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社会在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有了质的改变,市民的居住质量也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广大市民在物质生活需求得到高度满足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商品化住宅的人性化也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关键词】住宅;商品化;人性化设计
Commercial residential user-friendly design
Shi Jing,Peng De-feng
(Zibo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Zibo Shandong 255037)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society, urban construction has been a qualitative change in people's living quality has greatly improved. At the same time, the general public in the material needs of life on the basis of highly satisfied, began to pursue the spiritual life. Commercialization of residential human will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Residential;Commercialization;User-friendly design
1. 引言
近几年,中国城市住宅建设迅猛发展,使中国人的生活行为与生活质量发生了巨大变化。诚如“居住改变生活”那样,大量的居住建筑所带来的多样的居住形式对人们的生活习惯甚至生活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要求人们以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进行住宅建设,以提高建筑的质量,加快建设的速度。从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情况看,高质量、高水平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住宅,尽管价格较高,仍然受到欢迎并畅销。那些销售不畅,受到积压的住宅,在设计上往往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设计能否符合市场消费需求是商品住宅开发建设中的首要环节。
2. 我国居住建筑发展的三个阶段
2.1 1978年~1985年。
中国在对节约土地的住宅设计方面进行的史无前例的研究; 另外,由于当时住房是由国家供给的,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国家对每户面积进行了控制;鲍家声先生曾总结其特征是:“一包、二排、三平均。”“包”是国家包投资、包设计、包建造、包维修;“排”即排除居住者在住宅建设中的作用;“平均”就是住宅平均分配,实行低租金供给制。这些特点,在我们建筑师的头脑里到留下了很深的痕迹。
2.2 1985年~1990年。
房地产开发模式的改变,产生了综合小区的概念,认识到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住宅设计开始对环境的重视,也慢慢考虑了住户的感受。但是由于经济条件及住房所有权的限制,这时期的家庭装修投资少、规模小。这一时期,随着住宅面积标准逐步提高,一梯二户、四开间的户型开始出现,它平面紧凑、户间干扰少,也不存在五开间平面中单元通风不良的问题。一梯两户的公摊面积略有增加,但也标志着面积标准提高后户型平面的改善。
2.3 1990年~2000年。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房地产逐渐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住房作为商品正式进入市场。产生了居住/公共综合体的模式,如万科城市花园/soho现代城。住户不再仅仅是使用者、投资者,在一定意义上还是设计者——一方面住户可根据家庭人口构成、经济条件、职业特点、生活习惯等选择适合自己的住房,而这种取向则是开发商开发经营的指南;另一方面,为寻求卖点,开发商主动征求客户的意见。正是新的住宅建设政策,给了住户更多参与的空间,才有住宅建设今天的空前大发展。
总而言之,我国城市住宅布局的变迁,折射出我们这个时期的发展,不难发现,人民多元化的需求是促使住宅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住宅的设计和建设必须满足不同家庭结构、不同生活方式的需求才能适应市场,适应社会的发展。
3. 住户的参与体现住宅设计的人性化
建造住宅原本是住户自己的事,只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分工,住户与住宅建设的关系才逐步脱离开来。这虽然便于现代城市管理,却是以牺牲住户的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为代价的。对此,《马丘比丘宪章》倡导,“在建筑领域中,用户的参与更为重要、更为具体。人们必须参与设计的全过程,要使用户成为建筑师工作整体中的一部分”。
我们提倡“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建筑设计、施工及管理等部门不能自以为是,更不能只图自己方便,应更多地注意、理解住户的合理需求,并以此为工作指南。因为,对居住环境最有发言权的是住户自己。
