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校图书馆这座宝库应该充分利用起来,大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那如何能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图书室的藏书,让他们对这些书感兴趣,让这座“沉睡”的宝库焕发光彩,我在以下内容上作了一些尝试:努力让图书资源丰富科学课堂的形式;让图书资源更加活跃语文课堂的思维;让图书资源开阔数学课堂的视野。学校的图书资源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实后盾,带领他们“跃马平川”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让这“源头活水”滋润他们心田,给他们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
关键词 图书资源 课堂 延伸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孩子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治理生活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学校图书馆在这一行为中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校图书馆每个学期都会为学生订阅上万元的图书,科技、历史、文学、政治……真可谓是名目繁多,内容精彩丰富可以说是一座知识的宝库。如果这座宝库充分利用起来,将大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也定会受益匪浅。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往往大部分的好书都在藏书室“沉睡”,一个是学生都碍于学习的压力和作业的繁多,无暇来挖掘这座“宝库”,另外大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虽然图书室安排了每个学生每个星期的具体借阅时间,可好多学生借故不来,或者来了也是随便拿上一两本,带回去随便翻上几下。小学生的阅读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性,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那作为老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给孩子指明阅读的方向和目的。
如何能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图书室的藏书,让他们对这些书感兴趣,让这座“沉睡”的宝库焕发光彩,这其实是我一直在思考,也在逐渐尝试的内容。
一、图书资源让科学课堂的形式更精彩
如何使自己所上的科学课更加精彩纷呈,相信大家作过很多尝试,也参考过很多优秀的科学老师的心得,许多老师认为合理应用好多媒体能让课堂有声有色、寓教于乐、直观形象,多媒体确实给科学课堂带来了活力,但是我总觉得光依赖多媒体还少了点学生的主动研究和探索,这使我就很自然想到了能不能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和研究。
三年级下学期的《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些内容其实学生很感兴趣,但是搬上课堂来讲解,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无味,也影响到了教学的效果。这时我突然想到了图书馆那一排图文并茂的科普类书籍,《有趣的科学实验——和动植物做游戏》、《我的第一套百科全书——动物、植物》、《植物小百科系列》、《昆虫秘密世界写真》、《听动物讲故事》系列……我整整花了两节课时间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问题是学生发现和提出的,研究的问题与自己有关,学生就会负责任地积极参与到探究的活动中,就会促进学习,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也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不断形成。学生也能在自主探讨研究、参与评价中潜移默化地获得了知识,不仅从这些书籍中获得了很多感性的认识,就连我在课堂上反复强调但是效果不佳的“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胎生和卵生”等棘手问题大部分同学已经能清晰分辨。每个学生都有探究的潜力,我想,只要我们教师相信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的条件,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并积极、及时地发现他们创新的火花,这种潜力就会被开发出来,继而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课堂上的主人,让图书资源成为课堂教学很好的巩固和延伸。
二、图书资源让语文课堂的思维更深湛
语文教学的实践证明,凡是教师课外阅读组织、引导得好的,语文教学效率就高、成果就大。学生个人的语文实践也证明,凡是课外书读得多的,语文能力就强,学习效果就好。因此,可以说,只注意于课内,而忽略课外,功夫只是用了一半。学生喜不喜欢读书,有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语文课本来就是以指导阅读理解为主,因此也最方便引导学生挖掘图书资源宝库。就比如说名著吧,它是人类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经过时间洗礼的典范之作,往往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而名著恰恰也是图书资源中重要的一部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多读经典作品,才能完善他们的人格。
三、图书资源让数学课堂的视野更广阔
就大多数学生而言,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确实是比较抽象、枯燥和乏味的,这样如何把数学课讲得引人入胜、生动活泼就成为数学教师的主要挑战,而忽略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动性。事实证明,当学生知道一个数学知识点的来源、典故及历史演变过程,将会使学生兴趣昂然。比如,教师在讲授“圆周率”时,如果仅仅在课堂上给出推导证明,学生也能够掌握。但是,如果教师提前让学生去了解“圆周率”产生的经过,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并会产生大不一样的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师教授数学知识的时候,如果能不失时机地、适当引导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的方法,提前摄取一些有关的典故、背景或名人趣事,学生一方面开阔了视野,知道了数学知识的取得是如此曲折动人,就会对知识点产生更深刻的认识。知道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的知识面会得到不同层次扩展。如果他知道, “圆周率”的精确度已经超过小数点后面几千亿位了,甚至有人将“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面几万位了,学生们一定会产生旺盛的求知欲,努力从各方面去理解这个知识点。
其实不光是科学课语文课数学课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其他学科课同样也可以,各科老师可以到图书室充分了解里面的图书资源,把跟自己学科有关的书籍记录下,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些书的价值,引导学生在课堂或者课外阅读,从而巩固你的课堂教学效果,也能激发学生对你学科的兴趣。如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肖邦都有着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音乐老师可以激励学生去阅读他们的故事;计算机、美术、体育等等这些课程如果有一些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支撑,课堂定会丰富许多。
