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小图时代”这一时代背景作为依托,分析了在此时代背景下,触觉设计引入视觉形态化中的可能性,以及优越性。举例已出现的各种新兴的设计作品,进一步论述了在“小图”背景下视觉与触觉双通道建立的可行性。设计师通过对视觉与触觉语言的准确把握,是能够跨越图片尺寸大小的障碍而同样使受众得到满意的审美要求与情感共鸣。在这一系列的激发过程中,始终是以受众的心理情感作为设计的重点与核心。
【关键词】小图时代;触觉;视觉;心理感知;联想与想象
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已与十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移动互联网平台的井喷式发展,以往的互联霸主PC端的增长率正在迅速的下滑。21世纪的的确确将会是一个移动的时代。当我们越来越习惯在自己的手机或是Ipad上浏览新闻与图片,并直接享受着移动互联带给我们的便捷与乐趣时,也许我们并未察觉到,一场小图化的信息革命正悄然来到了你我的身旁。
小图并不是指图片分辨率的大小。在这里笔者论述的是我们看到的比原尺寸小的手机移动端或平板电脑上所显示的图片。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于图片大小的衡量往往取决于屏幕,而非图片的原有尺寸。是经过等比缩放后的呈现。这一点在移动端体现的极为明显。
缘何说小图时代已然到来了呢?若细心感受我们的生活,可以发现,在信息爆棚的时代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从原先的书本,报纸转化为电子信息。而以往从PC端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变得不再适应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整个时代的背景正从PC端向移动端转变。这是时代所趋。手机移动端正迅速占领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正是有这样的前提与时代背景出现,我们对于小图化的研究将变得有时代的基础作为依托。
那么在这个小图时代,作为设计师该如何把握其脉搏,成为时代的先驱呢?追溯源头,就需要从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上做研究。比起其他动物,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是视觉优先型的物种。如果说蚂蚁是通过触觉来感受事物,蝙蝠是通过听觉来感受周遭,那么人类就是首先通过视觉来感受世界的。人类在获取信息上,往往是通过视觉来作用于认知系统的。然而当这个信息量过于庞大与臃肿的年代到来时,设计师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在千万张图片中脱颖而出,笔者认为仅单纯的凭借视觉是决然不够的。
但我们同时也必须承认,视觉是人类认知事物最为直接与经常性的方式,人类对事物的感知也不能完全离开视觉。正是因为如此,本文意在探究视觉与触觉的并容,即是触觉感知作用于视觉形态,进而唤醒人们的情感感知。探讨的是视触并存的双向形式。因为这样的设计模式是符合小图时代背景的,是能够打通设计师与受众的情感通道的,是能够引起人们心理情感的共鸣的。
日本松屋银座的整体设计能为我们进行视触的小图化探索提供宝贵的思路。松屋银座商场要进行整体性的改造,把原本带有深厚传统气质的百货公司改造称为一个现代化,具有浓烈时尚气息的大型商场。大家都知道,人们对于过于熟悉的事物总会表现出一种根深蒂固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就如大家只会认为小笼包是天津的,热干面只属于武汉一样。而松屋百货公司如何改变其在受众内心根深蒂固的形象,完成华丽的蜕变,就是摆在设计师面前的一道大的难题。而原研哉先生以及他的团队,巧妙的运用了“可触知的白”这样一个新颖且时尚的概念,成功的改变了松屋百货原本的百货公司气质,使其时尚前卫的形象植入了消费者的脑海里。原本在施工期间,为了安全起见,施工建筑周围都会竖起脚手架,再覆盖上材料以遮挡脏乱以及保证安全。而原研哉先生巧妙的把其设计了一个巨大的拉锁的形象,贯穿了整个建筑。随着施工的进行,临时的围板一点点的向右打开,最开始的闭合拉锁的图像会被替换成一块表现着拉锁被拉开的图板,另外,V字形的拉锁开口处显示着距离竣工开张的时间,当有一天所有的用于遮挡的图板全部被替换掉的时候,新的松屋银座将会完整的呈现在观众们的面前。这样的设计,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同时也使得行人和顾客对于新的松屋银座的竣工充满了期待。
图1 日本松屋银座遮挡墙分期实景图
