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跨越。2009年,我们成功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贸易大国,占到全球份额的9.6%;2010年,对外贸易又实现了恢复性的增长,再创历史新高,所占全球份额上升到10%,出口稳居全球第一,进口居全球第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也在不断增强。
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有巨大推动作用
对外贸易作为国民经济的三大重点之一,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对外贸易推动了经济的发展。30年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达到了20%,外向型经济带来的税收超过全国税收的1/3。第二,扩大了就业。现在外贸领域就业的直接人数超过了8000万人,其中60%来自于农村的转业劳动力,间接人口超过了1个亿。第三,是推动了产业的升级。我国企业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大大地提高了竞争力,而且通过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提高了产业竞争力,提高了生产力和管理水平。第四,缓解了资源制约。通过农产品进口,相当于增加了5亿亩土地的生产能力。第五,促进了体制机制的创新。开放型经济促进了改革创新,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经济不断与国际接轨,推动了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对外贸易在困难的情况下,我国外贸仍然保持了比较平稳较快的增长。1~8月,外贸进出口额达2.35万亿美元,增长了25.4%,其中出口1.2万亿美元,增长了23.6%,与此同时外贸发展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新变化,发展方式也转变了,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贸易不平衡的状况进一步缓解。1~8月,贸易顺差927.3亿,比上年下降了10%。二是贸易结构优化。一般贸易的增长快于加工贸易,企业自主能力在增强。西部地区增长超过东部地区,增速高于东部地区将近20个百分点,对新兴市场的增长超过了传统市场,尤其是对东盟、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贸易均保持了高增速。三是质量效益提升。出口价格增长快于数量的增长,这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四月以来,出口价格的总指数已经超过了出口数量的指数,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价增量减,反映了一些企业通过培育品牌,用增加附加值的方式提高了价格,消化成本的能力在增强。
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对外贸易不确定因素增多
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不确定因素很多。从国际上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消除,发达国家在推工业化,贸易投资的保护主义层出不穷,给外贸的健康发展带来严峻挑战。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虽然处于复苏的通道,但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增长动力不足,发展中国家受制于通道的压力,不得不采取抑制经济过热的一些措施,放慢经济增速,全球经济复苏的势头明显放缓,而且制约了我国外需的增长。最近欧元区和美国的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地发酵,相互交错,美国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剧烈的动荡。为了解决主权债务问题,欧美不得不紧缩财政支出,并将自己经济增长的动力寄希望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紧财政宽货币低增长的大背景下,发达经济体的政府需求和居民消费全面下降,给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从国内看,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同时我国产业配套能力强,基础设施好,劳动力数字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使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仍然存在,而且在持续增强。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土地、能源、资源、环保等价格已经进入了集中上升期,当前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突出,传统比较优势正在削弱,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经营环境恶化,保持外贸平稳发展的难度很大。
近几年来,我们对一些行业和企业的调查,民工荒、用电荒、钱荒这“三荒”,还有原材料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这“两升”,“三荒两升”的因素导致企业经营成本集中上升,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看到不同类型的行业和企业承受的能力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一类是具有自主品牌和国际进步的企业,提价幅度较大,缓解了成本的压力。这部分企业是以一般贸易为主,初步建立了与海外营销和售后网络,初步掌握定价权,比如重型机械、农用机械、工程机械、机床行业等行业,据调查,产品出口价格分别上涨了10%、10%、15%和14%。第二类是具有自主品牌,但是研发能力比较弱,缺乏营销网络的企业,提价幅度较小,竞争力在下降。因为成本上涨压力,使得企业不得不提价,但提价以后,竞争力受到影响,比方说摩托车行业近期提价3%~5%,但价格和印度相比,由原来30%~40%的优势下降到了10%。还有汽车行业,原材料成本上升了10%,但是出口价格仅提高了5个百分点。第三类是从事精度加工,同质化竞争严重的企业。他们两头受压,比如说彩电行业,上游面板被韩国企业垄断了,没有议价能力,由于原材料涨价,企业只能被动接受;下游的市场基本又被外资品牌所垄断,出口价格互相涨价,2011年以来彩电行业的出口单价下降接近20%。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
国家“十二五”规划规定要加快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等量效益提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实现要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实现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加快培育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总体上看,我国的外贸企业仍然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缺乏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附加值比较低,要在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为核心竞争的新优势,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中的地位,实现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发达国家虽然市场规模比较大,但是相对饱和,比较而言,新兴经济体属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市场成长性好,需求空间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1年5月刚刚发布一份报告称,中国、巴西、印度、印尼、韩国和俄罗斯等六大新兴经济体作为一个整体,在2011~2025年期间将保持年均4.7%的增速,到2025年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要抓住这些新兴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大对非洲、拉美、中东、东欧、东亚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使它们尽快成为我国外需的新增长点和重要支撑。在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面,企业是主力,尤其是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是我国外贸新的增长点。中小企业通过大力推进创新和技术改造,树立诚信可靠的品牌形象,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在转变外贸发展方面,我们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商务部将积极推动完善符合国际规则的政策支持体系,为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提供更加便捷周到的服务,同时努力保持对外贸易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有巨大推动作用
