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te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成像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4—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702例原发性胃癌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17例,女185例;平均年龄为61岁,年龄范围为22~91岁。702例患者中,39例术中使用ICG成像系统设为ICG组;663例术中未使用ICG成像系统设为非ICG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3)人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和人均阳性淋巴结数目。(4)随访情况。按站别将第1站(第1~7组)和第2站(第8~12组)淋巴结数目分别合计进行分析。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

(1)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702例患者均顺利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术中均未损伤重要血管和邻近脏器,无联合脏器切除,无中转开腹。ICG组患者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21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6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例;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21例,Billroth Ⅰ吻合3例,Billroth Ⅱ吻合13例,胃-空肠Roux-en-Y吻合2例,无食管残胃吻合;手术时间为(173±28)min,术中出血量为40 mL(5~200 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1±0.6)d,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3.5±1.4)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4.8±1.3)d,术后住院时间为(8.6±3.6)d。非ICG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63、299、1例;363、27、267、1、5例;(174±41)min,50 mL(0~1 750 mL),(2.2±0.8)d,(3.4±1.1)d,(4.6±1.5)d,(9.4±5.0)d。两组患者手术类型和消化道重建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550,11.388,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21,Z=-0.651,t=0.492,-0.826,-0.842,0.995,P>0.05)。(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702例患者中,9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无并发症死亡患者。ICG组和非ICG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38%(6/39)和12.97%(86/6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8,P>0.05)。ICG组6例(1例Ⅳ级、2例Ⅲa级、3例Ⅰ级)和非ICG组86例(6例Ⅳ级、16例Ⅲ级、61例Ⅱ级、3例Ⅰ级)发生并发症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3)人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和人均阳性淋巴结数目:702例患者人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和人均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37枚(3~112枚)和1枚(0~68枚)。ICG组患者人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和人均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38枚(24~70枚)和2枚(0~42枚);非ICG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7枚(3~112枚)和1枚(0~68枚),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454,-0.514,P>0.05)。分层分析:ICG组患者第1~7组人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和人均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34枚(16~67枚)和2枚(0~38枚),第8~12组人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和人均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1枚(4~22枚)和0枚(0~13枚);非ICG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3枚(3~91枚)、1枚(0~56枚)、9枚(0~31枚)、0枚(0~25枚),两组患者第8~12组人均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4,P<0.05);而第1~7组人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和人均阳性淋巴结数目以及第8~12组人均阳性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302,-0.463,-0.758,P>0.05)。(4)随访情况:70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两组患者均无因术后并发症再次入院治疗。

结论

ICG荧光成像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运用有利于胃周淋巴结清扫,可以提高淋巴结检出数目,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onochorionic diamniotic, MCDA)出生体重不一致双胎从出生至24月龄的体格生长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娩且存活的31对(62例胎儿)MCDA出生体重不一致双胎(出生体重差≥25%)的临床资料,以及从出生至24月龄体格生长情况。不一致双胎中,出生体重较高的活产儿为重出生体重组(31例),
本文报告了1例嵌合型2-三体的病例。孕妇29岁,因早孕期血清学筛查21-三体高风险,在孕20周行羊膜腔穿刺术,羊水染色体检查报告提示:mos 47,XN,+2[10]/46,XN[40]。该孕妇在孕26周时胎儿出现了生长受限、羊水过少,于孕27周+引产。引产胎儿具有明显外观异常,如长头型,耳位低,小下颌等。由于家属拒绝,未行病理解剖。
术中出血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中转开腹最主要的原因。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普及,如何高质量地完成手术、有效避免术中和(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全体外科医师追求的目标。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中出血主要分为实质脏器损伤出血、胃周血管损伤出血、淋巴结出血和机械闭合线出血等方面。压迫、电凝、血管夹闭及血管缝合修补是处理术中出血最常见的方式,在临床工作中,通常需要综合使用上述方法
目的探讨肝动脉戴戒限流术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HARO-ALPPS)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45岁右肝巨块型肝癌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一期行门静脉右支结扎+原位左右半肝隔离+肝右动脉戴戒限流术,二期行右半肝切除术。观察指标:(1)一期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二期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3)术后病
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难度大,风险高,传统的"单主刀"模式在处理术中意外情况和保障复杂手术安全性等方面略显不足。笔者团队自2014年起将"双主刀"模式应用于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在施行复杂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时常规由2位技术熟练的外科医师同台手术,交替或同时行使传统主刀医师职责。笔者中心的经验表明:与传统的"单主刀"模式比较,"双主刀"模式能提高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意外出血等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更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0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36~84岁。采用累积和分析法(CUSUM)及最佳拟合曲线分析手术的学习曲线;以度过学习期所需的最少手术例数为界限,将患者分为学习提高阶段组和
经过20余年的发展,腹腔镜胃癌外科手术已取得长足进步。早期胃癌腹腔镜手术已被指南推荐为临床常规应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临床研究的初步结果也令人鼓舞。然而,腹腔镜手术技术已日趋成熟并达到高位平台期,通过手术技术改进和提高带来的患者获益已凸显瓶颈。要实现腹腔镜胃癌外科跨越式发展,亟需引入当今高科技前沿技术,改变固有的"经验依赖型外科"范式;加强跨领域协同合作将是突破腹腔镜技术发展瓶颈的关键,也是未来
目的探讨肝脏三维重建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189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2例,女47例;平均年龄为60岁,年龄范围为27~86岁。189例患者中,50例行腹腔镜复杂肝切除术,其中23例术前行肝脏三维重建设为复杂重建组,27例术前未行肝脏三维重建设为复杂对照组;139例行腹腔镜非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