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4日,川渝两地中医药领域近百家联盟单位、百余名行业专家齐聚成都。随着一块红布徐徐拉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道地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联盟正式宣布成立。川渝中医药一体化发展的“双城记”,再次在两地唱响。
自《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2020—2022年)》签订以来,川渝两地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药发展联盟,充分发挥川渝中医药优势,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联动协作,共筑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健康圈”。
人才共育,开放共享促发展
5月19日,王淼顺利完成博士后出站答辩,选择继续留在重庆市中医院工作。2018年,王淼进入重庆市中医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联合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习,重庆市中医院风湿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吴斌,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李炜弘成为她的导师。
“成渝联合培养让我受益很大,既有两位导师的共同辅导,又能共享两地的科研平台。”王淼说,在两位导师的共同辅导下,无论是临床经验还是科研思维,她都得到了更好、更全面的提升。
中医药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为探索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医药高等教育体制机制,重庆市中医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共同构筑起中医药传承和科研创新的教学合作平台,双方可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实训实践基地、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
除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川渝两地还联合开展中医学“黄星垣班”本科教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本科前3年在学校完成教学计划后,可到重庆市中医院进行临床医学理论课程、课内见习、岗前培训及临床实习等。
随着“双城记”渐入佳境,在体制机制推动下,川渝两地中医药人才联合培养更加深入频繁。去年8月,川渝两地医生在遂宁开展中医药深度融合聚焦超声消融治疗恶性实体肿瘤培训;川渝两地联合开展“西学中”骨干人才培养,已举办理论学习7期……
“整合川渝两地中医药教育资源和空间,协同两地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一体化发展,为两地中医药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邓莉表示。
平台共建,资源集聚促创新
今年4月,由重庆市中医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联合申报的“川渝共建感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等一系列实质性合作即将展开。“川渝共建实验室,有助于双方将临床与科研的人才、设备、项目等资源,通过平台融合在一起,产生的研究成果再反哺到临床上,提升临床诊疗水平和疗效,更好地服务患者。”重庆市中医院科技外事处处长梁旭明说。
以该实验室为例,川渝双方将进行科研联合攻关,重点开展感染性疾病病原菌通用型高灵敏快速筛查技术、感染性疾病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严重并发症的中医药干预的研究,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形成川渝地区中医药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
两地“做媒”,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也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联姻”,强强联手共建川渝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双方将聚集各自优势创新资源,围绕中药资源保护利用、中医药大健康产品研究开发,联合争取、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努力形成一批科技创新成果。”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隆云说。
这样的深度合作不仅发生在两地中医药高等院校、医院、科研院所之间,也在企业中展开。去年7月,在川渝两地相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川产道地药材及其复方制剂品质评价及转化应用研究。
合作共建,资源共用,成果共享,一盘棋思维,一体化发展。一年多来,川渝两地建立起多层次、宽领域的深度合作,川渝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及研究室等项目从“纸上”落到了“地上”。
产业共振,优势互补促共赢
5月20日,在遂宁市蓬溪县红江镇白芷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成片白芷生长茂盛,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药草香。
看着长势喜人的白芷,作为采购方,游洪涛很是满意:“重庆虽然也生产白芷,但产量小,供应不足,而这里生产的白芷不仅产量大,而且品质有保障。”
企业生产药品需要大量使用白芷。此前,因地域局限,企业要跨省合作,面临诸多障碍,随着川渝中医药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中药材产业逐步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挡在两地之间的地域屏障没了。
堵点通,难题破,则产业兴。乘此东风,华森制药与遂宁市中医药企业建立起产业链、供应链关系。去年,华森制药仅白芷就采购了130余吨,价值130万元。
從以往产业布局“各顾各家”,到如今“同频共振”,一大批中医药产业合作项目正陆续在川渝两地有序推进。
去年9月,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与内江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将对内江市东兴区中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展开全面、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制定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为东兴区实现打造百亿产值中医药产业宏伟目标提供具体的、切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建议和方案。今年5月14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道地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联盟成立。该联盟将共同研讨川渝道地药材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方法和体制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共同提高,携手引领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
