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当今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趋势,同时也是推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核心因素。文章通过对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的研究,对于如何推进现阶段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师专业化发展
[作者简介]何华(1980- ),女,陕西西安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教育。(广东 广州 510405)张怀钊(1973- ),男,宁夏西吉人,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教育与训练、体育产业开发管理。(广东 广州 510006)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0-0059-03
专业是指专门从事的某种工作或者职业,强调的是具体业务的执业范畴或作业规范。“专业化”就是指简单、普通、单一的职业按照具体的标准逐渐发展成为专门职业、行业,最终获得整个社会认可而达到的专业地位。从简单、普通、单一的职业到专门职业,需要建立相应的专业标准,包括职业素养要求、职业条件要求以及一系列相应的培养管理制度。20 世纪初,杜威首次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思想。2012 年8 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 号),文件指出:到2020年,要形成一支具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之后,教育部专门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设置了教师工作司,标志着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化建设开始成为纲领性规划,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开始由政府主导,从政策层面和组织层面推进。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推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建设,需要从明确专业化建设的内涵、确定评判新标准出发,以推进现阶段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一、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内涵
第一,学科领域专业素养要高,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要具备教学实践能力、科学科研能力,其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也要过硬。第二,高职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充足的教育科学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技术能力,还要具有双重实践性,既要具备作为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又要具备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生产实践能力。第三,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长期过程,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高职教师在其专业成长过程中应注重终身学习,同时要定期到行业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高职教师并非单一的专业岗位,不是其他教师可以随便胜任的,具有不可替代性。
二、制约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瓶颈
1.高职教师来源渠道单一,教师任职能力整体薄弱。随着高职教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教师的来源渠道和后备补充逐渐成为一个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分析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整体结构,可以发现高职教师多数在专业学历层次,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相关性研究等方面都比较薄弱。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大多数任职教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刚走出学校,脱离学生身份,又立即进入学校,转变为教师身份,其间没有一个较好的转换、适应、调整过程。其次,高职教师学历相对比较低,大多是本科学历,更有少数技术性岗位的教师是专科学历。最后,教师根本没有在行业、企业的实践工作经历,相关性研究也比较浅,缺乏进企业进行实践指导、实践培训的经历,缺乏相关的执教理念。即使有培训大部分也只是形式要求,造成培训内容反复套用、实用性不强,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没有得到根本有效的培养和提升。由此可见,我国高职教师存在学历相对偏低、实践能力薄弱、经验缺乏、专业化发展水平低等多方面的问题。久而久之,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就会成为制约高职教育专业化发展的“瓶颈”,最终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的兴衰。
2.教学科研能力以及实践科研意识薄弱。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科研意识对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尤为重要,如果一所高职院校没有专业化的学术研究团队,这所学校的学术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就不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很多高职院校的领导及一线教师往往都忽略了教师的这项能力。
第一,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和人事聘用的需求出现交叉影响,一方面,教师数量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教师的日常教学任务和行政工作都很繁重,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采取措施来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更不要说培养自己的实践科研意识。有的高职院校过于偏重教师的实践教学应用,片面地追求过硬的技术能力,从而忽略引导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很少为教师搭建科研学术平台。
第二,除了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外,处于主体地位的教师自身也缺少对教学科研以及实践经历的反思,尤其是青年教师,刚踏上工作岗位,为了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往往更忽视学术科研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不积极参与教学理论、理念和规律的研究,这不仅会影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不利于高职学校的科研建设。
第三,学校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之间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科研能力的提升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学水平也会得到相应提升,所以,科研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相适应的角度考虑,高职院校要能够培养面向行业企业的生产服务前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的专业设置要体现专业化、课程内容要强调职业化、教学过程要注重实践性。如果忽视科研能力的重要性,那将会导致整体连锁反应,整个高职院校的运行将受到挑战。
第四,高职院校科研机构不健全、项目经费无保障等,都会影响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导致科研成果少、工程生产能力的效率低等问题,潜移默化中就会影响社会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评价,从而阻碍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和地区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职业要求比较高,如61页表所示。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师专业化发展
