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大学生就业态度及择业意向进行分析,阐述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宏观因素,分析了择业观和择业意向的变化给就业指导工作带来的困难和问题,及影响大学生择业观的主客观原因,论述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的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态度 择业观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The Graduate Employment Attitude and the Employment Outlook Survey
——Take Sichuan University, Jincheng College as an example
Abstract Graduate Employment attitudes and career intentions of the macro factors affecting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of the employment outlook and career intentions brought changes to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influence graduate employment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reasons, discusses a method to help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and career outlook.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ttitude; employment outlook
1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宏观因素
1.1 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就业形式的多元化
温家宝指出,温家宝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一是经济发展迅速,效益提高显著;二是经济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目前大学生自主择业成为主要特征,就业自主权得到彻底解放,但大学生就业经历了从供过于求到供需两旺,就业难逐步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1.2 经济制度滞后性制约了就业的增长
长期以来,我国就业压力的缓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速经济增长,但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但潜力有限,对长期增加就业不利。1978年以来,我国GDP增长9.3%,而全社会就业平均增长仅为2.41%,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严重不同步。
1.3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紧缺人才培养力度不够
随着招生规模扩大,许多高校专业设置雷同,热门人才过剩,冷门人才过少,导致某些领域出现断层现象。近年来公路铁路等部分行业基础建设投资增速放慢,同时楼市限购政策,必然导致建筑类人才的过剩。
2 大学生就业的态度、择业观调查
2.1 大学生择业调查数据分析
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11届毕业生调查数据为例,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20份,回收问卷590份,成功有效问卷568份,有效问卷为91.6%。在成功接受调查的毕业生中,有66.8%的同学表示毕业后就业;考研深造占12.6%;考公务员占7.9%;出国学习占0.6%;还有3.9%表示将自主创业。
有56%的人看重就业“地点”,“待遇”(42%)、“事业发展前景”(35%)、“单位性质”(20%)、“工作环境”(10%)、“个人发展空间”(9%)也是大学生特别关注的因素。
专业及个人兴趣占46%,工资福利占30%,自我价值的实现12%,工作稳定性10%。其中在回答“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什么因素”时,工作轻松稳定占41%,工作有风险而富于锻炼占28.2%,社会地位高占20.3%,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占13.6%,在沿海大中城市占17.6%,有出国机会占11%,而考虑“国家需要”(4.01%)和“社会利益”(3.53%)的较少。
2.2 毕业生在择业意向方面的特征
(1)倾向于先就业,后择业。六成的学生认为可以先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表明学生普遍认同“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也符合目前我国当前就业形势和社会实际需求情况。(2)就业倾向于本专业,看重职业稳定性。62%选择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7.95%选择公务员。可看出毕业生择业时注重行业背景,同时也看重工作稳定、收入高的国家企事业单位。(3)就业地域性倾向严重。17.6%的学生选择沿海大中型城市,愿意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学生只占13%。可见学生就业时地域倾向性严重,绝大多数同学宁可留在大城市干收入低的工作,也不愿到基层与偏远农村。
2.3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求职态度不端正,忽略专业知识储备。不少学生就业态度不端正,求职前的准备工作不细致,不注重个人形象,自视清高,就业材料质量粗糙,忽略专业知识准备,没有了解用人单位情况等。(2)综合素质不高,竞争力差。不少学生迷恋网络、自我封闭、自视清高,交往能力差,动手能力不够,工作经验欠缺,求职面试时缺乏竞争优势,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3)就业前自我认知不足,择业盲目。部分毕业生对自己没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缺乏合理定位及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不清晰,择业较盲目;或过多依赖学校、父母与社会关系,消极等待,不思进取。(4)就业时功利性较严重,道德修养有待提高。不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特别强调自我意识,较少考虑到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也有一些学生会暂时抛开理想,先选择高收入的职位,遇到变化时匆匆解约。这些都说明,当前的大学生在就业时,看重当前的经济利益,功利性高。
3 对策与建议
3.1 帮助毕业生调试择业心态 在就业时,很多学生盲目跟风,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同时由于社会阅历浅,不能科学分析环境条件与职业发展的关系,结果造成个人期望与社会需要脱节。这提示我们要帮助毕业生调试就业心态,纠正错误的观念,确立明确的目标,顺利就业。学生在就业时不能既看重物质需要,又要期望与个人理想契合。所以在引导学生合理认知自身需要的同时,还要认识到薪酬的高低、工作的环境好坏只是将来从事行业的一个阶段,应该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符合社会的需要。
3.2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积累知识经验,也有利于工作技能的提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培养专业性和职业性。
3.3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许多学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特点与自己的个性特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获得职业规划建议,并培养敬业、诚信、感恩、团队意识等优秀道德品质,为学生树立起职业规划意识,提早找到发展目标。
3.4 岗位调查与教学改革相结合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经过一年的社会调查研究出版了《大学生就业岗位调查报告》。该报告针对各系的每个专业对口就业的岗位名称、任职条件、工作性质等方面,收集了大量资料。根据社会岗位的要求完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制定更符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教师将根据社会岗位的要求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以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特长为基础,更好地选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依据将来想要从事岗位的要求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刘斐.简评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阶段特征[J].经济研究导刊,2011(8):66-67.
[2] 成德宁. 经济结构调整与就业扩张的战略思考[J]. 生产力研究, 2001 (5):44-46.
[3] 林秀梅.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就业的互动机理[J].社会科学战线,2009(4):101-103.
[4] 张海涛.高校人才培养过剩与企业人才匮乏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6):27-30.
[5] 张雅强.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及指导对策[J].前沿,2007(3):171-174.
