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不一定好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b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国内的大
  小医院引进和开发了不少新的诊疗技术和设备,这对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为人们在就医时提供更多的选择,应当说起了一定作用。但是,有些专家和大众传媒在广告中介绍这些诊疗技术和设备时,动辄就说是"划时代的突破",动辄就说是找到了 " 根治"某种疑难病症的方法。然而,就在这些赞誉之声不绝于耳之时,一些常见病的发病率却日趋升高,一些疑难病症的治愈率仍不尽如人意。显然,一些专家和传媒对引进开发诊疗技术设备的宣传与现实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说白了,就是在宣传引进和开发的诊疗技术设备时,有些专家和传媒"报喜不报忧"。
  且不说在引进诊疗技术设备方面,也存在着像其它领域引进人家过时甚至淘汰的技术设备的令人忧虑的问题,就算引进的都是新东西,在医疗领域,新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有些新的诊疗技术设备,在某些方面可能看似有些特殊和独到之处,可是由于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新的技术设备与传统的相比,至少在经验和远期疗效方面,尚有待积累和验证。只有经过相当长的过程,医学方面的新事物才能逐渐完善,传统的东西才能"让位"。前些年,不少医院引进了一种在角膜上动手术治疗近视的设备和方法,当时的宣传广告给人以近视眼已经找到了理想的治疗方法的印象,然而,没过多久,就不再有人提这种治疗近视的方法了,甚至有人指出这种治疗方法存在种种弊端,所以至今大多数近视者仍然要靠戴眼镜矫正视力。又比如,有些医院引进开发了超声碎石设备,说是不用开刀,就能治好胆结石、肾结石等等,可时至今日,这些碎石设备也没能取代手术,宣传这种治疗方法神奇的声音却听不见了。这难道不是盲目迷信"新"给人们的教训、不是


  "报喜不报忧"的绝妙反证吗?
  人人都希望健康,人人都希望尽快找到诊治所有危害人们生命的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是,不管情愿不情愿,人们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迄今为止,尽管医学科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人们在对付疾病方面确实比以往有了更多的办法和选择,但在医治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方面,并不存在"奇迹"。承认和接受这个现实,会与人们的愿望产生矛盾或冲突,而只有如此,面对新引进或开发的诊疗技术设备的广告宣传,心里才能大概有个"谱",才不会有"上一当"的感觉。
  在医疗保健领域,许多人有"报上说的、广播电视播出的"就是"可信的"的思维定势。但是,现如今,"无利不起早"的想法和做法普遍存在,对诊疗技术设备的广告宣传也不例外。在实行市场经济的时代,这无可厚非。所以,引进或者开发一种新的诊疗技术设备,当然会有人"吹喇叭,抬轿子"。有"利益驱动",哪有"卖瓜的不说瓜甜"的事?"报喜不报忧",很自然。翻翻报章、听听广播、看看电视,医疗保健领域的广告,特别善于把话说到追求健康长寿的老百姓的心坎里。眼下,企图扭转人们追求利益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现实的,因此,人们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势,无论是在哪里见到、听到的有关医疗保健方面的信息,一定要多个心眼,最好能经过自己头脑的分析,弄不明白的可以去请教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千万不可轻信。
  还应当看到,在医学科普宣传中,近年来存在着一种倾向:凡是新事物,都是完美的。这样的宣传,给人造成医学已经无所不能的错觉,进而误导人们的医疗保健行为,甚至造成医患纠纷---因为见了报章的"成果",医生却往往不能兑现。实际上,如果请真正的权威去评价一种新诊疗方法,他一定会在肯定其优秀之处的同时,指出其不足、局限或尚待完善的地方。医学科普宣传,千万不能与广告等同,必须实事求是,尤忌片面性和形而上学。如此,才能真实地反映医学科学的现状,引导人们正确对待保健与求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新
其他文献
1998年12月21日,福建省福鼎市医院的一名产妇经剖腹产下了一对连体男婴。他们体重5500克,前胸至腹脐大面积相连,两婴共有一个肝脏、一个心包,两个心脏和胸膜紧贴,胸骨、肋骨和膈肌连在一起。婴儿出生45天后,被送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分离手术,获得了成功。  为什么会产生连体婴儿呢?还得从孪生胚胎说起。    异卵孪生和同卵孪生    一般来说,成年的健康女性每隔28天左右就有一个卵子成
