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临床观察颅脑术后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测结果, 总结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术后的意义和护理。方法: 对30例颅脑术后患者进行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 分析颅压变化因素,调整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 痊愈15例,基本生活自理11例,因再次发生颅内血肿死亡3例,并发多器官衰竭自动出院1例。结论: 对颅脑术后患者应及早动态观察颅内压有助于早期发现颅内复发血肿,或水肿。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降低并发症, 提高疗效及估计预后。
【关键词】 持续颅内压监测;颅脑术后;意义;护理
颅内压(ICP)增高是颅内疾病及颅内继发病变的反应,也是神经外科疾病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颅脑术后的关键是控制好颅内压[1]。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是神经外科手术后,如重度颅脑损伤、脑出血、颅内肿瘤术后监测颅内压的一个常用措施[2]。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可以给护理建立早期预警系统,能够在ICP 增高的早期对患者病情进行预测,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我院从2009年4月~2011年6月分别对30例颅脑术后病人实施持续动态监测ICP ,收到了一定效果。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颅脑术后病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9~72岁,平均55.2岁;其中脑出血12例并破入脑室5例,重型颅脑外伤12例,动脉瘤2例,脑肿瘤6例。入院时GCS评分3~5分10例,6~8分8例,9~15分12例。
1.2方法: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Codman ICP监测仪。监测从术后返回病房开始,24小时动态监测。监测3~9天,平均5±0.5天。
1.3 ICP 评定标准[4]:ICP 正常< 15 mmHg ,轻度增高15~20 mmHg ,中度增高20~40 mmHg ,重度增高> 40 mmHg。
1.4 结果:本组病人中在术后早期ICP正常或偏高,经动态监测发现颅内压增高。 其中轻度增高8例,中度增高14例,高度增高8例。在颅内压上升的早期及时给予干预。轻中度通过增加或改变脱水量,高度增高予紧急手术等治疗后,随访3月,痊愈的有15例,基本可以自理的有11例,因再次发生颅内血肿死亡3例。并发多器官衰竭主动出院1例。
2 颅内压监护的意义
2.1 颅内压的监护,能帮助观察脱水剂疗效,有利于调整药物及剂量。
2.2 在术后早期ICP正常或偏高,当继发脑内出血或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水肿高峰期颅内压增高一般在40 mmHg以上。
2.3 行脑室引流可使脑脊液(CSF)长期缓慢流出,将ICP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轻脑水肿[5]。
2.4 ICP增高的梯度和水平能反应颅脑术后的损伤程度。从本组病例结果可以看出,颅脑术后患者颅内压增高,又不能控制,表示脑组织损伤严重,预后越差。
3 护理
3.1 保证监测仪正常工作:(1) 监测过程中每1h检查1次监测系统的功能状态,每次监测前均要校零,监护的零点参照点一般位于两侧外耳道连接水平的位置。(2)传导线要妥善固定,一般绕头顶一圈靠顶枕引出连接接头,并把连接处固定好,防止因重力过度牵拉而意外脱出。(3)保持传感器的密封性,注意导管勿打折,防止阻塞。(4)监测过程中操作要轻柔,避免晃动患者头部,同时须防止光纤探头位置移动,避免损伤硬膜或致硬膜外血肿的发生。
3.2 在观察ICP变化的同时,要严密注意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以便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3.2.1 平卧位床头提高15~30?,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本组病例经此方法前后测量结果进行对比,提高床头后ICP均有下降(2~12mmHg),颈部勿屈曲,以免颅内静脉回流受阻,致颅内压突发性增高,加重脑水肿,诱发脑疝。
3.2.2 保持呼吸道能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给予吸氧,防止加重脑水肿。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本组9例行气管切开,按气管切开常规护理,未因护理不当发生任何并发症。
3.2.3 对ICP增高伴有躁动不安、高热、抽搐患者,及时采用冬眠疗法,并加用物理降温,减轻脑组织耗氧量和脑血管收缩,达到降低ICP的目的[6]。出现躁动不安,应及时细致查找原因,对症处理,上床栏,加强看护,让患者平静后测量,避免拔管等意外发生。
3.2.4 引流管的护理:(1)头部垫无菌巾,严格无菌操作,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如敷料沾湿明显则及时换药。(2)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病人呼吸时引流管内的液面是否有波动,引流量的刻度每隔一定的时间是否有所增多。(3)定时挤捏引流管:方法是双手从近端至远端挤压引流管。(4)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避免牵拉引流管或使引流管扭曲。本组病人中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
持续动态监测颅脑外伤的颅内压变化,不仅可以提示颅内血肿、脑水肿的变化,还能提醒医护人员注意呼吸、躁动、咳嗽、用力、体温、体位等因素对颅内压的影响,有助于临床上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降低颅内压和并发症,提高颅脑手术的抢救成功率和救治质量。对专科的护理提出了更深刻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 . 长沙: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68.
[2]BULLOCK R , CHESNU T RM , CL IFTON G, et al .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head injury [ J ] . J Neurot rauma.
[3]胡群亮,张赛. 4050 例颅脑创伤患者颅内压动态监护的临床报告[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 ,3 (2) :76-78
[4]耿炯,羊正,等. 颅内压监护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体会[J ] 临床神外科杂志,2009 ,8(2) :28.