从人才到科研,再到产业……川渝两地同向发力,中医药一体化“健康圈”越来越大。(责编/范吴瑕)
自《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2020—2022年)》签订以来,川渝两地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药发展联盟,充分发挥川渝中医药优势,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联动协作,共筑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健康圈”。
人才共育,开放共享促发展
5月19日,王淼顺利完成博士后出站答辩,选择继续留在重庆市中医院工作。2018年,王淼进入重庆市中医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联合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习,重庆市中医院风湿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吴斌,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李炜弘成为她的导师。
“成渝联合培养让我受益很大,既有两位导师的共同辅导,又能共享两地的科研平台。”王淼说,在两位导师的共同辅导下,无论是临床经验还是科研思维,她都得到了更好、更全面的提升。
中医药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为探索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医药高等教育体制机制,重庆市中医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共同构筑起中医药传承和科研创新的教学合作平台,双方可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实训实践基地、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
除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川渝两地还联合开展中医学“黄星垣班”本科教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本科前3年在学校完成教学计划后,可到重庆市中医院进行临床医学理论课程、课内见习、岗前培训及临床实习等。
随着“双城记”渐入佳境,在体制机制推动下,川渝两地中医药人才联合培养更加深入频繁。去年8月,川渝两地医生在遂宁开展中医药深度融合聚焦超声消融治疗恶性实体肿瘤培训;川渝两地联合开展“西学中”骨干人才培养,已举办理论学习7期……
“整合川渝两地中医药教育资源和空间,协同两地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一体化发展,为两地中医药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邓莉表示。
平台共建,资源集聚促创新
今年4月,由重庆市中医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联合申报的“川渝共建感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等一系列实质性合作即将展开。“川渝共建实验室,有助于双方将临床与科研的人才、设备、项目等资源,通过平台融合在一起,产生的研究成果再反哺到临床上,提升临床诊疗水平和疗效,更好地服务患者。”重庆市中医院科技外事处处长梁旭明说。
以该实验室为例,川渝双方将进行科研联合攻关,重点开展感染性疾病病原菌通用型高灵敏快速筛查技术、感染性疾病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严重并发症的中医药干预的研究,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形成川渝地区中医药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
两地“做媒”,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也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联姻”,强强联手共建川渝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双方将聚集各自优势创新资源,围绕中药资源保护利用、中医药大健康产品研究开发,联合争取、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努力形成一批科技创新成果。”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隆云说。
这样的深度合作不仅发生在两地中医药高等院校、医院、科研院所之间,也在企业中展开。去年7月,在川渝两地相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川产道地药材及其复方制剂品质评价及转化应用研究。
合作共建,资源共用,成果共享,一盘棋思维,一体化发展。一年多来,川渝两地建立起多层次、宽领域的深度合作,川渝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及研究室等项目从“纸上”落到了“地上”。
产业共振,优势互补促共赢
5月20日,在遂宁市蓬溪县红江镇白芷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成片白芷生长茂盛,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药草香。
看着长势喜人的白芷,作为采购方,游洪涛很是满意:“重庆虽然也生产白芷,但产量小,供应不足,而这里生产的白芷不仅产量大,而且品质有保障。”
企业生产药品需要大量使用白芷。此前,因地域局限,企业要跨省合作,面临诸多障碍,随着川渝中医药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中药材产业逐步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挡在两地之间的地域屏障没了。
堵点通,难题破,则产业兴。乘此东风,华森制药与遂宁市中医药企业建立起产业链、供应链关系。去年,华森制药仅白芷就采购了130余吨,价值130万元。
從以往产业布局“各顾各家”,到如今“同频共振”,一大批中医药产业合作项目正陆续在川渝两地有序推进。
去年9月,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与内江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将对内江市东兴区中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展开全面、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制定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为东兴区实现打造百亿产值中医药产业宏伟目标提供具体的、切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建议和方案。今年5月14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道地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联盟成立。该联盟将共同研讨川渝道地药材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方法和体制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共同提高,携手引领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
从人才到科研,再到产业……川渝两地同向发力,中医药一体化“健康圈”越来越大。(责编/范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