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课支持下的双师课堂模式是把微课这一优秀教学资源融入双师课堂中,旨在加强教学手段,集中教师集体智慧,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使课堂内容最优化展现。本应用在“微课 双师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学习方式,课堂上把微课对内容的提炼、双师的引导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三者相结合,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性,加强合作探究,整合教学内容,落实课堂知识,提升课堂实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微课;双师课堂;小组合作;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4-011-2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双师课堂”成为目前教育最关注的一种教学形式[1]。双师中的主讲老师担任重要角色——负责把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以最优方式呈现,而微课,作为一个优秀教学资源集中体现的载体,易于引导学生思考,并以精炼易懂的方式讲解重难点[2-3]。因此,任课老师可充分利用微课梳理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并激发学生潜力;而辅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维持课堂秩序,督促课堂活动或者任务的完成,全面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及时指正和答疑等;两者协同教学,不断完善教学环节,可让地理学习更加生动和丰富。
从学情看,大多数学生欠缺立体——平面——立体的空间思维的转换,由基于地理知识难易点的问卷调查得出(超过49%学生把经纬网作为最难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该章节经纬网等相关知识时,知识点难理解,学习难度较大。而经纬网作为今后学习的基础,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本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间监督学习,充分利用教具(地球仪),发挥合作探究的能力;再结合基于微课支持下双师课堂模式,探讨这节内容中《纬线和纬度》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
二、基于微课支持下双师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纬线和纬度》这一知识点,共包括三个部分:纬线的定义和特征;纬度的划分;重要的纬线。三个部分层层递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需要达到以下目标:学生能够在地图中或者地球仪上指出哪些线为纬线,说出纬线的基本特征(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等);学生能正确书写地球仪上任意点的纬度;运用纬度,推导出点所属的半球,所在的温度带。因此,为了学生能理解抽象化的纬线和纬度,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课前准备
(1)学生方面,班级先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个地球仪;每个小组的组长负责维持小组秩序,关注每个同学课堂任务完成情况,在回答问题时,每组每个成员均可作答,组内积极交流,每个小组均要展示任务成果。
(2)教师方面,主讲教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准备好微课分三部分进行播放;另外与辅导老师沟通需要辅导教师协助完成的教学项目,针对教学进度进行板书,并做好教学记录,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情况以及检查任务,检测作业完成效果。
2.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纬线的定义和特征
小组活动:阅读课本,找到纬线的定义描述;在地球仪上找纬线有哪些?每个小组成员写出你观察到的纬线具备什么特征?小组内讨论,整合为发言的主要内容,小组长指定一名同学上台展示讨论结果。
主讲老师活动:(1)播放微课。地球上最长的线是赤道,同赤道平行的线是纬线,那么平行于赤道我们能画多少条纬线呢,答案是无数条,从地球仪上看纬线是一个个圆圈,最大的纬线圈就是赤道,这些纬线圈长度一样?同学们观察手中地球仪可以发现纬线的长度不相等;我们看到纬线从赤道至两极,长度越来越短,到南、北极点线成为了点;如果把立体的地球仪展示为平面图,纬线圈就变为东西向的一条条直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而我们自己画纬线也通常把纬线画为横向的直线。(2)布置题目。小明说“地球表面没有画纬线,为了方便认识是人为定义的。在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是纬线,纬线的形状是半圆圈,纬线有180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从赤道到两极纬线长度越来越长,纬线指示的方向为东西方向”。请你说出小明对纬线定义和特征描述的不当之处并改正。
辅导老师活动:(1)检查各小组是否找到课本中纬线的定义,评价每个小组在地球仪上找到的线是否为纬线?(2)维持课堂秩序,抽学生代表回答本小组讨论结果。(3)书写板书,监督学生做好知识点一的笔记。(4)检查学生对主讲老师布置题目的完成情况,及时答疑和指正。
知识点二:纬度的划分和判读
主講老师活动:(1)抛出问题。刚才我们发现纬线有多少条(学生:无数条),那么怎么区分每条纬线呢?其实每条纬线都有自己的“标记”,就是纬度;观察地球仪,纬度是如何书写的,找出纬度的范围(最小值和最大值)和纬度的分布规律。(2)播放微课。每条纬线都有自己的纬度,我们以赤道为起始纬度0°,从赤道向南、北各至9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纬度的分布规律是:北纬是赤道至北极点,度数越来越大;而南纬正好相反,赤道至南极点,度数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可以说度数往北增加的为北纬,度数往南增加的为南纬。(3)梳理知识。纬度的范围为0°~90°,赤道为0°,极点为90°;以赤道为界,纬度分为北纬和南纬,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度数往北增加;赤道以南为北纬,用字母“S”表示,度数往南增加。