[5]吴阶平,裘法祖等.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99.
[6]丁淑贞,白雅君.临床神经外科護理细节[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2.
作者简介:白志宝,女,(1979.8-),广东佛山人,现在任职于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主管护师,本科,研究方向: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工作
【关键词】 持续颅内压监测;颅脑术后;意义;护理
颅内压(ICP)增高是颅内疾病及颅内继发病变的反应,也是神经外科疾病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颅脑术后的关键是控制好颅内压[1]。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是神经外科手术后,如重度颅脑损伤、脑出血、颅内肿瘤术后监测颅内压的一个常用措施[2]。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可以给护理建立早期预警系统,能够在ICP 增高的早期对患者病情进行预测,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我院从2009年4月~2011年6月分别对30例颅脑术后病人实施持续动态监测ICP ,收到了一定效果。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颅脑术后病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9~72岁,平均55.2岁;其中脑出血12例并破入脑室5例,重型颅脑外伤12例,动脉瘤2例,脑肿瘤6例。入院时GCS评分3~5分10例,6~8分8例,9~15分12例。
1.2方法: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Codman ICP监测仪。监测从术后返回病房开始,24小时动态监测。监测3~9天,平均5±0.5天。
1.3 ICP 评定标准[4]:ICP 正常< 15 mmHg ,轻度增高15~20 mmHg ,中度增高20~40 mmHg ,重度增高> 40 mmHg。
1.4 结果:本组病人中在术后早期ICP正常或偏高,经动态监测发现颅内压增高。 其中轻度增高8例,中度增高14例,高度增高8例。在颅内压上升的早期及时给予干预。轻中度通过增加或改变脱水量,高度增高予紧急手术等治疗后,随访3月,痊愈的有15例,基本可以自理的有11例,因再次发生颅内血肿死亡3例。并发多器官衰竭主动出院1例。
2 颅内压监护的意义
2.1 颅内压的监护,能帮助观察脱水剂疗效,有利于调整药物及剂量。
2.2 在术后早期ICP正常或偏高,当继发脑内出血或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水肿高峰期颅内压增高一般在40 mmHg以上。
2.3 行脑室引流可使脑脊液(CSF)长期缓慢流出,将ICP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轻脑水肿[5]。
2.4 ICP增高的梯度和水平能反应颅脑术后的损伤程度。从本组病例结果可以看出,颅脑术后患者颅内压增高,又不能控制,表示脑组织损伤严重,预后越差。
3 护理
3.1 保证监测仪正常工作:(1) 监测过程中每1h检查1次监测系统的功能状态,每次监测前均要校零,监护的零点参照点一般位于两侧外耳道连接水平的位置。(2)传导线要妥善固定,一般绕头顶一圈靠顶枕引出连接接头,并把连接处固定好,防止因重力过度牵拉而意外脱出。(3)保持传感器的密封性,注意导管勿打折,防止阻塞。(4)监测过程中操作要轻柔,避免晃动患者头部,同时须防止光纤探头位置移动,避免损伤硬膜或致硬膜外血肿的发生。
3.2 在观察ICP变化的同时,要严密注意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以便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3.2.1 平卧位床头提高15~30?,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本组病例经此方法前后测量结果进行对比,提高床头后ICP均有下降(2~12mmHg),颈部勿屈曲,以免颅内静脉回流受阻,致颅内压突发性增高,加重脑水肿,诱发脑疝。
3.2.2 保持呼吸道能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给予吸氧,防止加重脑水肿。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本组9例行气管切开,按气管切开常规护理,未因护理不当发生任何并发症。
3.2.3 对ICP增高伴有躁动不安、高热、抽搐患者,及时采用冬眠疗法,并加用物理降温,减轻脑组织耗氧量和脑血管收缩,达到降低ICP的目的[6]。出现躁动不安,应及时细致查找原因,对症处理,上床栏,加强看护,让患者平静后测量,避免拔管等意外发生。
3.2.4 引流管的护理:(1)头部垫无菌巾,严格无菌操作,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如敷料沾湿明显则及时换药。(2)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病人呼吸时引流管内的液面是否有波动,引流量的刻度每隔一定的时间是否有所增多。(3)定时挤捏引流管:方法是双手从近端至远端挤压引流管。(4)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避免牵拉引流管或使引流管扭曲。本组病人中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
持续动态监测颅脑外伤的颅内压变化,不仅可以提示颅内血肿、脑水肿的变化,还能提醒医护人员注意呼吸、躁动、咳嗽、用力、体温、体位等因素对颅内压的影响,有助于临床上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降低颅内压和并发症,提高颅脑手术的抢救成功率和救治质量。对专科的护理提出了更深刻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 . 长沙: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68.
[2]BULLOCK R , CHESNU T RM , CL IFTON G, et al .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head injury [ J ] . J Neurot rauma.
[3]胡群亮,张赛. 4050 例颅脑创伤患者颅内压动态监护的临床报告[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 ,3 (2) :76-78
[4]耿炯,羊正,等. 颅内压监护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体会[J ] 临床神外科杂志,2009 ,8(2) :28.
[5]吴阶平,裘法祖等.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99.
[6]丁淑贞,白雅君.临床神经外科護理细节[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2.
作者简介:白志宝,女,(1979.8-),广东佛山人,现在任职于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主管护师,本科,研究方向: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