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始于去年2月份的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在4月11至13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上,来自国内外金融界的多位知名专家认为,中国应从次贷危机中吸取教训,金融业改革进程中必须重视风险防范与监管,稳步推进金融自由化。
金融业改革方向不会因次贷危机而改变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表示,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进一步对外开放,这一根本方向不会因为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而发生调整。
“中国金融业改革的道路不会改变,美国金融市场的波动给了我们更积极的信号,因为这使我们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他说。 但他表示,金融业自由化、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会给银行业带来新的利润,也会带来新的风险。“次贷危机也使中国认识到,金融行业的对外开放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把该做的准备事先做好,才有能力应对解决金融开放带来的风险和问题。”
刘明康指出,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是为了让银行业拥有很强的国际竞争能力,保证银行业健康、稳定、安全发展。
“中国按部就班进行金融自由化进程,是非常英明和正确的。”瑞银投资银行全球副主席布里坦爵士表示,要在公司治理以及呆坏账处理、不良资产处理等方面都做好准备,才能进一步开放。
同时,刘明康认为,制定好规则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而利率自由化、汇率自由化、人民币可兑换等则是属于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对于美国产生次贷危机的原因,刘明康认为,商业银行降低贷款门槛、多次打包资产并将其证券化、金融机构高杠杆融资运作以及有效监管的缺失等,都是导致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的因素。
金融机构要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
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其产品虽然可以对冲和分散风险,但不会消灭风险。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通过多种金融衍生工具,使得高风险的房地产资产以证券化方式进入投资市场。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初期阶段,虽然规模较小,但是也要从起步阶段就注意有效控制和化解市场风险。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我国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有必要吸取美国、欧洲等国有商业银行在此次危机中遭受损失的教训,保持清醒头脑,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实现自身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
“对金融机构来说,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美林集团高级副总裁秦德冕说,风险管理人员必须全面看待风险问题,不仅要看本部门的风险,还要看整个机构和组织的风险,并定期评估风险。
“风险控制非常重要,尤其对于中国的金融企业。”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常振明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由于次贷危机影响扩大和“从紧”货币政策压力显现,刘明康曾警示,中国银行业存在包括市场、信用、流动性等多个潜在的金融风险。
对于如何防范金融风险,瑞士再保险集团董事局主席范漠思指出,投资的时候一定要首先考虑风险的问题,然后要根据风险来进行定价。有些投资没有真正根据风险来进行定价,这样其价格和风险就是不成比例的。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认为,在风险管理中,公司治理是非常重要的。公司董事会成员的专业水平及其经历应该多元化,才会从不同角度对风险管理提出意见。
针对债券市场的问题,姜建清呼吁应该更加多元化,投资更加分散,尤其是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亚洲新兴国家,更应该发展债券市场,分散风险。
加强监管是关键
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中,金融创新一方面通过广泛的证券化分散了美国房地产融资市场上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加剧了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和冲击力,造成了难以计量的损失。专家认为,我国要在金融创新的同时,不断完善监管机制,搞好相关政策法规的配套,加强对金融创新产品尤其是金融衍生品的监管。
“美国次贷危机给中国的一个启示就是监管和监控是非常重要的。”刘明康说。
他表示,中国金融业改革走市场化道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监管机构必须站在市场的身边,随时做好准备。一旦市场的主体不愿意或者是无能力来克服他们的问题,监管机构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这是监管机构的职责。
“将来应该进行更严格的监管,金融机构真正出问题,政府应该让它退出市场,以保证市场更有效率。”姜建清说,政府有责任对大型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目前国外很多国家实行的存款保证金的制度,实际上也是对客户的一种保证。
布里坦表示,全国监管机构的信息交流非常重要,同时也要进行进一步的结构性改革,比如鼓励公司债市场进一步发展,因为中国的公司债和其他市场来比要弱得多。但他同时认为,政府对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机构来说应该承担监管责任,但也不能过多干预金融机构的运行,否则付出的成本和代价会更高。
而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马斯金表示,尽管他是个坚定的市场经济支持者,但金融系统不同于其他产业,为防止下一次金融危机的发生,政府应对金融系统进行积极干预,同时对金融机构潜在的道德风险进行有效监管。
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一旦出现金融风险,可能会具有很强的传导性。对此,刘明康认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监管机构不仅要加强国内监管,还要根据金融全球化、自由化新情况,制定共同的监管标准、共同的监管框架和风险处置方法,通过国际合作,来防范一国出现的金融问题或者危机扩散到其他国家。