小组活动:(1)每个学生根据手中地球仪上的纬度,练习纬度的书写方式,组内同学相互检查书写是否正确;(2)梳理知识,做好笔记;并完成辅导老师布置的任务。
辅导老师活动:(1)板书知识点二的主要内容。(2)布置任务:在黑板上画出已知纬线纬度,求未知纬线的纬度。(3)小组讨论后,随机抽取每个小组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所求纬度并说明理由。
知识点三:重要的纬线 主讲老师活动:播放微课。第一条重要的纬线:赤道,赤道把地球平分为上下两个半球,即北半球和南半球;此外,赤道也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纬线一般用实线在地球仪上表示,但我们可以看到有四条纬线使用虚线表示,他们分别是23.5°N,23.5°S,66.5°N和66.5°S四条纬线,他们分别被称为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和南极圈,四条纬线刚好把地球划分为5个部分,即地球的五带(5个温度带);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为北温带,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为南温带,南极圈以南的区域为南寒带。
小组活动:(1)各小组同学在作业本上画一个圆表示平面的地球,画图要求:标出五条重要纬线及纬度和名称;标明五带的范围。每个小组展示一幅成果图,小组间进行纠错和补充。(2)完成辅导老师布置的练习任务,小组讨论后,小组派代表上台说明完成情况和解答思路。
辅导老师活动:(1)学生画图期间,进行指导和答疑。(2)画出正确清晰的五带图,包括五带的分界线(名称和纬度),五带的名称和范围。(3)布置练习任务:20°N纬线及纬线上的点属于哪个半球,哪种纬度以及五带中的哪一带?(4)评价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再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
3.课后反馈
为了掌握全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由辅导老师布置课后小测并批改,一方面學生加强知识的巩固,便于辅导老师查漏补缺,对部分学生及时辅导指正;另一方面可以把课堂情况反馈给主讲教师,有利于完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
三、总结
本节课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探究,这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上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特别是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有更多机会感受其他同学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同时微课支持下的双师课堂中,主讲老师利用微课这一优秀课堂资源,使得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这不但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课堂的时效性;辅导老师同样担任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特别在小组合作中,课堂秩序的维护是双师课堂进行的保障,另外辅导老师引导小组展开讨论,在学生陈述观点、展示小组成果时,及时指出问题,答疑解难,帮助教学反馈更加到位。总之,小组合作,微课和双师课堂三者的结合,使得教学内容抽象变具体,碎片到系统;教学过程双师各司其职,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旭.用Moodle架设基于生本理念的生物微课[J].文理导航(中旬),2018(09):55 61.
[2]王旭.使用微课和Moodle构建生物复习课[J].新课程(下),2018(06):106-107.
[3]陈慧媛,孙辉,杨水金,等.双师课堂在中学化学课堂中的实践[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111-114.
[4]谷宝磊.基于网络直播教学平台,实施“双师”课堂教学模式[J].办公自动化,2019(4).
注:本文属于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应用融合创新课题《基于微课的双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类别:重点课题,编号19JX06205。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肇庆外国语学校,广东 肇庆 526238)
关键词:微课;双师课堂;小组合作;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4-011-2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双师课堂”成为目前教育最关注的一种教学形式[1]。双师中的主讲老师担任重要角色——负责把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以最优方式呈现,而微课,作为一个优秀教学资源集中体现的载体,易于引导学生思考,并以精炼易懂的方式讲解重难点[2-3]。因此,任课老师可充分利用微课梳理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并激发学生潜力;而辅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维持课堂秩序,督促课堂活动或者任务的完成,全面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及时指正和答疑等;两者协同教学,不断完善教学环节,可让地理学习更加生动和丰富。
从学情看,大多数学生欠缺立体——平面——立体的空间思维的转换,由基于地理知识难易点的问卷调查得出(超过49%学生把经纬网作为最难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该章节经纬网等相关知识时,知识点难理解,学习难度较大。而经纬网作为今后学习的基础,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本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间监督学习,充分利用教具(地球仪),发挥合作探究的能力;再结合基于微课支持下双师课堂模式,探讨这节内容中《纬线和纬度》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
