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事管理最终价值的实现包含了人的价值与人事管理行为本身价值两大发面,为实现人事管理最终目的,企业应扩大视野,从企业员工实际情况出发,理性分析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方案。但从历史角度来看,我国由于受到计划经济影响,传统人事管理存在一些价值缺失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并探讨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转变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传统人事管理;价值缺失;价值重建;现代人事管理
传统人事管理分为干部人事管理与劳动管理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即脑力工作者管理与体力劳动者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是一种计划体制下的组织形式。传统人事管理以泰罗经典科学管理原理为基础,兼容并蓄,将其思维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成果。从组织效率来看,无论是干部人事管理还是劳动管理亦或人力资源管理,要做到与理论相对应就必须将提高组织效率作为管理最终目标。
一、传统人事管理价值缺失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该体制之下的人事管理均存在以物为本,而非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重控制而轻追求是所有人事管理存在的通病,其具体表现为轻视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重视控制人的具体行为过程,着眼于监控人事之间关系,管理特征具体表现为重细节、重执行,效率导向作用被完全忽视,从而导致传统人事管理出现诸多弊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取代传统计划经济机制,知识与能力逐渐成为组织能力与组织效率的核心因素,传统物质因素影响力越来越小,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的地位确立后,社会也由物质本位朝向知识与能力本位方向而稳步发展。
(一)人的物化
人事管理理念与原则并未随着社会走向而产生根本性改变,所改变的仅仅是一个称谓。从根源本质来讲,人力资源开发并没有解决人事管理价值缺失问题,人力资源开发将人力视作一种资源,将“人”与“物”直接划上等号,因此,人力资源开发在实践内容与思维定式上,存在一定偏差。人事管理基本内容基于本体论意义来说,即为对组织中人与职位、职位与职位、员工与员工之间进行管理,这些因素全部归结起来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人事关系。
人事关系管理内容中必须要有“人”的存在,但是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人”由有机完整富有个性的个体被物化为抽象符号化的人力资源,因此人事关系管理内容中,“人”的要素已经不复存在,核心要素的缺失,导致了人力资源开发失去了系统性质,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演变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实践过程为与其相适应,在员工认识方面更加体现出了视“人”为“人力资本”的逻辑,进一步导致人事管理价值的缺失。所以,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产生了以人力资源开发为意义的人事管理,但究其本质,依旧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人事管理无太大区别。
(二)管理非人性化
将传统人事管理至于面上理性审视,我们不难发现其价值缺失根源在于“人”被物化,传统人事管理一味追求组织效率,而忽视对员工利益诉求的考量,现代人事管理则有着明显不同。现代人事管理所追求的是价值,组织管理者作为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先明确自身价值追求,并以此为基础,规范人事管理具体实践活动。传统人事管理在组织实践过程中,无法有效平衡组织效率和员工发展之间的关系,两种价值观经常出现冲突,而这种矛盾正是管理非人性化的源头。
绝大部分组织在招募初级工作员工时要求工作经验,并以此为堂皇借口,逃避培养年轻员工责任,直接导致大批刚出校门的学子无法找到理想工作;除此之外,组织内部明显缺乏培养员工方面的投入,大部分员工在组织内无法得到能力提升;人事考核极度片面,只关注现实绩效,并依据绩效对员工进行奖惩,使员工养成只重视短期绩效和表面成绩的习惯;人事奖励普遍运用物质奖励,忽视精神激励,员工缺乏一定内在动力;人事管理采用刚性制度,忽视员工情感管理,组织内部员工之间关系普遍冷漠且庸俗。
二、人事管理价值重建
(一)人事管理思维转变
现代人事管理思维特征在于追求一般规律,忽视差异。这一思维以泰罗经典科学管理原理为基础,极大体现了效率对经济管理正面作用,而与之相适应的个性化思维,应运而生。虽然该思维代表了人事管理发展规律,但在当前时代,忽视员工个性化追求依旧有着庞大生存空间。随着知识与能力逐渐取代物质成为实践核心力量,优秀人才逐渐在组织发展中体现出决定性作用。因此,现代化人事管理首先需要满足个性化员工对组织价值的诉求,才能充分调动员工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组织才能发展壮大。在这种思想指引下,员工价值实现才得以确立。具体而言,现代人事管理思维应体现物质与精神有机统一、组织与员工有机统一以及现实与未来有机统一。
(二)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经典科学背景之下的人与物都是被管理对象,人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被符号化、抽象化,并成为一个被动的客观存在体,这种现象在我国尤为多见。人事管理者要将人塑造为一颗“螺丝钉”,即一个有用的物品。而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社会建设所追求的目标已经发生了改变,成为了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需促进人民自由与全面发展。社会目标的转变要求组织改变传统人事管理理念,改变人在组织中被管理的地位,赋予员工在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因此,现代化人事管理要将组织生涯与员工生涯契合在一起,在保证组织忠诚度的同时,提高员工忠诚度,协调组织与员工之间生涯设计与开发关系,达到组织与员工共同发展目标,真正实现人事管理所承载的价值。又由于组织存在一定“公器”性,其性质决定了人事管理需要将组织效率提升作为基本目标,完成价值追求。但效率提升永无止境,其代表的是外部对于组织价值的诉求,并非内部员工的价值诉求。所以,现代人事管理务必重视组织内部员工对于组织价值的诉求,平衡组织效率提升与员工对组织价值诉求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人事管理工作中心转变
