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原则在尿道下裂矫治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hd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提高尿道下裂矫治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402例,其中冠状沟型28例,阴茎体型183例,阴茎阴囊型154例,会阴型37例.伴阴茎弯曲383例.A组300例(冠状沟型28例、阴茎体型183例及阴茎阴囊型89例)采用尿道板正中切开卷管成形法,阴茎头向下弯曲者首先矫正下曲,采用阴茎脱套,背侧白膜折叠术.B组102例(阴茎阴囊型65例,会阴型37例)采用横行带蒂包皮瓣及皮管尿道成形法(Jduekett+Ouply术).术中遵循解剖学原则在正确的解剖层面间分离.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A组一次手术成功289例(96.3%),B组一次手术成功94例(92.2%).两组术后共发生尿道皮肤瘘14例,尿道狭窄5例,尿道憩室3例,均经二次手术治愈.结论 先天性尿道下裂矫治手术中,运用解剖学原则,在正确的解剖层面间游离、切开及缝合,尽量保存原有解剖结构,术野清晰,术后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是尿道下裂矫治手术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其他文献
感染性休克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灌注异常所导致的、以广泛细胞缺氧及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以低血压及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皮肤花斑、尿量减少等组织低灌注为主要特征.一般认为,感染性休克患者经液体复苏后,平均动脉压(MAP)仍然<65 mmHg(1 mmHg=0.133 kPa)时需要加用血管活性药物.2012年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指南推荐尽可能早期复苏,即3h内完成晶体液的复苏,对早
期刊
目的 研究脑炎患儿出现视网膜病变的情况,探讨眼底检查对儿童脑炎诊治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本院儿科住院诊断脑炎或脑膜炎的患儿,对有进行眼底检查的患儿分析视网膜病变发生的情况.共65例纳入研究,男41例,女24例,年龄在3月到14岁.其中,化脓性脑炎3例,病毒性脑炎38例,结核性脑炎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例,肺炎支原体脑炎4例,局灶性脑炎5例,变态反应性脑炎5例,不明原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眼部病变发生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SLE眼部病毒感染患者(13例,感染组)和无感染的SLE眼病患者(34例,无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眼部受累局部表现、临床特点及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用量,并对SLE眼部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①感染组眼部表现以结膜炎、角膜炎为主,而非感染组主要以视网膜渗出/出血、玻璃体混浊、视神经炎为主;②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