原研哉先生用拉链的形象来表现建筑即将竣工的过程,是基于我们对拉链最初的认识,拉链无非是我们打开或是关上某样东西的一个工具。在这里,原研哉先生用这样的形象来进行类比,使人感同身受。而这种拉链的形象并不是通过人们触摸才去建立起来的,而是基于人们对此物件的习惯与记忆。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即使这种拉链的形式被无限的缩小,以至于缩小到6英寸的屏幕上,人们对于这种形象的记忆还是一样的,并不会为此而发生改变。那么松屋银座的这种宣传方式,不仅仅通过实体,也可以通过网路上的缩小后的图片来进行宣传,而这种网路的形式可以让更多还未到过现场看到项目本身的人们拥有同样的期待。
图2 日本松屋银座外立墙实景图
当整个松屋银座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时,我们看到的是外墙上巨大的圆形凸点,而墙体则是简洁干净的白色。这样的设计无不透露出时尚的气息。而给客户使用的会员卡以及手提袋也延续了白色凸点的设计,运用了和松屋银座外墙相同的圆点图案。这使得顾客在触碰到卡片的瞬间,外墙的形象便不自觉的出现在脑海里,使人印象深刻。
图3 松屋银座会员卡
设计师对于商场会员卡的设计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由小见大,以及大小形象之间相互转化的设计思路。会员卡上的圆点比实际上松屋银座的外墙上的圆点要小得多,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于外墙形象的联想,反之我们也不需要通过触摸外墙上的圆点,才会联想到会员卡上的图案。这样一种相同情感下的大小互换,是视觉与触觉的双向联想与相互替代。这样一种设计思路对于我们小图时代的视触感知是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的。
小图时代下的今天,设计作品需要以情感取胜,而不仅仅是靠宏大的场面带给人们视觉震撼这么简单,而视觉与触觉的双向通道,为我们表达作品的情感提供了一些方式方法。靠触摸或是视觉引发的触觉联想,则更容易打开受众内心的情感开关,因为我们知道,当宝宝哭泣时,妈妈会轻轻的抚摸孩子,宝宝就会停止哭泣;当丈夫事业受挫时,妻子的一个拥抱就能给他极大的安慰。人类对于触觉有着天生的好感与依赖。所以把触觉引入视觉,把视触感知引入小图中,无疑都会为我们的设计作品平添人性的关怀与情感。当然,要想达到与受众心理的共同感,就要求设计师一定找到与作品主题相符合的视触元素,切不可一味的滥用,不然视触感知只会沦为形式,并不能引起受众的共鸣。
诚然,此研究还有很多盲区与不尽之处,视触化的“小图时代”这个历史的潮流也非笔者一人所能推动,笔者在此只是尽绵薄之力,望此论文能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国内优秀设计师关注并努力研究“小图时代”下新的设计思维与创作方法,为推动中国设计的崛起而尽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小图时代;触觉;视觉;心理感知;联想与想象
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已与十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移动互联网平台的井喷式发展,以往的互联霸主PC端的增长率正在迅速的下滑。21世纪的的确确将会是一个移动的时代。当我们越来越习惯在自己的手机或是Ipad上浏览新闻与图片,并直接享受着移动互联带给我们的便捷与乐趣时,也许我们并未察觉到,一场小图化的信息革命正悄然来到了你我的身旁。
小图并不是指图片分辨率的大小。在这里笔者论述的是我们看到的比原尺寸小的手机移动端或平板电脑上所显示的图片。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于图片大小的衡量往往取决于屏幕,而非图片的原有尺寸。是经过等比缩放后的呈现。这一点在移动端体现的极为明显。
缘何说小图时代已然到来了呢?若细心感受我们的生活,可以发现,在信息爆棚的时代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从原先的书本,报纸转化为电子信息。而以往从PC端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变得不再适应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整个时代的背景正从PC端向移动端转变。这是时代所趋。手机移动端正迅速占领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正是有这样的前提与时代背景出现,我们对于小图化的研究将变得有时代的基础作为依托。
那么在这个小图时代,作为设计师该如何把握其脉搏,成为时代的先驱呢?追溯源头,就需要从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上做研究。比起其他动物,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是视觉优先型的物种。如果说蚂蚁是通过触觉来感受事物,蝙蝠是通过听觉来感受周遭,那么人类就是首先通过视觉来感受世界的。人类在获取信息上,往往是通过视觉来作用于认知系统的。然而当这个信息量过于庞大与臃肿的年代到来时,设计师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在千万张图片中脱颖而出,笔者认为仅单纯的凭借视觉是决然不够的。
