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在乳腺癌中的作用

来源 :国际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v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目前对该病的治疗有一定效果,但其死亡率仍较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肿瘤微环境的复杂性。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是肿瘤微环境中最主要的基质细胞,因其对肿瘤进展的影响而受到广泛重视,它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病程,其中包括乳腺癌。因此,对乳腺癌微环境中CAFs进行深入探究,将为乳腺癌早期干预、治疗和预后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对CAFs的基本特征和在乳腺癌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从已有研究结果中探究新的治疗策略,为进一步完善乳腺癌治疗方案提供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由于角膜接触镜的日益广泛使用,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本文就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发病相关因素包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职业)、季节倾向和地理分布特征以及易感危险因素(角膜接触镜佩戴、眼部创伤、眼部手术、并存眼部疾病或混合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国际眼科纵览,2020, 45: 393-396)
有效晶状体位置(effective lens position,ELP)在不同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屈光度计算公式(如Holladay、SRK/T、Haigis、Hoffer Q、Olsen、Barrett Universal I公式等)中预测方法不同,其准确性也不尽相同。并且ELP在白内障术后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IOL的材料和形状,撕囊口的
肾虚血热型胎漏的基本病机为肾水不足致虚热内生,加之血分蕴热,扰及冲任,冲任不固,迫血妄行,而成胎漏。本病多表现为妊娠期间阴道下血,腰膝酸软,心烦少寐,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滑数或细数之肾虚有热之征象,治疗时应抓主症、顾兼症,谨守病机,随证治疗。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与虚劳皆以气血阴阳虚损为基本病机,五脏虚候为目,治疗时注重气血同调而以治气为先,脾肾双补又以补脾为要。因CRF病起于"癌",故治疗时应遵循"审因论治"原则,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分轻主次,权衡虚实,择势攻补,审时抗癌。施治时还应注意辨证的整体性、证候的恒动性及病证结合下的个体化差异,并结合不同系统肿瘤辨病治疗。
杜宝俊教授根据文献研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及基础数据统计分析,形成诊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 DOR)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思路,认为DOR基本病机为肾虚,病位应立足于肾肝脾;提出了诱因"三因学说"和论治"三步曲""三原则";归纳了诊断参考标准;制定了专病通治方药及专病通治穴位。杜教授重视本因,祛除诱因,衷中参西,针药联合,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目的建立不同性别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多重危险因素模型,定量评价各种因素对ACS的致病危险。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 117例,其中ACS患者2 38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2 308例均连续入选,同时连续入选同期住院的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256例。分4组:女性和男性ACS组,分别为970和1 338例;女性和男性对照组,分别为136和
外源性腓总神经麻痹与"瘀""痰""沫"关系密切,可根据本病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以改善神经缺血缺氧状态及修复神经组织微环境为原则,应用针刺疗法分期论治,在瘀沫期运用梅花针叩刺足少阳胆经的下肢循行部位及阿是穴;在痰瘀阻络期采用关刺法刺激关节肌腱附近的穴位;在痰瘀沫绞结期运用经筋排刺法刺激足少阳胆经的下肢循行路线,多可取得较好疗效。附验案进行分析。
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是一种相对常见的染色体病,与一条X染色体部分或完全丢失相关。患者通常表现为多系统疾病,该疾病虽然有明显的核型,但由于早期没有特征性病理改变,故延迟诊断的可能性很大,平均诊断年龄在15岁。虽然生长激素及性激素替代疗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目前仍未有治愈该病的治疗方案。因此,早期筛查、及早干预、联合多系统进行治疗及长期定期复查尤为重要。本文就TS的常用诊
miRNAs是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内源性的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其大小长约22个核苷酸,它们以序列特异性方式对基因表达产生负调控。miR-29a是miR-29家族(miR-29a、miR-29b、miR-29c)中的一员,参与了许多生物学过程。miR-29a通过直接作用于靶基因来激活多条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研究表明miR-29a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
在长期接受局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的患者中部分发生不同程度的干眼表现,其中抗青光眼药物中的防腐剂尤其是苯扎氯胺对其发生起主要作用。苯扎氯胺造成干眼的主要机制为:直接作用于泪膜,造成泪膜稳定性破坏导致泪液蒸发增加、泪膜渗透压增高;对角膜上皮细胞、结膜杯状细胞、睑板腺细胞等有细胞毒性作用,影响了泪膜黏液和脂质的分泌;通过免疫炎症反应造成眼表慢性炎症。本文通过探讨苯扎氯胺可能造成干眼的机制,希望为指导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