在社会发展迅猛和生活多元化的今天,建筑师不可能事事知晓,也不可能了解每个住户的具体需求。弥补专业设计者的先天不足,除了拓宽知识面并做好相关专业配合外,关键要把自己同业主、住户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吸收他们一道设计。从这种意义上讲,住户的参与也是专业设计人员自身生存的需要。
设计人员应以谦虚的心态,站在居民的角度了解他们实际的居住需求:
3.1 家庭结构的多样。
不同结构的家庭对于住宅有着不同的要求。当前有别于传统核心家庭的住户骤增,如多代居型家庭,DINK型家庭、SOHO型家庭等。即使就核心家庭而论,个体差异也是不容抹煞的。建筑师们如能将他们各具特色的生活实态反映到住宅设计中,将有助于跳出“经典”的局限,营造出富于个性的空间。
3.2 职业特征的差异。
居民的职业特征也应在住宅设计中有所反映。荷兰建筑师韦尔夫曾在鹿特丹的莫楞夫莱特住宅区中推行住户参与设计。有一人家,父亲夜里上班、白天睡觉,于是建筑师在与住户协调后,将主卧室与其他房间隔绝,这样家庭成员白天的活动就不会干扰父亲休息。我们应该为公司经理安排单独的会客室,为教师准备安静的书房,为艺术家们设计个性迥异的工作室,为新兴的SOHO一族考虑花样繁多的家庭办公空间。
3.3 生活方式的扩展。
现今人们的生活方式日趋丰富。交际广泛的业主需要敞亮的客厅与正式的餐厅,平和宁静的家庭则注重保证每位成员的个人空间,观念传统的居民希望卧室都在南面,思想开通的住户喜好贯通的空间……凡此种种,又岂是经年不变的几个“经典”所能容纳。设计人员正可依据这些不同的要求,创造不俗的空间。
4. 商品化住宅的人性化设计
商品化住宅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人们的工作方式以及科技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
我国现在的住宅产品人性化设计不够,对消费群体的需求没有区别对待,人和空间的关系处理不灵活,常常是要人去适应空间,而不是让空间适应人的需要。在中国,除了几个大城市,住宅有一个共同点——每户的面积很大,其实,很不经济。100平米是三室两厅,120平米也是,现在130多平米还是,其实完全可以多一个房间了。
从住宅设计角度来看,形式服从观念,生活态度决定居住方式。现阶段中国人民处在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这样的观念及生活态度,对住宅必定有着这样的需求。跟住宅设计规范无太大关系。比如:经过玄关进客厅,客厅一定要宽敞明亮,摆一台大彩电,然后一圈沙发围着,这样主人才有面子;主人房搞的宽敞舒服带主卫等设施 。不过窃以为我们在设计住宅时,对人的行为分析不够,人性化的东西不多,比方说:对家庭中需要劳动的地方考虑不周到,厨房设计太随意,没有仔细分析流线,三大件的位置摆放不合理,造成主妇工作量加大;洗衣 、凉衣、熨衣没有统一考虑。对隔声处理等私密型的细节也没有过多考虑。
一个家庭的公共生活区,它包括起居空间、就餐空间和炊事空间,这三个空间既紧密相连,相互之间又具有不同的关系,同时我们还要照顾空间尺度对人的生理、心理的影响,尺度布置不当就会使人在生理上产生疲劳感。比如我们在对厨房进行设计时,如果 “一”字排开两边布放餐具,主妇在操作的时候就需要来回翻身,距离过大了要劳累,距离小了就不方便。如果把它改成L形的,距离不太大,操作起来也方便很多。这是设计方法问题。同样的一抬手一蹲下来,都有个尺度概念。所以对房间而言,它的空间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适可而止。现在很多设计师把住宅的厅做的很大,60平米甚至80平米,虽然宽阔,但人住在里面显得空旷、冷清,营造的家庭氛围反而不是很好,有失温馨。只有在适当的尺度里头,我们才能够保持一种家庭的温馨,家庭的生活感觉。其实我们在住宅设计当中,还有很多可以做的、可以发挥的地方。比如在厅和厨房之间开一个窗,这个窗的开启立刻让枯燥无味的厨房和客厅有了联系,家庭主妇在面对油盐酱醋茶的同时,还可以参与到客厅里的丈夫和在客厅里玩耍的孩子的互动当中,沟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尽管是一个小小的窗口,但是这样的设计反映了健康的家庭和睦的关系,这是人性化的表现。
一些住宅追求大空间、高包装、高消费,房子一建成就成了耗能黑洞,用水、用电、用气都随之攀升。我国住宅和公共建筑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方面,情况不容乐观。目前,住宅建筑用钢量已占全国用钢总量的20%,住宅水泥消耗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17.6%。如果综合考虑住宅使用中的耗能和建材耗能,则住宅总能耗已占全国能耗的37%。尽管我国2/3的城市缺水,但住宅建筑耗水量还是占到了全国耗水总量的32%。
对于建筑设计,一切都是为了人,一切都是为了人的健康,怎么来提高人的健康,提高人的舒适度,这是最根本的问题。我们设计人员就是要运用智慧来设计适当的居住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同时要营造一个空间,来发展我们的文明,我们的文化,保持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居住建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其说“房子是住人的机器”,不如说住房是生活方式的容器。生活方式的变化引领住宅形式的发展,而不是住宅形式引导生活方式。柯布西埃说得好:“生活永远是对的,只有建筑师才会犯错” 。
住宅建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将是建筑行业的主流,它在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也会继续发展,但无论以后发展变化为什么形式,以人为本是建筑师们遵循的原则,个性化、人性化是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袁镔“商品化后的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建筑师,2000.
