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两个世界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guangyu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连市旅龙头街道王某的老母亲,不慎坠楼身亡,头骨严重损坏,面部被撕开一道大口子。她的儿女不忍心看着母亲以这样的面容离开人世,便慕名找到大连市旅顺口区旅顺殡仪馆的王德强,希望他能为母亲的头部整容缝合。“尽管是在电话里,也能听出丧户声音的悲伤和惊慌,那是一种只有在近乎绝望时才能发出声音。”王德强没有推辞,不过,当他见到老人的遗态时,确实心头一紧,老人遗容的破损程度远大于她子女的描述。
  “遗体整容和医生手术不同,不用恢复肢体功能,我们能做的是尽量让死者‘体面的’离开世界。”虽然艰巨,不过王德强应下的工作,都会倾尽全力。他忍着脑浆和血混流在一起的难闻气味,俯下身子,清洁创伤,然后轻轻地把面部顶平,再用针线精心缝合和填充修复。两个小时后,王德强终于将老人的面容基本恢复。在场的死者儿女们看后很受感动,问:“您为什么不戴口罩?”他回答:“戴口罩就会隔开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王德强就是一个讲究在细节上为别人着想的人,就像他说的“从事殡仪行业,需要一颗强大而柔软的内心。”如今,王德强已经是旅顺殡仪馆副馆长,是很多年轻殡仪从业者的偶像。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他也曾想过放弃这份工作。
  25年前,带着青春的冲动和好奇心,王德强来到父亲工作的单位——旅顺火葬场,成为当时火化组里最年轻的火化工。
  刚参加工作的王德强正是叛逆年龄,并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或是冷语,反而觉得这是很“酷”的一件事。但当他开始日复一日地与死人打交道,当朋友见了他觉得晦气,同学会上冷嘲热讽的话传进他耳朵里时,王德强这才知道“酷”(酷是英文cool的译音,原意指寒冷、孤傲)的真实含义。他后悔了,“晚上睡不着觉,闭上眼睛就是白天工作时的场景,耳边不停环绕着唢呐刺耳的鸣叫和死者家属的嚎啕哭声……”
  那段时间王德强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刚到单位的时候,对自己的认同感特别低,感觉自己不知搭错了哪根筋,选了这么个被人瞧不起的职业。”
  做过多年殡仪管理工作的领导觉察到王德强的情绪波动,主动找他谈心,并安慰他说,只要真诚对待丧户,学好技术,行行都能出状元。
  王德强知道领导的好意,可他就是过不了自己这一关,“领导的话语重心长,那时的现代殡仪技术正在发展时期,我也看好这个行业,但年轻人都好面子,希望做一些受人尊重的工作。”
  正在王德强迷茫的时候,是母亲的话点醒了他。“虽然火葬场的活儿又脏又苦又累,但你爸做了几十年,不仅养活了一家人,还是市劳动模范,他的技术被大家认可,人品得到了社会的尊重,没啥比这还重要的。”
  听了母亲的开导,王德强终于释怀,并决心跳出世俗偏见,身体力行的扭转部分人对殡仪人员的偏见,给行业树立个新形象。
  从那以后,王德强便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而且这一干就是25年。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领导、同事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并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劳动模范、大连市首届“俊”青年、旅顺口区优秀共产党员、“十大”感动人物等荣誉。在2015年“辽宁好人·最美工人”评选中,他还荣获“最美辽宁工人”称号。
  殡仪,“殡”是生命的休止符,没有它,人生不会完整;而“仪”是对生者的慰藉,是人与人情感的联系,是人生最美的谢幕。
  有一次,大连近郊的山沟里发现一具高度腐烂的遗体,在警方完成取证后,需要送往殡仪馆。时值盛夏,又赶上雨季,泥泞的山路让殡葬车无法靠近现场。无奈下,王德强只能徒步走下60多米的山沟,将遗体用专用运尸袋包好,再背回路边装上车。“那样的场面,别提家属,连年轻的民警都不敢靠近。”王德强说,“殡葬大多时间是一份孤独和艰难的工作,因为它太靠近生死。”回馆后,在王德强的带领下,工作人员一起对尸体进行了卫生处理,让他安息离世。
  “殡仪做久了,就会遇见各种死亡,一些场面过于刺激的,我都尽量不让家属和年轻同事去处理,也很少用语言去描述,怕给他们留下阴影。” 像这样在山上、海里、路边、水塘等处发现的腐烂或无名无主尸体,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每次收尸第一个看到的都是王德强的身影,不仅是因为他对卫生、防腐、遗体整形等技术的熟练,更因为他有一颗体贴别人的心。
