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十年路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s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已经覆盖了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通过所走过的10年建设道路和不断完善的努力,使亿万农民找到了书山之路,获得了知识之舟;在农村广泛兴起的各项读书活动,对英国人培根的读书思想给出了肯定的注释。应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大潮之运而生的农家书屋工程,正在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村文化条件的具体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近40年来,经济体制、社会治理体系、城乡面貌、国民物质基礎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作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向着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阔步前行。但是,这些年来,令人不能满意的是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还依然存在,全国还有4000万民众没能彻底摆脱贫困。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是多种因素积累的结果,其中之一,就是广大农民的文化程度偏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不强;广大农村特别在老少边穷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缺少必要的精神食粮。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固广大农民的知识之本,强广大农民的文化之基。于是,农家书屋这种具体的两个文明综合建设措施,就应运而生。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权威发布,农家书屋工程从2005年在相对贫困落后的甘肃、贵州两省试点。中央有关部门从农民渴望读书,需要用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的实际出发,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联合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在全国全面铺开的建议。党中央国务院顺应民意,采纳了旨在促进农民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的具体建议,将农家书屋工程列为实施的公共服务五大重点工程之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8个部委下发《关于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意见》。
  2007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突出抓好农家书屋工程”。有中央的具体部署,有部门的物质支持,有广大新闻出版工作者和广大农村干部的辛勤劳作,这项惠民工程,很快在各地生根开花,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供的情况,目前在全国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都建起了标准的农家书屋,书屋的图书配送量超过10亿册,已经超过了全国公共图书馆藏的8.38亿册。农民买书难、看书难、借书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农家书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是建设,就必须有投入。中央政府总的指导原则是:政府主导,行业推动,社会支持。中央财政资金的投入政策是,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由省级财政筹资解决;贫困落后的西部地区,由中央财政给予资金支持;对于广大中部地区,采取省级自筹与中央财政适当补助的办法解决。在中央的政策引导下,一些地方还从本地的情况出发,创造了政府投资兴建、社会捐赠援建、部门出力帮建、农村集体自建等多种投入形式。据不完全统计,中央和地方财政共投入兴建资金120多亿元。农家书屋大面积建成转入实际运转之后,中央财政及时调整政策,2013~2015年,中央财政设立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文化专项资金,安排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资金每年每村2000元。从2016年开始,中央财政设立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农家书屋标准为每年每书屋补充图书不少于60种(册)。政策的倾斜,投入的保障,部门的协调,基层的落实,是农家书屋得以快速建成并且发挥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经验。
  十年农家书屋的建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主要成果表现在:一是探索出了一条让农民接受新知识、获得再教育的新的道路;二是拓宽了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条件的信息渠道;三是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四是提升了农民的整体思想文化素质。农家书屋走上正轨后,一些地方在管理创新、内容创新、作用创新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比如,借农家书屋这个平台开展全村阅读活动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又下发了文件,要求深化农家书屋的延伸服务。我们相信,将来的农家书屋,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图书报刊种类更加丰富,对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发挥得更充分。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