[2] 徐建伟“简约建筑的人性化—建外SOHO设计”建筑学报,2004 .
[3] 柳亦春“从风格的选择开始—两个住宅小区的设计体会”新建筑,2001.
[4] 曹汉平“繁荣的背后—从2000年深圳住宅市场谈起”新建筑,2001.
[5] 郭驽 聂兰生“走出'经典'—新时期住宅设计随想”新建筑,2001.
[6] 栗德祥 江亿“对生态环境设计的认识和探索”建筑学报,2004.
[7] 阳建强 吴明伟《现代城市更新》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8] 《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文章编号]1006-7619(2011)07-28-785
[作者简介] 史静(1981.12-),女,职称:助理工程师,工作单位:淄博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主要从事建筑设计,2006年7月毕业于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
彭德凤(1981.12-),女,职称:助理工程师,工作单位:淄博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主要从事建筑设计,2006年7月毕业于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
【关键词】住宅;商品化;人性化设计
Commercial residential user-friendly design
Shi Jing,Peng De-feng
(Zibo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Zibo Shandong 255037)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society, urban construction has been a qualitative change in people's living quality has greatly improved. At the same time, the general public in the material needs of life on the basis of highly satisfied, began to pursue the spiritual life. Commercialization of residential human will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Residential;Commercialization;User-friendly design
1. 引言
近几年,中国城市住宅建设迅猛发展,使中国人的生活行为与生活质量发生了巨大变化。诚如“居住改变生活”那样,大量的居住建筑所带来的多样的居住形式对人们的生活习惯甚至生活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要求人们以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进行住宅建设,以提高建筑的质量,加快建设的速度。从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情况看,高质量、高水平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住宅,尽管价格较高,仍然受到欢迎并畅销。那些销售不畅,受到积压的住宅,在设计上往往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设计能否符合市场消费需求是商品住宅开发建设中的首要环节。
2. 我国居住建筑发展的三个阶段
2.1 1978年~1985年。
中国在对节约土地的住宅设计方面进行的史无前例的研究; 另外,由于当时住房是由国家供给的,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国家对每户面积进行了控制;鲍家声先生曾总结其特征是:“一包、二排、三平均。”“包”是国家包投资、包设计、包建造、包维修;“排”即排除居住者在住宅建设中的作用;“平均”就是住宅平均分配,实行低租金供给制。这些特点,在我们建筑师的头脑里到留下了很深的痕迹。
2.2 1985年~1990年。
房地产开发模式的改变,产生了综合小区的概念,认识到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住宅设计开始对环境的重视,也慢慢考虑了住户的感受。但是由于经济条件及住房所有权的限制,这时期的家庭装修投资少、规模小。这一时期,随着住宅面积标准逐步提高,一梯二户、四开间的户型开始出现,它平面紧凑、户间干扰少,也不存在五开间平面中单元通风不良的问题。一梯两户的公摊面积略有增加,但也标志着面积标准提高后户型平面的改善。
