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发表书面致辞,这一致辞由中国证监会主席、论坛共同轮值主席易会满代为宣读。
刘鹤指出,金融系统要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做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二是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三是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四是风险应对要走在市场曲线前面。五是深化改革开放。
其中,关于“风险应对要走在市场曲线前面”,刘鹤进一步阐释说:在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种不确定条件下,要增强预判性,理解市场心态,把握保增长与防风险的有效平衡,提高金融监管与金融机构治理机制的有效性。
这实际点中了金融管理的命门。一直以来,许多金融市场管理者手上做的都是与市场紧密相关的事情,制定着各种法律法规、规定规则,但有些管理者可能只管政策、不管市场行情,并认为这是“不干预市场”的体现。
真能这么干吗?数十年观察发达国家的金融管理,我们实实在在地发现,发达市场经济体的金融政策,其发布时点与市场K线的关键时点“高度契合”,而使政策出台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最大化。远的不说,6月11日,美国股市出现“断头铡”——一种极其恶性的走势之后,美联储立即对货币政策做出技术性调整,从而拦住了恶劣态势的持续。相比之下,无视市场曲线、无视K线内涵、无视市场心态的金融管理,实际是“粗放性的管理”,经常好心办坏事,并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讓好政策变成无效政策。
必须改变这样的状态。金融管理者在要求企业摒弃粗放之时,或许也要检视自己,转变和约束自己的粗放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到社会管理、小到金融管理,管理的关键与核心是:全面的系统考量 全方位的预期管理。比如货币政策,无论宽松还是紧缩,整个过程都必须始终确保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积极预期”,而全力防范“消极预期”的出现,尤其是在“紧缩”的过程中,如何确保“积极预期”始终保持?这是一个“艺术过程”,而绝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
所以,作为市场经济的管理者,心中必须时时刻刻装着“市场曲线”,并通过它细致入微地发现市场心态的变化,读懂市场曲线所表达的市场含义,发现其中所孕育的风险。对中国金融管理者而言,这一点曾被认为是缺陷和短板,现在需要补上。所以,刘鹤副总理作为国务院金融委的第一把手,对金融管理提出这样的要求,切中要害。这恐怕也是中国金融管理必须尽快补上的短板。
为什么央行要更加关注资本市场流动性?很简单,既然中央三番五次地强调“金融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那央行作为金融倾向性、方向性的掌舵人和控制者,就必须担负起大量创造资本流动性的关键职责。因为,资本才是实体经济必需的生产要素,而绝不是货币流动性。所以,央行不能只是关心货币流动性是否充裕,而更该特别关注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很显然,资本流动性是否充裕一定写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曲线走势图”上。当然,这条“曲线图上”也写明了中国金融的风险程度。因为从根本上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坍塌是最大的金融风险,是一切金融风险的最终汇聚点和作用点,是对实体经济最大的破坏力。
或许正因如此,除上述要求以外,刘鹤另外4项金融要求实际也在指向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比如,“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什么样的金融才是关乎这个良性循环的金融?显然是资本金融,而不是货币金融;再比如,刘鹤提出“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那什么样的金融才是“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当然是股权资本金融,它才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还有金融开放问题,为什么要强调金融开放?当然是为了引入大量合格境外资本,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而绝不是为了让中国金融市场变成国际热钱“空转套利”之地。
针对资本市场自身的建设,刘鹤再次强调指出: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加快发展资本市场。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信息披露、发行、退市等基本制度,着力增强交易便利性、市场流动性和市场活跃度,健全鼓励中长期资金开展价值投资的制度体系。强化对市场中介机构的监管,大幅提高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快推动证券代表人诉讼机制落地,更好保护投资者利益。
“瑞幸咖啡事件”之后,这已经是刘鹤第四次谈及资本市场的核心——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问题,而且这次提到了“加快推动证券代表人诉讼机制落地”的问题。实际上,从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的实践看,证券代表人诉讼机制——集体诉讼制度既是对上市公司诚信行为的强力约束,同时也是对中小散户投资者最好的保护措施。
针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未来,我们亟需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要完成这样的重要任务,需要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所有金融控制者和管理者共同努力,为此我们希望中国央行转变思维方式,不要仅将满足货币流动性合理充裕作为行动目标,而更要关注资本市场流动性是否合理充裕的问题。