[作者简介]何华(1980- ),女,陕西西安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教育。(广东 广州 510405)张怀钊(1973- ),男,宁夏西吉人,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教育与训练、体育产业开发管理。(广东 广州 510006)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0-0059-03
专业是指专门从事的某种工作或者职业,强调的是具体业务的执业范畴或作业规范。“专业化”就是指简单、普通、单一的职业按照具体的标准逐渐发展成为专门职业、行业,最终获得整个社会认可而达到的专业地位。从简单、普通、单一的职业到专门职业,需要建立相应的专业标准,包括职业素养要求、职业条件要求以及一系列相应的培养管理制度。20 世纪初,杜威首次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思想。2012 年8 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 号),文件指出:到2020年,要形成一支具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之后,教育部专门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设置了教师工作司,标志着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化建设开始成为纲领性规划,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开始由政府主导,从政策层面和组织层面推进。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推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建设,需要从明确专业化建设的内涵、确定评判新标准出发,以推进现阶段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一、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内涵
第一,学科领域专业素养要高,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要具备教学实践能力、科学科研能力,其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也要过硬。第二,高职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充足的教育科学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技术能力,还要具有双重实践性,既要具备作为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又要具备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生产实践能力。第三,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长期过程,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高职教师在其专业成长过程中应注重终身学习,同时要定期到行业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高职教师并非单一的专业岗位,不是其他教师可以随便胜任的,具有不可替代性。
二、制约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瓶颈
1.高职教师来源渠道单一,教师任职能力整体薄弱。随着高职教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教师的来源渠道和后备补充逐渐成为一个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分析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整体结构,可以发现高职教师多数在专业学历层次,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相关性研究等方面都比较薄弱。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大多数任职教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刚走出学校,脱离学生身份,又立即进入学校,转变为教师身份,其间没有一个较好的转换、适应、调整过程。其次,高职教师学历相对比较低,大多是本科学历,更有少数技术性岗位的教师是专科学历。最后,教师根本没有在行业、企业的实践工作经历,相关性研究也比较浅,缺乏进企业进行实践指导、实践培训的经历,缺乏相关的执教理念。即使有培训大部分也只是形式要求,造成培训内容反复套用、实用性不强,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没有得到根本有效的培养和提升。由此可见,我国高职教师存在学历相对偏低、实践能力薄弱、经验缺乏、专业化发展水平低等多方面的问题。久而久之,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就会成为制约高职教育专业化发展的“瓶颈”,最终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的兴衰。
2.教学科研能力以及实践科研意识薄弱。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科研意识对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尤为重要,如果一所高职院校没有专业化的学术研究团队,这所学校的学术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就不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很多高职院校的领导及一线教师往往都忽略了教师的这项能力。
第一,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和人事聘用的需求出现交叉影响,一方面,教师数量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教师的日常教学任务和行政工作都很繁重,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采取措施来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更不要说培养自己的实践科研意识。有的高职院校过于偏重教师的实践教学应用,片面地追求过硬的技术能力,从而忽略引导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很少为教师搭建科研学术平台。
第二,除了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外,处于主体地位的教师自身也缺少对教学科研以及实践经历的反思,尤其是青年教师,刚踏上工作岗位,为了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往往更忽视学术科研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不积极参与教学理论、理念和规律的研究,这不仅会影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不利于高职学校的科研建设。
第三,学校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之间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科研能力的提升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学水平也会得到相应提升,所以,科研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相适应的角度考虑,高职院校要能够培养面向行业企业的生产服务前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的专业设置要体现专业化、课程内容要强调职业化、教学过程要注重实践性。如果忽视科研能力的重要性,那将会导致整体连锁反应,整个高职院校的运行将受到挑战。
第四,高职院校科研机构不健全、项目经费无保障等,都会影响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导致科研成果少、工程生产能力的效率低等问题,潜移默化中就会影响社会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评价,从而阻碍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和地区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职业要求比较高,如61页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