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文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培养初中生的爱国情怀。本文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融入传统文化,以期对需要相关资料的人士提供一定参考。
一、分析典故融入传统文化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考能力,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从实践层面来讲,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初级阶段,因此应抓住时机在语文教学环节将传统文化融入,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中的人物性格,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可以对古诗词的具体内容进行更深程度的理解,以此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邹忌这一历史人物,从此人的行事风格中可以得知其是一个擅长进谏的人,并且还以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为例子,奉劝齐王要有对周围人的夸奖或者奉承有辨别的能力,邹忌对齐王说,自己的妻子爱自己,妾惧怕自己,而一些门客则是有求于自己。邹忌这么说的目的是为了提醒齐王,使齐王明白自身当前的处境。齐王非常感谢邹忌,并接受了邹忌的建议,终于成为一代明君。教师可以通过对邹忌这个人物的讲解,逐渐以点带面使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内容逐渐有一个清晰化的了解。而这也使学生对这一段传统文化进行认知,并懂得了一个得力的臣子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国家,但是作为君主也应知人善任,能够接受臣子的建议。而引申到现实层面,则使学生学会做一个虚怀若谷的人,对于他人的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完善的,具有更高道德水准的人。
二、有效拓展融入传统文化
传播和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内容,是每一名中华儿女肩负的历史使命,因此对学生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具民族使命感和自豪感。尤其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在整个语文学习阶段,处于过渡阶段,同时也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但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环节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渗透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单纯地将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背诵古诗文层面,同时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含有较多的古诗文,虽然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但现实的情况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工作,教师大都偏向于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强化记忆,这种方式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也导致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有较大欠缺,这不利于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
其实,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但传统文化的内容不仅包含书面知识,传统文化涉及面非常广,包括民俗传统、古建筑、古典乐器乐曲等。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在导课环节,引导学生学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效将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进行拓展。
以《中国石拱桥》为例,在进行本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一些有关石拱桥的知识,包括石拱桥的挂图和一些文字知识。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问题是现代桥梁与古代桥梁有什么区别,赵州桥与卢沟桥有哪些不同的美。通过这种图片结合文字的真实讲解,以及对学生的提问,可以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近距离认知和学习。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本篇课文进行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课文的认知程度,同时也使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对传统建筑施工桥的认知,从更深层次面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三、音乐律动融入传统文化
音乐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桥梁,同时传统音乐的学习与语文学科的学习也具有较强的息息相关性,音乐的内涵可以利用语文知识进行解释,而课文内容也可以谱成曲子当成唱词来唱。因此,将传统音乐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尤其近年来,与中国风相关的音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因此教师应有效抓住这一良好契机,将传统音乐的魅力向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在传统音乐中体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衷程度。此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应对学生透彻地讲解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传统音乐的唱词,其中好多都是传统知识文化精髓的浓缩,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内涵具有重要作用。
以《诗经》为例,由于诗经最初编撰的时候,是以唱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在初中语文課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可以还原《诗经》的本真,通过唱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这样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晦涩难懂的《诗经》富有韵味,这样也更有助于学生对《诗经》背后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导课环节,在班级内播放古典曲目,并以此为背景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朗诵,学生在古朴典雅的氛围中,对古诗文进行朗诵,这种良好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会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好。
四、信息技术融入传统文化
作为中华民族的瑰丽宝藏,传统文化教学工作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学生的感悟能力以及思考分析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升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出现,极大便利了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来说,由于这部分文化距离当代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会给学生以十分遥远的感觉。但是,信息技术这种集音形影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将传统文化进行真实再现,使学生在多媒体上观看到栩栩如生的传统文化。
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本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家的保姆阿长有很多传统规矩,比如人死了不能说死了,而是要说老掉了,谁家刚生了孩子,是不能进到人家屋子里的,不能从晒的裤子底下钻过,掉到桌上的饭粒一定要捡起来吃掉。这些素养都是传统文化的内容,虽然听起来、做起来会觉得有些麻烦,但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追求、向往。而且,产生这种现象也并非偶然,是古代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一点点总结出来的,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意义。因此,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应将对传统文化的教学融入到语文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传统文化学习理念,并利用信息技术,将上述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真切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研究。