[6] 袁涤繁.建筑类高职毕业生择业意向的调查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态度 择业观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The Graduate Employment Attitude and the Employment Outlook Survey
——Take Sichuan University, Jincheng College as an example
Abstract Graduate Employment attitudes and career intentions of the macro factors affecting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of the employment outlook and career intentions brought changes to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influence graduate employment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reasons, discusses a method to help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and career outlook.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ttitude; employment outlook
1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宏观因素
1.1 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就业形式的多元化
温家宝指出,温家宝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一是经济发展迅速,效益提高显著;二是经济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目前大学生自主择业成为主要特征,就业自主权得到彻底解放,但大学生就业经历了从供过于求到供需两旺,就业难逐步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1.2 经济制度滞后性制约了就业的增长
长期以来,我国就业压力的缓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速经济增长,但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但潜力有限,对长期增加就业不利。1978年以来,我国GDP增长9.3%,而全社会就业平均增长仅为2.41%,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严重不同步。
1.3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紧缺人才培养力度不够
随着招生规模扩大,许多高校专业设置雷同,热门人才过剩,冷门人才过少,导致某些领域出现断层现象。近年来公路铁路等部分行业基础建设投资增速放慢,同时楼市限购政策,必然导致建筑类人才的过剩。
2 大学生就业的态度、择业观调查
2.1 大学生择业调查数据分析
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11届毕业生调查数据为例,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20份,回收问卷590份,成功有效问卷568份,有效问卷为91.6%。在成功接受调查的毕业生中,有66.8%的同学表示毕业后就业;考研深造占12.6%;考公务员占7.9%;出国学习占0.6%;还有3.9%表示将自主创业。
有56%的人看重就业“地点”,“待遇”(42%)、“事业发展前景”(35%)、“单位性质”(20%)、“工作环境”(10%)、“个人发展空间”(9%)也是大学生特别关注的因素。
专业及个人兴趣占46%,工资福利占30%,自我价值的实现12%,工作稳定性10%。其中在回答“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什么因素”时,工作轻松稳定占41%,工作有风险而富于锻炼占28.2%,社会地位高占20.3%,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占13.6%,在沿海大中城市占17.6%,有出国机会占11%,而考虑“国家需要”(4.01%)和“社会利益”(3.53%)的较少。
2.2 毕业生在择业意向方面的特征
(1)倾向于先就业,后择业。六成的学生认为可以先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表明学生普遍认同“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也符合目前我国当前就业形势和社会实际需求情况。(2)就业倾向于本专业,看重职业稳定性。62%选择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7.95%选择公务员。可看出毕业生择业时注重行业背景,同时也看重工作稳定、收入高的国家企事业单位。(3)就业地域性倾向严重。17.6%的学生选择沿海大中型城市,愿意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学生只占13%。可见学生就业时地域倾向性严重,绝大多数同学宁可留在大城市干收入低的工作,也不愿到基层与偏远农村。
2.3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求职态度不端正,忽略专业知识储备。不少学生就业态度不端正,求职前的准备工作不细致,不注重个人形象,自视清高,就业材料质量粗糙,忽略专业知识准备,没有了解用人单位情况等。(2)综合素质不高,竞争力差。不少学生迷恋网络、自我封闭、自视清高,交往能力差,动手能力不够,工作经验欠缺,求职面试时缺乏竞争优势,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3)就业前自我认知不足,择业盲目。部分毕业生对自己没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缺乏合理定位及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不清晰,择业较盲目;或过多依赖学校、父母与社会关系,消极等待,不思进取。(4)就业时功利性较严重,道德修养有待提高。不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特别强调自我意识,较少考虑到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也有一些学生会暂时抛开理想,先选择高收入的职位,遇到变化时匆匆解约。这些都说明,当前的大学生在就业时,看重当前的经济利益,功利性高。
3 对策与建议
3.1 帮助毕业生调试择业心态 在就业时,很多学生盲目跟风,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同时由于社会阅历浅,不能科学分析环境条件与职业发展的关系,结果造成个人期望与社会需要脱节。这提示我们要帮助毕业生调试就业心态,纠正错误的观念,确立明确的目标,顺利就业。学生在就业时不能既看重物质需要,又要期望与个人理想契合。所以在引导学生合理认知自身需要的同时,还要认识到薪酬的高低、工作的环境好坏只是将来从事行业的一个阶段,应该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符合社会的需要。
3.2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积累知识经验,也有利于工作技能的提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培养专业性和职业性。
3.3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许多学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特点与自己的个性特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获得职业规划建议,并培养敬业、诚信、感恩、团队意识等优秀道德品质,为学生树立起职业规划意识,提早找到发展目标。
3.4 岗位调查与教学改革相结合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经过一年的社会调查研究出版了《大学生就业岗位调查报告》。该报告针对各系的每个专业对口就业的岗位名称、任职条件、工作性质等方面,收集了大量资料。根据社会岗位的要求完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制定更符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教师将根据社会岗位的要求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以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特长为基础,更好地选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依据将来想要从事岗位的要求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刘斐.简评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阶段特征[J].经济研究导刊,2011(8):66-67.
[2] 成德宁. 经济结构调整与就业扩张的战略思考[J]. 生产力研究, 2001 (5):44-46.
[3] 林秀梅.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就业的互动机理[J].社会科学战线,2009(4):101-103.
[4] 张海涛.高校人才培养过剩与企业人才匮乏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6):27-30.
[5] 张雅强.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及指导对策[J].前沿,2007(3):171-174.
[6] 袁涤繁.建筑类高职毕业生择业意向的调查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