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丁基苯酞对局部脑缺血损伤引起的脑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观察丁基苯酞对脑梗死率的影响,以及与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的关系.结果 丁基苯酞(10、30 mg/kg)给药后可以使MCAO大鼠的脑梗死率由41.2%降低至19.7%,神经功能评分由3.8分降低至2.6分,细胞角蛋白(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由5 7
【机 构】
:
063000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内科,063000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外科,063000唐山工人医院科教科,063000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内科,063000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丁基苯酞对局部脑缺血损伤引起的脑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观察丁基苯酞对脑梗死率的影响,以及与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的关系.结果 丁基苯酞(10、30 mg/kg)给药后可以使MCAO大鼠的脑梗死率由41.2%降低至19.7%,神经功能评分由3.8分降低至2.6分,细胞角蛋白(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由5 784 U/L和2 997 U/L降低至2 674 U/L和1 615 U/L,并且引起磷酸化Akt(p-Akt)表达增加3倍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表达降低约3倍.而同时给予PI3K抑制剂LY294002后,可以完全拮抗丁基苯酞引起的MCAO大鼠脑梗死率降低(梗死率由19.8%升高至40.4%)、p-Akt表达的增加和Caspase-3表达的降低.结论 丁基苯酞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对局部脑缺血损伤引起的脑梗死产生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基底动脉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l)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PAR1、TNF-α与脑血管痉挛(CVS)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的方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实验动物分组:正常组、SAH 3 d组、SAH 5 d组、SAH 7 d组.模型制作成功后灌杀大鼠,取基底动脉标本行组织学检查,计算机软件测量各
近年来,国外多个肾移植中心报道人类细小病毒B19(HPV B19)的感染是患者术后严重贫血的主要原因,同时有可能导致移植肾的慢性损伤[1].本研究旨在观察肾移植受者感染人类细小病毒B19后对T淋巴细胞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5月至2013年3月因终末期肾病进行同种异体肾移植受者133例,其中男89例,女44例,中位年龄40(18 ~65)岁.活体供肾53例,尸体供肾80例
本实验旨在探讨改良Paul-Mikulicz回肠造口术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更为方便的获取移植物样本而不干扰肠道连续性.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20只雄性台湾Lan-Yu小猪.2.麻醉:肌肉注射氯胺酮(10 mg/kg)和阿托品(0.2 kg/kg)麻醉诱导.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入2%的异氟烷维持麻醉.3.小肠移植:在移植时,供体的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分别与受体肾动脉下主动脉和肠系膜
目的 探讨肝再生磷酸酶-3(PRL-3)对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E3(serpinE3)的影响及机制,以及PRL-3和serpinF3对结肠癌Lovo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已经稳转入PRL-3载体的Lovo-P细胞和对照组Lovo-C细胞中serpinE3的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检测Lovo细胞侵袭性.再给予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特异性抑制剂
椎体骨折通常是由于老年人的骨质疏松而引起[1-13].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骨折在当今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年代越来越常见,伴随而来的是疼痛、活动受限、椎体的塌陷畸形以及一系列长期卧床引发的并发症[14-15,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早已成为课题,其中椎体成形术(VP)及椎体后凸成形术(KP)作为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1-7,[10-11,13-14,16-23],已被全世界广泛应用.为减少术后并发症,
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结合后能激活多个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包括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途径和磷脂酶C(PLC)途径[1].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TrkB-BDNF及其3条下游信号通路对神经母细胞瘤(NB)的转移侵袭的影响.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NB细胞株SH-SY5
光动力疗法(PDT)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手段,现已在某些恶性肿瘤和癌前病变的治疗中获得良好疗效[1].本实验旨在通过血卟啉单甲醚介导的光动力疗法(HMME-PDT)对人软骨肉瘤SW1353细胞行体外实验,观察其杀伤效应.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人软骨肉瘤细胞株-SW1353(上海中科院),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HMME(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用含2%血清的培养基配置成不同浓度;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15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对乳腺癌HBL-100细胞株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60例正常乳腺组织及60例乳腺癌组织中miR-155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在乳腺癌HBL-100细胞株中分别转染miR-155-mimics及抑制物,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miR-15
深低温停循环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其机制目前认为主要包括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炎性反应2个方面”。我们应用核因子.KB(NF-K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观察NF-KB介导的炎性反应在大鼠深低温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通过慢病毒转染C6胶质瘤细胞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C6细胞株.方法 用含2个启动子延长因子-1α(EF-1α)和CMV的慢病毒转染C6胶质瘤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表达EGFP的C6细胞,噻唑蓝(MTT)法比较C6和EGFP-C6胶质瘤细胞生长曲线;建立裸鼠皮下和大鼠颅内胶质瘤模型评价其致瘤性,测量肿瘤体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