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思维是指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教学及其活动的理性认识,是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处理各种教学基本关系的思维方式与教学境界。在育人方式变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思维的变革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以往文献通常聚焦于学生思维的培养过程,从而缺乏对教师在教学中所展现思维之深入研究。笔者发现,小学数学教学思维主要存在思维僵化、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与学固化等三个方面的问题,本文将从运用变式教学、生活融入教学、综合运用发展性教学原则等三个措施来解决相应问题。同时今年是赞科夫诞辰120周年,寻求发展性教学的现代价值,也是对赞科夫的一种纪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育人方式;发展性教学
一、发展性教学的理论分析
(一)思想基础
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一方面是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的。20世纪上半叶,苏联学校的教学材料缺乏完整的感染力,脱离学生的实际,运用定型化的教材,课堂教学也是传统的“满堂灌”,强调记忆、死记硬背,学生的经验处于粗糙的和缺乏思想的状况,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发挥,缺乏学习动机,学生的首创精神、思考力、判断力等受到阻碍。另一方面,教育理论未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此背景下,赞科夫认识到教育促进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实验研究。
(二)理论来源
“维果茨基强调指出了教学对于促进儿童的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趋于形成的作用,但是他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学生发展方面的成效,可能随着教学过程的安排的不同而表现得大不相同。”[1]赞科夫认为,虽然目的相同,但实施路径不同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在学生的发展上下功夫的最重要的途径,就在于应用在这方面具有最大可能性的那些教学方法。”[2]因此,赞科夫在做了近二十年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三)教学原则
1.高难度教学。“难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在学生发展水平上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是相对的概念。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努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的一般发展。
2.高速度教学。通常与高难度教学结合使用。这一原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盲目追求高速度,而是指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和技巧的最合理的速度。
3.理论知识占主导。这一理论绝不是强调学生的死记硬背,而是注重引导,注重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学习过程。这一原则主要是针对当时教材的缺陷提出来的,强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5.全班学生得到发展。这一原则充分体现了赞科夫的人文关怀。他认为即使最差的学生也能够得到一般发展,而关键在于如何实施教学。
二、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存在的问题
国内对教学思维的研究,从注重对思维本身的研究逐渐转向时代诉求。蒋茵认为“教学思维是教师在長期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对教学过程或活动的认识和看法”。[3]严建兵认为“教学思维是教育者对教学活动(过程)的理性认识,是教育者和教学对象(教材、学生等)交互作用的内在理性活动,是知识的学术形态转换为教育形态的意识与能力”。[4]国外对于教学思维的研究主要从思维对于教学有什么样的意义来进行阐述。大致可分为三类:教学思维能力、教学思维实践、学生思维发展。国内外学者对于教学思维虽未有一致的定义,但均认可教学思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及其所达成的教学深度。
(一)思维僵化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仍在存在着传统的机械化的教学观念,即存在“满堂灌”现象,不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与发展性。例如有些教师采用说教的方式劝说学生学习,而自己却很少探析学习的意义与方法。
(二)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第八次课程改革之后,三维目标、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不再是只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而更多地关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生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则忽视了这一方面的培养。例如学习数据整理的知识,还是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没有与生活相联系,知识仍然是静态的。可以让学生收集、统计下自己家庭的收支状况,这样数据整理的知识不仅变活了,也能对学生进行节俭的教育,并充分体会家长的辛劳。
(三)教与学固化
学生的全面发展依赖于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双向互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在存在着教与学固化的现象。例如教师在没有充分信息的基础上评判学生的表现或教学事件,就假定自己的教学评判是准确的;在没有深入反思的状态下,就对教学中常见的问答模式固化,阻碍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发挥。
三、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思维的对策
(一)更新教学观念,运用变式教学
变式是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指的是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然性而不是应然性出发。同时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最终促进学生从活动向学科知识再向素养的转化,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二)生活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赞科夫在《论小学教学》中说:“我们希望生活广泛不断地闯入学校教学,使孩子们看到全部丰富多彩的生活,但现在的小学只是通过为数不多的几次参观和《国语》教科书里的几篇文章所提供的狭窄的缝隙向孩子们展现生活”。让生活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就是把教材上静态的知识变活,让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才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引导学生自觉发现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综合运用发展性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
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给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思维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使教师的专业发展从知识讲授转变到既注重知识,又注重学生与教师的双向发展,教与学相互促进的轨道上来。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学生是独立的、发展的、有差异的,同时又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个体,因此教师应灵活运用、组合使用发展性教学原则,使其发挥最大合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给我们一个新的视角来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思维的提升,而这也是教育改革的不断演变的动力之一。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使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苏]赞科夫编,杜殿坤等译.教学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苏]赞科夫著,俞翔辉译.论小学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0-22.
