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旅游行业对实用型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出发,秉承能力核心的课程观、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价值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实践观,遵循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原则,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平台——模块”结构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能力导向型课程体系 构建
近年来,我国高等旅游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有一些影响旅游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未能得到解决,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离较大,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不合理的课程体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在体系设计、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应遵循有别于学术型高等教育课程的理念、原则和策略。
一、树立以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理念
以能力为核心,面向市场、面向技术、面向应用,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高级技能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也是确立高职教育课程理念的依据。
1.能力核心的课程观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应现代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而产生的现代新型高等教育。作为以培养实用型高级旅游专门人才为主的高等旅游职业技术教育,由于其培养人才的目标并不是学术型人才,其课程内容就不应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而是以能力为核心。这种应用型的旅游人才是面向市场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人,他们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与实践。这种以能力知识体系和专业能力的获得为核心构建出来的课程和教学模式,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观。
2.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价值观
在以能力为核心的前提下,现代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能否更好地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也是其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有两个考察层次:一是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一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前者是课程体系构建的起点,后者是课程体系构建的阶段性目标。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知识能力方面;一是对学习的心理、态度、情感方面。在我国,现阶段进入高等职业学院的学生,在这两个方面都与进入学术型大学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差距,处于弱势地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未来不能创造出辉煌的业绩。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在理论学习中的失败也许恰恰证明他在其他方面有过人的地方。基于上述认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必须努力寻求职业需要与学生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3.“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实践观
人才培养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学界共识,然而在如何落实方面则见仁见智。落实这一理念的关键是参与,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创新的机会”。这种参与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但是在课程体系设计、内容选择上要能有利于这种实现,体现参与的要求,创造参与的条件,给学生创造一种环境,进而促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因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不应当仅是知识的体系,它不仅要包含知识点,而且要有更多的内容是技能性项目,是经过动手操作才能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重要目标。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中去,这对于高职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课程科目应当占课程体系的主要部分,并使课程体系的结构有利于教学过程,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变到以实验、操作为主的方式上来,通过校内外实习职训基地,让学生能在更多更好的实践环境、动手环境中完成课程学习。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1.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原则
高职课程必须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相对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让学生懂得怎么做,并且能做、会做。同时,作为高于中等职业教育层次的高等教育,不能重复中等教育的技术水平要求,应更注重新兴技术、高级技术、复杂技术的选择与整合,准确把握人才市场对高技能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确保课程体系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2.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
实现整体优化首先要坚持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学生基础、面向教育规律,提高培养质量。社会需求是出发点,学生的基础是前提,教育规律是保障,提高培养质量是课程目标。二是要重视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比例关系。要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找到三者之间最佳的结构平衡点,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协调发展。三是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不同的课程对培养目标所起的作用不同。要明确核心课程、支持课程、基础课程、特色课程之间的关系,并体现在课程体系中。
3.理论教学“必须、够用”的原则
高职的理论教学特别强调理论要为实践服务,以指导实践,提高专业应用能力为目的,坚持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技术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操作。因此,课程体系应对理论教学进行大胆改革和重组,取消与专业实际技能培养关系不大、理论性过强的课程,对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课程进行内容的调整与合并,增设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技能性课程和过程性课程。
4.职业性与高教性兼顾的原则
以能力为导向,高职教育的技能培养受到了足够重视,但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技能教育,又是高等教育,二者应统筹兼顾。作为高等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是必不可少的,不能落入单纯性的职业技能训练的窠臼,必须在课程上予以保障。这也是高职区别于中职的重要标志。
