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浮云》是二叶亭四迷在1887年—1889年发表的十分有名的作品。二叶亭四迷在这部作品中率先采用言文一致文体,而且,这部作品可以说是日本近代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本文主要通过主人公“内海文三”这一人物对当时日本知识分子的缺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内海文三;浮云;知识分子;缺点
作者简介:杨怀毓(1995.4-),男,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人,辽宁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1
一
对于《浮云》这一作品的优秀之处,我国学者高宁认为,“一是它的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二是它的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另一个则是它‘言文一致’的语体革命[1]。”由此可以看出,这部作品中的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和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论文选择通过内海文三的这一人物来分析他所代表的当时日本知识分子是可行的。
在《日本文学史》中我国学者王长新这样评价内海文三这一人物:“他正直不阿,诚朴认真,始终如一……‘不为五斗米折腰’,决不向邪恶势力低下那颗高贵的头。[2]。”内海文三会经历免职、意中人变心当然会有相应的原因,其中有社会的因素,自然也会有内海文三自身存在缺点的原因,然而在这一评价中并没有对内海文三自身存在的缺点进行评价。内海文三所代表的当时的日本知识分子也与他一样处于困苦、迷茫当中,与社会格格不入,因此,本论文通过内海文三的缺点来分析当时日本知识分子处于这种境遇的自身原因。
二
二叶亭四迷在《我半生的忏悔》中,对于自己创作《浮云》这一作品时想法,这样写道“我当时以‘正直’二字为理想,想要无愧于天地的活着[3]。”当然,内海文三这一人物也带有着“正直”的特性。也正是因为这一特性,他在被免职后,依然拒绝向上司溜须拍马以获得复职的机会。正直这一性格,是当时日本知识分子所共有的性格,也是他们多数无法融入社会的原因之一。因为正直,不被上司所喜欢,从而被免职,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没了工作、没了收入,又不愿妥协于社会,恰逢自由民权运动失败,连养活自己都很难做到,又何谈社会变革呢。
正直,正如多数人所想的那样,是一个很好的品格,但是,某些时候,它也可以是一种阻碍。妥協于社会,听起来屈辱,但是只有这么做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从而获得改变社会、拯救更多人的力量的时候,可能做出这一选择要比一味地坚持更需要魄力吧。
三
内海文三在被本田升侮辱后,并没有实质性的反抗不过是“就是这些吗?”“还有事吗?”这样无力的回答,没有语言上的争辩,没有暴力的反抗。而后,在为自己辩解时,又说不想“和那种东西一般见识”、“没理他”,这无疑能看出,他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无力感,不仅是对于所受的侮辱不知如何反驳,更能看出他对于社会的压迫不知如何去反抗,只能够固守于自己的正直。自然,内海文三所代表的当时日本知识分子也是这样,对于社会的压迫毫无还手之力,却又没有更好的方式去反抗,自由民权运动失败,让他们于困顿茫然之中,坚守着自己那并不能适应社会的清高与正直,却不能真正地去正视自己的无力,正视自己的软弱。
不仅如此,文三在被本田升侮辱后,进行反思时,还对阿势并没有挺身而出,替他争辩而满是牢骚,责怪阿势“一点气愤的样子都没有”。这一场景更能体现出其软弱性。自身根本无力反抗,还要责怪身为女性的阿势并没有伸出援手,这一行为无疑让人很难接受,毕竟,无论在哪一时代,日本的“大男子主义”总是被人津津乐道,身为男性,求助于女性自然很不可取。
但是,从社会背景来看,这一求助又是必然的。当时内海文三所代表的知识分子被天皇专制政权所压迫,不想妥协于现实又无力改变这一现状的他们,也只能向其他阶层寻求帮助,可惜,他们能求助的只能是阿势所代表的新时代的其他一般人,可是,这些人尤其是其中的新时代女性对于这些新思想的理解还仅存于表面,甚至只是略作敷衍就拿出去炫耀的程度。这寻求帮助的呼声石沉大海也就成为了必然。
内海文三所代表的日本知识分子困守于自己的正直之中,并没有看清自己所经受的一切是因为自己的软弱无力,反而在寻求帮助无果时责怪他人而不是努力改变自己。
四
内海文三所代表的知识分子软弱无力却又不思改变,一心想成为正直的人,因此与社会格格不入,那么身为内海文三这一人物形象的作者二叶亭四迷又如何呢?笔者认为,二叶亭四迷选择了妥协于社会。
《浮云》这一著作,因为其作者二叶亭四迷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名声,所以曾被拒绝出版。这时,二叶亭四迷做出了一个让他日后在《我半生的忏悔》中依然表示十分痛苦的举动,他选择了借用坪内逍遥的名来出版自己的《浮云》,而把自己的名字放在一个小小的角落。
不得不说,正是他的妥协,让我们能在今天领略到这一著作的魅力。是困守于自己的正直,还是暂时妥协,从而发出更响亮的声音,二叶亭四迷在痛苦之中给出了他的答案,内海文三也给出了他的答案。
五
内海文三所代表的当时的日本知识分子困守于自己的正直,不愿妥协于社会,却又不能认清自己的懦弱与无力。正是因为这些缺点的存在,使得他们与社会格格不入,一直处在困苦的境遇之中,又无法改变这一状况。
参考文献:
[1]高宁. 试论《浮云》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J]. 南开学报,1999 (03).
