澍的副市长职务,接着又罢黜了他兼任的上海市社会局局长。吴绍澍从此一蹶不振,杜月笙“被徒弟欺负”而失去的颜面得以挽回,并出了一口恶气。
1946年12月,上海市举行参议会议长选举。杜月笙知道他不在国民党支持之列,但他要显实力和人气,决心以高票拿下议长之职,再潇洒辞去。不料总共180票中出现了40余张空白票,虽然还是当选,但这个结果与杜月笙的预想大有差距。因此他要求大会准他辞职,同时另选贤能。“辞职”好戏草草收场,180位议员以“杜先生态度谦冲自抑,辞意坚决恳切”接受辞呈。
1948年8月开始,为挽救统治危机,蒋介石以蒋经国为特派员,到上海执行财政经济紧急措施,进行打击巨商、富户、大官僚的活动,此活动被称之为“打虎”。杜月笙三子杜维屏被蒋经国抓住把柄——场外抛售永安纱厂股票2800股,于是锒铛下狱,登报示众。被逼到墙角的杜月笙在蒋经国召集的上海工商、金融巨头会议上公开发难,他说:“我本是个坏人,但总统执政以来,把我当好人,我就没做过坏事。我儿子的事,料想当局会调查核实,秉公办案,我完全服从政府。不过尽人皆知,扬子公司囤积的物资是上海首屈一指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也望特派员一视同仁,查实公办,这样才能服人心。如果找不到该公司仓库,在下可以派人担任向导!”言毕即称“身体有恙”拂袖而去。杜月笙所说的“扬子公司”即孔祥熙的长子孔令侃和二小姐所有的扬子建业公司!他这番话立即传遍上海,很多人为之折服。蒋介石闻知“打虎”打到了自家头上,立即赶往上海命令蒋经国再不可蛮干,杜维屏也被释放。
几翻沉浮挣扎,看透了国民党政权的卑劣腐朽,虽然也戴上了全国面粉业公会理事长、全国棉纺织业公会理事长、全国轮船业公会理事长、中国红十字总会副会长、上海市地方协会会长等70多个桂冠,身患严重哮喘症的杜月笙已深感力不从心了。
是去是留,大陆解放前夕的抉择
1949年,国共两党进行最后决战。杜月笙观察着形势,知道必须再作一次重大选择了。
1949年4月10日,蒋介石召见杜月笙,要求他立即前往台湾。反复权衡,杜月笙决定远离政治旋涡,既不留上海,也不去台湾,而是定居香港。
1949年5月1日,辞别黄金荣后,杜月笙举家登上了拥挤的荷兰宝树云号客轮,驶往香港。轮船经过黄浦江,直驶吴淞口,杜月笙的出生地浦东高桥近在咫尺。47年前,一个衣裤缀满补丁的乡间少年从这里来到上海,赤手空拳打下一个花花世界,如今一切都被雨打风吹去。老病的杜月笙伫立船头,唏嘘不已。
客死香江,一代枭雄的最终结局
抵达香港的杜月笙住进朋友为他选定的坚尼地18号,这里成为最后一个杜公馆。
此时杜月笙的哮喘病愈加严重,医生越请越多,用药越来越杂,身体却不见起色。几个月下来的结果,是他自嘲说:“如今我是拿药当饭吃,拿饭当药吃了!”
进入1951年夏,杜月笙已经病入膏肓,该立遗嘱处置遗产了,外人均很好奇这位最盛时仅为其一人服务的仆人就达97名的大亨,到底有多少财产留给家人,结果杜月笙报了数:11万美元。谁也没有想到,现在这11万美元竟然就是曾经挥金如土、钟鸣鼎食的杜月笙的全部遗产。
1951年8月16日下午,63岁的杜月笙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的骨灰葬在台湾汐止,而他的遗愿是在故乡浦东高桥入土,至今没有实现。
(朱 微摘自《民主与法制时报》)
1945年8月底,在全国欢庆抗战胜利的喜悦氛围中,57岁的杜月笙返回阔别8年之久的上海。火车上的杜月笙有喜有忧,心事重重。
杜月笙喜的是自己在抗战中不但没有像上海另一“大亨”张啸林那样落水当汉奸,还积极参加了各种抗日救国运动。如今抗战胜利,杜月笙想蒋介石理应给他一碗好饭吃,当时上海坊间也确实传说他即将被任命为上海市市长。
他的担忧却更深重。老于世故的他十分明白,抗战胜利后上海的租界消失了,市政归于统一,国民党现尽可使用军队、警察、特务等统治上海,犯不上再利用这股名声不好又颇难驾驭的黑社会势力——自己过去呼风唤雨、纵横捭阖的好时光只怕要成为明日黄花。
然而好事没有出现,立即有消息传来,上海市长一职已由钱大均出任;坏事倒比想象的还糟:杜月笙人还未到上海,上海北站已出现大字标语:“打倒社会恶势力!”“杜月笙是恶势力的代表!”“打倒杜月笙!”惊惶之下,杜月笙临时决定改在南站下车。下车时冷冷清清,没有一名政要迎接。
杜月笙得知,使他一返沪就挨当头一棒是他的门生吴绍澍主使。当过他10年徒弟的吴绍澍如今已是身兼上海市政治军事特派员、上海市副市长、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主任委员等六职的接收大员。吴绍澍知道蒋介石“对帮会的长远政策是消灭”的内部精神,他既要和杜月笙脱离瓜葛,又要扳倒杜月笙以树己威,因此公开向杜月笙树起叛帜。