三、构建高职旅游专业能力导向型的“平台一模块”课程体系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的设计设置与体系的建构问题。基于此种认识,依据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构建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平台一模块”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由4个层次和9个模块的课程组成。
1.核心平台
核心平台设置“核心知识课”和“核心技能课”两大模块,其内容是按照职业群共有的基础技术和基本技能整合而成的,其作为教学和实训的中心内容,可在时间上、师资上予以优先保证。
核心知识模块:这类课程覆盖该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需要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教学上侧重于原理、方法的讲授。
核心技能模块:这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的课程,重在专业基础技能,这一模块的课程强调实用性操作训练,以满足旅游接待服务第一线对应用人才的实际需要。
2.支持平台
支持平台设置“专业技能”、“职业考证”及“职业方向”三大模块。
专业技能模块:是指除了核心平台以外需要开设的专业课程。这是对核心课程所需专业知识的强化、拓宽和补充,以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强化技能操作,以熟练和丰富操作经验。
职业考证模块:旨在保证职业资格的获取,落实双证制度。这一模块重视职业技能的考核,将职业考证的相关课程尽可能融入培养计划之中,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从而有利于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方向模块:职业方向模块以当前职业岗位的需求为依据,在旅游管理专业下设立多个专业方向,在第四学期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基础对他们进行分流。此模块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以适应多层次岗位的需要。
3.基础平台
基础平台课程主要为大学生提供必备的科学、人文、身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重视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是高等职业校区别于职业中专的重要标志之一。基础层课程主要包括文学、英语、思想政治理论、体育等课程。基础层的课程设置是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
4.特色平台
包括过程性课程、心理健康和职业指导课、选修课三大模块。
过程性课程模块,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指导下,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创作的机会”而开设的过程性特色课程。
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礼仪与公关”、“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竞争力,提高生活品味。
选修课模块,以人文课程为主,兼有科技、管理、文体类等课程,为学生多方面个性发展提供帮助。
“平台—模块”结构的课程体系特点是:各平台、各模块均紧紧围绕职业技能这个核心,突出这个核心,再按核心课程的需要逐层服务于核心,形成了一个围绕核心环环相扣的课程总体结构。这种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体现出:“职业技能核心”、“动手能力优先”和“注重人文和科技素养”的高职课程的设计原则,贯彻了从高职学生发展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胡晓晶,俞彤.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1).
[2]冯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J].辽宁高职学报,2008,(9).
[3]张孝利,肖岁利.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J].科技信息,2006,(1).
[4]周艳春.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浅议[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2,(3).
[5]王明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课题[J].丹东师专学报,2000,(5).
关键词: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能力导向型课程体系 构建
近年来,我国高等旅游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有一些影响旅游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未能得到解决,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离较大,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不合理的课程体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在体系设计、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应遵循有别于学术型高等教育课程的理念、原则和策略。
一、树立以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理念
以能力为核心,面向市场、面向技术、面向应用,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高级技能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也是确立高职教育课程理念的依据。
1.能力核心的课程观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应现代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而产生的现代新型高等教育。作为以培养实用型高级旅游专门人才为主的高等旅游职业技术教育,由于其培养人才的目标并不是学术型人才,其课程内容就不应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而是以能力为核心。这种应用型的旅游人才是面向市场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人,他们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与实践。这种以能力知识体系和专业能力的获得为核心构建出来的课程和教学模式,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观。
2.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价值观
在以能力为核心的前提下,现代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能否更好地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也是其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有两个考察层次:一是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一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前者是课程体系构建的起点,后者是课程体系构建的阶段性目标。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知识能力方面;一是对学习的心理、态度、情感方面。在我国,现阶段进入高等职业学院的学生,在这两个方面都与进入学术型大学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差距,处于弱势地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未来不能创造出辉煌的业绩。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在理论学习中的失败也许恰恰证明他在其他方面有过人的地方。基于上述认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必须努力寻求职业需要与学生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3.“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实践观