2.3 1990年~2000年。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房地产逐渐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住房作为商品正式进入市场。产生了居住/公共综合体的模式,如万科城市花园/soho现代城。住户不再仅仅是使用者、投资者,在一定意义上还是设计者——一方面住户可根据家庭人口构成、经济条件、职业特点、生活习惯等选择适合自己的住房,而这种取向则是开发商开发经营的指南;另一方面,为寻求卖点,开发商主动征求客户的意见。正是新的住宅建设政策,给了住户更多参与的空间,才有住宅建设今天的空前大发展。
总而言之,我国城市住宅布局的变迁,折射出我们这个时期的发展,不难发现,人民多元化的需求是促使住宅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住宅的设计和建设必须满足不同家庭结构、不同生活方式的需求才能适应市场,适应社会的发展。
3. 住户的参与体现住宅设计的人性化
建造住宅原本是住户自己的事,只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分工,住户与住宅建设的关系才逐步脱离开来。这虽然便于现代城市管理,却是以牺牲住户的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为代价的。对此,《马丘比丘宪章》倡导,“在建筑领域中,用户的参与更为重要、更为具体。人们必须参与设计的全过程,要使用户成为建筑师工作整体中的一部分”。
我们提倡“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建筑设计、施工及管理等部门不能自以为是,更不能只图自己方便,应更多地注意、理解住户的合理需求,并以此为工作指南。因为,对居住环境最有发言权的是住户自己。
在社会发展迅猛和生活多元化的今天,建筑师不可能事事知晓,也不可能了解每个住户的具体需求。弥补专业设计者的先天不足,除了拓宽知识面并做好相关专业配合外,关键要把自己同业主、住户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吸收他们一道设计。从这种意义上讲,住户的参与也是专业设计人员自身生存的需要。
设计人员应以谦虚的心态,站在居民的角度了解他们实际的居住需求:
3.1 家庭结构的多样。
不同结构的家庭对于住宅有着不同的要求。当前有别于传统核心家庭的住户骤增,如多代居型家庭,DINK型家庭、SOHO型家庭等。即使就核心家庭而论,个体差异也是不容抹煞的。建筑师们如能将他们各具特色的生活实态反映到住宅设计中,将有助于跳出“经典”的局限,营造出富于个性的空间。
3.2 职业特征的差异。
居民的职业特征也应在住宅设计中有所反映。荷兰建筑师韦尔夫曾在鹿特丹的莫楞夫莱特住宅区中推行住户参与设计。有一人家,父亲夜里上班、白天睡觉,于是建筑师在与住户协调后,将主卧室与其他房间隔绝,这样家庭成员白天的活动就不会干扰父亲休息。我们应该为公司经理安排单独的会客室,为教师准备安静的书房,为艺术家们设计个性迥异的工作室,为新兴的SOHO一族考虑花样繁多的家庭办公空间。
3.3 生活方式的扩展。
现今人们的生活方式日趋丰富。交际广泛的业主需要敞亮的客厅与正式的餐厅,平和宁静的家庭则注重保证每位成员的个人空间,观念传统的居民希望卧室都在南面,思想开通的住户喜好贯通的空间……凡此种种,又岂是经年不变的几个“经典”所能容纳。设计人员正可依据这些不同的要求,创造不俗的空间。
4. 商品化住宅的人性化设计
商品化住宅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人们的工作方式以及科技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
我国现在的住宅产品人性化设计不够,对消费群体的需求没有区别对待,人和空间的关系处理不灵活,常常是要人去适应空间,而不是让空间适应人的需要。在中国,除了几个大城市,住宅有一个共同点——每户的面积很大,其实,很不经济。100平米是三室两厅,120平米也是,现在130多平米还是,其实完全可以多一个房间了。
从住宅设计角度来看,形式服从观念,生活态度决定居住方式。现阶段中国人民处在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这样的观念及生活态度,对住宅必定有着这样的需求。跟住宅设计规范无太大关系。比如:经过玄关进客厅,客厅一定要宽敞明亮,摆一台大彩电,然后一圈沙发围着,这样主人才有面子;主人房搞的宽敞舒服带主卫等设施 。不过窃以为我们在设计住宅时,对人的行为分析不够,人性化的东西不多,比方说:对家庭中需要劳动的地方考虑不周到,厨房设计太随意,没有仔细分析流线,三大件的位置摆放不合理,造成主妇工作量加大;洗衣 、凉衣、熨衣没有统一考虑。对隔声处理等私密型的细节也没有过多考虑。