  1991年至今,王德强从未离开过殡仪一线,从火化工做起,他自学了“殡葬服务”、“殡葬文化”、“殡葬礼仪”、“遗体整容”等现代殡仪课程,还为旅顺殡仪馆填补了“遗体整容、整形”和“遗体告别主持”两项空白,让当地居民不再束缚于封建丧礼。
  如果说“遗体整容、整形”修补的是亡者的遗体,那“遗体告别主持”就是填补生者心理的缺口。“恰当的运用情感、词语、音调,做到哀而不伤才是最好的心灵抚慰”——王德强主持遗体告别仪式时,从不按稿诵读或千篇一律。仪式开始之前,他都会事先与家属沟通,对死者有所了解后,再开始一次“私人订制”的葬礼。“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都值得认真对待!”正是看中他身上的人文情怀,大多丧户都会点名请他主持告别仪式,对于这样的请求,只要馆里工作能摆布得开,他都尽力做到丧户满意。
  一次,王德强和单位请了假,准备和妻子一起去大连给孩子看病,就在临行的前一晚,他接到从馆里打来的电话,是一位丧户,因为参加过王德强主持的遗体告别仪式特别感动,所以想邀请他主持自己父亲的告别仪式。“殡仪行业没有休息日,所以家务都是妻子一个人承担,如果连孩子生病都让她一人照顾,那我就更愧疚了。”得知王德强分身乏术,丧户的语气虽透着失望,但没有再勉强他。
  放下电话,王德强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与人相处,贵在理解,丧户理解我的难处,我也该理解他的心愿。”正在犹豫不决时,是妻子帮他做了决定,“‘死者为大’。这个时候,他们更需要你。仪式结束,你再来医院找我们。”妻子温柔的话,让王德强想起当年母亲对自己的劝慰,同样作为殡仪工作者的家属,同样是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她们承担着的是寻常妻子难以想象的压力。
  曾有人问他,这样的工作会不会让人变得麻木,他回答,是工作让他更加懂得敬业和专注,还有温柔的对待生命。
  馆里曾寄存着一具老年男性尸体,按传统,应该在死亡3日后火化,但老人的家属却迟迟不办手续,“尸体寄存不宜太久,而且冷藏柜的数量有限,长时间占用会引发很多问题。”王德强多次联系过家属,得到的只有一句“再等等”。
  3个月后,已经时近三九,殡仪馆终于等来了一个骨瘦如柴、衣衫单薄破旧的青年,“我印象中,他前两次来都是一个人,只是看一看老人的遗体,没有办火化手续。”王德强觉察出青年的困窘,便主动和他交流,一番温情的话后,青年竟跪在地上痛哭起来。后来才知道,他们父子是从河南来东北的农民工,落脚不久他就因为冲动与人打群架,被判了2年刑,眼看就要期满释放,父亲却突发疾病客死异乡,临死前唯一的愿望就是再见儿子一面。如今,虽然完成父亲的遗愿,眼下的火化费用和拖欠的寄存费却成了最棘手的问题。看到青年瑟瑟发抖的身体和绝望悲伤的眼神,王德强又心软了。
  王德强找到馆长,申请减免老人的费用,并在馆里积极行走,希望有更多人施以援手。终于,老人的遗体顺利火化,王德强还给青年出了路费,让他把骨灰送回老家。临行前,青年说将来一定回东北看望王德强,报答他的恩情,但这之后却没了下文。
  “有人说我是‘枉做好人’,但我不以为然。因为做很多事,是不能计较回报的,我只是希望他能把将来的日子过好。”王德强帮助过很多像这样只有一面之缘的人,他说,“要善待活着的人,因为那才是未来的希望。”
  王德强先后资助过6名困难学生圆了大学梦,还多次向特困户、白血病儿童捐款。多年来,他为社会献爱心捐款近7万元。自2006年开始,王德强还加入到旅顺口区总工会组织的“金秋助学”活动中,为贫困学生筹措助学资金。
  像王德强一样的殡仪工作人员,他们为丧户提供的服务大多是免费或廉价的。“我们的劳动价值很难量化,只能凭着从业者的真心、爱心和良心。”如他所说,殡仪服务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只有用真情,才能在生死之间温暖两个世界的人。工
其他文献
一篇题为《致敬!信守承諾,广丰八旬老人20年卖房拾荒还债》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广泛转发,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拾荒老人陈德柱身上特有的诚信,勇于担责坦然面对苦难的精神令大家深深感动。  一位耄耋老人为何要卖房拾荒还债呢?不久前,笔者赶到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沙田镇和桐畈镇.探访了陈德柱老人,了解到老人还债背后的不寻常故事。  从万元户到欠债30多万  陈德柱今年已经83岁了,前些年他在搬货的时候一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