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怎样“看”世界?

来源 :红领巾(3-6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wa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有趣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那就是:我们人类主要是通过眼睛去了解和观察世界,那动物们又是通过什么感觉器官去感知世界的呢?动物到底能看到什么?最新科学研究揭示了动物惊人的视觉差异——鸽子能分辨非常细微的色差,能力超过最先进的电脑程序;蛇的眼睛可以热成像,只要你身上有热量散发,就难逃蛇的眼睛……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处理视觉信息的方式,它们“看”到的世界可能比我们人类更复杂、更丰富多彩——
  
  海豚的“透视机”
  
  海豚依靠回声定位导航,寻找食物,与同类进行交流。海豚从其呼吸孔下面发出一种声音,在我们听起来就像是一种“咔嗒”声。这种声音以每秒300赫兹的频率传播,在碰到物体后被反射回来,海豚通过分析反射回来的声音在其大脑里构建起一幅画面。媒体上常常登载有关海洋遇险者引来海豚救援的报道。如何解释海豚这种“见义勇为”的行为呢?各种猜测中的一种从科学角度进行了分析:当海豚接近落水者时,其声纳系统会习惯性地对人的骨骼和五脏六腑进行透视,发现作为哺乳动物的人类在生理结构上与自己很相近,于是就把人类当成了同类,从而进行积极的营救。
  
  鲨鱼的“第三只眼”
  
  鲨鱼在漆黑一团的海底如何寻找猎物呢?鲨鱼的另一种感觉器官派上了用场,这就是它们的“第三只眼”,或称“第六感官”——一个位于头部区域的电感受器。这个感官能探测到鱼类通过腮部或肌肉收缩发出的微弱电脉冲,鲨鱼通过这个器官来捕猎和进行导航定位。比如,锤头鲨在海底寻找猎物时,其头部会不断地左右摇摆,这是它在用头部对海底进行扫描,真像一个金属探测器呢!
  
  猫头鹰的“夜视仪”
  
  猫头鹰是名副其实的“黑夜杀手”,它们的眼睛犹如一架军用夜视仪。猫头鹰的眼睛差不多占了脸部一半的面积,而且眼睛总是睁得大大的,其实呀,这是因为猫头鹰缺乏环状肌,无法收缩瞳孔,但它生有能使瞳孔放大的放射状肌。猫头鹰的视角可达110度,其中70度范围内非常敏锐。它们视网膜上的杆状细胞比其他动物多得多,加上视网膜后面的反光膜有助于增强黑夜的观察能力,因而它们能看见1 500米以外一根火柴发出的微弱光亮。不过,猫头鹰的非凡夜视能力是以牺牲彩色视觉来换取的。有趣的是,许多鸟儿都有360度的视域,猫头鹰却是个例外,它们只能看见前方的物体,而且眼睛在眼窝里根本无法活动。作为一种补偿,猫头鹰的颈椎骨的数量是普通动物的两倍,这使得他们的头能不可思议地旋转270度,补偿了两眼视野较窄的不足。猫头鹰正是凭借这些独特的生理特征和视觉功能成为了真正的“黑夜杀手”,它们在发动攻击时总是悄无声息地接近猎物,让猎物防不胜防。
  
  青蛙的“侦察器”
  
  青蛙喜欢蹲伏在草丛中,鼓起一对大眼睛凝视前方,如果有飞虫经过,便会一跃而起,张开大嘴,伸出舌头,将昆虫卷进口中。青蛙是如何练就这般本领的呢?这得益于它复杂而灵敏的眼睛。青蛙眼睛的神经节细胞极为复杂,共有4种,分别执行不同的任务:最小的细胞被称为“边缘侦察器”,只能感觉到比周围环境较亮或较暗物体的边缘,比如树干、天空等的轮廓;较大的细胞叫“昆虫侦察器”,只能对栖息在草尖上的或者移动的有着弯曲边缘的昆虫做出反应;第三种细胞叫“事件侦察器”,能对亮度的变化等做出反应;最后一种叫“光强减弱感受器”,能感应到沼泽中的阴影部分。当昆虫进入青蛙的视野,或者当猛禽的影子从青蛙眼前掠过时,这4种神经节细胞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巨大的“网”,以便在广泛区域收集从感受细胞传来的信息,从而指引青蛙迅速扑向昆虫,或跳进水中躲起来。
  
