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把火的行为“拟人化”,划定一条条火路,与人路再对比,避免二者重叠,人为的改变人路,适应火路,使火不伤人,科学扑救,尊重自然,以人为本。
Abstract: the fire behavior "personification", delimit a fire road, and then compared the two road, avoid overlapping, man-made changes people road, adapt to the fire, the fire can not hurt, science saves, respect for nature, people-oriented.
关键词:秦岭林区;林火;火路;探讨
Keywords: Qinling Mountains forest, forest fire, fire road, discussion
李克强总理指出:“救灾要以人为本,必须加强科学的救灾体系建设。要动员迅速、指挥科学、保证专业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到达,有效应对灾害”,林火的扑救也是如此。火有火路、水有水路、人有人路,研究火路,对布控火头的拦截、防火线的开设、扑火队伍的摆布、安全避险、正确选择扑救方法都具有指导意义。研究发现,林火火路和扑火人员的行走线路、逃生线路、休息场所惊人相拟。对于一般人来说,对林火发生蔓延不是很在行,常常顺风逃生、在低矮且视线良好的草甸杂灌丛避火、上山顺山梁而上、下坡顺沟道而下、横坡找疏林地和杂灌稀少地域通过、选择豁口处越过山梁、休息时选择平坦的梁顶、大火逼近时拨腿便跑等等,岂不知这与林火的火路刚好一致,火好象通灵性似的,你跑到那里,他追到那里,甚至发生不安全事故。
森林植被燃烧后,火就会不断向四周扩展。通过热对流、热幅射,热传导的方式不断向前伸延、扩大燃烧面积, 把这种燃烧现象称为林火蔓延。影响林火蔓延的主要因子是:1.可燃物种类和含水率:可燃物的形状、结构、大小;含水量不同,则蔓延快慢也不同,如矮小干枯的杂草、灌木燃点低、蔓延快。湿润、粗大的枯枝、倒木不易燃,蔓延慢。2.风:是决定林火蔓延方向和速度的主要因子。有风促进空气流通,加速燃烧反应,风速大蔓延速度快,顺风火比逆风火蔓延快,侧风火界于两者之间。3.地形:地形凸凹起伏,引起小气候改变,造成水热差异,影响林火蔓延。如阳坡和山脊,蔓延快;阴坡和山谷蔓延慢;上山火比下山火蔓延快;陡坡比平缓地蔓延快。4.昼夜变化:白天有日光照射,气温高、湿度小、风速大、可燃物干燥、林火蔓延快;夜间与白日相反,林火蔓延慢。所以扑火人员都是在夜间趁着火势弱、蔓延慢,抓紧时间一举打灭。林火基于上述因素向前不断不均匀燃烧,燃烧轨迹就是火路。
1 上山火火路
上山火蔓延速度主要取决于坡度。不同坡度,对降水的涵养时间不同,陡坡降水停留时间短,水容易流失,可燃物非常容易干燥,容易着火和蔓延。坡度每增加10度,蔓延速度增加1倍。相反,坡度越小,蔓延速度越小。这样子,火头沿坡面的山梁向上蔓延,形成以山梁为中心的火路。秦岭每个山梁都有人行路,上山走山梁坡度起伏小、最省力,与火路重合。
2 下山火火路
下山火蔓延速度主要取决于可燃物载量。沟道水肥条件好、土层淤积厚,植物茂密,可燃物载量大。顺沟自上而下的山风速度大过坡面风速,带动火头在沟心两侧发展,形成以沟道为中心的火路。秦岭每个沟道都有水系,人沿水而居,见水顺水而下,就能见到人家。下山走沟道,与火路重合。
3 坡面火火路
坡面火蔓延速度取决于可燃物的载量和干湿程度、易燃程度。草本植物这几个方面都明显大于木本植物。坡面风向漂忽不定,容易产生分散的火头。火头向着光照条件好、植物低矮的草本和灌丛地蔓延。森林采伐迹地、集材道、楞场等都是火路。
4 山脊线火路
山脊线处的林火蔓延方向取决于风向,林火使空气升温沿坡面上升到山顶,与背风吹来的冷气相遇,形成飘忽不定的阵风和空气乱流运动,林火行为瞬息万变,难以预测。火头向那个方向发展,取决于当时大气候风向,即外界风。有可能顺山脊线两翼燃烧、也有可能回头和翻梁而去。回头火燃烧没有燃到和燃完的植被,是大火,翻梁火尽管构成新的火场,但受风向和风力的限制,起点风,风没有加速度,是小火。可以说八成火回头,一成成翼火、一成成翻梁火。