但我们同时也必须承认,视觉是人类认知事物最为直接与经常性的方式,人类对事物的感知也不能完全离开视觉。正是因为如此,本文意在探究视觉与触觉的并容,即是触觉感知作用于视觉形态,进而唤醒人们的情感感知。探讨的是视触并存的双向形式。因为这样的设计模式是符合小图时代背景的,是能够打通设计师与受众的情感通道的,是能够引起人们心理情感的共鸣的。
日本松屋银座的整体设计能为我们进行视触的小图化探索提供宝贵的思路。松屋银座商场要进行整体性的改造,把原本带有深厚传统气质的百货公司改造称为一个现代化,具有浓烈时尚气息的大型商场。大家都知道,人们对于过于熟悉的事物总会表现出一种根深蒂固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就如大家只会认为小笼包是天津的,热干面只属于武汉一样。而松屋百货公司如何改变其在受众内心根深蒂固的形象,完成华丽的蜕变,就是摆在设计师面前的一道大的难题。而原研哉先生以及他的团队,巧妙的运用了“可触知的白”这样一个新颖且时尚的概念,成功的改变了松屋百货原本的百货公司气质,使其时尚前卫的形象植入了消费者的脑海里。原本在施工期间,为了安全起见,施工建筑周围都会竖起脚手架,再覆盖上材料以遮挡脏乱以及保证安全。而原研哉先生巧妙的把其设计了一个巨大的拉锁的形象,贯穿了整个建筑。随着施工的进行,临时的围板一点点的向右打开,最开始的闭合拉锁的图像会被替换成一块表现着拉锁被拉开的图板,另外,V字形的拉锁开口处显示着距离竣工开张的时间,当有一天所有的用于遮挡的图板全部被替换掉的时候,新的松屋银座将会完整的呈现在观众们的面前。这样的设计,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同时也使得行人和顾客对于新的松屋银座的竣工充满了期待。
图1 日本松屋银座遮挡墙分期实景图
原研哉先生用拉链的形象来表现建筑即将竣工的过程,是基于我们对拉链最初的认识,拉链无非是我们打开或是关上某样东西的一个工具。在这里,原研哉先生用这样的形象来进行类比,使人感同身受。而这种拉链的形象并不是通过人们触摸才去建立起来的,而是基于人们对此物件的习惯与记忆。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即使这种拉链的形式被无限的缩小,以至于缩小到6英寸的屏幕上,人们对于这种形象的记忆还是一样的,并不会为此而发生改变。那么松屋银座的这种宣传方式,不仅仅通过实体,也可以通过网路上的缩小后的图片来进行宣传,而这种网路的形式可以让更多还未到过现场看到项目本身的人们拥有同样的期待。
图2 日本松屋银座外立墙实景图
当整个松屋银座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时,我们看到的是外墙上巨大的圆形凸点,而墙体则是简洁干净的白色。这样的设计无不透露出时尚的气息。而给客户使用的会员卡以及手提袋也延续了白色凸点的设计,运用了和松屋银座外墙相同的圆点图案。这使得顾客在触碰到卡片的瞬间,外墙的形象便不自觉的出现在脑海里,使人印象深刻。
图3 松屋银座会员卡
设计师对于商场会员卡的设计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由小见大,以及大小形象之间相互转化的设计思路。会员卡上的圆点比实际上松屋银座的外墙上的圆点要小得多,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于外墙形象的联想,反之我们也不需要通过触摸外墙上的圆点,才会联想到会员卡上的图案。这样一种相同情感下的大小互换,是视觉与触觉的双向联想与相互替代。这样一种设计思路对于我们小图时代的视触感知是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的。
小图时代下的今天,设计作品需要以情感取胜,而不仅仅是靠宏大的场面带给人们视觉震撼这么简单,而视觉与触觉的双向通道,为我们表达作品的情感提供了一些方式方法。靠触摸或是视觉引发的触觉联想,则更容易打开受众内心的情感开关,因为我们知道,当宝宝哭泣时,妈妈会轻轻的抚摸孩子,宝宝就会停止哭泣;当丈夫事业受挫时,妻子的一个拥抱就能给他极大的安慰。人类对于触觉有着天生的好感与依赖。所以把触觉引入视觉,把视触感知引入小图中,无疑都会为我们的设计作品平添人性的关怀与情感。当然,要想达到与受众心理的共同感,就要求设计师一定找到与作品主题相符合的视触元素,切不可一味的滥用,不然视触感知只会沦为形式,并不能引起受众的共鸣。
诚然,此研究还有很多盲区与不尽之处,视触化的“小图时代”这个历史的潮流也非笔者一人所能推动,笔者在此只是尽绵薄之力,望此论文能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国内优秀设计师关注并努力研究“小图时代”下新的设计思维与创作方法,为推动中国设计的崛起而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