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转变必须解决中心转变问题,即从以事为中心转为以人为中心。传统人事管理要求从职位出发,对从事者素质进行要求,并从中挑选适合人选,并采用效率指标对员工进行能力衡量,一旦员工无助于组织效率提升,或有其他人选时,原有员工将会被替换。传统人事管理无视员工合理的价值诉求,组织内部在客观上自然缺乏凝聚力,员工更不会对组织产生忠诚感。 相比之下,现代人事管理以平衡组织需求与员工价值需求为主体,确立以人为中心地位,组织人事管理过程中除满足组织效率需求外,尽可能满足了员工对组织基本价值的需求,实现了现代人事管理的本体性质。从组织角度而言,现代人事管理不仅满足了员工需求,同时还提升了员工忠诚度,组织凝聚力与向心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促进了人事激励制度可持续性发展。
(四)人事管理基本原则转变
传统人事管理建立在效率取向基础之上,其管理原则是因事择人;现代人事管理所奉行原则是适材适所,即因事择人与为人择事二者的有机统一。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事管理基本原则不同点在于:前者出发点有单一性,而后者出发点具有双向性。传统人事管理基本原则无论在人力资源开发还是人力资源投资等问题上,均立足于从事要求;现代人事管理基本原则同时满足人对事的期待、事对人的要求,平衡二者关系,并从中找出合适的人员进行人事管理。在管理实践中满足职位对员工要求,实现员工自我发展价值。
三、结束语
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知识与能力等非物质要素作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核心要素,需要得到所有组织管理者的重视。只有将人的基本价值诉求作为组织管理根本,才能摆脱传统人事管理所带来的弊端。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的进步要求组织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而员工生存、发展、福利、待遇、竞争环境等才是现代人事管理需要履行的基本职责。
参考文献:
[1]张秋芳,赵中学,武永红等.关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探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5):130-130.
[2]张冰英.论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J].赤子,2014(12):252-252.
[3]孟庆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3(8):52-52.
[4]胡巧婷.论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J].赤子,2013(5):189.
[5]李佳宇.关于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J].科学与财富,2015(3):267-267.
[6]边莹.传统人事管理的价值缺失与重建[J].华章,2013(27):67-67.
[7]涂吉胜,颜士钦.传统人事管理的价值缺失与重建[J].管理观察,2013(21):73-73,74.
[8]高坤.传统人事管理价值的缺失与重建——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过渡[J].管理学家,2012(17):170.
关键词:传统人事管理;价值缺失;价值重建;现代人事管理
传统人事管理分为干部人事管理与劳动管理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即脑力工作者管理与体力劳动者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是一种计划体制下的组织形式。传统人事管理以泰罗经典科学管理原理为基础,兼容并蓄,将其思维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成果。从组织效率来看,无论是干部人事管理还是劳动管理亦或人力资源管理,要做到与理论相对应就必须将提高组织效率作为管理最终目标。
一、传统人事管理价值缺失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该体制之下的人事管理均存在以物为本,而非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重控制而轻追求是所有人事管理存在的通病,其具体表现为轻视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重视控制人的具体行为过程,着眼于监控人事之间关系,管理特征具体表现为重细节、重执行,效率导向作用被完全忽视,从而导致传统人事管理出现诸多弊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取代传统计划经济机制,知识与能力逐渐成为组织能力与组织效率的核心因素,传统物质因素影响力越来越小,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的地位确立后,社会也由物质本位朝向知识与能力本位方向而稳步发展。
(一)人的物化
人事管理理念与原则并未随着社会走向而产生根本性改变,所改变的仅仅是一个称谓。从根源本质来讲,人力资源开发并没有解决人事管理价值缺失问题,人力资源开发将人力视作一种资源,将“人”与“物”直接划上等号,因此,人力资源开发在实践内容与思维定式上,存在一定偏差。人事管理基本内容基于本体论意义来说,即为对组织中人与职位、职位与职位、员工与员工之间进行管理,这些因素全部归结起来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人事关系。
人事关系管理内容中必须要有“人”的存在,但是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人”由有机完整富有个性的个体被物化为抽象符号化的人力资源,因此人事关系管理内容中,“人”的要素已经不复存在,核心要素的缺失,导致了人力资源开发失去了系统性质,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演变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实践过程为与其相适应,在员工认识方面更加体现出了视“人”为“人力资本”的逻辑,进一步导致人事管理价值的缺失。所以,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产生了以人力资源开发为意义的人事管理,但究其本质,依旧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人事管理无太大区别。
