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际翻译领域翻译目的论和功能语篇分析分别是文本翻译宏观上和微观上的权威理论,就这两个理论而言,并不存在什么矛盾冲突之处。因为翻译目的论往往是为文本的通篇翻译奠定一个基调,而在翻译工作进行的时候就要用到功能语篇分析来分析原著语言与目的语语言之间表达方式的不同,进而对译本的细节和情感表达部分进行本土化调整.本文在充分了解翻译目的论和功能语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文本翻译的实际情况对翻译目的论和功能语篇的结合与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 功能语篇分析 结合与应用
近些年在国际翻译界,对翻译目的论和功能语篇孰优孰劣的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论,直至有人创造性的提出在一个文本翻译中综合使用两种翻译指导理论。这引起了国际翻译领域的高度关注,本文从翻译目的论和功能语篇分析各自的特点出发对二者能否结合并在文本翻译中应用进行探讨。
一、翻译目的论与功能语篇分析
1.翻译目的论。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部分,该理论提出在翻译过程中所有的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目的论的诞生引起了国际翻译界的巨大变革,因为它的诞生,翻译开始从一种简单的解码过程进化成一种人类文化的交流过程,在翻译目的论看来,翻译行为不是原著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决定的,也不因原著对译文读者所产生的影响而改变,翻译行为是受翻译本身的预期功能和翻译目的决定的,在翻译过程中,原著不再被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是变成为翻译目的服务的翻译信息来源的一种,翻译过程以既定目标为方向,而具体操作由译者决定。
总而言之,翻译目的论对翻译活动采取的是前瞻性的态度,要求译者必须明确并严格按照目的进行翻译工作,保证在翻译过程中不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
2.功能语篇分析。功能语篇分析是一种针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因为中外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的统一解决方式,是对译文中相对较短语句的意思表达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图和情感,而这些意图和情感的表达会因为文化环境、情景语境和语言要素的不同,而出现让译文读者难以理解的现象。功能语篇的作用就是通过对语句进行这三个方面的不同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是哪一个方面出现了问题和歧义,并通过附注和对原文表达进行修改来保证译文读者对原著作者意图和情感的充分理解。
二、翻译目的论和功能语篇分析在翻译过程中的结合与运用
从本文之前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翻译目的论是在大方向上把握翻译的走势,从宏观上为翻译工作者指明方向,防止翻译过程中出现方向性错误。而功能语篇分析注重对翻译过程中语句这一级别的微观方面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正好可以弥补翻译目的论在微观上的不足之处,可以预见的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将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一个绝好的工作框架。
长期从事翻譯工作的翻译者都知道,文学作品的翻译是极其困难的,这种困难并不体现在对外国文学的理解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国文化交流的加深,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不再是问题,将一部外国著作翻译成中文也并不困难,困难在于将外国著作的真实情感和想要表达的思想全面的、精确的展示给国内的读者,这方面的困难主要原因在于文化上的差异和东西方国家思维方式上的不同。所以在翻译工作伊始就要定下翻译工作的“路线纲领”也就是翻译工作的目标,这一部分是翻译目的论的优势所在,在翻译工作中有的外国长篇著作篇幅极长,翻译工作将进行的旷日持久,但是翻译目的的确定就保证了翻译工作无论持续多久都不会出现路线上的错误,始终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在翻译工作的具体实施中,会遇到一些文化差异上的问题,因为在新航路开辟之前的上千年各个文明体系基本上都是孤立的发展的,所以各个文明之间的文化传统、阅读习惯和历史典故都千差万别,译者在对这些区别进行梳理时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方法,很快就会失去解决问题的方向,而这时功能语篇分析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因为功能语篇本身就是对文本著作中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的绝佳理论,通过对文化环境、情景语境和语言要素的分析,基本上译者就可以准确把握原著作者的本意和本意的表达方式与本土表达方式不同的关键,能够根据分歧的不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从而切实的将原著的感情和思想向国内的读者完整的展示。
总之,在我国的翻译领域,翻译理论与翻译实际长期脱节,这样的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又造成了翻译理论长期处在空洞,不切实际的状态下,毋论发展进步,只是长期止步不前就已经和国际先进的翻译理论越差越远了。同样,国内翻译实践也因为翻译过程中的随意和非理性,而面临着国际翻译界多元化发展的挑战。在国际领域翻译工作已经从单纯的技巧性操作,进化为一种复杂的跨文化交流工程。将翻译目的论与功能语篇分析相结合引入翻译实践,能够有效的克服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进一步规范我国翻译界的重要举措,将会大大促进我国翻译行业的规范化,推动翻译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芳.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学术论文摘要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2]韩键.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中美《宪法》语篇对比分析及其文化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3]王英鹏.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翻译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 2012.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 功能语篇分析 结合与应用