[3]蒋茵.论人性视阈中的教学思维[J].台州学院学报,2011(1):71.
[4]严建兵.浅谈教学思维能力[J].山东教育科研,2000(3):34-35.
作者简介:
范馨情(1997-),女,汉族,河南焦作人,教育硕士,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方向: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育人方式;发展性教学
一、发展性教学的理论分析
(一)思想基础
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一方面是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的。20世纪上半叶,苏联学校的教学材料缺乏完整的感染力,脱离学生的实际,运用定型化的教材,课堂教学也是传统的“满堂灌”,强调记忆、死记硬背,学生的经验处于粗糙的和缺乏思想的状况,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发挥,缺乏学习动机,学生的首创精神、思考力、判断力等受到阻碍。另一方面,教育理论未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此背景下,赞科夫认识到教育促进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实验研究。
(二)理论来源
“维果茨基强调指出了教学对于促进儿童的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趋于形成的作用,但是他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学生发展方面的成效,可能随着教学过程的安排的不同而表现得大不相同。”[1]赞科夫认为,虽然目的相同,但实施路径不同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在学生的发展上下功夫的最重要的途径,就在于应用在这方面具有最大可能性的那些教学方法。”[2]因此,赞科夫在做了近二十年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三)教学原则
1.高难度教学。“难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在学生发展水平上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是相对的概念。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努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的一般发展。
2.高速度教学。通常与高难度教学结合使用。这一原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盲目追求高速度,而是指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和技巧的最合理的速度。
3.理论知识占主导。这一理论绝不是强调学生的死记硬背,而是注重引导,注重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学习过程。这一原则主要是针对当时教材的缺陷提出来的,强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5.全班学生得到发展。这一原则充分体现了赞科夫的人文关怀。他认为即使最差的学生也能够得到一般发展,而关键在于如何实施教学。
二、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存在的问题
国内对教学思维的研究,从注重对思维本身的研究逐渐转向时代诉求。蒋茵认为“教学思维是教师在長期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对教学过程或活动的认识和看法”。[3]严建兵认为“教学思维是教育者对教学活动(过程)的理性认识,是教育者和教学对象(教材、学生等)交互作用的内在理性活动,是知识的学术形态转换为教育形态的意识与能力”。[4]国外对于教学思维的研究主要从思维对于教学有什么样的意义来进行阐述。大致可分为三类:教学思维能力、教学思维实践、学生思维发展。国内外学者对于教学思维虽未有一致的定义,但均认可教学思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及其所达成的教学深度。
(一)思维僵化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仍在存在着传统的机械化的教学观念,即存在“满堂灌”现象,不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与发展性。例如有些教师采用说教的方式劝说学生学习,而自己却很少探析学习的意义与方法。
(二)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第八次课程改革之后,三维目标、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不再是只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而更多地关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生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则忽视了这一方面的培养。例如学习数据整理的知识,还是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没有与生活相联系,知识仍然是静态的。可以让学生收集、统计下自己家庭的收支状况,这样数据整理的知识不仅变活了,也能对学生进行节俭的教育,并充分体会家长的辛劳。
(三)教与学固化
学生的全面发展依赖于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双向互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在存在着教与学固化的现象。例如教师在没有充分信息的基础上评判学生的表现或教学事件,就假定自己的教学评判是准确的;在没有深入反思的状态下,就对教学中常见的问答模式固化,阻碍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发挥。
三、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思维的对策
(一)更新教学观念,运用变式教学
变式是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指的是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然性而不是应然性出发。同时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最终促进学生从活动向学科知识再向素养的转化,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二)生活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赞科夫在《论小学教学》中说:“我们希望生活广泛不断地闯入学校教学,使孩子们看到全部丰富多彩的生活,但现在的小学只是通过为数不多的几次参观和《国语》教科书里的几篇文章所提供的狭窄的缝隙向孩子们展现生活”。让生活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就是把教材上静态的知识变活,让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才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引导学生自觉发现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综合运用发展性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
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给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思维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使教师的专业发展从知识讲授转变到既注重知识,又注重学生与教师的双向发展,教与学相互促进的轨道上来。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学生是独立的、发展的、有差异的,同时又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个体,因此教师应灵活运用、组合使用发展性教学原则,使其发挥最大合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给我们一个新的视角来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思维的提升,而这也是教育改革的不断演变的动力之一。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使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苏]赞科夫编,杜殿坤等译.教学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苏]赞科夫著,俞翔辉译.论小学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0-22.
[3]蒋茵.论人性视阈中的教学思维[J].台州学院学报,2011(1):71.
[4]严建兵.浅谈教学思维能力[J].山东教育科研,2000(3):34-35.
作者简介:
范馨情(1997-),女,汉族,河南焦作人,教育硕士,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方向: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