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家校共同体,创新合作新模式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u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当前的家校合作是偏离学生全面发展的,是随意的、松散的、形式化的,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我们应创新思路,积极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践行新家庭教育实验。家校合作共同体是一种由家庭和学校组成的,依托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成长空间,以同一愿景、彼此沟通、共担责任、共享成果为原则,基于网络e+背景的,以协作、对话为主要方式,旨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的家校合作群体。她既是一种组织形式,也是一种学习形态,更是一种共育方式。文章结合实践探析“家校合作共同体”的内涵、特征及建设的策略与方法。
  家校合作 共同体 内涵 策略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7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1-0012-0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家庭、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摇篮”,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朱永新认为,最好的教育,是让家庭和学校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让孩子在其中,不断相遇、不断寻找,找到自己,然后成就自己。家校合作是一个有着巨大前景的教育改革领域,一定意义上讲,谁抢占了这个制高点,谁就获得了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先机。
  1.当前学校、家校合作的现状与问题
  尽管家校合作的观念已越来越被许多学校和家长接受并实施,但在实际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当前的家校合作是偏离学生的全面发展,大部分家校合作缺乏一套整体的计划,没有具体的活动步骤,合作活动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随意性较强。尽管建立家委会、家长学校等,但学校及家长对家校合作组织重视不够,缺乏严密性,显得松散。家校合作被边缘化、形式化。认为家校合作不是学校的主要责任,是处于提高学生成绩或完成上级任务的角度才进行家校合作。部分学校的家校合作的形式仅仅是家长会,内容也较固定。即使像学校开放日、亲子活动、家访、家长学校、家委会等家校合作形式,表面上丰富多彩,也往往流于形式。家校合作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在实践中,家校合作未能双向互动,只是单向交流,或向家长展示、或向家长提出配合要求,还缺乏全面的合作意识,家长会成为成绩通知大会,家长委员会成为家长代表报告会,网络平台成为发送作业平台。
  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家校的深度合作。基于此,家校双方应创新思路,积极寻求一种能够打破现有瓶颈的新的家校合作模式与路径。
  2.家校合作共同体的内涵及其特征
  作为一种全新实验构想,家校合作共同体是一种由家庭和学校组成的,依托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成长空间,以同一愿景、彼此沟通、共担责任、共享成果为原则,基于网络e+背景的,以协作、对话为主要方式,旨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的家校合作群体。她既是一种组织形式,也是一种学习形态,更是一种共育方式。
  家校合作共同体强调应有共同愿景,在合作过程中与其他成员开展包括分享、交流、讨论、协商、承担等多方面的合作性任务。它具有目标性、双向性、实践性、共享性、发展性等特征。所有共同体成员都应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共同愿景,都为实现这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如果没有共同愿景,就不会有合作共同体。家校合作是一种双向活动,家庭和学校是合作中的双主体,学校与家庭是平等的。共同體强调活动的实践性。在共同参与中,具有不同背景文化的成员之间利用各自的专长,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分享学习的资源和成果,共同完成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任务。同时,也实现自己与共同体成员的共同发展。
  3.家校合作共同体建设策略与方法
  中小学校应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托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成长空间,全力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积极推行新家庭教育实验,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将结合实践谈谈自己在家校合作共同体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1)搭建家校共育平台
  为使家校合作共同体能够有效运行,学校围绕共同体建设积极搭建家校共育平台。
  第一,建立新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立“校级――年级――班级”的三级家长委员会,开辟家长委员会办公室、家长接待室以及活动中心。同时建立相关制度和章程,明确各自职责、权利和义务。制度化的家校合作和管理机制,可以减少家校合作中的人为性、随意性,使得家庭与学校合作有了根本的制度保障。这样就能发挥家长委员会沟通、服务、参与、管理的作用,确保家校合作工作的稳步、有序开展,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第二,根据学校自身实际,结合家长特点和资源,成立多层级、多形式的家校合作共同体。如建设“家长教师联合会”、“学校发展智囊团”、“家校安全共同体”、“家校学习促进团”、“班级议事团”、“家长义工团”等,构建有效的家校合作平台和模式。这些是维系家校合作的纽带,是实现家校共育的有效合作组织形式。
  第三,建立家长学校,建立微信学习平台和QQ家校合作交流平台等,搭建家校合作交流和学习平台,让教师、家长、学生三方通过这些载体进行沟通与合作,从而提高“家校合作”的实效。
  第四,设立家长园地。在学校或教室的某一个角落设立家长园地,可张贴一些家教方面的资料、图片,也可以介绍一些家长与孩子共同看的节目,刊登一些学生的绘画或写作作品,报道一些家长和孩子在家里的学习活动、生活等。
  (2)培育合作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家校合作共同体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家校合作的基础。我认为家校合作共同体的总体愿景应该是:建立家长与学校之间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密切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过程,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森指出:“帮助儿童的最佳途径是帮助父母。”通过对家长进行适时培训,既提升家长育儿能力,同时在培育活动中家校逐渐形成了共同愿景。
