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活动,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和提高文化涵养的重要手段。文章从培养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正确方法和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等方面,对如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阅读能力;提升;途径
阅读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活动,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和提高文化涵养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每个学生听说读写、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现结合个人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1 着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在中学阶段要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着力培养学生掌握阅读的知识积累和运用能力:
1.1 能准确地理解字、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例如可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变换句式、同桌或小组合作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准确理解词语;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词语理解的方法,进行理解词语的练习。通过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或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小组合作探讨的方法理解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运用等形式积累富于意义的句子。
1.2 阅读记叙文,能理清层次,能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会和分析语言特点和表现方法;阅读说明文,能理清层次,领会内容的科学性和语言的准确性,能分析文章所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能区分不同类型的说明文的特点及侧重点;阅读议论文,能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点,能分析议论方法和方式。在阅读中学会归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理顺课文之间的结构与思路,如总-分-总,分-总等多种结构安排;领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的写法,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在内容上,记叙文指描叙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点、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或抒发情感,或揭示哲理);说明文或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指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点;议论文指论点和论据等。在形式上,记叙文主要是指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顺序依据、线索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说明文则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议论文主要是指论证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等。
1.3 阅读文学作品能理清情节线索,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和典型意义;能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能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能领会文学语言的优美生动。
1.4 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能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能迅速从阅读材料中获取所须的信息。
1.5 能充分运用注释及背景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 着力培养学生阅读的浓厚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内容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可能去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籍。并从中寻找到阅读的乐趣。
(1)通过营造阅读氛围,影响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因此我经常有意识的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鲁讯、巴金、冰心等名人作家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让名人的魅力感染学生。通过表扬班里喜欢阅读的同学,让班级中一些爱看课外书籍的学生带动全班。通过组织各种读书、作文比赛等活动,或者提供优秀书目、内容后让学生介绍读物梗概,经常鼓励爱读书、善读书、会读书的学生并让他们谈体会等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班级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读书使人进步”成为学生共识。
(2)通过教师自身素养,感染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渊博的学识,良好的素养,健全的人格都在无形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老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尽力做到博闻强记,博览群书,以感染学生。如在课堂上,教师有意无意地讲述某一名人故事,某一经典寓言,某一神奇童话,有时还朗朗上口地吟诵某一诗篇,并轻描淡写地告诉学生,等你们上了高中,念大学后就知道了,通过教师自身的影响激发其阅读期待,培养其阅读兴趣。
(3)通过阅读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当学生阅读兴趣增长后,通过阅读带给他们知识面的拓展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一段时间后,可通过进行阅读检测、评价来展示阅读给予他们的收获,以此鼓励学生。如:通过开展课本剧表演、手抄报比赛、诗歌朗诵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评、课外阅读知识大赛、看谁读的课外书多评比赛、读课外书方法秘诀交流会等活动,让孩子们不但可以在对话及成果的展示中交流读书方法,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提高生命创新的价值,而且会激励他们坚持课外阅读的兴趣,把课外阅读进行到底。只有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步入五彩缤纷的知识殿堂。
3 着力培养学生阅读的正确方法
学生有了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然而对于如何去读一本好书还不甚了解,我以课内带课外,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向学生介绍了几种主要的课外阅读方法:(1)摘读法。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读一篇文章,先把它抄录下来,然后反复诵读;或者一边抄一边读,抄好了校对时又读几遍。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在抄读中博览群书,能帮助记忆和加深理解,打好语言文字基础。(2)精读法。在一段时间内,选择几篇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都比较完美的作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把它们读熟读透。(3)浏览法。我们需要读的书很多,可是时间和精力又很有限,为了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广开眼界,必须采取走马观花的浏览方法,鲁讯说的“随便翻翻”。有的文章,是属资料性的,只翻一翻,知道大概内容就行;有的文章,虽然重要,但目前对于自己还不急需,或者是力所不能及的,也只看一看,记下一个纲目和出处即可。浏览,重在广博,拓宽知识面。(4)跳读法。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有选择地读,与自己需要有关的重点读,无关的则跳过去不读,如读《红楼梦》,可单挑贾宝玉或林黛玉的章节段落来读。(5)质疑法。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它对拓展思维、培养良好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有很大作用。课外阅读,做到精读和博览相结合,学生就会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技能,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4 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的两大块即“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善于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这样的阅读收获更大,既培养了阅读兴趣,又提高了写作水平,阅读和写作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如仿写,写读后感等。
余秋雨说过:“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广泛阅读,提高学习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2] 栗自 《要重视阅读方式方法的教学》.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1987年(9)
[3] 尤敬党.中学生阅读指导教育论纲.图书馆杂志,1999(5)