总而言之,对于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了学生的文化造诣。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小陇山林业实验局职工子弟学校(741000)
一、分析典故融入传统文化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考能力,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从实践层面来讲,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初级阶段,因此应抓住时机在语文教学环节将传统文化融入,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中的人物性格,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可以对古诗词的具体内容进行更深程度的理解,以此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邹忌这一历史人物,从此人的行事风格中可以得知其是一个擅长进谏的人,并且还以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为例子,奉劝齐王要有对周围人的夸奖或者奉承有辨别的能力,邹忌对齐王说,自己的妻子爱自己,妾惧怕自己,而一些门客则是有求于自己。邹忌这么说的目的是为了提醒齐王,使齐王明白自身当前的处境。齐王非常感谢邹忌,并接受了邹忌的建议,终于成为一代明君。教师可以通过对邹忌这个人物的讲解,逐渐以点带面使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内容逐渐有一个清晰化的了解。而这也使学生对这一段传统文化进行认知,并懂得了一个得力的臣子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国家,但是作为君主也应知人善任,能够接受臣子的建议。而引申到现实层面,则使学生学会做一个虚怀若谷的人,对于他人的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完善的,具有更高道德水准的人。
二、有效拓展融入传统文化
传播和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内容,是每一名中华儿女肩负的历史使命,因此对学生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具民族使命感和自豪感。尤其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在整个语文学习阶段,处于过渡阶段,同时也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但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环节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渗透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单纯地将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背诵古诗文层面,同时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含有较多的古诗文,虽然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但现实的情况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工作,教师大都偏向于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强化记忆,这种方式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也导致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有较大欠缺,这不利于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
其实,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但传统文化的内容不仅包含书面知识,传统文化涉及面非常广,包括民俗传统、古建筑、古典乐器乐曲等。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在导课环节,引导学生学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效将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进行拓展。
以《中国石拱桥》为例,在进行本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一些有关石拱桥的知识,包括石拱桥的挂图和一些文字知识。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问题是现代桥梁与古代桥梁有什么区别,赵州桥与卢沟桥有哪些不同的美。通过这种图片结合文字的真实讲解,以及对学生的提问,可以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近距离认知和学习。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本篇课文进行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课文的认知程度,同时也使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对传统建筑施工桥的认知,从更深层次面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三、音乐律动融入传统文化
音乐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桥梁,同时传统音乐的学习与语文学科的学习也具有较强的息息相关性,音乐的内涵可以利用语文知识进行解释,而课文内容也可以谱成曲子当成唱词来唱。因此,将传统音乐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尤其近年来,与中国风相关的音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因此教师应有效抓住这一良好契机,将传统音乐的魅力向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在传统音乐中体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衷程度。此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应对学生透彻地讲解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传统音乐的唱词,其中好多都是传统知识文化精髓的浓缩,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内涵具有重要作用。
以《诗经》为例,由于诗经最初编撰的时候,是以唱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在初中语文課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可以还原《诗经》的本真,通过唱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这样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晦涩难懂的《诗经》富有韵味,这样也更有助于学生对《诗经》背后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导课环节,在班级内播放古典曲目,并以此为背景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朗诵,学生在古朴典雅的氛围中,对古诗文进行朗诵,这种良好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会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好。
四、信息技术融入传统文化
作为中华民族的瑰丽宝藏,传统文化教学工作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学生的感悟能力以及思考分析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升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出现,极大便利了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来说,由于这部分文化距离当代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会给学生以十分遥远的感觉。但是,信息技术这种集音形影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将传统文化进行真实再现,使学生在多媒体上观看到栩栩如生的传统文化。
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本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家的保姆阿长有很多传统规矩,比如人死了不能说死了,而是要说老掉了,谁家刚生了孩子,是不能进到人家屋子里的,不能从晒的裤子底下钻过,掉到桌上的饭粒一定要捡起来吃掉。这些素养都是传统文化的内容,虽然听起来、做起来会觉得有些麻烦,但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追求、向往。而且,产生这种现象也并非偶然,是古代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一点点总结出来的,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意义。因此,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应将对传统文化的教学融入到语文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传统文化学习理念,并利用信息技术,将上述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真切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研究。
总而言之,对于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了学生的文化造诣。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小陇山林业实验局职工子弟学校(7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