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 教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r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入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纷争不断。《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公元208年,正值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带领文武将士陈兵江上。这天夜里,月光皎洁,风平浪静,澄江如练,曹操与诸将士饮酒狂欢,纵论天下。此情此景,曹操来了兴致,拿起长矛,在将士面前慷慨高歌。曹操所唱的就是千古名篇《短歌行》。
  二、文体常识
  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其中这一首名气最大。
  先看题目《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种曲调名,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四字句就称为“短歌”,其中“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题材。
  三、作者及背景补充
  曹操礼遇人才,重用人才,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曾先后三次下求贤令,先后颁布了“求贤令”、“举世令”、“求逸才令”。曹操不仅多次下令求贤,而且作了许多求贤诗,大力延揽人才。
  四、朗读诗歌
  1.“三分诗,七分读”,注意字音和语调
  2.自由读,体会和揣摩诗歌意蕴
  3.指名读,适时评价
  五、整体感知
  1.如果用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诗人的情感,大家认为哪个词最恰当?
  2.诗里“忧”字多次出现,作者为什么而“忧”?“忧”的一个还是多个?分别是什么?
  六、合作探究
  1.请大家先读一下第一部分的前8句。
  人生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样短暂,“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这里用到的修辞是——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易逝的感慨。
  曹操当时写这首诗的时候作者已经50多岁了,在古代这已经是走到了人生暮年,但自己统一全国的大业仍未完成,因而发出了人生苦短的忧叹。
  这种忧愁怎么来排解?“杜康”是一个人的名字,传说他是我国酿酒的第一人,后来“杜康”就成了美酒的代称。曹操说可以靠美酒来解愁,这种忧愁真的能排解吗?李白有诗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而且后文也有一句证明了这种忧愁无法排解,是哪一句呢?
  2.请大家先读一下第一部分的后8句。
  這8句都是曹操写的吗?哪些是呢?只有“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两句是,其余6句都引用了《诗经》中的原话。这里用到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谁能说说这两个典故的意思?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衿”是古代人的衣领,“青衿”是周朝学子青色的衣领,这是当时比较流行的一种时装,也是读书人的一种“标配”,这里代指读书人。这本是一首情诗,原意是说我深爱的人啊,你让我深深牵挂。那么曹操引用这首诗想表达什么(这里用典的作用是什么)?对贤才的渴慕,正是这些有才识的人让他牵肠挂肚,思念到今。更为重要的是曹操虽然只引用了原诗的前两句,却暗含了后两句的内容。他其实真正想表达什么?曹操为什么对人才如此渴慕?因为曹操经过了官渡之战(来了许攸),乌桓之战(来了田畴),认识到人才才是取得胜负的关键。从先军政治到先才政治,发挥人才优势。
  (2)第二个典故直接引用的原诗的前四句。麋鹿找到了艾蒿(野草),就会相呼相鸣。要是有贤才来投奔我,我一定会鼓瑟吹笙,以“嘉宾”之礼款待他。这里引用这几句诗想表达什么?诗人对招贤纳士的热情和礼遇。如果说第一个典故是表达对贤才的渴慕,那么第二个典故则是表达对贤才的承诺。其实曹操此言不虚,他赤脚迎许攸的事就是一个明证。
  3.接着请大家读一下第二部分的前8句。
  前4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摘比喻贤才难得。意思是:天下的贤士们啊,我什么时候才可以把你们招揽过来呢?这种求贤不得的忧虑,绵绵不绝。后4句请同学解释一下。客人即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此处指的是一些主动来投奔曹操的贤士,描写了贤才既得,喜不自胜,欢乐无穷的情景。“枉”意思是“屈驾”,这里是尊称还是谦称?用尊称表达了对贤士的真挚与尊重。
  4.最后请大家读一下剩下的8句。
  前四句是一幅什么画面?写景
  具体是一幅什么样的写景画面?请同学描述一下
  月明星稀的夜晚,一群乌鸦向南飞去,它们围绕大树飞了一圈又一圈,找不到栖身之所。这里用到一种修辞是什么?(比喻)那些绕树飞翔的乌鸦实际上是指犹豫不定的人才,因为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人们对三国鼎立的局面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依附于谁。曹操对这样的人才是十分关切的,更是十分欢迎的。诗人希望他们不再犹豫,赶快到自己这边来。这里的“南”又可以这样理解:当时曹操统一了北方,曹操希望已经归顺于南方的贤才也能最终归顺自己。所以曹操不光是欢迎这些犹豫不定的人才,就是那些已经依附别人,甚至攻击过自己的贤能之人,他也能容忍和欢迎。如“建安七子”中的陈琳。
  最后4句又用到了两个典故。
  (1)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这个典故的作用是什么?我会像高山不离弃每块石头,大海不放弃涓涓小流一样地对待大家。以山、海比喻自己广纳贤才的宽阔胸襟,表达了自己发自肺腑、如饥似渴的爱才心切之情。其实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曹操身边已经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士子和军事人才,如“建安七子”、钟繇、司马懿等都是当时的佼佼者。但是这里要注意两个字“不厌”,“厌”的意思是“满足”。说明曹操仍嫌不够,而且他对人才的标准是没有挑剔的。
  可见曹操对于人才是多么地渴慕,他那因求贤而生发的忧愁是多么地深沉。
  (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意思是早上我洗完头发,把头发握在手里,打算梳理一下,因为古代男子是留长发的。但是刚刚要拿起梳子,手下人来报告,有人来了。得,把头发发下,如此多次。到吃饭的时候,刚刚把食物放到嘴里,手下人来报告,有人来了。得,赶紧放下筷子,把食物吐出来,然后穿上鞋子,甚至有时候都穿倒了,所谓倒履相迎,去接见人。
  曹操这里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礼贤下士的决心。希望贤才全部归己,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七、总结
  这首诗胸怀天下,唱出了一代政治家的求贤歌。
  这首诗沉雄豪迈,洋溢着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朗诵,再次体会作者的情感。