5 悬崖火火路
风向是悬崖火传播的主导因子。悬崖处通风情况较差,空气闭塞,温度受自由大气的影响较小,谷风向上飘移,遇悬崖反射,有逆转现象,风力变弱,新鲜空气流通受阻,火向向三个方向发展,一大部分回头,再进火烧迹地,燃烧后续林分。一小部分与山崖方向相同的方向蔓延,开阔一侧空气补充快,发展略快。火路在此处兵分三路,回头火火行为巨烈。爬上悬崖的可能性不大,时间会很长。人不会爬崖,火也不会。
6 豁口处火路
风向和风力是决定因素。风从豁口这样的鞍部地形通过,形成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旋风,空气对流加快。风有吸管效应,风力具备明显的加速度。进而带动火头爆发式向豁口奔去,形成一条带状条火路。豁口翻山也通常是人们选择最省力的线路,与火路不谋而合。
7 独立梁卯顶火路
风和植被两重因素是火路蔓延的依据。梁卯顶通风条件好,气流畅通,火焰由垂直发展状态而转变成为水平发展状态,大大提高了辐射热能的传播。其温度受同等自由大气影响较大,在山顶白天风速大,湍流强,在太阳福射的强烈影响小气流上升很快,火在此处烈度很大,蔓延相对慢。火路受到分布不均的可燃物影响,为星形辐射状。风向不定,各个方向发展的速度基本相同。观察发现,燃烧迹地,植被受到高温的哄烤,含水量低,速度略快,火路似慧星状。
8 山前开阔地火路
林火到达此处,空气从四面八面迅速得到补充,草本植物茂密,可燃物载量大,燃点低,风大物燥,林火如同洪水自山谷而下,势不可挡。没有明显的火路,如同“扫帚形”爆发,浩浩荡荡。有点象人们出山见到平原的心情一样。因此说火也有灵性。
9 小结
依据合理的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把火的行为“拟人化”,划定一条条火路,与人路再对比,避免二者重叠,人为的改变人路,适应火路,使火不伤人,科学扑救,尊重自然,以人为本。虽然上述八点地形不是很全,不能代表整个秦岭山脉的地形,但可以抛砖引玉,使人们从中感悟大自然的灵性。
作者简介:周小勇(1976-),男,陕西宝鸡人,大专,林业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经营管护工作。
Abstract: the fire behavior "personification", delimit a fire road, and then compared the two road, avoid overlapping, man-made changes people road, adapt to the fire, the fire can not hurt, science saves, respect for nature, people-oriented.
关键词:秦岭林区;林火;火路;探讨
Keywords: Qinling Mountains forest, forest fire, fire road, discussion
李克强总理指出:“救灾要以人为本,必须加强科学的救灾体系建设。要动员迅速、指挥科学、保证专业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到达,有效应对灾害”,林火的扑救也是如此。火有火路、水有水路、人有人路,研究火路,对布控火头的拦截、防火线的开设、扑火队伍的摆布、安全避险、正确选择扑救方法都具有指导意义。研究发现,林火火路和扑火人员的行走线路、逃生线路、休息场所惊人相拟。对于一般人来说,对林火发生蔓延不是很在行,常常顺风逃生、在低矮且视线良好的草甸杂灌丛避火、上山顺山梁而上、下坡顺沟道而下、横坡找疏林地和杂灌稀少地域通过、选择豁口处越过山梁、休息时选择平坦的梁顶、大火逼近时拨腿便跑等等,岂不知这与林火的火路刚好一致,火好象通灵性似的,你跑到那里,他追到那里,甚至发生不安全事故。