(二)管理非人性化
将传统人事管理至于面上理性审视,我们不难发现其价值缺失根源在于“人”被物化,传统人事管理一味追求组织效率,而忽视对员工利益诉求的考量,现代人事管理则有着明显不同。现代人事管理所追求的是价值,组织管理者作为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先明确自身价值追求,并以此为基础,规范人事管理具体实践活动。传统人事管理在组织实践过程中,无法有效平衡组织效率和员工发展之间的关系,两种价值观经常出现冲突,而这种矛盾正是管理非人性化的源头。
绝大部分组织在招募初级工作员工时要求工作经验,并以此为堂皇借口,逃避培养年轻员工责任,直接导致大批刚出校门的学子无法找到理想工作;除此之外,组织内部明显缺乏培养员工方面的投入,大部分员工在组织内无法得到能力提升;人事考核极度片面,只关注现实绩效,并依据绩效对员工进行奖惩,使员工养成只重视短期绩效和表面成绩的习惯;人事奖励普遍运用物质奖励,忽视精神激励,员工缺乏一定内在动力;人事管理采用刚性制度,忽视员工情感管理,组织内部员工之间关系普遍冷漠且庸俗。
二、人事管理价值重建
(一)人事管理思维转变
现代人事管理思维特征在于追求一般规律,忽视差异。这一思维以泰罗经典科学管理原理为基础,极大体现了效率对经济管理正面作用,而与之相适应的个性化思维,应运而生。虽然该思维代表了人事管理发展规律,但在当前时代,忽视员工个性化追求依旧有着庞大生存空间。随着知识与能力逐渐取代物质成为实践核心力量,优秀人才逐渐在组织发展中体现出决定性作用。因此,现代化人事管理首先需要满足个性化员工对组织价值的诉求,才能充分调动员工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组织才能发展壮大。在这种思想指引下,员工价值实现才得以确立。具体而言,现代人事管理思维应体现物质与精神有机统一、组织与员工有机统一以及现实与未来有机统一。
(二)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经典科学背景之下的人与物都是被管理对象,人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被符号化、抽象化,并成为一个被动的客观存在体,这种现象在我国尤为多见。人事管理者要将人塑造为一颗“螺丝钉”,即一个有用的物品。而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社会建设所追求的目标已经发生了改变,成为了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需促进人民自由与全面发展。社会目标的转变要求组织改变传统人事管理理念,改变人在组织中被管理的地位,赋予员工在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因此,现代化人事管理要将组织生涯与员工生涯契合在一起,在保证组织忠诚度的同时,提高员工忠诚度,协调组织与员工之间生涯设计与开发关系,达到组织与员工共同发展目标,真正实现人事管理所承载的价值。又由于组织存在一定“公器”性,其性质决定了人事管理需要将组织效率提升作为基本目标,完成价值追求。但效率提升永无止境,其代表的是外部对于组织价值的诉求,并非内部员工的价值诉求。所以,现代人事管理务必重视组织内部员工对于组织价值的诉求,平衡组织效率提升与员工对组织价值诉求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人事管理工作中心转变
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转变必须解决中心转变问题,即从以事为中心转为以人为中心。传统人事管理要求从职位出发,对从事者素质进行要求,并从中挑选适合人选,并采用效率指标对员工进行能力衡量,一旦员工无助于组织效率提升,或有其他人选时,原有员工将会被替换。传统人事管理无视员工合理的价值诉求,组织内部在客观上自然缺乏凝聚力,员工更不会对组织产生忠诚感。 相比之下,现代人事管理以平衡组织需求与员工价值需求为主体,确立以人为中心地位,组织人事管理过程中除满足组织效率需求外,尽可能满足了员工对组织基本价值的需求,实现了现代人事管理的本体性质。从组织角度而言,现代人事管理不仅满足了员工需求,同时还提升了员工忠诚度,组织凝聚力与向心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促进了人事激励制度可持续性发展。
(四)人事管理基本原则转变
传统人事管理建立在效率取向基础之上,其管理原则是因事择人;现代人事管理所奉行原则是适材适所,即因事择人与为人择事二者的有机统一。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事管理基本原则不同点在于:前者出发点有单一性,而后者出发点具有双向性。传统人事管理基本原则无论在人力资源开发还是人力资源投资等问题上,均立足于从事要求;现代人事管理基本原则同时满足人对事的期待、事对人的要求,平衡二者关系,并从中找出合适的人员进行人事管理。在管理实践中满足职位对员工要求,实现员工自我发展价值。
三、结束语
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知识与能力等非物质要素作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核心要素,需要得到所有组织管理者的重视。只有将人的基本价值诉求作为组织管理根本,才能摆脱传统人事管理所带来的弊端。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的进步要求组织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而员工生存、发展、福利、待遇、竞争环境等才是现代人事管理需要履行的基本职责。
参考文献:
[1]张秋芳,赵中学,武永红等.关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探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5):130-130.
[2]张冰英.论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J].赤子,2014(12):252-252.
[3]孟庆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3(8):52-52.
[4]胡巧婷.论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J].赤子,2013(5):189.
[5]李佳宇.关于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J].科学与财富,2015(3):267-267.
[6]边莹.传统人事管理的价值缺失与重建[J].华章,2013(27):67-67.
[7]涂吉胜,颜士钦.传统人事管理的价值缺失与重建[J].管理观察,2013(21):73-73,74.
[8]高坤.传统人事管理价值的缺失与重建——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过渡[J].管理学家,2012(1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