期刊
油漆工小李怀孕两次,流产两次,她不知何故。小李很想要个孩子,她找到妇产科大夫,恳求大夫为她想想办法。大夫为她做了检查,询问了她的工作情况后告诉她:“你前两次流产都是接触油漆所致。油漆是一个有毒物质,孕妇接触油漆,可致流产和生下畸胎。从现在开始,你暂时换个工种,一直到怀孕并产下健康婴儿。”小李听后恍然大悟,原来是她不懂得自我保护。  一般来说,妇女怀孕后若情况正常,工作不很累,工作环境也较好,就没有
期刊
家庭档案  作者:某医院医生。有一子,由自己带大。作者的妻子家共有兄弟姐妹6人,除弟弟的孩子由奶奶带着外,其余人的孩子均由自己带大。  岳父:某单位干部,已退休。  岳母:某厂退休工人。退休后,从没有给子女带过孩子。但因特殊情况,目前带了一个孙女。  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睛盈缺。岳母带孙子实在是出于无奈。  在我的记忆里,岳母家的喜事和悲事几乎是同时降临的。因为一年的时间实在是太短暂,岳母为儿子娶
期刊
治疗癌症,除了以往的手术、化疗和放疗外,今后有望通过改变癌细胞基因、让癌细胞“自杀”,或者通过“训练”免疫细胞消灭癌细胞的方法,彻底根治癌症。  来自法国的著名生物细胞学家丹尼尔·罗瓦德教授(Prof.Daniel Louvard)指出,目前医学界只能通过手术、化疗和放射性治疗这三种方法来暂时延长癌症病人的寿命,减轻他们的痛苦,但是这并不能根治癌症。  他认为要根治癌症,就得“知已知彼”,彻底认识
期刊
居家过日子,无论家中人口多少,总有个家庭成员在有意无意中充当着“后勤部长”这一角色,以支持家中其他成员的工作。老伴比我退休早,所以后勤那摊活儿一直由她负责。现在我也退休了,不知不觉地,“后勤部长”这差事又落到了我的肩头。  退休前,下班回到家里坐下就吃饭,对家务事基本上不闻不问,根本体会不到这“后勤部长”有多累多操心。退休后,干了一段时间,才感觉到要管好这一家老少三代,七八口人的吃喝着实不容易。 
期刊
一位中年妇女因患胃窦炎,连续口服庆大霉素60天,一日2次,每次8万单位,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了眩晕、恶心、站立不稳等症状,当地医院认为她得了“颈椎病”、“美尼尔氏征”,只用了些抗眩晕的药物对症治疗,并没有让她停止服用庆大霉素。最后她到省医院五官科检查,才确诊为内耳前庭半规管阻塞,是庆大霉素中毒所致。我的一位同事告诉我一件事:一个外表健康的婴儿迟迟不会讲话,对外界的声响没有反应,经检查是先天性耳聋。医生
期刊
太原王秀玲女士:  你的母亲患有糖尿病,你在一次健康体检时发现尿糖阳性,你担心自己也患了糖尿病。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又称血糖),几乎可以全部被肾小管回收,当血糖浓度异常增高,或血糖回收功能发生障碍时,尿中就会含有大量葡萄糖。此时做尿糖检查,就会得出“尿糖阳性”的结果。尿糖阳性可见于肾脏病、肝脏病及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垂体前叶机能亢进症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另外,妊娠、急性感染、精神
期刊
1岁的梅丽莎坐在我办公室的地板上玩着玩具。她的母亲丽莎坐在旁边的长沙发上,她的父亲巴瑞·摩尔则在沙发的另一边,两人谁也不理谁。梅丽莎也没有试图爬向父母。到我的基因检查室会诊的病人中没有一个家庭是这样的。  会诊前梅丽莎的儿科医生已向我简单地介绍了情况。梅丽莎是摩尔家的第一个孩子。丽莎在怀孕和分娩时都很正常,当时她23岁,因为生孩子辞去了保育学校的工作。巴瑞25岁,是一个股票经济人。梅丽莎出生时,和
期刊
新娘子倒在婚宴上  1月28日,某村一对新人举行了婚礼。婚礼结束后,婚宴即将开始。就在此时,新娘子刘某突然全身抽搐,当场昏迷。送医院后,新娘一直深度昏迷,脉博微弱,高烧不退,多脏器功能受损。经医务人员全力抢救,新娘终于在昏迷8天后清醒过来,和新郎重续了姻缘。    据介绍,刘某在结婚前几天一直为婚事操劳,举行婚礼的前一天晚上,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 1时才睡下,不到4时就又起来梳洗、盘头、化妆。她的教
期刊
良药不分贵贱药是用来治病的,同时它又是一种商品,既然是商品就有成本和利润,所以也就有了药价。如果根据"一分钱一分货"来评价其它商品,可能是正确的,但如果也以此来评价药品及其疗效好坏,那就不对了。这是因为: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体,对病人一上的"修理 " 不仅要想到眼前,更重要的是要想到将来。如果对所有的病人一上来就用所谓的"好药"、"贵药",可能效果比"差药"明显一些,可今后怎么办呢?要知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