[2]王长新. 日本文学史[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3]笔者译,原文来自 《二葉亭四迷全集》[M]. 筑摩書房,1984.
关键词:内海文三;浮云;知识分子;缺点
作者简介:杨怀毓(1995.4-),男,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人,辽宁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1
一
对于《浮云》这一作品的优秀之处,我国学者高宁认为,“一是它的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二是它的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另一个则是它‘言文一致’的语体革命[1]。”由此可以看出,这部作品中的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和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论文选择通过内海文三的这一人物来分析他所代表的当时日本知识分子是可行的。
在《日本文学史》中我国学者王长新这样评价内海文三这一人物:“他正直不阿,诚朴认真,始终如一……‘不为五斗米折腰’,决不向邪恶势力低下那颗高贵的头。[2]。”内海文三会经历免职、意中人变心当然会有相应的原因,其中有社会的因素,自然也会有内海文三自身存在缺点的原因,然而在这一评价中并没有对内海文三自身存在的缺点进行评价。内海文三所代表的当时的日本知识分子也与他一样处于困苦、迷茫当中,与社会格格不入,因此,本论文通过内海文三的缺点来分析当时日本知识分子处于这种境遇的自身原因。
二
二叶亭四迷在《我半生的忏悔》中,对于自己创作《浮云》这一作品时想法,这样写道“我当时以‘正直’二字为理想,想要无愧于天地的活着[3]。”当然,内海文三这一人物也带有着“正直”的特性。也正是因为这一特性,他在被免职后,依然拒绝向上司溜须拍马以获得复职的机会。正直这一性格,是当时日本知识分子所共有的性格,也是他们多数无法融入社会的原因之一。因为正直,不被上司所喜欢,从而被免职,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没了工作、没了收入,又不愿妥协于社会,恰逢自由民权运动失败,连养活自己都很难做到,又何谈社会变革呢。
正直,正如多数人所想的那样,是一个很好的品格,但是,某些时候,它也可以是一种阻碍。妥協于社会,听起来屈辱,但是只有这么做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从而获得改变社会、拯救更多人的力量的时候,可能做出这一选择要比一味地坚持更需要魄力吧。
三
内海文三在被本田升侮辱后,并没有实质性的反抗不过是“就是这些吗?”“还有事吗?”这样无力的回答,没有语言上的争辩,没有暴力的反抗。而后,在为自己辩解时,又说不想“和那种东西一般见识”、“没理他”,这无疑能看出,他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无力感,不仅是对于所受的侮辱不知如何反驳,更能看出他对于社会的压迫不知如何去反抗,只能够固守于自己的正直。自然,内海文三所代表的当时日本知识分子也是这样,对于社会的压迫毫无还手之力,却又没有更好的方式去反抗,自由民权运动失败,让他们于困顿茫然之中,坚守着自己那并不能适应社会的清高与正直,却不能真正地去正视自己的无力,正视自己的软弱。
不仅如此,文三在被本田升侮辱后,进行反思时,还对阿势并没有挺身而出,替他争辩而满是牢骚,责怪阿势“一点气愤的样子都没有”。这一场景更能体现出其软弱性。自身根本无力反抗,还要责怪身为女性的阿势并没有伸出援手,这一行为无疑让人很难接受,毕竟,无论在哪一时代,日本的“大男子主义”总是被人津津乐道,身为男性,求助于女性自然很不可取。
但是,从社会背景来看,这一求助又是必然的。当时内海文三所代表的知识分子被天皇专制政权所压迫,不想妥协于现实又无力改变这一现状的他们,也只能向其他阶层寻求帮助,可惜,他们能求助的只能是阿势所代表的新时代的其他一般人,可是,这些人尤其是其中的新时代女性对于这些新思想的理解还仅存于表面,甚至只是略作敷衍就拿出去炫耀的程度。这寻求帮助的呼声石沉大海也就成为了必然。
内海文三所代表的日本知识分子困守于自己的正直之中,并没有看清自己所经受的一切是因为自己的软弱无力,反而在寻求帮助无果时责怪他人而不是努力改变自己。
四
内海文三所代表的知识分子软弱无力却又不思改变,一心想成为正直的人,因此与社会格格不入,那么身为内海文三这一人物形象的作者二叶亭四迷又如何呢?笔者认为,二叶亭四迷选择了妥协于社会。
《浮云》这一著作,因为其作者二叶亭四迷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名声,所以曾被拒绝出版。这时,二叶亭四迷做出了一个让他日后在《我半生的忏悔》中依然表示十分痛苦的举动,他选择了借用坪内逍遥的名来出版自己的《浮云》,而把自己的名字放在一个小小的角落。
不得不说,正是他的妥协,让我们能在今天领略到这一著作的魅力。是困守于自己的正直,还是暂时妥协,从而发出更响亮的声音,二叶亭四迷在痛苦之中给出了他的答案,内海文三也给出了他的答案。
五
内海文三所代表的当时的日本知识分子困守于自己的正直,不愿妥协于社会,却又不能认清自己的懦弱与无力。正是因为这些缺点的存在,使得他们与社会格格不入,一直处在困苦的境遇之中,又无法改变这一状况。
参考文献:
[1]高宁. 试论《浮云》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J]. 南开学报,1999 (03).
[2]王长新. 日本文学史[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3]笔者译,原文来自 《二葉亭四迷全集》[M]. 筑摩書房,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