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性别对颅内动脉流速的影响——100例正常人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n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定100例健康人颅内主要动脉流速。大脑中动脉(MCA)平均流速63.0±10.9 cm/s,颈内动脉终末段(ICA)59.7±10.2 cm/s,大脑前动脉(ACA)51.3±12.6cm/s,大脑后动脉交通前段(PCA1)29.8±7.6cm/s,交通后段(PCA2)28.0±6.3cm/s,椎动脉(VA)32.2±9.0 cm/s,基底动脉(BA)40.9±10.6 cm/s,眼动脉(OA)15.8±3.7 cm/s,颈内动脉虹吸部膝部以下段(CS1)45.5±10.6 cm/s,床突上段(CS2)41.1±11.2 cm/s。发现椎基动脉系统流速明显小于颈内动脉系统,流速随年龄增长而递减,女性流速大于男性,个体内差异明显小于个体间变异,对TCD结果和临床意义作了探讨。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应用经食管超声显像对纵隔疾病检查的新方法。以胸廓入口(T2水平),主动脉弓,气管分叉、右心房及右心房以下五个胸廓横断面为标志,配以彩色血流显像,观察并确定病变物理特性及与周围脏器,特别是大血管之间的关系,为手术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本文在21例陈旧性心肌梗塞(MI)患者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数字化定量方法分析其局部室壁运动异常(RWMA),并同时进行201T1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共105个部位对比研究。38个部位有RWMA,其中26(68%)个部位有心肌梗塞,在49个有心肌梗塞部位中,26(53%)个部位有RWMA。因此,二维超声心动图的RWWA对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3%和和82%。并分析了影响敏感性和特异
期刊
期刊
1985~1990年,应用B超对47例胆管癌进行了探查,全部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胆管癌发生在上段者31例,中、下段者16例。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对照,上段癌符合率为77.4%(24/31),误诊率为22.6(7/31);中、下段癌符合率68.8%(11/16),误诊率25%(4/16),漏诊率6.2%(1/16)。文中描述和讨论了胆管癌声像图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分析了误诊原因和探讨了防止的方法。
期刊
本文报道了31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在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声像图的改变。术前脾脏呈均质性改变。术后脾声像图的改变分为二期:急性水肿期(<1月)表现为脾肿大,脾实质内散在分布低回声区或并存无回声区,脾静脉内径缩小;恢复收缩期(>3月)即为脾萎缩,回声增强,脾静脉内径缩小持续存在。并表明脾栓塞范围在60%以上的脾声像图改变和血小板升值是明显的。探讨了在脾动脉栓塞术后进行脾超声监测的临床意义。
对216例胎龄16~43周的胎儿心脏的切面超声研究表明:在胎体纵、横轴面中各选择4个切面即可分别对胎心各部结构进行充分的观察。对最后100例的统计显示:最佳成像时机是20~27周,这对及早诊断胎心疾病和恰当选择临床处理意义重大。在生后常用的左室长轴观于产前却较难获取(成像率75%);而其余切面的成像率皆≥90%;特别是四腔观最易成像(100%)。本研究为胎心异常的B型超声诊断和M型或D型的取样提供
本文用多元线性相关和回归分析探讨了慢性活动型肝炎和慢性迁延型肝炎的B型超声表现和病理类型的关系,发现患者的肝脏厚度,肝脏回声情况、肝内血管走行情况及胆囊有无炎性病变与其肝炎的病理类型有相关关系,并得到了多元回归方程,该方程对于全部94例病人进行预测的总符合率为86.2%。我们认为B型超声有助于慢性活动性肝炎和慢性迁延型肝炎的鉴别诊断。
本文通过对94例肾移植病人连续160次彩色双功多普勒超声图像的研究,从8项超声指标中,得出阻力指数(RI)是诊断肾移植排异最敏感可靠的指标。超声与临床最后诊断的符合率:急性排异为90.48%(19/21),慢性排异为91.18%(31/34)。若以RI≥0.85诊断急性排异,则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90.9%;以RI≥0.75诊断慢性排异,则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