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涌现出一批新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教练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WebQuest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结合新的课程目标特点及内容体系,新课程视野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可定义为: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而采取的所有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创新教学
1.新课程理念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上的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师生关系、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等都有了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改变了以往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单纯的演示和讲授的授课现象。另外,教师在教学中情感的外显对学生也能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1]
1.2教学对象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建构知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向学生演示的过程,使得课堂变得机械。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升华,主张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认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主动展开建构活动,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帮助学生将获得的新知识与已有经验建立实质性联系,即建构意义。[2]
1.3改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具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学的主要媒体。通常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分学科门类和年级顺序编辑。”[3]。
1.4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上,教师必须从多方面评价学生,让课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以及过程和结果的有机结合。
2.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发展分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1982-1990)2、逐步发展阶段(1991-1999)3、全面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4]
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对于其教学规律的研究仍然非常欠缺。其教学法很不完善,因而目前仍不成科学体系。具体的问题概括如下:
2.1缺乏师资力量。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刚刚开设,教师队伍严重缺乏。很多信息技术教师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代任,没有经过正规师范培训,其教学能力可能有一定欠缺。
2.2教学对象的知识技能不统一。一些有条件地方在小学阶段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而一些偏远的没有条件开设该课的学校甚至在初中的时候还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2.3实践性不强。我国现在的学校教育,一直是重视理念教育,对于实验时间安排的课时数较少。信息技术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实践性较强,它在实际应用上有和其他学科更密切。
2.4教学设备缺少。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上机实践。一些学校没有机房,或有机房而无网络,或机房的软件少,老师在这样的机房里组织教学难度很大,学生操作也很难。
2.5没有注重学生的信息素养。大多数信息技术课程都以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为目标,而在新课程标准的规定下,教学方法要从单一信息技能的培养转向综合信息技能的培养。这集中体现在重视知识与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技术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完美整合。[5]
3.时下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因为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性质、目的及其所依据的基本条件和教学手段等,都与其它课程迥然不同
照搬、套用其它课程的教法,无法满足该课的需要,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广泛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在短暂历史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更需要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的实际,探索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3.1演示与操作法
3.1.1方法概述。教师通过投影机、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教学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获得知识和学习技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基本教学方法。它的一般模式是,教师首先演示操作的步骤,通过计算机网络或者投影仪演示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自己一步一步做,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辅导。
3.1.2演示与操作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演示与操作教学法的实施基本过程与一般的讲授法与演示法有根本性的区别,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以教师为主体,所以其过程可以归纳为:教师示范演示、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指导和师生归纳交流。
(1)教师示范操作。通过教师的演示,使学生明确做什么。并且还要指出学生在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2)学生动手实践。通过观看教师的操作,确定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方向,进行各种操练与练习。
(3)教师指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情况与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技能与知识,并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与思维方法。
(4)师生共同交流。通过交流总结,再一次强化教学活动的过程和成果,促使学生把学会的东西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与素养。
3.1.3方法评价演示与操作法具有以下优点
(1)示范性操作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操作技能要点,使学生在自主实践时减少错误。
(2)演示与操作法强调的是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做而不是教师灌输,引导学生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的形成。
3.2任务驱动教学法
3.2.1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任务驱动(Task-Driven)是奥苏伯尔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指导的具体教学原则之一,是一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国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模式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是“提出任务一一解决任务一一产生新任务”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课时任务,创设教学情景,将任务以情景的形式出现,学生分析了由教师创设的情景后明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和协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进行共同研究。
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正在探索中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新课程理念在实践中不断落实,但新课程的实施仍需要大家共同建设,共同创造。相同,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也是一门新兴的课程,还处在前进中的探索阶段。即没有传统学科的大量经验积累,又需要根据学科领域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随时调整。信息技术专职教师队伍也还在逐步的形成和健全。要在较短时间内使信息技术课程步入好的发展轨道,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创新教学
1.新课程理念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上的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师生关系、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等都有了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改变了以往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单纯的演示和讲授的授课现象。另外,教师在教学中情感的外显对学生也能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1]
1.2教学对象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建构知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向学生演示的过程,使得课堂变得机械。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升华,主张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认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主动展开建构活动,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帮助学生将获得的新知识与已有经验建立实质性联系,即建构意义。[2]
1.3改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具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学的主要媒体。通常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分学科门类和年级顺序编辑。”[3]。
1.4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上,教师必须从多方面评价学生,让课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以及过程和结果的有机结合。
2.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发展分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1982-1990)2、逐步发展阶段(1991-1999)3、全面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4]
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对于其教学规律的研究仍然非常欠缺。其教学法很不完善,因而目前仍不成科学体系。具体的问题概括如下:
2.1缺乏师资力量。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刚刚开设,教师队伍严重缺乏。很多信息技术教师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代任,没有经过正规师范培训,其教学能力可能有一定欠缺。
2.2教学对象的知识技能不统一。一些有条件地方在小学阶段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而一些偏远的没有条件开设该课的学校甚至在初中的时候还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2.3实践性不强。我国现在的学校教育,一直是重视理念教育,对于实验时间安排的课时数较少。信息技术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实践性较强,它在实际应用上有和其他学科更密切。
2.4教学设备缺少。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上机实践。一些学校没有机房,或有机房而无网络,或机房的软件少,老师在这样的机房里组织教学难度很大,学生操作也很难。
2.5没有注重学生的信息素养。大多数信息技术课程都以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为目标,而在新课程标准的规定下,教学方法要从单一信息技能的培养转向综合信息技能的培养。这集中体现在重视知识与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技术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完美整合。[5]
3.时下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因为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性质、目的及其所依据的基本条件和教学手段等,都与其它课程迥然不同
照搬、套用其它课程的教法,无法满足该课的需要,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广泛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在短暂历史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更需要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的实际,探索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3.1演示与操作法
3.1.1方法概述。教师通过投影机、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教学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获得知识和学习技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基本教学方法。它的一般模式是,教师首先演示操作的步骤,通过计算机网络或者投影仪演示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自己一步一步做,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辅导。
3.1.2演示与操作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演示与操作教学法的实施基本过程与一般的讲授法与演示法有根本性的区别,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以教师为主体,所以其过程可以归纳为:教师示范演示、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指导和师生归纳交流。
(1)教师示范操作。通过教师的演示,使学生明确做什么。并且还要指出学生在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2)学生动手实践。通过观看教师的操作,确定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方向,进行各种操练与练习。
(3)教师指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情况与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技能与知识,并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与思维方法。
(4)师生共同交流。通过交流总结,再一次强化教学活动的过程和成果,促使学生把学会的东西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与素养。
3.1.3方法评价演示与操作法具有以下优点
(1)示范性操作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操作技能要点,使学生在自主实践时减少错误。
(2)演示与操作法强调的是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做而不是教师灌输,引导学生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的形成。
3.2任务驱动教学法
3.2.1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任务驱动(Task-Driven)是奥苏伯尔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指导的具体教学原则之一,是一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国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模式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是“提出任务一一解决任务一一产生新任务”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课时任务,创设教学情景,将任务以情景的形式出现,学生分析了由教师创设的情景后明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和协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进行共同研究。
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正在探索中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新课程理念在实践中不断落实,但新课程的实施仍需要大家共同建设,共同创造。相同,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也是一门新兴的课程,还处在前进中的探索阶段。即没有传统学科的大量经验积累,又需要根据学科领域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随时调整。信息技术专职教师队伍也还在逐步的形成和健全。要在较短时间内使信息技术课程步入好的发展轨道,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