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合之众》
(法)古斯塔夫·勒庞 著
冯克利 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简介]
古斯塔夫·勒庞 Gustave Le Bon(1841-1931) 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他自1894年始,写下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以本书最为著名,被翻译成近二十种语言,至今仍在国际学术界有广泛影响。
[桥段]
得到断言的事情,是通过不断重复才在头脑中生根,并且这种方式最终能够使人把它当做得到证实的真理接受下来。只要看一看重复对最开明的头脑所发挥的力量,就可以理解它对群体的影响。这种力量是来自这样一个事实,即从长远看,不断重复的说法会进入我们的无意识的自我的深层区域,而我们行为动机正是在这里形成的。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会忘记谁是那个不断被重读的主张的作者,我们最终会对它深信不疑。广告之所以有令人吃惊的威力,原因就在这里。
在讲授组织行为学时,常常遇到大家提这样的问题——既然个体在决策时几乎都是直觉决策,那么群体决策是否就会更加理性呢?原本可以简单地予以肯定的回答,但多年来的经历告诉我,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常常发生很多有意思的现象,用“乌合之众”来形容最为贴切。
《乌合之众》是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庞所著,本书问世距今已百年有余。虽然近百多年来心理学发展突飞猛进,但这本书所阐明的一些现象及从众心理研究至今被众多专家所推崇。勒庞的文字简约、朴实,内容深邃,是多年来我案头的珍藏之一,闲暇时常常复阅,汲取了很多的思想珍馐。曾经沧海,他的观点也几乎都得到了印证,跨越了年代。
“一群人在一起首先表现为低智商……”看似与常规观点(常识告诉我们:群体决策的准确性大于个体决策)相去甚远,但细细品味下来,常感思想家的伟大。而今,网络暴力澎湃,虽然有“曝光死”般的舆论监督所带来的好处,也常常发现网络上的跟帖、很多的人云亦云之后极快地形成了一种强大的从众心理,排山倒海令人喘不过气来。有阅历的人不大轻易地扮演“我顶”、“沙发”、“地板”的角色,因为他们知道:很多的真理与声音大小没什么关系。但随着网络媒介力量的快速发展,很多“有阅历”的人也面临着比百多年前更大的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与“从众心理”不同,前者没有实质性的压迫或者潜在的伤害与利益损失,今之世界不同于往昔之处在于过去在小范围内引起的涟漪也许很快就成了蝴蝶效应。对房价的预期、对货币增值与保值的担忧、投资渠道短缺的无奈这些原本是经济学家或者专业人士的判断很可能迅速侵染到每一个普通人,每一个普通人的共鸣很快地支持了专家的判断,于是“反震”形成,共振越来越大,可怕的是,这样的信息时代,这种震动更加变得突如其来、毫无征兆又排山倒海。
2010年4月,新一轮控制房价的政策在拍马文人、无良商客的快速认同下,一篇微博、一点专业影响力,在网络这个放大镜下,一下子舆论仿佛铺天盖地地袭来。一如往昔的他们,贼喊捉贼,预测、怂恿煽风点火般地高喊“只涨不降”一样,大多数人立刻从狂热一下子进入到了理性。这,可能么?仿佛当大家看到房价立刻刹车之后,饱含热泪般的谢天谢地,注意力立刻从“招拍挂”转移到了“炒房客”,似乎找到了房价高涨的源头,高呼政策的伟大。清醒的人会知道,“房产税”这个终将让每个老百姓终生背负的东西就快来了,这柄真正的悬剑其实就是大家给招呼来的。
不禁要问:这个社会要听大多数人的声音,但这个社会是大多数人的社会么?这个社会真正的大多数智力究竟是不是就在大多数人?!!究竟我们是乌合之众还是我们该掌握如何让大众“乌合”?