森林植被燃烧后,火就会不断向四周扩展。通过热对流、热幅射,热传导的方式不断向前伸延、扩大燃烧面积, 把这种燃烧现象称为林火蔓延。影响林火蔓延的主要因子是:1.可燃物种类和含水率:可燃物的形状、结构、大小;含水量不同,则蔓延快慢也不同,如矮小干枯的杂草、灌木燃点低、蔓延快。湿润、粗大的枯枝、倒木不易燃,蔓延慢。2.风:是决定林火蔓延方向和速度的主要因子。有风促进空气流通,加速燃烧反应,风速大蔓延速度快,顺风火比逆风火蔓延快,侧风火界于两者之间。3.地形:地形凸凹起伏,引起小气候改变,造成水热差异,影响林火蔓延。如阳坡和山脊,蔓延快;阴坡和山谷蔓延慢;上山火比下山火蔓延快;陡坡比平缓地蔓延快。4.昼夜变化:白天有日光照射,气温高、湿度小、风速大、可燃物干燥、林火蔓延快;夜间与白日相反,林火蔓延慢。所以扑火人员都是在夜间趁着火势弱、蔓延慢,抓紧时间一举打灭。林火基于上述因素向前不断不均匀燃烧,燃烧轨迹就是火路。
1 上山火火路
上山火蔓延速度主要取决于坡度。不同坡度,对降水的涵养时间不同,陡坡降水停留时间短,水容易流失,可燃物非常容易干燥,容易着火和蔓延。坡度每增加10度,蔓延速度增加1倍。相反,坡度越小,蔓延速度越小。这样子,火头沿坡面的山梁向上蔓延,形成以山梁为中心的火路。秦岭每个山梁都有人行路,上山走山梁坡度起伏小、最省力,与火路重合。
2 下山火火路
下山火蔓延速度主要取决于可燃物载量。沟道水肥条件好、土层淤积厚,植物茂密,可燃物载量大。顺沟自上而下的山风速度大过坡面风速,带动火头在沟心两侧发展,形成以沟道为中心的火路。秦岭每个沟道都有水系,人沿水而居,见水顺水而下,就能见到人家。下山走沟道,与火路重合。
3 坡面火火路
坡面火蔓延速度取决于可燃物的载量和干湿程度、易燃程度。草本植物这几个方面都明显大于木本植物。坡面风向漂忽不定,容易产生分散的火头。火头向着光照条件好、植物低矮的草本和灌丛地蔓延。森林采伐迹地、集材道、楞场等都是火路。
4 山脊线火路
山脊线处的林火蔓延方向取决于风向,林火使空气升温沿坡面上升到山顶,与背风吹来的冷气相遇,形成飘忽不定的阵风和空气乱流运动,林火行为瞬息万变,难以预测。火头向那个方向发展,取决于当时大气候风向,即外界风。有可能顺山脊线两翼燃烧、也有可能回头和翻梁而去。回头火燃烧没有燃到和燃完的植被,是大火,翻梁火尽管构成新的火场,但受风向和风力的限制,起点风,风没有加速度,是小火。可以说八成火回头,一成成翼火、一成成翻梁火。
5 悬崖火火路
风向是悬崖火传播的主导因子。悬崖处通风情况较差,空气闭塞,温度受自由大气的影响较小,谷风向上飘移,遇悬崖反射,有逆转现象,风力变弱,新鲜空气流通受阻,火向向三个方向发展,一大部分回头,再进火烧迹地,燃烧后续林分。一小部分与山崖方向相同的方向蔓延,开阔一侧空气补充快,发展略快。火路在此处兵分三路,回头火火行为巨烈。爬上悬崖的可能性不大,时间会很长。人不会爬崖,火也不会。
6 豁口处火路
风向和风力是决定因素。风从豁口这样的鞍部地形通过,形成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旋风,空气对流加快。风有吸管效应,风力具备明显的加速度。进而带动火头爆发式向豁口奔去,形成一条带状条火路。豁口翻山也通常是人们选择最省力的线路,与火路不谋而合。
7 独立梁卯顶火路
风和植被两重因素是火路蔓延的依据。梁卯顶通风条件好,气流畅通,火焰由垂直发展状态而转变成为水平发展状态,大大提高了辐射热能的传播。其温度受同等自由大气影响较大,在山顶白天风速大,湍流强,在太阳福射的强烈影响小气流上升很快,火在此处烈度很大,蔓延相对慢。火路受到分布不均的可燃物影响,为星形辐射状。风向不定,各个方向发展的速度基本相同。观察发现,燃烧迹地,植被受到高温的哄烤,含水量低,速度略快,火路似慧星状。
8 山前开阔地火路
林火到达此处,空气从四面八面迅速得到补充,草本植物茂密,可燃物载量大,燃点低,风大物燥,林火如同洪水自山谷而下,势不可挡。没有明显的火路,如同“扫帚形”爆发,浩浩荡荡。有点象人们出山见到平原的心情一样。因此说火也有灵性。
9 小结
依据合理的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把火的行为“拟人化”,划定一条条火路,与人路再对比,避免二者重叠,人为的改变人路,适应火路,使火不伤人,科学扑救,尊重自然,以人为本。虽然上述八点地形不是很全,不能代表整个秦岭山脉的地形,但可以抛砖引玉,使人们从中感悟大自然的灵性。
作者简介:周小勇(1976-),男,陕西宝鸡人,大专,林业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经营管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