其他文献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材30页和31页。《找规律》是本单元学习内容的起始课,也是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课。  二、学情分析  三年一班是整个年级最好的班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尤为强烈。本节内容较简单,优等生和中等生大都能通过自学学懂、学会,对于这部分学生,本节课重点关注他们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算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部分学生,重点关注
期刊
我给学生做关于《论语》阅读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论语》存在距离感和畏惧感,认为语录体式的道德说教枯燥乏味。关于孔子,学生则通常认为他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学生对经典的疏离既造成了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事实上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也是一个遗憾。传统经典既关系到我们文化血脉的传承,也应该成为我们人生的精神引领。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打破学生与传统经典的疏离,找到经典与现实人生、现代生
期刊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猜测、验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数学重点:  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问题手段和方法。  难点:  尝试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直观演示,质疑引导。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
期刊
一、内容分析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一首怀念故人、亲人的词,全词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亲人、故友的缅怀之情,对革命烈士虽死犹存的崇高革命精神的赞美。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离死别、对革命年代的精神理解不多,情感把握有难度。  三、教学目标  (一)独立识字学词,认识5个字,会写1个。  (二)掌握双关、用典、夸张等艺术手法。  (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诗人对亲
期刊
Teaching goals:  1.To distinguish restrictive clause and non-restrictive clause  2.To join pairs of sentences using attributive clause (restrictive or non-restrictive)  3.To choose the best conjunctio
期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类比,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并学会简单应用.  2.通过类比,掌握等比中项的概念并会应用.  3.通过类比,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了解其推导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中项的概念以及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在具体的问  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比关系,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有关实际问题的解决,充
期刊
[教学目标]  1.能进入角色品读剧本第二幕,为课后表演做好准备。  2.感悟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积累词句,丰厚学生的语文底蕴,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进入角色品读课文,说好台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这个剧本第一幕主要讲了什么?在第一幕中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廉颇: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傲慢无礼、自私自利、争名夺
期刊
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是整个设计,乃至整个课堂的灵魂,只有找准重难点,才能合理地设计教学层次和环节,才谈得上是一个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  一、由于教师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混为一谈导致教学重点存在问题  【案例一】《分类》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第一册P38~39页《分类》。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
期刊
一、主题分析与设计  本节课是内容——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承接直线平行的教学,为后面继续研究平移等内容打下基础,是“空间与图形”这个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内容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表达·应用”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要学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用基本素材创设教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活动,并在互动活动中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和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通过小组内学生相互
期刊
教学目标  1.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2.复习信的格式,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  表达你的心声。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课前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