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萨奇病毒A6型致手足口病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cheung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系指由肠道病毒所致的传染病,其中柯萨奇病毒A16(coxsackievirus A16,CA16)和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 71,EV71)最常见。近年来,有研究发现HFMD的肠道病毒病原谱发生了改变,柯萨奇病毒A6(coxsackievirus A6,CoxA6)新谱系逐渐成为优势株,在欧洲、亚太地区及北美爆发流行。CoxA6相关HFMD的爆发流行对HFMD的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该文对CoxA6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预防措施及疫苗研究等作一综述,分析了HFMD相关CoxA6菌株的基因型与亚型,以期为HFMD的防控提供新的线索。

其他文献
儿童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awasaki disease shock syndrome,KDSS)是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一种危重状态,表现为末梢循环灌注障碍和低血压。休克原因主要包括细胞因子失调、心肌功能障碍及血管炎伴持续毛细血管渗漏。与KD比较,KDSS发热时间更长;炎症反应更严重;D-二聚体水平增高更明显;心血管系统异常发生率更高;多器官功能障碍更常见;静脉免疫球蛋
川崎病是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的全身中小血管炎症性疾病,也是目前儿童获得性心脏病最常见的诱因之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复制、多向分化能力的多潜能细胞,是现代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的重要生物材料。截至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干细胞如内皮祖细胞、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脂肪源性干细胞等参与了川崎病发病机制的调控,并在其中发挥着抗炎和保护受损血管内皮细胞的重要作用。干细胞的潜能正逐渐被开发,并应用于川崎病
TBX20是T-box转录因子家族的一员,在心脏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帮助维持成年人正常心功能方面也有一定作用。TBX20在心脏发育过程中既可作为转录激活因子也可作为转录抑制因子,并表现出复杂的时空调控作用。TBX20是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重要候选转录因子,其突变或表达改变都会导致CHD的发生。该文综述了TBX20在心脏发育中参与的信号通路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是脓毒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病死率较高,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无公认的诊断标准及特效治疗方案。肠道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起到"发动机"样作用,肠屏障的破坏和肠道微生物的紊乱均可影响脓毒症的结局,其中肠道微生物通过"微生物-肠-脑轴"(the microbiome-gut-brain axis,MGBA)影响肠道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由多种诱因引起的肺血管重构、肺小动脉痉挛、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使得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PAP)逐渐升高,终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近年由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新治疗药物的研发,PAH患者预后明显改善。PAH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作用于一氧化氮(nitric oxi
先天性糖基化异常(congenital disorders of glycosylation,CDG)是一组罕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是由于糖脂和(或)糖蛋白的形成或加工过程中的缺陷而引起。大多数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并具有多系统表现,主要是面部畸形、发育迟缓、生长障碍、肌张力减退、神经系统异常、低血糖和多系统功能障碍等。血清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等电聚焦电泳(isoelectrofoc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免疫介导的胰岛β细胞破坏,从而导致终生依赖外源性胰岛素。T1DM的具体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要认为是遗传及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T1DM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防都是亟待解决的课题。近年大量研究发现,维生素D参与了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等机制密切相关,其
先天性糖基化障碍(congenital disorders of glycosylation,CDG)是由于聚糖的合成以及结合到蛋白质及脂质的过程缺陷导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100多种先天性糖基化障碍。该病可引起肝脏、肾脏、心脏等多器官的功能损害。其中以肝脏受累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类型有MPI-CDG、TMEM199-CDG、CCDC115-CDG及ATP6AP1-CDG;其临床表现
特应性皮炎是复杂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儿童症状较成人轻,但其发病率高且易反复发作,可严重影响患儿及家属的身心健康。既往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多局限于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药物不良反应明显,故不适于儿童。随着对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多侧重于靶向特定细胞因子或其受体以干预炎症通路的新的治疗方法被发现及应用,该文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优化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提供帮助。
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x)是百日咳鲍特菌产生的重要毒素,是百日咳发病过程中重要的致病因子。研究显示,与PTx互作蛋白的分子量差异较大,从人淋巴细胞表面的43 kD蛋白到胰岛素分泌细胞表面的200 kD蛋白不等。已经明确PTx可与宿主细胞表面的N连接寡糖糖蛋白、唾液酸糖蛋白类因子以及一些糖蛋白(如触珠蛋白和胎球蛋白)、GD1a糖脂相互作用,尤其与其受体Gi蛋白互作,致胞内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