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新课程目标的创新策略

来源 :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ian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堂教学时间中发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兴趣度和积极性都有一定的提高,改变了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被动地位,使学生积极思考,结合自己的个性来学习英语,主动性大为提高。
  2. 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分、合讨论
  创设适合英语教学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受到英语氛围的感染,更有利于进入学习状态,课前播放英文歌曲,看一段英文视频,对于英语氛围的营造都是有用的;然后,在学习教材或者其他英语资源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细节问题,先由小组进行讨论,然后面向全体同学征集答案,再进行一个宏观的讨论,最后进行总结。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的思维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改变单一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而且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3. 采访式
  采访式需要两人或多人的合作,如果是两人,一人充当采访者,一人就是受访者;如果是多人,则采用一问多答式;采访者提出问题,从受访者的回答中获得答案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经过加工的;受访者会仔细去听采访者的英语疑问,然后边听边进行快速的思考,对问题作出合理的解答,在这样问答交替的过程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而且采访的内容一定是依据学习的内容进行的,同样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印象。
  二、 学生与老师交换角色,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
  1. 将备课的任务交给学生
  传统的英语课堂中,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教师在讲台上讲个不停,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多大的锻炼,长期处于这种教学模式中,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被动的习惯,创造性会被逐渐消磨;因此,本人认为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地创新,鼓励学生像老师那样备课,备课的流程包括研讨教材,搜集相关信息资料,然后进行整合,最终把课程呈现出来。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理清教材内容的一般思路,掌握知识脉络与篇章结构,并且考虑这一部分知识的前后联系,使学生的知识成体系;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备课突出的重点是什么,比如重点句型、重点语法、难点和易混点都要突出出来,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时应该由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将学生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体现出来;这个过程使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增加了,也使学生之间的合作沟通能力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并且使学生感到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动力。
  2. 让学生上台讲课
  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既能够夯实基础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又能够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推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综合提高;进行师生角色的换位,让学生在讲台上讲课,老师在学生的座位上听课,这样做有许多好处。首先,可以使学生的备课真正得以落实;第二,学生在讲课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有助于知识脉络的理清和知识点的巩固;第三,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第四,可以使学生改变被动听课的局面,而使自主探索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第五,老师能够及时进行补充,并可以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给讲课者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三、 结语
  以上探讨了英语教学中新课程目标的创新策略,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以往教学中学生处于被灌输知识的被动地位,从而重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参与英语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有质的提高。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