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文化发展繁荣的背景下,传统工笔人物画也有了新的要求,古今贯通、中外交融、与时俱进等已然成为當代绘画的主流趋势。在随时代进步的同时,本国的优秀传统也不应忘却。现代工笔画亟需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展望未来,既融合传统意识,又承接当代审美。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工笔人物画的古今发展脉络,并结合《童年记忆》这一创作,传达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对初心的守望。
【关键词】工笔人物;童年;初心
工笔人物画在随时代进步的同时,也承受着来自传统与现代的双重挤压①,面临着传统技法与新表现手法的碰撞。特别是如今最常被提起的“主旋律”,在古代表现为为帝王歌功颂德,或是反映社会现实,抒发内心志趣;在现代则表现为促进民族团结,国家友好往来。因而工笔人物的创作仍需注入新鲜血液,在不忘传统文化的同时,找到适当的方式和角度去承接传统,使这一传统的画种在新时代下迸发出新的活力。
一、工笔人物的古往今来
(一)古代工笔人物画概述
工笔人物作为中国的传统绘画之一,已知最早可追溯到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帛画》与《人物御龙帛画》,这时已初步具备工笔画的雏形,但仍处于相对稚幼的阶段。在中国绘画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虽战乱频繁,但在艺术上仍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面貌②,出现了顾恺之、张僧繇、曹仲达等优秀画家,他们所开创的“张家样”“曹衣出水”的绘画样式也大大丰富了工笔画的表现形式。至隋唐五代,工笔人物接近了鼎盛时期,涌现出了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画家,为人们留下了诸如《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这样的传世名作。到了宋元时期,艺术家们则是以新的姿态,顺应社会的审美特色,进一步将工笔人物画向前推动着。
(二)现代工笔人物画发展特点
在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同时,中国工笔画同样迎来了新的发展,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而变化③。这其中既有着重继承发展传统绘画,使中国传统技法再次焕发生机的现代绘画大家,也不乏重视创新、采用特殊技法和方式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如今的工笔画在取材、立意、表现技法等方面都与以往不同,新时代创作者们也开始有了与时代和世界同步的意识。正如现在经常提起的“援非”、“乡村振兴”、“民族团结”以及近期“抗击疫情”等的主题创作,都反映出如今主题性工笔人物创作也在紧跟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二、灵感来源与感悟
(一)灵感来源
在如今生活节奏加快的大氛围下,人们总是会感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以至于忘记了最初的信仰。但只要人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总能够发现那些一直存在于身边的美好。本次创作,希望人们可以在繁杂之余,能坐下来让心绪稍事安静。哪怕周围所有一切都在变,自己也要不忘初心,这才是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二)创作感悟
生活是艺术的来源,完全脱离了生活的创作也是不可取的,早在唐代画家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就有所体现,当然有了生活,并不等于就有了艺术,自然的美并不能自动成为艺术的美,在这一转变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将创作者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从生活到艺术再到那些经典杰作,每一步都要付出十分的努力,这一过程值得每个人去细细品味和琢磨。
艺术既要贴近生活,又要与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要符合社会的发展潮流,也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方面。一味的迎合大众,不分良莠,创作出的作品必然也会随着大众审美的变化而被遗忘。回首前人的优秀作品,能被人们记住并代代流传的,想必都是超越了时代,有作者独立思考,有独立价值的作品。
结语
创作是一个不断发现困难并解决困难的过程,历来的优秀作品都是通过深入生活、反复提炼、艰苦构思创作出来的④。任何事情都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而获得成功的,足够的量变才能带来最终的质变。艺术素养的形成也非一朝一夕,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才可以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斌.传统的“陌生化”表达——工笔画意象呈现的新尝试[J].美术观察,2019(11):140-141.
[2]张亚玲.传统向现代的嬗变——关于中国工笔画发展的思考[J].社科纵横,2009,24(04):120-121.
[3]刘红伟.浅析现代工笔画的时代特征[J].大众文艺,2015(21):114-115.