[4] 曹明海.《语文教育智慧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5] 滑文革.《研究性学习导论》.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收稿日期:2009-11-12
【关键词】阅读能力;提升;途径
阅读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活动,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和提高文化涵养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每个学生听说读写、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现结合个人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1 着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在中学阶段要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着力培养学生掌握阅读的知识积累和运用能力:
1.1 能准确地理解字、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例如可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变换句式、同桌或小组合作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准确理解词语;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词语理解的方法,进行理解词语的练习。通过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或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小组合作探讨的方法理解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运用等形式积累富于意义的句子。
1.2 阅读记叙文,能理清层次,能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会和分析语言特点和表现方法;阅读说明文,能理清层次,领会内容的科学性和语言的准确性,能分析文章所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能区分不同类型的说明文的特点及侧重点;阅读议论文,能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点,能分析议论方法和方式。在阅读中学会归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理顺课文之间的结构与思路,如总-分-总,分-总等多种结构安排;领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的写法,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在内容上,记叙文指描叙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点、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或抒发情感,或揭示哲理);说明文或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指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点;议论文指论点和论据等。在形式上,记叙文主要是指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顺序依据、线索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说明文则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议论文主要是指论证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等。
1.3 阅读文学作品能理清情节线索,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和典型意义;能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能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能领会文学语言的优美生动。
1.4 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能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能迅速从阅读材料中获取所须的信息。
1.5 能充分运用注释及背景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 着力培养学生阅读的浓厚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内容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可能去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籍。并从中寻找到阅读的乐趣。
(1)通过营造阅读氛围,影响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因此我经常有意识的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鲁讯、巴金、冰心等名人作家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让名人的魅力感染学生。通过表扬班里喜欢阅读的同学,让班级中一些爱看课外书籍的学生带动全班。通过组织各种读书、作文比赛等活动,或者提供优秀书目、内容后让学生介绍读物梗概,经常鼓励爱读书、善读书、会读书的学生并让他们谈体会等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班级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读书使人进步”成为学生共识。
(2)通过教师自身素养,感染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渊博的学识,良好的素养,健全的人格都在无形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老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尽力做到博闻强记,博览群书,以感染学生。如在课堂上,教师有意无意地讲述某一名人故事,某一经典寓言,某一神奇童话,有时还朗朗上口地吟诵某一诗篇,并轻描淡写地告诉学生,等你们上了高中,念大学后就知道了,通过教师自身的影响激发其阅读期待,培养其阅读兴趣。
(3)通过阅读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当学生阅读兴趣增长后,通过阅读带给他们知识面的拓展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一段时间后,可通过进行阅读检测、评价来展示阅读给予他们的收获,以此鼓励学生。如:通过开展课本剧表演、手抄报比赛、诗歌朗诵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评、课外阅读知识大赛、看谁读的课外书多评比赛、读课外书方法秘诀交流会等活动,让孩子们不但可以在对话及成果的展示中交流读书方法,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提高生命创新的价值,而且会激励他们坚持课外阅读的兴趣,把课外阅读进行到底。只有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步入五彩缤纷的知识殿堂。
3 着力培养学生阅读的正确方法
学生有了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然而对于如何去读一本好书还不甚了解,我以课内带课外,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向学生介绍了几种主要的课外阅读方法:(1)摘读法。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读一篇文章,先把它抄录下来,然后反复诵读;或者一边抄一边读,抄好了校对时又读几遍。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在抄读中博览群书,能帮助记忆和加深理解,打好语言文字基础。(2)精读法。在一段时间内,选择几篇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都比较完美的作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把它们读熟读透。(3)浏览法。我们需要读的书很多,可是时间和精力又很有限,为了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广开眼界,必须采取走马观花的浏览方法,鲁讯说的“随便翻翻”。有的文章,是属资料性的,只翻一翻,知道大概内容就行;有的文章,虽然重要,但目前对于自己还不急需,或者是力所不能及的,也只看一看,记下一个纲目和出处即可。浏览,重在广博,拓宽知识面。(4)跳读法。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有选择地读,与自己需要有关的重点读,无关的则跳过去不读,如读《红楼梦》,可单挑贾宝玉或林黛玉的章节段落来读。(5)质疑法。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它对拓展思维、培养良好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有很大作用。课外阅读,做到精读和博览相结合,学生就会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技能,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4 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的两大块即“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善于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这样的阅读收获更大,既培养了阅读兴趣,又提高了写作水平,阅读和写作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如仿写,写读后感等。
余秋雨说过:“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广泛阅读,提高学习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2] 栗自 《要重视阅读方式方法的教学》.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1987年(9)
[3] 尤敬党.中学生阅读指导教育论纲.图书馆杂志,1999(5)
[4] 曹明海.《语文教育智慧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5] 滑文革.《研究性学习导论》.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收稿日期:200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