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药理作用。
方法:本次临床观察选择100例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基础性治疗,实验组同时接受黄芪注射液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黄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势。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药理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515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316-01
黄芪注射液是一种中药黄芪提取物制成的中药制剂,该药物具有缓解细胞自由基损伤,提高免疫能力,抗菌、抗病毒、调节糖代谢,降低血压,避免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状态,扩张肾血管和管状血管,以及保护心肌功能等作用,因而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次临床观察就对黄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药理作用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临床观察选择100例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63例男性,37例女性,患者年龄在57岁至82岁之间,平均(71.2±6.5)岁。所有观察对象均符合下述纳入标准:①无糖尿病、哮喘、肾功能障碍等系统性疾病,以及黄芪制剂禁忌症;②心肌酶学指标正常;③心绞痛发作时未见Q波坏死性改变,以及ST-T缺血性改变;④心绞痛发病持续时间在15min以上;⑤心绞痛症状持续加重,发作频繁。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且两组治疗前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不稳定型心绞痛观察对象均接受低分子肝素、辛伐他汀、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等基础性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黄芪注射液治疗,具体方法:每天1次,泵注30ml黄芪注射液(杭州正大青春宝药业公司)与20ml葡萄糖注射液制成的混合溶液,连续治疗10d为一个疗程[1]。
1.3疗效评定依据。显效,指患者药物治疗后,倒置T波恢复直立,ST段下移恢复超过50%,胸痛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指患者药物治疗后,倒置T波恢复直立或变浅,ST段明显回升,胸痛症状显著改善;无效,指患者药物治疗后,缺血和心电图改变未见恢复,且胸痛症状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病例总数×100%[2]。
1.4统计学分析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该疾病病情较为复杂,且变化较快,若患者心血管支路得不到有效清除,则易造成急性心肌梗死,进而威胁患者生命。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其发病次数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冠状动脉症状会逐步改善。黄芪注射液是现阶段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药物,其主要成分为中药黄芪提取物,属于一种灭菌水溶液。黄芪注射液具有避免新斑块和血栓形成,增强固化稳定作用,降低血清中脂质类过氧化物水平,增强SOD活性,防止血小板聚集,抑制5-羟色胺的合成与释放,减轻血小板活化程度,改善微循环,扩张外周围血管和冠状血管。中药黄芪提取物的多糖网状结构有助于患者心肌细胞的保护以及血液流变性改善,同时能够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和心肌收缩力,达到正性肌力作用,疏通破损的血管,加快破损斑块修复速度,改善吞噬功能。
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接受黄芪注射液治疗,总有效率能够达到96%以上,而接受基础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总有效率仅为56%,且有助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稳定。
参考文献
[1]王晓怀,潘文,康开彪等.黄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系统评价[J].西都中医药,2013,26(10):61-62
[2]麦丽莎,蒋颖,丘彬彬.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内科,2012,7(4):339-340
[3]崔然,夏昆,时萍等.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会2012,31(1): 14-19
方法:本次临床观察选择100例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基础性治疗,实验组同时接受黄芪注射液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黄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势。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药理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515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316-01
黄芪注射液是一种中药黄芪提取物制成的中药制剂,该药物具有缓解细胞自由基损伤,提高免疫能力,抗菌、抗病毒、调节糖代谢,降低血压,避免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状态,扩张肾血管和管状血管,以及保护心肌功能等作用,因而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次临床观察就对黄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药理作用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临床观察选择100例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63例男性,37例女性,患者年龄在57岁至82岁之间,平均(71.2±6.5)岁。所有观察对象均符合下述纳入标准:①无糖尿病、哮喘、肾功能障碍等系统性疾病,以及黄芪制剂禁忌症;②心肌酶学指标正常;③心绞痛发作时未见Q波坏死性改变,以及ST-T缺血性改变;④心绞痛发病持续时间在15min以上;⑤心绞痛症状持续加重,发作频繁。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且两组治疗前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不稳定型心绞痛观察对象均接受低分子肝素、辛伐他汀、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等基础性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黄芪注射液治疗,具体方法:每天1次,泵注30ml黄芪注射液(杭州正大青春宝药业公司)与20ml葡萄糖注射液制成的混合溶液,连续治疗10d为一个疗程[1]。
1.3疗效评定依据。显效,指患者药物治疗后,倒置T波恢复直立,ST段下移恢复超过50%,胸痛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指患者药物治疗后,倒置T波恢复直立或变浅,ST段明显回升,胸痛症状显著改善;无效,指患者药物治疗后,缺血和心电图改变未见恢复,且胸痛症状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病例总数×100%[2]。
1.4统计学分析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该疾病病情较为复杂,且变化较快,若患者心血管支路得不到有效清除,则易造成急性心肌梗死,进而威胁患者生命。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其发病次数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冠状动脉症状会逐步改善。黄芪注射液是现阶段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药物,其主要成分为中药黄芪提取物,属于一种灭菌水溶液。黄芪注射液具有避免新斑块和血栓形成,增强固化稳定作用,降低血清中脂质类过氧化物水平,增强SOD活性,防止血小板聚集,抑制5-羟色胺的合成与释放,减轻血小板活化程度,改善微循环,扩张外周围血管和冠状血管。中药黄芪提取物的多糖网状结构有助于患者心肌细胞的保护以及血液流变性改善,同时能够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和心肌收缩力,达到正性肌力作用,疏通破损的血管,加快破损斑块修复速度,改善吞噬功能。
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接受黄芪注射液治疗,总有效率能够达到96%以上,而接受基础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总有效率仅为56%,且有助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稳定。
参考文献
[1]王晓怀,潘文,康开彪等.黄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系统评价[J].西都中医药,2013,26(10):61-62
[2]麦丽莎,蒋颖,丘彬彬.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内科,2012,7(4):339-340
[3]崔然,夏昆,时萍等.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会2012,31(1): 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