  第一,借助家长、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优化“家教培训团”,开设报告会、“百草园幸福父母大讲堂”,定期召开家长学校集中培训会,进行系统家教知识和家校合作能力的培训,如组织学习《“好父母”指南》、《“好学生”指南》、《“好教师”指南》、《“家务劳动”指南》等,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心和教育技术。   第二,借助网络平台,如微信学习平台和QQ家校合作交流平台等,定期为家长推送家庭教育的相关文章,交流家教感悟,组织家长就某一时期的一些共性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交流、探讨等。与家长学校的集中培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提高教师、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育儿技巧,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3)丰富互动活动内容
  拉近家庭和学校的距离,增加更多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丰富互动活动内容,在活动中扩大交集,形成一种共同推进学生发展的向心力,提升家校共育的水平。
  第一,积极开展“双向开放”活动――“千师访万家”和“一日开放”家长访校活动。让学校、教师走进家庭、社区,与家长真诚沟通,与孩子平等对话;让家长走进学校,深入课堂,参与活动。在开放的家庭生活与课堂活动中,让孩子的身心更加愉快,让家校双方得到更多的交流与沟通。
  第二,学校重大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如十八岁成人仪式、校园之星评选、百日冲刺誓师大会、“手牵手,心连心”关爱活动等,将老师、学生和家长紧密联系起来,增加情感,共同成长。
  第三,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围绕勤俭持家、孝老爱亲、明事知礼、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等家风主题,组织老师、学生和家长开展“最美家风故事”征文活动和“我的家风家训家规”宣讲交流活动,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引导教师和父母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重家风、讲道德、守规矩。同时以好家风、正校风、学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好环境。
  (4)创新家校合作方式
  創造性地开展家校合作工作,注重合作方式多样化,充分调动家长,吸引他们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发挥家校合作的各项功能,实现学校、家庭、社会“融教育”效果。
  第一,谋划微家长会。创新家长会形式,改变家长会方式,在传统家长会基础上,变“传统家长会”为“家校联谊会”,就一些共性的问题分批开展微家长会。这样形式灵活,主题明确,针对性强。由于每次参加会议的人数不多,家长可以畅谈孩子在家的情况,也能全面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老师和家长可以充分交流,共谋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效果明显。
  第二,开展沙龙讲坛。邀请有育子经验的学生家长成立家长宣讲团,定期让他们走上讲台现身说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教育心得;适时开展家长沙龙活动,进行互动式、主题化、系列化的研究、讨论,共同探讨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误区。通过同伴助力,现身说法,让家长学会家庭教育的技能和方法,并能从改变自己做起,做好孩子的榜样。
  第三,开好“两个会议”。“两个会议”,即“一个孩子的研讨会”和“一个孩子的家庭会议”。本着“关注每一个”的理念,针对性地开展好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心理问题等特殊学生的教育,坚持长效跟踪和实行“一帮一”机制,从校级、中层到骨干教师,进行任务分解,与这些孩子结对子,定期进行个别化教育。适时开展“一个孩子的研讨会”,任课老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相关专家围坐一起,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共商孩子成长话题。在征求家长同意的基础上,走进家庭,开展“一个孩子的家庭会议”,开展头脑风暴,参与家庭活动,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激发孩子成长的动力。通过活动引导孩子、父母、老师、专家一起做决策,培养孩子倾听、讨论、表达等综合素养和能力,帮助特殊学生的家长提高育儿技能,同时有效促进家庭关系和谐,推动新时代新家庭文化建设。
  第四,打造阳光心苑。家校合作中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学校可以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心理教育的讲座,用板报、手抄报、宣传单等形式组织学生和家长们学习。开设好“好孩子课堂”“好父母课堂”,让学生和父母都阳光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共青团、专题教育、心理疏导等活动,打造阳光心苑,注重心理导航,促进身心健康。
  第五,共建学习家庭。社会倡导创建学习型组织,学校可指导“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如要求亲子共读,完成学校所提倡的“自主阅读工程”。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读书沙龙、故事会、演讲会等活动。
  第六,共做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下的一门新的活动课程,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家长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综合实践活动的许多内容,诸如收集信息、查阅资料、社会调查和实践、社区服务等都是在校外完成的,只有得到家长和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方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第七,融合社会力量。积极开展“警校共访家庭”、“苗邦学子情,圆爱中国梦”、“张正喜奖助学金发放仪式”等活动。通过“小手牵大手”,全面推行“扬州文明有礼二十四条”宣传实践活动。另外,成立青年志愿服务队,让学生、家长、教师走进社区,服务社区,如慈善义卖,发放倡议书等,共播教育力量;建立家长义工团队,参与到学校各个层面的管理,如师德、师风、监督员监督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护导员保证了学生上学的安全有序……让不同的教育资源在此融合,资源共享,互相补充,共同发展,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合力。
  (5)完善家校互评机制
  完善家校互评共议机制,制定新家庭教育实验“好家长”“好教师”的评比办法,每学期定期进行评比,公开表彰,让更多优秀的家长、教师脱颖而出,带动其他家长、教师的成长,促进家校双方共同成长。
  以上只是我们在新家庭教育实验方面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与探索。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来自家庭的合作,家校合作共同体的构建,凝聚了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创新了教育实验新模式。我相信,随着新家庭教育实验的不断开展与发展,一定会使学校和家庭教育协调一致,发挥出最大的教育功能,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融教育”格局,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实现“同心、同步、同向”,最终实现“教师用心,家长关心,学生开心”的三赢局面。
  参考文献
  [1]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徐建华.从家校合作的视角关注学校改进[J]教育科学研究,2010(2).