金融业改革方向不会因次贷危机而改变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表示,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进一步对外开放,这一根本方向不会因为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而发生调整。
“中国金融业改革的道路不会改变,美国金融市场的波动给了我们更积极的信号,因为这使我们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他说。 但他表示,金融业自由化、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会给银行业带来新的利润,也会带来新的风险。“次贷危机也使中国认识到,金融行业的对外开放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把该做的准备事先做好,才有能力应对解决金融开放带来的风险和问题。”
刘明康指出,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是为了让银行业拥有很强的国际竞争能力,保证银行业健康、稳定、安全发展。
“中国按部就班进行金融自由化进程,是非常英明和正确的。”瑞银投资银行全球副主席布里坦爵士表示,要在公司治理以及呆坏账处理、不良资产处理等方面都做好准备,才能进一步开放。
同时,刘明康认为,制定好规则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而利率自由化、汇率自由化、人民币可兑换等则是属于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对于美国产生次贷危机的原因,刘明康认为,商业银行降低贷款门槛、多次打包资产并将其证券化、金融机构高杠杆融资运作以及有效监管的缺失等,都是导致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的因素。
金融机构要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
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其产品虽然可以对冲和分散风险,但不会消灭风险。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通过多种金融衍生工具,使得高风险的房地产资产以证券化方式进入投资市场。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初期阶段,虽然规模较小,但是也要从起步阶段就注意有效控制和化解市场风险。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我国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有必要吸取美国、欧洲等国有商业银行在此次危机中遭受损失的教训,保持清醒头脑,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实现自身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
“对金融机构来说,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美林集团高级副总裁秦德冕说,风险管理人员必须全面看待风险问题,不仅要看本部门的风险,还要看整个机构和组织的风险,并定期评估风险。
“风险控制非常重要,尤其对于中国的金融企业。”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常振明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由于次贷危机影响扩大和“从紧”货币政策压力显现,刘明康曾警示,中国银行业存在包括市场、信用、流动性等多个潜在的金融风险。
对于如何防范金融风险,瑞士再保险集团董事局主席范漠思指出,投资的时候一定要首先考虑风险的问题,然后要根据风险来进行定价。有些投资没有真正根据风险来进行定价,这样其价格和风险就是不成比例的。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认为,在风险管理中,公司治理是非常重要的。公司董事会成员的专业水平及其经历应该多元化,才会从不同角度对风险管理提出意见。
针对债券市场的问题,姜建清呼吁应该更加多元化,投资更加分散,尤其是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亚洲新兴国家,更应该发展债券市场,分散风险。
加强监管是关键
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中,金融创新一方面通过广泛的证券化分散了美国房地产融资市场上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加剧了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和冲击力,造成了难以计量的损失。专家认为,我国要在金融创新的同时,不断完善监管机制,搞好相关政策法规的配套,加强对金融创新产品尤其是金融衍生品的监管。
“美国次贷危机给中国的一个启示就是监管和监控是非常重要的。”刘明康说。
他表示,中国金融业改革走市场化道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监管机构必须站在市场的身边,随时做好准备。一旦市场的主体不愿意或者是无能力来克服他们的问题,监管机构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这是监管机构的职责。
“将来应该进行更严格的监管,金融机构真正出问题,政府应该让它退出市场,以保证市场更有效率。”姜建清说,政府有责任对大型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目前国外很多国家实行的存款保证金的制度,实际上也是对客户的一种保证。
布里坦表示,全国监管机构的信息交流非常重要,同时也要进行进一步的结构性改革,比如鼓励公司债市场进一步发展,因为中国的公司债和其他市场来比要弱得多。但他同时认为,政府对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机构来说应该承担监管责任,但也不能过多干预金融机构的运行,否则付出的成本和代价会更高。
而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马斯金表示,尽管他是个坚定的市场经济支持者,但金融系统不同于其他产业,为防止下一次金融危机的发生,政府应对金融系统进行积极干预,同时对金融机构潜在的道德风险进行有效监管。
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一旦出现金融风险,可能会具有很强的传导性。对此,刘明康认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监管机构不仅要加强国内监管,还要根据金融全球化、自由化新情况,制定共同的监管标准、共同的监管框架和风险处置方法,通过国际合作,来防范一国出现的金融问题或者危机扩散到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