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石角镇龙南中心小潭分校佛冈511600
【摘要】
科学课堂上要突破常规,激发学生求异创新;设置情境,诱发学生主动创新。以达到形成完整的知识概念,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科学课堂激发求异创新诱发主动创新
随着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如何进一步领会新课程理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意识,认真钻研教材,尝试用新的教学策略设计课堂教学,已成为实践新课程的教师,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那么,这一问题如何解决呢?我认为,新教材给师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同时也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深入地领悟新课标精神,正确把握新课程理论,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胜任新教材的教学任务。
1.突破常规,激发学生求异创新
传统的科学课从理解、存储知识出发,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即重客体(老师),轻主体(学生)。这些思维过程是学生思维往教师预设的框框里钻的过程。这种以教师客体为主流的教学置学生主体的个性、价值观、审美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而不顾,摒弃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与激发其进取精神摆在首位。”
因此,我尝试:“为学生提供有关研究对象的有结构的材料—学生在操作材料中收集发现的事实—整理、分析这些事实得出适应他们发展水平的概念—应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评价实效”的教学基本模式。例如教学《寻找生命》之“活动2”时,我打破常规,把教学地点安排在野外。让学生到山坡、溪流、田野中寻找各种不同的生命体,如:花、草、虫、鱼等。接着比较:谁寻找得多?你是怎么得到的?它们的习性和特征如何?再观察研究,然后指导学生记下观察结果,最后组织学生评价实效的合理性,接受科学思维的调节。这就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限制在课内,而是延伸到课外。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是学生研究的引导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供给者和学生的仲裁者,尊重学生对知识的多元化解读,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度,使学生思维具有新颖性、多向性、多元性和开放性。
2.设置情境,诱发学生主动创新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因此,教学中必须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良好的知识背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引发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性思维。
例教学“变化着的地表”之《大地的变迁》时,我制作了几组活动课件,配以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观察思考:海底沙,山中石,为何高山藏贝壳?鸟儿飞,云儿飘,山峰为何会长高?岩层裂,火山爆,为何大地会动摇?岩石碎,泥沙移,千变万化在哪里?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同时,音乐之美正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的抒情性极具感染力,起到“情悦而人心鼓动,情动而斗志增强,形成学习的巨大内驱力”的作用。
此外:①用实验创设情景;②用科技史设置故事情景;③联系旧知识创设情景;④猜谜语,唱儿歌创设情景;⑤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触发情景;⑥利用游戏创设情景;⑦运用想象力构思情景等。方法不一,多种多样。教师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正确把握,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创设符合教情的氛围,让学生愉快地探索,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为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动力。
活用教材,可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概念,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奠定基础。
【摘要】
科学课堂上要突破常规,激发学生求异创新;设置情境,诱发学生主动创新。以达到形成完整的知识概念,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科学课堂激发求异创新诱发主动创新
随着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如何进一步领会新课程理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意识,认真钻研教材,尝试用新的教学策略设计课堂教学,已成为实践新课程的教师,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那么,这一问题如何解决呢?我认为,新教材给师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同时也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深入地领悟新课标精神,正确把握新课程理论,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胜任新教材的教学任务。
1.突破常规,激发学生求异创新
传统的科学课从理解、存储知识出发,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即重客体(老师),轻主体(学生)。这些思维过程是学生思维往教师预设的框框里钻的过程。这种以教师客体为主流的教学置学生主体的个性、价值观、审美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而不顾,摒弃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与激发其进取精神摆在首位。”
因此,我尝试:“为学生提供有关研究对象的有结构的材料—学生在操作材料中收集发现的事实—整理、分析这些事实得出适应他们发展水平的概念—应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评价实效”的教学基本模式。例如教学《寻找生命》之“活动2”时,我打破常规,把教学地点安排在野外。让学生到山坡、溪流、田野中寻找各种不同的生命体,如:花、草、虫、鱼等。接着比较:谁寻找得多?你是怎么得到的?它们的习性和特征如何?再观察研究,然后指导学生记下观察结果,最后组织学生评价实效的合理性,接受科学思维的调节。这就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限制在课内,而是延伸到课外。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是学生研究的引导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供给者和学生的仲裁者,尊重学生对知识的多元化解读,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度,使学生思维具有新颖性、多向性、多元性和开放性。
2.设置情境,诱发学生主动创新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因此,教学中必须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良好的知识背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引发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性思维。
例教学“变化着的地表”之《大地的变迁》时,我制作了几组活动课件,配以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观察思考:海底沙,山中石,为何高山藏贝壳?鸟儿飞,云儿飘,山峰为何会长高?岩层裂,火山爆,为何大地会动摇?岩石碎,泥沙移,千变万化在哪里?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同时,音乐之美正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的抒情性极具感染力,起到“情悦而人心鼓动,情动而斗志增强,形成学习的巨大内驱力”的作用。
此外:①用实验创设情景;②用科技史设置故事情景;③联系旧知识创设情景;④猜谜语,唱儿歌创设情景;⑤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触发情景;⑥利用游戏创设情景;⑦运用想象力构思情景等。方法不一,多种多样。教师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正确把握,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创设符合教情的氛围,让学生愉快地探索,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为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动力。
活用教材,可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概念,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