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尺度下生态修复空间优先级与策略探究——以矿山用地为例

来源 :风景园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od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山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有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工程视角下的单体矿山修复项目,或是纯生态视角下的修复优先级研究,少有体现国土空间尺度下矿山生态修复的统筹决策思路.以典型的矿山城市江西省丰城市为例,综合生态安全格局下的生态本底与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社会发展诉求,判定矿山中生态-社会复合效益最大化的重点投入区及其他分区,并提出不同区域的修复策略.结果表明:丰城市采矿用地面积大、分布广;具有生态重要性的矿山占比达一半,但其中需要高投入进行修复的区域仅为十分之一;位于自然恢复区与低投入修复区的矿山占比最高,印证了国土空间尺度下基于自然途径的生态修复合理性.研究补充了矿山生态修复在宏观尺度决策的不足,摈弃均匀做功的生态修复模式,根据空间差异选择区域与策略,兼具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双重视角,实现矿山生态修复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也使矿山生态修复专项规划能更好地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其他文献
通过对福建省一般家庭进行定性研究发现,在媒介配置丰富的家庭环境中,总体上家庭中未成年人的媒介素养是自然自发形成的过程;围绕着媒介使用,亲子交流较为缺乏、养育者对子女的媒介教育比较缺位、亲子二代存在着媒介文化鸿沟;父母介入方式主要是基于作息表而进行的口头介入,辅之以简单的物理介入等方式.研究也发现了3点积极因素:玩耍是孩子进行各种活动的内心需要,包括媒介使用;阅读依然是未成年人喜爱的重要活动;少数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家庭以民主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克服了自身媒介素养的不足.其中所蕴含的“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教育理念,
传统单一部门管理下、围绕单一目标的治理方式难以解决系统化、综合化的生态环境问题.“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为当前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实践思路.经过长时间自然恢复,或通过适当人工生态修复来加速和促进既有生态区间迁移到高价值生态区间,满足生物多样性需求,生态价值高、自然资本高的生命共同体,可称之为“高价值生命共同体”.通过发挥设计的正向作用,优化生态资源配置,在高价值生态区间内,谋求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最优价值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价值生命共同体,可称之为“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广阳岛生态修复以建设最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