刘鹤指出,金融系统要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做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二是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三是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四是风险应对要走在市场曲线前面。五是深化改革开放。
其中,关于“风险应对要走在市场曲线前面”,刘鹤进一步阐释说:在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种不确定条件下,要增强预判性,理解市场心态,把握保增长与防风险的有效平衡,提高金融监管与金融机构治理机制的有效性。
这实际点中了金融管理的命门。一直以来,许多金融市场管理者手上做的都是与市场紧密相关的事情,制定着各种法律法规、规定规则,但有些管理者可能只管政策、不管市场行情,并认为这是“不干预市场”的体现。
真能这么干吗?数十年观察发达国家的金融管理,我们实实在在地发现,发达市场经济体的金融政策,其发布时点与市场K线的关键时点“高度契合”,而使政策出台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最大化。远的不说,6月11日,美国股市出现“断头铡”——一种极其恶性的走势之后,美联储立即对货币政策做出技术性调整,从而拦住了恶劣态势的持续。相比之下,无视市场曲线、无视K线内涵、无视市场心态的金融管理,实际是“粗放性的管理”,经常好心办坏事,并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讓好政策变成无效政策。
必须改变这样的状态。金融管理者在要求企业摒弃粗放之时,或许也要检视自己,转变和约束自己的粗放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到社会管理、小到金融管理,管理的关键与核心是:全面的系统考量 全方位的预期管理。比如货币政策,无论宽松还是紧缩,整个过程都必须始终确保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积极预期”,而全力防范“消极预期”的出现,尤其是在“紧缩”的过程中,如何确保“积极预期”始终保持?这是一个“艺术过程”,而绝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
所以,作为市场经济的管理者,心中必须时时刻刻装着“市场曲线”,并通过它细致入微地发现市场心态的变化,读懂市场曲线所表达的市场含义,发现其中所孕育的风险。对中国金融管理者而言,这一点曾被认为是缺陷和短板,现在需要补上。所以,刘鹤副总理作为国务院金融委的第一把手,对金融管理提出这样的要求,切中要害。这恐怕也是中国金融管理必须尽快补上的短板。
为什么央行要更加关注资本市场流动性?很简单,既然中央三番五次地强调“金融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那央行作为金融倾向性、方向性的掌舵人和控制者,就必须担负起大量创造资本流动性的关键职责。因为,资本才是实体经济必需的生产要素,而绝不是货币流动性。所以,央行不能只是关心货币流动性是否充裕,而更该特别关注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很显然,资本流动性是否充裕一定写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曲线走势图”上。当然,这条“曲线图上”也写明了中国金融的风险程度。因为从根本上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坍塌是最大的金融风险,是一切金融风险的最终汇聚点和作用点,是对实体经济最大的破坏力。
或许正因如此,除上述要求以外,刘鹤另外4项金融要求实际也在指向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比如,“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什么样的金融才是关乎这个良性循环的金融?显然是资本金融,而不是货币金融;再比如,刘鹤提出“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那什么样的金融才是“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当然是股权资本金融,它才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还有金融开放问题,为什么要强调金融开放?当然是为了引入大量合格境外资本,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而绝不是为了让中国金融市场变成国际热钱“空转套利”之地。
针对资本市场自身的建设,刘鹤再次强调指出: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加快发展资本市场。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信息披露、发行、退市等基本制度,着力增强交易便利性、市场流动性和市场活跃度,健全鼓励中长期资金开展价值投资的制度体系。强化对市场中介机构的监管,大幅提高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快推动证券代表人诉讼机制落地,更好保护投资者利益。
“瑞幸咖啡事件”之后,这已经是刘鹤第四次谈及资本市场的核心——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问题,而且这次提到了“加快推动证券代表人诉讼机制落地”的问题。实际上,从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的实践看,证券代表人诉讼机制——集体诉讼制度既是对上市公司诚信行为的强力约束,同时也是对中小散户投资者最好的保护措施。
针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未来,我们亟需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要完成这样的重要任务,需要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所有金融控制者和管理者共同努力,为此我们希望中国央行转变思维方式,不要仅将满足货币流动性合理充裕作为行动目标,而更要关注资本市场流动性是否合理充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