一个家庭的公共生活区,它包括起居空间、就餐空间和炊事空间,这三个空间既紧密相连,相互之间又具有不同的关系,同时我们还要照顾空间尺度对人的生理、心理的影响,尺度布置不当就会使人在生理上产生疲劳感。比如我们在对厨房进行设计时,如果 “一”字排开两边布放餐具,主妇在操作的时候就需要来回翻身,距离过大了要劳累,距离小了就不方便。如果把它改成L形的,距离不太大,操作起来也方便很多。这是设计方法问题。同样的一抬手一蹲下来,都有个尺度概念。所以对房间而言,它的空间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适可而止。现在很多设计师把住宅的厅做的很大,60平米甚至80平米,虽然宽阔,但人住在里面显得空旷、冷清,营造的家庭氛围反而不是很好,有失温馨。只有在适当的尺度里头,我们才能够保持一种家庭的温馨,家庭的生活感觉。其实我们在住宅设计当中,还有很多可以做的、可以发挥的地方。比如在厅和厨房之间开一个窗,这个窗的开启立刻让枯燥无味的厨房和客厅有了联系,家庭主妇在面对油盐酱醋茶的同时,还可以参与到客厅里的丈夫和在客厅里玩耍的孩子的互动当中,沟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尽管是一个小小的窗口,但是这样的设计反映了健康的家庭和睦的关系,这是人性化的表现。
一些住宅追求大空间、高包装、高消费,房子一建成就成了耗能黑洞,用水、用电、用气都随之攀升。我国住宅和公共建筑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方面,情况不容乐观。目前,住宅建筑用钢量已占全国用钢总量的20%,住宅水泥消耗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17.6%。如果综合考虑住宅使用中的耗能和建材耗能,则住宅总能耗已占全国能耗的37%。尽管我国2/3的城市缺水,但住宅建筑耗水量还是占到了全国耗水总量的32%。
对于建筑设计,一切都是为了人,一切都是为了人的健康,怎么来提高人的健康,提高人的舒适度,这是最根本的问题。我们设计人员就是要运用智慧来设计适当的居住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同时要营造一个空间,来发展我们的文明,我们的文化,保持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居住建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其说“房子是住人的机器”,不如说住房是生活方式的容器。生活方式的变化引领住宅形式的发展,而不是住宅形式引导生活方式。柯布西埃说得好:“生活永远是对的,只有建筑师才会犯错” 。
住宅建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将是建筑行业的主流,它在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也会继续发展,但无论以后发展变化为什么形式,以人为本是建筑师们遵循的原则,个性化、人性化是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袁镔“商品化后的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建筑师,2000.
[2] 徐建伟“简约建筑的人性化—建外SOHO设计”建筑学报,2004 .
[3] 柳亦春“从风格的选择开始—两个住宅小区的设计体会”新建筑,2001.
[4] 曹汉平“繁荣的背后—从2000年深圳住宅市场谈起”新建筑,2001.
[5] 郭驽 聂兰生“走出'经典'—新时期住宅设计随想”新建筑,2001.
[6] 栗德祥 江亿“对生态环境设计的认识和探索”建筑学报,2004.
[7] 阳建强 吴明伟《现代城市更新》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8] 《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文章编号]1006-7619(2011)07-28-785
[作者简介] 史静(1981.12-),女,职称:助理工程师,工作单位:淄博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主要从事建筑设计,2006年7月毕业于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
彭德凤(1981.12-),女,职称:助理工程师,工作单位:淄博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主要从事建筑设计,2006年7月毕业于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