再阅勒庞《乌合之众》,仿佛一泡淡香的铁观音回味无穷。读书,品茶,好味人生。
(法)古斯塔夫·勒庞 著
冯克利 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简介]
古斯塔夫·勒庞 Gustave Le Bon(1841-1931) 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他自1894年始,写下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以本书最为著名,被翻译成近二十种语言,至今仍在国际学术界有广泛影响。
[桥段]
得到断言的事情,是通过不断重复才在头脑中生根,并且这种方式最终能够使人把它当做得到证实的真理接受下来。只要看一看重复对最开明的头脑所发挥的力量,就可以理解它对群体的影响。这种力量是来自这样一个事实,即从长远看,不断重复的说法会进入我们的无意识的自我的深层区域,而我们行为动机正是在这里形成的。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会忘记谁是那个不断被重读的主张的作者,我们最终会对它深信不疑。广告之所以有令人吃惊的威力,原因就在这里。
在讲授组织行为学时,常常遇到大家提这样的问题——既然个体在决策时几乎都是直觉决策,那么群体决策是否就会更加理性呢?原本可以简单地予以肯定的回答,但多年来的经历告诉我,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常常发生很多有意思的现象,用“乌合之众”来形容最为贴切。
《乌合之众》是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庞所著,本书问世距今已百年有余。虽然近百多年来心理学发展突飞猛进,但这本书所阐明的一些现象及从众心理研究至今被众多专家所推崇。勒庞的文字简约、朴实,内容深邃,是多年来我案头的珍藏之一,闲暇时常常复阅,汲取了很多的思想珍馐。曾经沧海,他的观点也几乎都得到了印证,跨越了年代。
“一群人在一起首先表现为低智商……”看似与常规观点(常识告诉我们:群体决策的准确性大于个体决策)相去甚远,但细细品味下来,常感思想家的伟大。而今,网络暴力澎湃,虽然有“曝光死”般的舆论监督所带来的好处,也常常发现网络上的跟帖、很多的人云亦云之后极快地形成了一种强大的从众心理,排山倒海令人喘不过气来。有阅历的人不大轻易地扮演“我顶”、“沙发”、“地板”的角色,因为他们知道:很多的真理与声音大小没什么关系。但随着网络媒介力量的快速发展,很多“有阅历”的人也面临着比百多年前更大的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与“从众心理”不同,前者没有实质性的压迫或者潜在的伤害与利益损失,今之世界不同于往昔之处在于过去在小范围内引起的涟漪也许很快就成了蝴蝶效应。对房价的预期、对货币增值与保值的担忧、投资渠道短缺的无奈这些原本是经济学家或者专业人士的判断很可能迅速侵染到每一个普通人,每一个普通人的共鸣很快地支持了专家的判断,于是“反震”形成,共振越来越大,可怕的是,这样的信息时代,这种震动更加变得突如其来、毫无征兆又排山倒海。
2010年4月,新一轮控制房价的政策在拍马文人、无良商客的快速认同下,一篇微博、一点专业影响力,在网络这个放大镜下,一下子舆论仿佛铺天盖地地袭来。一如往昔的他们,贼喊捉贼,预测、怂恿煽风点火般地高喊“只涨不降”一样,大多数人立刻从狂热一下子进入到了理性。这,可能么?仿佛当大家看到房价立刻刹车之后,饱含热泪般的谢天谢地,注意力立刻从“招拍挂”转移到了“炒房客”,似乎找到了房价高涨的源头,高呼政策的伟大。清醒的人会知道,“房产税”这个终将让每个老百姓终生背负的东西就快来了,这柄真正的悬剑其实就是大家给招呼来的。
不禁要问:这个社会要听大多数人的声音,但这个社会是大多数人的社会么?这个社会真正的大多数智力究竟是不是就在大多数人?!!究竟我们是乌合之众还是我们该掌握如何让大众“乌合”?
再阅勒庞《乌合之众》,仿佛一泡淡香的铁观音回味无穷。读书,品茶,好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