人才培养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学界共识,然而在如何落实方面则见仁见智。落实这一理念的关键是参与,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创新的机会”。这种参与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但是在课程体系设计、内容选择上要能有利于这种实现,体现参与的要求,创造参与的条件,给学生创造一种环境,进而促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因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不应当仅是知识的体系,它不仅要包含知识点,而且要有更多的内容是技能性项目,是经过动手操作才能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重要目标。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中去,这对于高职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课程科目应当占课程体系的主要部分,并使课程体系的结构有利于教学过程,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变到以实验、操作为主的方式上来,通过校内外实习职训基地,让学生能在更多更好的实践环境、动手环境中完成课程学习。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1.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原则
高职课程必须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相对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让学生懂得怎么做,并且能做、会做。同时,作为高于中等职业教育层次的高等教育,不能重复中等教育的技术水平要求,应更注重新兴技术、高级技术、复杂技术的选择与整合,准确把握人才市场对高技能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确保课程体系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2.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
实现整体优化首先要坚持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学生基础、面向教育规律,提高培养质量。社会需求是出发点,学生的基础是前提,教育规律是保障,提高培养质量是课程目标。二是要重视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比例关系。要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找到三者之间最佳的结构平衡点,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协调发展。三是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不同的课程对培养目标所起的作用不同。要明确核心课程、支持课程、基础课程、特色课程之间的关系,并体现在课程体系中。
3.理论教学“必须、够用”的原则
高职的理论教学特别强调理论要为实践服务,以指导实践,提高专业应用能力为目的,坚持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技术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操作。因此,课程体系应对理论教学进行大胆改革和重组,取消与专业实际技能培养关系不大、理论性过强的课程,对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课程进行内容的调整与合并,增设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技能性课程和过程性课程。
4.职业性与高教性兼顾的原则
以能力为导向,高职教育的技能培养受到了足够重视,但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技能教育,又是高等教育,二者应统筹兼顾。作为高等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是必不可少的,不能落入单纯性的职业技能训练的窠臼,必须在课程上予以保障。这也是高职区别于中职的重要标志。
三、构建高职旅游专业能力导向型的“平台一模块”课程体系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的设计设置与体系的建构问题。基于此种认识,依据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构建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平台一模块”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由4个层次和9个模块的课程组成。
1.核心平台
核心平台设置“核心知识课”和“核心技能课”两大模块,其内容是按照职业群共有的基础技术和基本技能整合而成的,其作为教学和实训的中心内容,可在时间上、师资上予以优先保证。
核心知识模块:这类课程覆盖该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需要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教学上侧重于原理、方法的讲授。
核心技能模块:这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的课程,重在专业基础技能,这一模块的课程强调实用性操作训练,以满足旅游接待服务第一线对应用人才的实际需要。
2.支持平台
支持平台设置“专业技能”、“职业考证”及“职业方向”三大模块。
专业技能模块:是指除了核心平台以外需要开设的专业课程。这是对核心课程所需专业知识的强化、拓宽和补充,以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强化技能操作,以熟练和丰富操作经验。
职业考证模块:旨在保证职业资格的获取,落实双证制度。这一模块重视职业技能的考核,将职业考证的相关课程尽可能融入培养计划之中,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从而有利于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方向模块:职业方向模块以当前职业岗位的需求为依据,在旅游管理专业下设立多个专业方向,在第四学期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基础对他们进行分流。此模块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以适应多层次岗位的需要。
3.基础平台
基础平台课程主要为大学生提供必备的科学、人文、身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重视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是高等职业校区别于职业中专的重要标志之一。基础层课程主要包括文学、英语、思想政治理论、体育等课程。基础层的课程设置是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
4.特色平台
包括过程性课程、心理健康和职业指导课、选修课三大模块。
过程性课程模块,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指导下,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创作的机会”而开设的过程性特色课程。
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礼仪与公关”、“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竞争力,提高生活品味。
选修课模块,以人文课程为主,兼有科技、管理、文体类等课程,为学生多方面个性发展提供帮助。
“平台—模块”结构的课程体系特点是:各平台、各模块均紧紧围绕职业技能这个核心,突出这个核心,再按核心课程的需要逐层服务于核心,形成了一个围绕核心环环相扣的课程总体结构。这种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体现出:“职业技能核心”、“动手能力优先”和“注重人文和科技素养”的高职课程的设计原则,贯彻了从高职学生发展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胡晓晶,俞彤.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1).
[2]冯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J].辽宁高职学报,2008,(9).
[3]张孝利,肖岁利.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J].科技信息,2006,(1).
[4]周艳春.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浅议[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2,(3).
[5]王明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课题[J].丹东师专学报,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