  鸽子的“神目”
  
  鸽子生有一双被誉为“神目”的明察秋毫的眼睛。鸽眼之所以如此敏锐,是因为鸽眼的视神经由数百万根神经纤维组成,视网膜内有100万个以上的神经元,具有复杂的探测功能,如能检测出图像的基本元素,鉴定颜色强度等。此外,鸽子的视网膜上还生有6种特殊神经节细胞,能检测到物体的亮度、凸边等。鸽子不仅视力超群,还能看见我们人类看不到的特殊光波——紫外线。许多水果都覆有一层蜡状表皮,这种表皮可以反射紫外线,所以在鸽子的眼里,树上挂着的水果就像大街上的霓虹灯一样闪闪发亮!这还不方便它们找到食物?!
  
  螳螂的“瞄准器”
  
  人们常见螳螂摆出这样一种姿势:半身直起,前腿伸向半空,态度庄严,好像是在做祷告,它们因此被称为“会祈祷的昆虫”。其实,螳螂哪里会做什么祷告,它们是在做捕猎前的准备。当面前有昆虫出现时,它们转动头部,先瞄准,然后挥动“大刀”——双臂,迅速出击,速度之快,令人惊叹,只需0.05秒!原来,螳螂靠两种感官器官传递信号:一种是复眼,一种是长在颈前的感觉毛。当螳螂瞄准昆虫时,头的转动会压迫一丛感觉毛,从感觉毛传递到大脑的是不同于眼睛传递的另一种信号。大脑的神经系统得到两种互相有差别的信号后立即作出反应,会指挥双臂朝哪个方向、以多快的速度进行攻击!
  
  响尾蛇的“热成像”
  
  响尾蛇的眼睛又大又圆,但实际上对可见光几乎完全没有反应,说它是瞎子一点也不为过。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条响尾蛇的双眼蒙上,结果它照样能灵活而迅速地追捕猎物。原来,响尾蛇有一个“热眼”(热定位器)及颊窝。颊窝约深5毫米、长1厘米,呈喇叭形,由薄膜分成内外两个小室。外室是热收集器,对准需要探测的方向。薄膜是一个特殊的感受器官,可以感受红外线的辐射,并把红外线和外界温差通过神经反映给大脑,由此形成一个热成像,重叠在视网膜上。一旦锁定猎物,响尾蛇就会做好攻击准备。
  
  鹰的“望远镜”
  
  鹰是动物中的“千里眼”。凭借敏锐的视力,苍鹰能从1 000米以上的高空俯冲而下,准确地抓住急速奔跑的兔子;游隼能看见1 000米以外的斑鸠;海雕能准确定位水下的鱼儿。科学家研究发现,鹰的视网膜上有两个中央凹(视觉最灵敏的区域),而人的视网膜上只有一个中央凹。鹰眼的主要中央凹能形成敏锐的单目视力,觉察细微运动,侧部中央凹则能察觉到细节。鹰眼中央的感光细胞比人眼多得多,每平方毫米多达100万个,而人眼仅约15万个。此外,鹰眼具有神奇的“双重调节”作用,能在一瞬间把“远视眼”调节为“近视眼”,就像随意调节一架望远镜一样,真够神奇的!
  
