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一体化、交通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后,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生活品质和精神需求,旅游成了休闲、娱乐和审美的最佳选择。近年来浙江遂昌县乡村旅游业得到不断发展,是新兴“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的最有力代表之一,体现了今后乡村旅游的总体发展趋势。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乡村旅游;发展状况;思考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0-0191-1
“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区域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基本满足后,乡村旅游不仅可满足广大城市游客“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需求,而且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和保证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1 遂昌县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现状
遂昌县位于浙西南,地处钱塘江、瓯江源头,东倚武义、松阳,南邻龙泉,西接江山和福建浦城,北与衢江、龙游、婺城相连。全县总面积2539km2,总人口23.1万,辖9镇11乡,391个行政村,7个城市社区,森林覆盖率达82.3%。为此,遂昌提出了“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发展战略。目前,以乡村休闲旅游为引领,一、二、三产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山区经济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并取得了初步成效。2009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49.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6亿元,两项增幅连续四年位列全省26个欠发达县(市、区)前列和丽水市各县(市、区)之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 遂昌县乡村旅游休闲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遂昌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而发展速度较快,乡村旅游的发展为遂昌当地民众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利益。但一些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
2.1 缺乏现代旅游经营理念
在经营乡村旅游产品时,忽略菜肴的特色(农家风味),外部绿化环境和内部装修环境,服务水平、产品的文化内涵等因素,而比较看重菜品的味道和价格。乡村旅游也是一种旅游,而这些因素又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
2.2 缺乏特色,产品单一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产品形式单一,雷同,农家乐占据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大壁江山。由于遂昌旅游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大多为游客只提供简单的餐饮、娱乐、住宿,缺乏特色。
2.3 营销意识不强,营销手段
落后当地政府虽然为遂昌旅游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文化底蕴不足,宣传促销力度不大,营销方式单一,是制约遂昌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一些农家乐营者的市场促销意思不强,缺乏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积极性,更缺少对项目的精心包装、策划与推介,市场辐射能力较弱,知名度。吸引力和影响力有限。
2.4 经营管理粗放,服务设施有待完善,质量有待提升
遂昌县乡村旅游的经营属于个体小农经营方式,处于低水平的管理状态,根本谈不上产品的包装、更新,营销、基本没有新的投入,也基本没有对经营秩序的有力管理。许多经营者对于乡村旅游这一概念没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回顾近两年来遂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历程,遂昌走旅游之路,尤其是发展乡村旅游要坚定不移。一是做优品质环境。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品质环境是基础,围绕“硬环境景观化、软环境人文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涌现了致力于打造中国最洁净乡村的珠村畈等一批乡村旅游典型。二是加强产业培育。新农村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就是产业支撑,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最好的产业支撑,城乡文明互动的最好平台。三是提升品牌建设。关键在于品牌引领,以健康为主题。为此,遂昌初步从原生态环境,原生态文化,原生态农产品等方面提升遂昌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提升服务水平。要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凝聚全社会力量,为旅游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为此,遂昌提出了“景区+乡镇+部门+县领导”的捆绑营销模式,按照“不让一位游客在遂昌受委屈”的理念来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遂昌旅游业发展活力迸射。
3 “长三角”城市一体化背景下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思考
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主要思路是利用农业及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将乡村变成具有教育、游憩、文化等多種功能的生活空间,满足现代人对休闲生活日益扩大的需求。我国乡村旅游在未来的发展中,应重视以下诸方面的问题。
3.1 对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
开发乡村旅游必须重视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有些旅游开发地区只重视硬件条件而忽视软件条件,这是一种后果严重的短视行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农业知识水平、旅游接待能力和民俗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旅游服务的质量,也进一步影响旅游开发地区的美誉度。
3.2 突出特色,打造品牌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
我们的目的是构建各成规模、各具特色、各有形象的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一批特色精品民俗村,提高重游率和到访率,使乡村旅游客源从区域性向跨区。通过产品的设计、景区的规划、整合和包装,多方位、深层次地将文化底蕴浓厚的农作方式、乡村节庆、生活习惯、趣闻传说等内涵挖掘出来,努力做到一村一格,树立品牌,乡村旅游最大的危险就是“千村一面”,所以乡村旅游发展应重视品牌效应,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努力使景区动静相宜、高远辅成、横侧不同、常游常新。
参考文献
[1] 力强.2007年长三角16个城市人均收入水平排名[M].中国乡镇企业,2009,(6).