对外贸易作为国民经济的三大重点之一,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对外贸易推动了经济的发展。30年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达到了20%,外向型经济带来的税收超过全国税收的1/3。第二,扩大了就业。现在外贸领域就业的直接人数超过了8000万人,其中60%来自于农村的转业劳动力,间接人口超过了1个亿。第三,是推动了产业的升级。我国企业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大大地提高了竞争力,而且通过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提高了产业竞争力,提高了生产力和管理水平。第四,缓解了资源制约。通过农产品进口,相当于增加了5亿亩土地的生产能力。第五,促进了体制机制的创新。开放型经济促进了改革创新,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经济不断与国际接轨,推动了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对外贸易在困难的情况下,我国外贸仍然保持了比较平稳较快的增长。1~8月,外贸进出口额达2.35万亿美元,增长了25.4%,其中出口1.2万亿美元,增长了23.6%,与此同时外贸发展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新变化,发展方式也转变了,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贸易不平衡的状况进一步缓解。1~8月,贸易顺差927.3亿,比上年下降了10%。二是贸易结构优化。一般贸易的增长快于加工贸易,企业自主能力在增强。西部地区增长超过东部地区,增速高于东部地区将近20个百分点,对新兴市场的增长超过了传统市场,尤其是对东盟、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贸易均保持了高增速。三是质量效益提升。出口价格增长快于数量的增长,这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四月以来,出口价格的总指数已经超过了出口数量的指数,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价增量减,反映了一些企业通过培育品牌,用增加附加值的方式提高了价格,消化成本的能力在增强。
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对外贸易不确定因素增多
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不确定因素很多。从国际上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消除,发达国家在推工业化,贸易投资的保护主义层出不穷,给外贸的健康发展带来严峻挑战。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虽然处于复苏的通道,但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增长动力不足,发展中国家受制于通道的压力,不得不采取抑制经济过热的一些措施,放慢经济增速,全球经济复苏的势头明显放缓,而且制约了我国外需的增长。最近欧元区和美国的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地发酵,相互交错,美国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剧烈的动荡。为了解决主权债务问题,欧美不得不紧缩财政支出,并将自己经济增长的动力寄希望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紧财政宽货币低增长的大背景下,发达经济体的政府需求和居民消费全面下降,给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从国内看,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同时我国产业配套能力强,基础设施好,劳动力数字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使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仍然存在,而且在持续增强。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土地、能源、资源、环保等价格已经进入了集中上升期,当前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突出,传统比较优势正在削弱,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经营环境恶化,保持外贸平稳发展的难度很大。
近几年来,我们对一些行业和企业的调查,民工荒、用电荒、钱荒这“三荒”,还有原材料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这“两升”,“三荒两升”的因素导致企业经营成本集中上升,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看到不同类型的行业和企业承受的能力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一类是具有自主品牌和国际进步的企业,提价幅度较大,缓解了成本的压力。这部分企业是以一般贸易为主,初步建立了与海外营销和售后网络,初步掌握定价权,比如重型机械、农用机械、工程机械、机床行业等行业,据调查,产品出口价格分别上涨了10%、10%、15%和14%。第二类是具有自主品牌,但是研发能力比较弱,缺乏营销网络的企业,提价幅度较小,竞争力在下降。因为成本上涨压力,使得企业不得不提价,但提价以后,竞争力受到影响,比方说摩托车行业近期提价3%~5%,但价格和印度相比,由原来30%~40%的优势下降到了10%。还有汽车行业,原材料成本上升了10%,但是出口价格仅提高了5个百分点。第三类是从事精度加工,同质化竞争严重的企业。他们两头受压,比如说彩电行业,上游面板被韩国企业垄断了,没有议价能力,由于原材料涨价,企业只能被动接受;下游的市场基本又被外资品牌所垄断,出口价格互相涨价,2011年以来彩电行业的出口单价下降接近20%。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
国家“十二五”规划规定要加快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等量效益提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实现要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实现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加快培育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总体上看,我国的外贸企业仍然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缺乏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附加值比较低,要在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为核心竞争的新优势,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中的地位,实现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发达国家虽然市场规模比较大,但是相对饱和,比较而言,新兴经济体属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市场成长性好,需求空间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1年5月刚刚发布一份报告称,中国、巴西、印度、印尼、韩国和俄罗斯等六大新兴经济体作为一个整体,在2011~2025年期间将保持年均4.7%的增速,到2025年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要抓住这些新兴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大对非洲、拉美、中东、东欧、东亚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使它们尽快成为我国外需的新增长点和重要支撑。在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面,企业是主力,尤其是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是我国外贸新的增长点。中小企业通过大力推进创新和技术改造,树立诚信可靠的品牌形象,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在转变外贸发展方面,我们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商务部将积极推动完善符合国际规则的政策支持体系,为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提供更加便捷周到的服务,同时努力保持对外贸易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