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与流行病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bing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期网上热传的“2016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帖子中,与“蓝瘦香菇”一同入选的还有“洪荒之力”“老司机”“狗带”等等。如果说“洪荒之力”还是源于现实社会中的新闻事件的话,那么其他的绝大部分都是源于网络“原生态”,而且常常具有这样的特性:突然爆发、病毒式传播、寿命大多很短——就如同一场流行病。
  网络流行语,到底是不是一种语言上的“病症”?这个话题似乎已争论多年。如果说它们都是语言的“毒瘤”,显然有一棍子打死之嫌,因为毕竟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已在口耳相传中“扶正”,得以登上大雅之堂,成为语言丰富性的有益补充,如“给力”“蛮拼的”等等。但无论如何,过度使用网络流行语对于我们的一大影响是,终究患上了“语言贫乏症”。
  有人曾对古人的表达和我们的网络流行语做了一番对比:古人形容人漂亮可以用“貌比潘安”“玉树临风”“顾盼神飞”,我们只会说“高富帅”“白富美”;古人形容人难看可以用“东施效颦”“獐头鼠目”,我们只会说“矮穷矬”“颜值低”;古人表达悲伤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们只会用“蓝瘦香菇”……也许这种对比有些极端,但如果有一天你张口闭口只会习惯性地说“高富帅”“矮穷矬”,会不会也被自己表达的匮乏惊呆了?
  网络世界无穷尽,现代传媒的传播作用和影响不可小觑。一些网络热词之所以迅速被传播,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民的搬运作用。一些热衷于炒作网络热词的推手也正是利用这一点,让一些粗鄙的“网络流行语”蔓延网络。
  或许我们应该相信语言的“自净能力”,不用过于担心害怕,因为从古至今语言一直在融合、创新、淘汰,最终沉淀下来的才是精华。但毕竟语言也是一种文化,对于个人来说,选择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文化内涵乃至思想深度,而聪明的人,总会在泥沙俱下的“潮流”中挑选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放任自己陷入“流行”的漩涡。
  ■观点运用:“蓝瘦香菇”走热后的冷思考;从众心理与独立思考;社会文化心理;我看流行;过度使用网络流行语会患上语言贫乏症……
  (本文原载2016年11月1日《人民日报》)
其他文献
在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活动上,物理研究所和国家天文台分别将多个物理公式和黑洞等天文现象进行艺术化设计后,做成了井盖涂鸦,一时成了“网红”。在大多数公众觉得可爱、有趣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在井盖上涂写公式,纯属作秀”,“污染环境、影响市容”,“理解公式、推崇公式的人应该潜心书斋,穷经皓首”。  面對这样的舆论,朱晴同学观点鲜明,文章结构完整,论证深刻而严谨。引证与驳论的综合运用,让观点“井盖
告别了夏日的炎热,迎来了秋的天高气清,深秋的绿叶红得如一团火,盛放了一个夏天的百花仿佛也都累了,期待着一场深眠。然而在这凄风苦雨的摧折之后,一股沁人心脾的力量正在悄然萌生,这是否寓意着一个美好的花季可期呢?  看一看,自然的神奇之物——矮牵牛与木瓜吧。它们在忍受了摘心之痛后,仍能茁壮成长;在遭遇了“斩首”之难后,还能避其锋芒,多点开花。它们用最委婉的方式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本能令人动容、令人敬佩。
本期赛题  我们听过,很会经营人生的人,往往将快乐延后,不急享受,先努力付出,待之后再一起享受快乐,这叫做“快乐延迟”,是成功人士的特质之一。而“痛苦延迟”的重点不是让痛苦“延长”,而是在痛苦的时候捕捉一点点下来,带着“它”,等到未来,这小恶魔会长大,变成了一种比快乐更快乐的快乐。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这么一句深刻而隽永的话:“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生活中的苦痛和
科学课堂上,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能学进去,讲出来,教师就要实现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突破点就在于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教学中多给学生“动”的机会。下面就如何让科学课堂“动”起来,让科学课堂充满活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动心  布鲁纳说过:“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良好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浓厚
若干年后,当“00后”集体回望2020年的初春,会看到什么?相信会是成长。  疫情肆虐,值此武汉保卫战发起总攻之时,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写下的一段话忽然间在网络上流行开来:“暴风雨结束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人。”  这段话太贴切了。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此时此刻的中学生,多
1.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毕淑敏  2.我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写诗、预言或作画,任何人生存的意义都不应是这些。这些只是旁枝末节。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无论他的归宿是诗人还是疯子,是先知还是罪犯——这些其实与他无关,毫不重要。他
调整地球轨道    为了让地球冷下来,美国的行星科学家科瑞坎斯凯提出:可以想办法让一颗小行星或彗星从地球身边走过,帮地球调整一下自己的运行轨道,拉开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比如从现在的1488万公里调整到2.24亿万公里,离得远了,地球自然就会变凉爽了。  奇奇鼠点评:  这办法听起来挺妙,但奇奇鼠总觉得:要在大宇宙中找来这样的一颗小行星或彗星,并且让它从地球身边走过,那一定不像咱们走路这么轻松。而要它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毕加索对着一瓶葡萄酒,画了将近五十幅同样的作品。有人问:“整天描绘同样的静物,你不厌倦吗?”毕加索答:“每一分钟都是不同的我,每一个钟头都有新的光线……因此我会看到不同的酒瓶,不一样的桌子,不同的世界里的不同的生命。在我的眼睛里,一切都是不同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文章不少于800字。【名师题解】  这是一道事件现象
硅谷的人们发明的东西很少。计算机并非硅谷的发明,硅谷从未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硬件公司或软件公司。硅谷没有发明晶体管、集成电路、个人电脑、互联网、万维网浏览器、搜索引擎、社交网站和智能电话。生物科技和绿色科技也并非出自硅谷。硅谷所起的作用,是使这些技术“迅速传播”。  离经叛道的人才是硅谷故事的主角。硅谷为什么出现在美国?总的说来,因为美国对待人才比欧洲友善,而加州最为友善。在欧洲,不穿西服、不打领带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高度是一个富有特别寓意的词,而在中国人心中,珠峰有着特殊位置,珠峰的高度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国人的价值取向。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次珠峰测高,虽然是一个硬核的科技新闻,但还是进入了大众层面,引起了社會的普遍关注。  对于这次珠峰测高,很多人虽然感兴趣,却未必懂得测量原理。为人测身高,从脚量到头顶即可,为世界最高峰测“身高”,如何确定“头”和“脚”?如果说登顶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