  猫的“反光镜”
  
  为什么猫眼在黑夜里会发亮?其实,猫眼本身并不发光,而是眼球后面的视网膜上有反光物质,能把收集到的光反射出来。猫猫们的敏锐视觉与它们的瞳孔有很大关系。猫的瞳孔位于晶状体之前,在白天日光很强时,瞳孔几乎完全闭合成一条直细线,尽量减少光线的摄入;在黑暗的环境中,瞳孔则开得很大,尽可能地增加光线的通透量。猫的瞳孔的扩大和缩小就像调节照相机快门一样迅速,从而保证了猫在快速运动时能够根据光的强弱和被视物体的远近,迅速调整视力,对好焦距,锁定猎物!猫只能看见光线变化的东西,所以,猫常常要左右稍微转动眼睛,使它面前的景物移动起来。不过,猫是色盲,在它们眼中,整个世界都是深浅不同的灰色。
  
  再来看看这些“稀奇古怪”的动物眼睛——
   亚洲象的眼睛附近有着长长的、向下弯曲的睫毛。在交配季节,雄象的眼睛中能散发一种吸引异性的香味。
   这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变色龙的眼睛。这种变色龙生活在森林矮树丛中,眼睛突出并且可以旋转,在观察事物时,眼睛可以前后左右来回观看。
   蓝紫金刚鹦鹉是南美洲最大的鹦鹉,它的眼睛周围有一圈嫩黄皮肤。蓝紫金刚鹦鹉看待世界的方式是通过眼睛中心聚焦。
   狼蛛是世界上体型最大而且毒性最强的蜘蛛,它有8只眼睛,两只大眼睛位于正前方,下面还有4只小眼睛,头部左右各有一只。狼蛛的眼睛具有全方位视觉功能。
   这是南非犀鸟的眼睛,直径约为10毫米,眼睑上有很长的线纹和金属丝般的黑色睫毛。
   这是一条普通章鱼的眼睛。像其他无脊椎动物一样,章鱼的眼睛非常精确。同时,章鱼的8条触腕像人的手一样,能帮助它探察外界。
   蜻蜓的复眼是由成千上万个细小的六角形眼睛组成的,每个小眼睛的直径只有0.04毫米。蜻蜓的视角几乎可以达到360度,包括背后。这让它们能够在飞行中捕捉猎物。
   这是一种巨型蛤类的光觉细胞,位于蛤类贝壳的边缘部位。通过这种光觉细胞,蛤类能够区分黑暗和光明,甚至可以区分出阴影。
其他文献
【正】近年来,桐柏县政府办公室始终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搞好办公室工作的根本措施来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取得了良好成效,整体工作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多次被
对外行人来说,大火过后现场留下的只是一片烧焦的残迹。但是,在法医学家的眼中,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火灾现场勘察是法医学中的一门年轻学科,本文介绍法医学家们在这一领域的最新
要落实资助政策,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第一步就是要做好贫困学生的认定工作。目前高校一般通过'学生本人申请—学院民主评议、公示—学校复审、公示'
37岁的乌克兰男子列奥尼德·斯塔德尼克,身高2.59米,是目前全球最高的人。在被冻伤后,列奥尼德找不到适合自己穿的鞋,结果失去了原来拥有的那份兽医工作。不过,在被《吉尼斯世
雷声震耳,动地惊天。无论是地面的建筑物和大树,还是天上的航天器,都可能在它“轰隆隆”的巨响中遭到破坏,人和牲畜在它的面前更是“在劫难逃”——遭到雷击,不死也得蜕一层皮。面
在所有动物种类中,人类的大脑是生长得最快的。有人说,我们的颅骨的生长已经达到了极限,因此人类的聪明智慧迟早会被超级计算机取代。这是真的吗?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增强高度的文化自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时指出,'一些领域道德
【正】宛政[2008]6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确保我市"菜篮子"产品长期稳定供给,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活需要和身体健康,促进农业
科学家通过分析卫星图像来了解海洋生物分布的密度。一般来说,图像上水的颜色越绿的地方,光合作用越频繁,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也就越多;如果颜色发蓝,则说明生物较少。人们把海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