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墓里的人躺着,墓外的人看着,这不过是几米的距离,却遥远得无法再拉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无人能避免。我想当苏轼创作《江城子》时,他对亡妻的思念喷涌而出,以之注于笔端,此时的苏轼已不再是那豪迈不羁的诗人,而是一个饱经离丧的平凡人。
十年过去了,苏轼承受着丧妻之痛,又在仕途上一贬再贬,处在双重压力下的他却无人可以倾诉。这是无奈的,更是悲哀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每读到这一句时,我想象着孤坟野草雨潇潇的画面,心里总像被针扎了一样,那疼痛尖锐得让人无法忽视。我曾经历过亲人离世,在送完逝者入土后,呯呯嘭嘭的锣鼓声也随之消散。喧闹之后是凄凉的死寂,只留下了一座孤零零的坟。
亲人离世让人难免触景生情,“不思量,自难忘”,整整十年都没能让苏轼淡忘。用情至深,让人闻之揪心。如果她还活着,如果他们相逢了,苏轼想,她大概不会认识我了吧!毕竟这十年他饱经沧桑,任岁月雕刻,被尘世困扰。他已经老去,而记忆中鲜活的她,仍是那么美好,这样的“如果”苏轼究竟假设了多少次,我们不得而知。与现实落差巨大的梦境里,他近乎贪婪地看着她在小窗旁,对着铜镜梳妆,如同十年前的每一個早晨一样。也许这是他在生活中唯一能让他感到温馨的场面了。午夜梦回,那深不见底的惆怅和无限放大的空虚都会将他吞噬。
一首情致哀婉的《江城子》牵引出我的许多思绪来,也许有点“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但是,我会记得苏轼的眼泪与霜鬓,我会记得小轩窗的静谧与安好,更会记得词里款款的深情与思念,因为这些都教会我珍惜“人长久”与“共婵娟”的当下。 指导老师:郑弘平
十年过去了,苏轼承受着丧妻之痛,又在仕途上一贬再贬,处在双重压力下的他却无人可以倾诉。这是无奈的,更是悲哀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每读到这一句时,我想象着孤坟野草雨潇潇的画面,心里总像被针扎了一样,那疼痛尖锐得让人无法忽视。我曾经历过亲人离世,在送完逝者入土后,呯呯嘭嘭的锣鼓声也随之消散。喧闹之后是凄凉的死寂,只留下了一座孤零零的坟。
亲人离世让人难免触景生情,“不思量,自难忘”,整整十年都没能让苏轼淡忘。用情至深,让人闻之揪心。如果她还活着,如果他们相逢了,苏轼想,她大概不会认识我了吧!毕竟这十年他饱经沧桑,任岁月雕刻,被尘世困扰。他已经老去,而记忆中鲜活的她,仍是那么美好,这样的“如果”苏轼究竟假设了多少次,我们不得而知。与现实落差巨大的梦境里,他近乎贪婪地看着她在小窗旁,对着铜镜梳妆,如同十年前的每一個早晨一样。也许这是他在生活中唯一能让他感到温馨的场面了。午夜梦回,那深不见底的惆怅和无限放大的空虚都会将他吞噬。
一首情致哀婉的《江城子》牵引出我的许多思绪来,也许有点“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但是,我会记得苏轼的眼泪与霜鬓,我会记得小轩窗的静谧与安好,更会记得词里款款的深情与思念,因为这些都教会我珍惜“人长久”与“共婵娟”的当下。 指导老师:郑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