打击接踵而来。他的门徒谢葆生因汉奸罪被枪毙,他也相救不得;他的总管家、万昌米行老板万墨林被上海市警察局投进监狱,罪名是“经营私运,垄断市场,操纵物价,资款作弊”;甚至,杜月笙本人后来也被变相扣押。国民党在上海征集“救济特捐”支撑内战,筹款目标无法达到,便变相地扣押杜月笙8小时,杜月笙被迫出钱才赎回自由之身。上海市当局已把当年“亲密朋友”杜月笙当成重点打压的对象,杜月笙及其集团的伸展空间大为压缩。他悲哀地看到,昔日左右逢源、一呼百应的黄金时代的确一去不返了。
勉力周旋,在余晖残照中挣扎
在不断的被动挨打之中,杜月笙逐渐缓过劲来。一边韬光养晦以适应新局,一边努力重建以往的尊荣。
首先,他通过国民党上层最可依赖的密友戴笠开始收拾吴绍澍。正负责清算汉奸工作的戴笠抓住吴绍澍私放汪伪上海税统局局长邵式军以谋取钱财的铁证,以“纵放巨奸、吞没逆产”的罪名呈报蒋介石,不久中央电令下达,先是免了吴绍澍的副市长职务,接着又罢黜了他兼任的上海市社会局局长。吴绍澍从此一蹶不振,杜月笙“被徒弟欺负”而失去的颜面得以挽回,并出了一口恶气。
1946年12月,上海市举行参议会议长选举。杜月笙知道他不在国民党支持之列,但他要显实力和人气,决心以高票拿下议长之职,再潇洒辞去。不料总共180票中出现了40余张空白票,虽然还是当选,但这个结果与杜月笙的预想大有差距。因此他要求大会准他辞职,同时另选贤能。“辞职”好戏草草收场,180位议员以“杜先生态度谦冲自抑,辞意坚决恳切”接受辞呈。
1948年8月开始,为挽救统治危机,蒋介石以蒋经国为特派员,到上海执行财政经济紧急措施,进行打击巨商、富户、大官僚的活动,此活动被称之为“打虎”。杜月笙三子杜维屏被蒋经国抓住把柄——场外抛售永安纱厂股票2800股,于是锒铛下狱,登报示众。被逼到墙角的杜月笙在蒋经国召集的上海工商、金融巨头会议上公开发难,他说:“我本是个坏人,但总统执政以来,把我当好人,我就没做过坏事。我儿子的事,料想当局会调查核实,秉公办案,我完全服从政府。不过尽人皆知,扬子公司囤积的物资是上海首屈一指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也望特派员一视同仁,查实公办,这样才能服人心。如果找不到该公司仓库,在下可以派人担任向导!”言毕即称“身体有恙”拂袖而去。杜月笙所说的“扬子公司”即孔祥熙的长子孔令侃和二小姐所有的扬子建业公司!他这番话立即传遍上海,很多人为之折服。蒋介石闻知“打虎”打到了自家头上,立即赶往上海命令蒋经国再不可蛮干,杜维屏也被释放。
几翻沉浮挣扎,看透了国民党政权的卑劣腐朽,虽然也戴上了全国面粉业公会理事长、全国棉纺织业公会理事长、全国轮船业公会理事长、中国红十字总会副会长、上海市地方协会会长等70多个桂冠,身患严重哮喘症的杜月笙已深感力不从心了。
是去是留,大陆解放前夕的抉择
1949年,国共两党进行最后决战。杜月笙观察着形势,知道必须再作一次重大选择了。
1949年4月10日,蒋介石召见杜月笙,要求他立即前往台湾。反复权衡,杜月笙决定远离政治旋涡,既不留上海,也不去台湾,而是定居香港。
1949年5月1日,辞别黄金荣后,杜月笙举家登上了拥挤的荷兰宝树云号客轮,驶往香港。轮船经过黄浦江,直驶吴淞口,杜月笙的出生地浦东高桥近在咫尺。47年前,一个衣裤缀满补丁的乡间少年从这里来到上海,赤手空拳打下一个花花世界,如今一切都被雨打风吹去。老病的杜月笙伫立船头,唏嘘不已。
客死香江,一代枭雄的最终结局
抵达香港的杜月笙住进朋友为他选定的坚尼地18号,这里成为最后一个杜公馆。
此时杜月笙的哮喘病愈加严重,医生越请越多,用药越来越杂,身体却不见起色。几个月下来的结果,是他自嘲说:“如今我是拿药当饭吃,拿饭当药吃了!”
进入1951年夏,杜月笙已经病入膏肓,该立遗嘱处置遗产了,外人均很好奇这位最盛时仅为其一人服务的仆人就达97名的大亨,到底有多少财产留给家人,结果杜月笙报了数:11万美元。谁也没有想到,现在这11万美元竟然就是曾经挥金如土、钟鸣鼎食的杜月笙的全部遗产。
1951年8月16日下午,63岁的杜月笙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的骨灰葬在台湾汐止,而他的遗愿是在故乡浦东高桥入土,至今没有实现。
(朱 微摘自《民主与法制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