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生理学研究证明,在儿童期有一个或几个身体素质连续增长的阶段。在此阶段,通过适当有效地锻炼能使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其中,作为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被称为速度素质,是身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速度素质的提高,无论是对于课堂教学、竞技体育还是学生自身角度来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儿童速度素质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而在大力提倡减负的今天,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儿童的速度素质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
实验目的及对象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有报道,但是如何充分利用“准备活动”来提高儿童速度素质的研究却尚未见。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对“准备活动”这一教学环节促进儿童速度素质的提高进行了实验性研究。证明安排好“准备活动”的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儿童的速度素质。
为此,笔者选定所在小学三年级的两个平行班级为实验对象。其中,三(1)班为对照组,三(2)班为实验组。
实验过程与实验方法
制定计划:利用每周三次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实施教学内容。其中,对照组“准备活动”内容为一般课堂教学“准备活动”内容。而实验组“准备活动”内容设计为在一般的课堂教学“准备活動”外插入:①高频小步跑;②原地或行进间高抬腿跑,要求做到快(两腿交换频率快)、高(摆动腿抬到与躯干相交成90度左右)、直(支撑腿踝、膝、髋在做动作时要尽量伸直);③适当延长原地或行进间高抬腿跑时间(要求做到轻松、有节奏)。
测试指标:根据此次实验目的及儿童的生理特点,选定短跑中30米快速跑的成绩为指标;测定两组实验前的原始成绩(30米速度);经过一个学期共计48节课的实验后,测定两组速度值。
数理统计法:对实验前的两组原始成绩进行统计,其成绩呈正态分布;对两组实验前后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对测量所得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后得到结果如下:
从表一可以发现,两组原始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可以对他们进行不同教法的实验。
对实验前后对照组的成绩进行比较(见表二):从表二可以看出,对照组实验后比实验前成绩提高了0.31秒,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对实验前后实验组的成绩进行比较(见表三):从表三可以看出,实验组实验后比实验前成绩提高了0.48秒,P<0.05,差异亦具有显著性。
两组经实验后,成绩和实验前均有显著的差异。对两组实验后的成绩进行分析比较(见表四):从表四可以看出,两组成绩具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
结果分析
从两种教法的实验结果来看他们的效果差异 从表二、表三中,我们可以发现,两组实验后的成绩与实验前均有显著的提高,其中对照组在“准备活动”中因没有处理因素,其成绩的提高可能由于“准备活动”内容所引起,或是由于课堂教学的结果。但从表四中我们可以发现,两组实验后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故可说明实验组“准备活动”中的处理因素所起的主要作用。
在儿童的课堂教学“准备活动”中应重视发展速度素质 速度是各项运动的灵魂,是田径项目中的主导素质。儿童时期正处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与抑制变化较快时期,在这个时期,加强速度练习,提高转换能力,是发展速度素质的最好时期。学生在发展速度素质的同时,又要掌握正确合理的技术,要跑得快,跑得自然放松、协调。因此,提高儿童快速跑的技术是很关键的问题。只有正确的技术动作,才能使我们获得实效性和经济性。从本实验来看,实验班较对照班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主要在于此课堂教学“准备活动”中,学生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去了解掌握快速跑的部分技术要领,特别是对于摆臂、脚着地、送髋、身体重心等技术因素有了较全面地了解,并能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因此,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充分重视“准备活动”对儿童速度素质的影响,并合理设计“准备活动”的内容,才能有效发展儿童的速度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实验目的及对象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有报道,但是如何充分利用“准备活动”来提高儿童速度素质的研究却尚未见。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对“准备活动”这一教学环节促进儿童速度素质的提高进行了实验性研究。证明安排好“准备活动”的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儿童的速度素质。
为此,笔者选定所在小学三年级的两个平行班级为实验对象。其中,三(1)班为对照组,三(2)班为实验组。
实验过程与实验方法
制定计划:利用每周三次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实施教学内容。其中,对照组“准备活动”内容为一般课堂教学“准备活动”内容。而实验组“准备活动”内容设计为在一般的课堂教学“准备活動”外插入:①高频小步跑;②原地或行进间高抬腿跑,要求做到快(两腿交换频率快)、高(摆动腿抬到与躯干相交成90度左右)、直(支撑腿踝、膝、髋在做动作时要尽量伸直);③适当延长原地或行进间高抬腿跑时间(要求做到轻松、有节奏)。
测试指标:根据此次实验目的及儿童的生理特点,选定短跑中30米快速跑的成绩为指标;测定两组实验前的原始成绩(30米速度);经过一个学期共计48节课的实验后,测定两组速度值。
数理统计法:对实验前的两组原始成绩进行统计,其成绩呈正态分布;对两组实验前后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对测量所得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后得到结果如下:
从表一可以发现,两组原始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可以对他们进行不同教法的实验。
对实验前后对照组的成绩进行比较(见表二):从表二可以看出,对照组实验后比实验前成绩提高了0.31秒,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对实验前后实验组的成绩进行比较(见表三):从表三可以看出,实验组实验后比实验前成绩提高了0.48秒,P<0.05,差异亦具有显著性。
两组经实验后,成绩和实验前均有显著的差异。对两组实验后的成绩进行分析比较(见表四):从表四可以看出,两组成绩具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
结果分析
从两种教法的实验结果来看他们的效果差异 从表二、表三中,我们可以发现,两组实验后的成绩与实验前均有显著的提高,其中对照组在“准备活动”中因没有处理因素,其成绩的提高可能由于“准备活动”内容所引起,或是由于课堂教学的结果。但从表四中我们可以发现,两组实验后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故可说明实验组“准备活动”中的处理因素所起的主要作用。
在儿童的课堂教学“准备活动”中应重视发展速度素质 速度是各项运动的灵魂,是田径项目中的主导素质。儿童时期正处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与抑制变化较快时期,在这个时期,加强速度练习,提高转换能力,是发展速度素质的最好时期。学生在发展速度素质的同时,又要掌握正确合理的技术,要跑得快,跑得自然放松、协调。因此,提高儿童快速跑的技术是很关键的问题。只有正确的技术动作,才能使我们获得实效性和经济性。从本实验来看,实验班较对照班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主要在于此课堂教学“准备活动”中,学生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去了解掌握快速跑的部分技术要领,特别是对于摆臂、脚着地、送髋、身体重心等技术因素有了较全面地了解,并能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因此,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充分重视“准备活动”对儿童速度素质的影响,并合理设计“准备活动”的内容,才能有效发展儿童的速度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