近些年在国际翻译界,对翻译目的论和功能语篇孰优孰劣的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论,直至有人创造性的提出在一个文本翻译中综合使用两种翻译指导理论。这引起了国际翻译领域的高度关注,本文从翻译目的论和功能语篇分析各自的特点出发对二者能否结合并在文本翻译中应用进行探讨。
一、翻译目的论与功能语篇分析
1.翻译目的论。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部分,该理论提出在翻译过程中所有的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目的论的诞生引起了国际翻译界的巨大变革,因为它的诞生,翻译开始从一种简单的解码过程进化成一种人类文化的交流过程,在翻译目的论看来,翻译行为不是原著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决定的,也不因原著对译文读者所产生的影响而改变,翻译行为是受翻译本身的预期功能和翻译目的决定的,在翻译过程中,原著不再被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是变成为翻译目的服务的翻译信息来源的一种,翻译过程以既定目标为方向,而具体操作由译者决定。
总而言之,翻译目的论对翻译活动采取的是前瞻性的态度,要求译者必须明确并严格按照目的进行翻译工作,保证在翻译过程中不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
2.功能语篇分析。功能语篇分析是一种针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因为中外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的统一解决方式,是对译文中相对较短语句的意思表达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图和情感,而这些意图和情感的表达会因为文化环境、情景语境和语言要素的不同,而出现让译文读者难以理解的现象。功能语篇的作用就是通过对语句进行这三个方面的不同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是哪一个方面出现了问题和歧义,并通过附注和对原文表达进行修改来保证译文读者对原著作者意图和情感的充分理解。
二、翻译目的论和功能语篇分析在翻译过程中的结合与运用
从本文之前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翻译目的论是在大方向上把握翻译的走势,从宏观上为翻译工作者指明方向,防止翻译过程中出现方向性错误。而功能语篇分析注重对翻译过程中语句这一级别的微观方面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正好可以弥补翻译目的论在微观上的不足之处,可以预见的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将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一个绝好的工作框架。
长期从事翻譯工作的翻译者都知道,文学作品的翻译是极其困难的,这种困难并不体现在对外国文学的理解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国文化交流的加深,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不再是问题,将一部外国著作翻译成中文也并不困难,困难在于将外国著作的真实情感和想要表达的思想全面的、精确的展示给国内的读者,这方面的困难主要原因在于文化上的差异和东西方国家思维方式上的不同。所以在翻译工作伊始就要定下翻译工作的“路线纲领”也就是翻译工作的目标,这一部分是翻译目的论的优势所在,在翻译工作中有的外国长篇著作篇幅极长,翻译工作将进行的旷日持久,但是翻译目的的确定就保证了翻译工作无论持续多久都不会出现路线上的错误,始终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在翻译工作的具体实施中,会遇到一些文化差异上的问题,因为在新航路开辟之前的上千年各个文明体系基本上都是孤立的发展的,所以各个文明之间的文化传统、阅读习惯和历史典故都千差万别,译者在对这些区别进行梳理时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方法,很快就会失去解决问题的方向,而这时功能语篇分析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因为功能语篇本身就是对文本著作中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的绝佳理论,通过对文化环境、情景语境和语言要素的分析,基本上译者就可以准确把握原著作者的本意和本意的表达方式与本土表达方式不同的关键,能够根据分歧的不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从而切实的将原著的感情和思想向国内的读者完整的展示。
总之,在我国的翻译领域,翻译理论与翻译实际长期脱节,这样的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又造成了翻译理论长期处在空洞,不切实际的状态下,毋论发展进步,只是长期止步不前就已经和国际先进的翻译理论越差越远了。同样,国内翻译实践也因为翻译过程中的随意和非理性,而面临着国际翻译界多元化发展的挑战。在国际领域翻译工作已经从单纯的技巧性操作,进化为一种复杂的跨文化交流工程。将翻译目的论与功能语篇分析相结合引入翻译实践,能够有效的克服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进一步规范我国翻译界的重要举措,将会大大促进我国翻译行业的规范化,推动翻译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芳.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学术论文摘要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2]韩键.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中美《宪法》语篇对比分析及其文化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3]王英鹏.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翻译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