[4]何家英.从生活到艺术——我的几幅代表作是如何产生的[J].中华书画家,2018(08):126-133.
作者简介:
胡瑞芹,女,汉族,山东济宁人,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中国画。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关键词】工笔人物;童年;初心
工笔人物画在随时代进步的同时,也承受着来自传统与现代的双重挤压①,面临着传统技法与新表现手法的碰撞。特别是如今最常被提起的“主旋律”,在古代表现为为帝王歌功颂德,或是反映社会现实,抒发内心志趣;在现代则表现为促进民族团结,国家友好往来。因而工笔人物的创作仍需注入新鲜血液,在不忘传统文化的同时,找到适当的方式和角度去承接传统,使这一传统的画种在新时代下迸发出新的活力。
一、工笔人物的古往今来
(一)古代工笔人物画概述
工笔人物作为中国的传统绘画之一,已知最早可追溯到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帛画》与《人物御龙帛画》,这时已初步具备工笔画的雏形,但仍处于相对稚幼的阶段。在中国绘画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虽战乱频繁,但在艺术上仍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面貌②,出现了顾恺之、张僧繇、曹仲达等优秀画家,他们所开创的“张家样”“曹衣出水”的绘画样式也大大丰富了工笔画的表现形式。至隋唐五代,工笔人物接近了鼎盛时期,涌现出了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画家,为人们留下了诸如《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这样的传世名作。到了宋元时期,艺术家们则是以新的姿态,顺应社会的审美特色,进一步将工笔人物画向前推动着。
(二)现代工笔人物画发展特点
在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同时,中国工笔画同样迎来了新的发展,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而变化③。这其中既有着重继承发展传统绘画,使中国传统技法再次焕发生机的现代绘画大家,也不乏重视创新、采用特殊技法和方式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如今的工笔画在取材、立意、表现技法等方面都与以往不同,新时代创作者们也开始有了与时代和世界同步的意识。正如现在经常提起的“援非”、“乡村振兴”、“民族团结”以及近期“抗击疫情”等的主题创作,都反映出如今主题性工笔人物创作也在紧跟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二、灵感来源与感悟
(一)灵感来源
在如今生活节奏加快的大氛围下,人们总是会感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以至于忘记了最初的信仰。但只要人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总能够发现那些一直存在于身边的美好。本次创作,希望人们可以在繁杂之余,能坐下来让心绪稍事安静。哪怕周围所有一切都在变,自己也要不忘初心,这才是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二)创作感悟
生活是艺术的来源,完全脱离了生活的创作也是不可取的,早在唐代画家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就有所体现,当然有了生活,并不等于就有了艺术,自然的美并不能自动成为艺术的美,在这一转变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将创作者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从生活到艺术再到那些经典杰作,每一步都要付出十分的努力,这一过程值得每个人去细细品味和琢磨。
艺术既要贴近生活,又要与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要符合社会的发展潮流,也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方面。一味的迎合大众,不分良莠,创作出的作品必然也会随着大众审美的变化而被遗忘。回首前人的优秀作品,能被人们记住并代代流传的,想必都是超越了时代,有作者独立思考,有独立价值的作品。
结语
创作是一个不断发现困难并解决困难的过程,历来的优秀作品都是通过深入生活、反复提炼、艰苦构思创作出来的④。任何事情都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而获得成功的,足够的量变才能带来最终的质变。艺术素养的形成也非一朝一夕,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才可以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斌.传统的“陌生化”表达——工笔画意象呈现的新尝试[J].美术观察,2019(11):140-141.
[2]张亚玲.传统向现代的嬗变——关于中国工笔画发展的思考[J].社科纵横,2009,24(04):120-121.
[3]刘红伟.浅析现代工笔画的时代特征[J].大众文艺,2015(21):114-115.
[4]何家英.从生活到艺术——我的几幅代表作是如何产生的[J].中华书画家,2018(08):126-133.
作者简介:
胡瑞芹,女,汉族,山东济宁人,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中国画。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