  [3]马中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袁振国.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编程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下的基本能力,因此,在大数据也就是云计算平台下,为高中信息技术变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文章结合实践对这方面的教学工作展开了细致的分析与探究。  云计算 高中信息技术 编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1-0009-01  编程教学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分支和构成部分,学好编程知识,对学生们今后的影响重
期刊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在国际中的地位也越发重要,为了更好地与世界接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中英语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英语的学习,但学到的大多只是皮毛,初中英语教学是英语学者的学习生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的能力。  跨文化交际 初中英语 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
期刊
“00后”现阶段正在初、高中上学,是我国现代基础教育的主体。这一代学生出生在中国经济腾飞的时期,成长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时代,他们正在各种改革的浪潮中崛起,经历着年少轻狂的人生阶段。面对这充满激情和活力的一代,作为教师由衷地感到任重而道远。要教育好这一代人,需要静下心来研究他们,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促其成才。  新时代 “00后”学生 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发展,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要获得相应的核心素养。在各阶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学的重点,数学是一门发展历史悠久贡献卓越的学科,初中数学课堂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出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  初中数学 核心素养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1-0020-01  核心素养是指学
期刊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彼此孤立又紧密联系。本文以家庭教育为出发点,论述家校共育,探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校 家庭教育 德育  【中图分类号】G7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1-0029-01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
期刊
随着现代移动通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迎来了“扫描时代”,二维码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幼儿园每个班级都有语言区,幼儿总喜欢到语言区看一看、翻一翻,喜欢用手偶、头饰说一说、演一演,但仅限于“你好呀,我是小花猫”、“你好呀,我是长颈鹿”之类的简短介绍语,之后就不在有深入的语言活动。因此,我将二维码技术应用在我班语言区域活动中。二维码的出现,为幼儿自主表达提供了机会,为幼儿语言交往创造了环境,更
期刊
通过调查表明,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幼儿园教师没有树立准确的幼小衔接概念,教师的“衔接观”是幼小衔接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学校缺乏系统科学的安排,不能对幼小衔接工作起到有效的干预作用;家长观念陈旧落后,影响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策略,从而提高幼小衔接的有效性:幼小衔接工作要做到全面而系统;加强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专业能力;促进家校的良好沟通。  幼小衔接 有
期刊
小学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教育阶段,在此阶段学生的心智刚刚受到启迪。但是单亲家庭的状况比较特殊,由于只跟父母一方生活,缺乏完整家庭,其教育问题受到很大的影响,导致单亲家庭学生存在着学习问题,人格发展也往往不易健全。其成因比较复杂,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功能弱化,社会关爱不够三方。解决此道,关键在于良好策略,一方面家庭给予节制的关爱,增加亲子良性互动,以身示教。另一方面,学校建立单亲家庭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教育领域在此背景下也发生较大改变,更注重结合学生发展规律和认知情况开展教学,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率。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和成长的主阵地之一,自然而然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入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区域活动即教师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和教育目标创设活动环境,引导幼儿根据自身能力和意愿开展个性化学习,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对此,本文则从合理规划区域活动场地、创设生动
期刊
为了增强现代高中生的身体素质,我国体育教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而体育教学也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高中紧张学习环境的背景下,体育教学注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高中学生的学习。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 高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1-0022-01  前言:现代的教育更重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