[2] 蔺楠.高校影响驻地经济发展的路径解析[J].商业时代, 2009,(7).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乡村旅游;发展状况;思考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0-0191-1
“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区域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基本满足后,乡村旅游不仅可满足广大城市游客“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需求,而且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和保证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1 遂昌县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现状
遂昌县位于浙西南,地处钱塘江、瓯江源头,东倚武义、松阳,南邻龙泉,西接江山和福建浦城,北与衢江、龙游、婺城相连。全县总面积2539km2,总人口23.1万,辖9镇11乡,391个行政村,7个城市社区,森林覆盖率达82.3%。为此,遂昌提出了“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发展战略。目前,以乡村休闲旅游为引领,一、二、三产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山区经济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并取得了初步成效。2009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49.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6亿元,两项增幅连续四年位列全省26个欠发达县(市、区)前列和丽水市各县(市、区)之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 遂昌县乡村旅游休闲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遂昌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而发展速度较快,乡村旅游的发展为遂昌当地民众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利益。但一些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
2.1 缺乏现代旅游经营理念
在经营乡村旅游产品时,忽略菜肴的特色(农家风味),外部绿化环境和内部装修环境,服务水平、产品的文化内涵等因素,而比较看重菜品的味道和价格。乡村旅游也是一种旅游,而这些因素又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
2.2 缺乏特色,产品单一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产品形式单一,雷同,农家乐占据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大壁江山。由于遂昌旅游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大多为游客只提供简单的餐饮、娱乐、住宿,缺乏特色。
2.3 营销意识不强,营销手段
落后当地政府虽然为遂昌旅游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文化底蕴不足,宣传促销力度不大,营销方式单一,是制约遂昌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一些农家乐营者的市场促销意思不强,缺乏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积极性,更缺少对项目的精心包装、策划与推介,市场辐射能力较弱,知名度。吸引力和影响力有限。
2.4 经营管理粗放,服务设施有待完善,质量有待提升
遂昌县乡村旅游的经营属于个体小农经营方式,处于低水平的管理状态,根本谈不上产品的包装、更新,营销、基本没有新的投入,也基本没有对经营秩序的有力管理。许多经营者对于乡村旅游这一概念没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回顾近两年来遂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历程,遂昌走旅游之路,尤其是发展乡村旅游要坚定不移。一是做优品质环境。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品质环境是基础,围绕“硬环境景观化、软环境人文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涌现了致力于打造中国最洁净乡村的珠村畈等一批乡村旅游典型。二是加强产业培育。新农村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就是产业支撑,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最好的产业支撑,城乡文明互动的最好平台。三是提升品牌建设。关键在于品牌引领,以健康为主题。为此,遂昌初步从原生态环境,原生态文化,原生态农产品等方面提升遂昌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提升服务水平。要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凝聚全社会力量,为旅游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为此,遂昌提出了“景区+乡镇+部门+县领导”的捆绑营销模式,按照“不让一位游客在遂昌受委屈”的理念来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遂昌旅游业发展活力迸射。
3 “长三角”城市一体化背景下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思考
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主要思路是利用农业及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将乡村变成具有教育、游憩、文化等多種功能的生活空间,满足现代人对休闲生活日益扩大的需求。我国乡村旅游在未来的发展中,应重视以下诸方面的问题。
3.1 对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
开发乡村旅游必须重视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有些旅游开发地区只重视硬件条件而忽视软件条件,这是一种后果严重的短视行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农业知识水平、旅游接待能力和民俗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旅游服务的质量,也进一步影响旅游开发地区的美誉度。
3.2 突出特色,打造品牌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
我们的目的是构建各成规模、各具特色、各有形象的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一批特色精品民俗村,提高重游率和到访率,使乡村旅游客源从区域性向跨区。通过产品的设计、景区的规划、整合和包装,多方位、深层次地将文化底蕴浓厚的农作方式、乡村节庆、生活习惯、趣闻传说等内涵挖掘出来,努力做到一村一格,树立品牌,乡村旅游最大的危险就是“千村一面”,所以乡村旅游发展应重视品牌效应,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努力使景区动静相宜、高远辅成、横侧不同、常游常新。
参考文献
[1] 力强.2007年长三角16个城市人均收入水平排名[M].中国乡镇企业,2009,(6).
[2] 蔺楠.高校影响驻地经济发展的路径解析[J].商业时代, 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