学习,终究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把学生领进书的世界,让书墨飘香在课堂,让学校的图书资源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实后盾,带领他们“跃马平川”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让这“源头活水”滋润他们心田,给他们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
关键词 图书资源 课堂 延伸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孩子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治理生活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学校图书馆在这一行为中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校图书馆每个学期都会为学生订阅上万元的图书,科技、历史、文学、政治……真可谓是名目繁多,内容精彩丰富可以说是一座知识的宝库。如果这座宝库充分利用起来,将大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也定会受益匪浅。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往往大部分的好书都在藏书室“沉睡”,一个是学生都碍于学习的压力和作业的繁多,无暇来挖掘这座“宝库”,另外大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虽然图书室安排了每个学生每个星期的具体借阅时间,可好多学生借故不来,或者来了也是随便拿上一两本,带回去随便翻上几下。小学生的阅读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性,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那作为老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给孩子指明阅读的方向和目的。
如何能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图书室的藏书,让他们对这些书感兴趣,让这座“沉睡”的宝库焕发光彩,这其实是我一直在思考,也在逐渐尝试的内容。
一、图书资源让科学课堂的形式更精彩
如何使自己所上的科学课更加精彩纷呈,相信大家作过很多尝试,也参考过很多优秀的科学老师的心得,许多老师认为合理应用好多媒体能让课堂有声有色、寓教于乐、直观形象,多媒体确实给科学课堂带来了活力,但是我总觉得光依赖多媒体还少了点学生的主动研究和探索,这使我就很自然想到了能不能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和研究。
三年级下学期的《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些内容其实学生很感兴趣,但是搬上课堂来讲解,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无味,也影响到了教学的效果。这时我突然想到了图书馆那一排图文并茂的科普类书籍,《有趣的科学实验——和动植物做游戏》、《我的第一套百科全书——动物、植物》、《植物小百科系列》、《昆虫秘密世界写真》、《听动物讲故事》系列……我整整花了两节课时间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问题是学生发现和提出的,研究的问题与自己有关,学生就会负责任地积极参与到探究的活动中,就会促进学习,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也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不断形成。学生也能在自主探讨研究、参与评价中潜移默化地获得了知识,不仅从这些书籍中获得了很多感性的认识,就连我在课堂上反复强调但是效果不佳的“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胎生和卵生”等棘手问题大部分同学已经能清晰分辨。每个学生都有探究的潜力,我想,只要我们教师相信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的条件,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并积极、及时地发现他们创新的火花,这种潜力就会被开发出来,继而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课堂上的主人,让图书资源成为课堂教学很好的巩固和延伸。
二、图书资源让语文课堂的思维更深湛
语文教学的实践证明,凡是教师课外阅读组织、引导得好的,语文教学效率就高、成果就大。学生个人的语文实践也证明,凡是课外书读得多的,语文能力就强,学习效果就好。因此,可以说,只注意于课内,而忽略课外,功夫只是用了一半。学生喜不喜欢读书,有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语文课本来就是以指导阅读理解为主,因此也最方便引导学生挖掘图书资源宝库。就比如说名著吧,它是人类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经过时间洗礼的典范之作,往往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而名著恰恰也是图书资源中重要的一部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多读经典作品,才能完善他们的人格。
三、图书资源让数学课堂的视野更广阔
就大多数学生而言,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确实是比较抽象、枯燥和乏味的,这样如何把数学课讲得引人入胜、生动活泼就成为数学教师的主要挑战,而忽略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动性。事实证明,当学生知道一个数学知识点的来源、典故及历史演变过程,将会使学生兴趣昂然。比如,教师在讲授“圆周率”时,如果仅仅在课堂上给出推导证明,学生也能够掌握。但是,如果教师提前让学生去了解“圆周率”产生的经过,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并会产生大不一样的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师教授数学知识的时候,如果能不失时机地、适当引导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的方法,提前摄取一些有关的典故、背景或名人趣事,学生一方面开阔了视野,知道了数学知识的取得是如此曲折动人,就会对知识点产生更深刻的认识。知道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的知识面会得到不同层次扩展。如果他知道, “圆周率”的精确度已经超过小数点后面几千亿位了,甚至有人将“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面几万位了,学生们一定会产生旺盛的求知欲,努力从各方面去理解这个知识点。
其实不光是科学课语文课数学课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其他学科课同样也可以,各科老师可以到图书室充分了解里面的图书资源,把跟自己学科有关的书籍记录下,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些书的价值,引导学生在课堂或者课外阅读,从而巩固你的课堂教学效果,也能激发学生对你学科的兴趣。如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肖邦都有着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音乐老师可以激励学生去阅读他们的故事;计算机、美术、体育等等这些课程如果有一些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支撑,课堂定会丰富许多。
学习,终究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把学生领进书的世界,让书墨飘香在课堂,让学校的图书资源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实后盾,带领他们“跃马平川”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让这“源头活水”滋润他们心田,给他们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