二、基于微课支持下双师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纬线和纬度》这一知识点,共包括三个部分:纬线的定义和特征;纬度的划分;重要的纬线。三个部分层层递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需要达到以下目标:学生能够在地图中或者地球仪上指出哪些线为纬线,说出纬线的基本特征(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等);学生能正确书写地球仪上任意点的纬度;运用纬度,推导出点所属的半球,所在的温度带。因此,为了学生能理解抽象化的纬线和纬度,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课前准备
(1)学生方面,班级先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个地球仪;每个小组的组长负责维持小组秩序,关注每个同学课堂任务完成情况,在回答问题时,每组每个成员均可作答,组内积极交流,每个小组均要展示任务成果。
(2)教师方面,主讲教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准备好微课分三部分进行播放;另外与辅导老师沟通需要辅导教师协助完成的教学项目,针对教学进度进行板书,并做好教学记录,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情况以及检查任务,检测作业完成效果。
2.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纬线的定义和特征
小组活动:阅读课本,找到纬线的定义描述;在地球仪上找纬线有哪些?每个小组成员写出你观察到的纬线具备什么特征?小组内讨论,整合为发言的主要内容,小组长指定一名同学上台展示讨论结果。
主讲老师活动:(1)播放微课。地球上最长的线是赤道,同赤道平行的线是纬线,那么平行于赤道我们能画多少条纬线呢,答案是无数条,从地球仪上看纬线是一个个圆圈,最大的纬线圈就是赤道,这些纬线圈长度一样?同学们观察手中地球仪可以发现纬线的长度不相等;我们看到纬线从赤道至两极,长度越来越短,到南、北极点线成为了点;如果把立体的地球仪展示为平面图,纬线圈就变为东西向的一条条直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而我们自己画纬线也通常把纬线画为横向的直线。(2)布置题目。小明说“地球表面没有画纬线,为了方便认识是人为定义的。在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是纬线,纬线的形状是半圆圈,纬线有180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从赤道到两极纬线长度越来越长,纬线指示的方向为东西方向”。请你说出小明对纬线定义和特征描述的不当之处并改正。
辅导老师活动:(1)检查各小组是否找到课本中纬线的定义,评价每个小组在地球仪上找到的线是否为纬线?(2)维持课堂秩序,抽学生代表回答本小组讨论结果。(3)书写板书,监督学生做好知识点一的笔记。(4)检查学生对主讲老师布置题目的完成情况,及时答疑和指正。
知识点二:纬度的划分和判读
主講老师活动:(1)抛出问题。刚才我们发现纬线有多少条(学生:无数条),那么怎么区分每条纬线呢?其实每条纬线都有自己的“标记”,就是纬度;观察地球仪,纬度是如何书写的,找出纬度的范围(最小值和最大值)和纬度的分布规律。(2)播放微课。每条纬线都有自己的纬度,我们以赤道为起始纬度0°,从赤道向南、北各至9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纬度的分布规律是:北纬是赤道至北极点,度数越来越大;而南纬正好相反,赤道至南极点,度数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可以说度数往北增加的为北纬,度数往南增加的为南纬。(3)梳理知识。纬度的范围为0°~90°,赤道为0°,极点为90°;以赤道为界,纬度分为北纬和南纬,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度数往北增加;赤道以南为北纬,用字母“S”表示,度数往南增加。
小组活动:(1)每个学生根据手中地球仪上的纬度,练习纬度的书写方式,组内同学相互检查书写是否正确;(2)梳理知识,做好笔记;并完成辅导老师布置的任务。
辅导老师活动:(1)板书知识点二的主要内容。(2)布置任务:在黑板上画出已知纬线纬度,求未知纬线的纬度。(3)小组讨论后,随机抽取每个小组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所求纬度并说明理由。
知识点三:重要的纬线 主讲老师活动:播放微课。第一条重要的纬线:赤道,赤道把地球平分为上下两个半球,即北半球和南半球;此外,赤道也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纬线一般用实线在地球仪上表示,但我们可以看到有四条纬线使用虚线表示,他们分别是23.5°N,23.5°S,66.5°N和66.5°S四条纬线,他们分别被称为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和南极圈,四条纬线刚好把地球划分为5个部分,即地球的五带(5个温度带);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为北温带,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为南温带,南极圈以南的区域为南寒带。
小组活动:(1)各小组同学在作业本上画一个圆表示平面的地球,画图要求:标出五条重要纬线及纬度和名称;标明五带的范围。每个小组展示一幅成果图,小组间进行纠错和补充。(2)完成辅导老师布置的练习任务,小组讨论后,小组派代表上台说明完成情况和解答思路。
辅导老师活动:(1)学生画图期间,进行指导和答疑。(2)画出正确清晰的五带图,包括五带的分界线(名称和纬度),五带的名称和范围。(3)布置练习任务:20°N纬线及纬线上的点属于哪个半球,哪种纬度以及五带中的哪一带?(4)评价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再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
3.课后反馈
为了掌握全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由辅导老师布置课后小测并批改,一方面學生加强知识的巩固,便于辅导老师查漏补缺,对部分学生及时辅导指正;另一方面可以把课堂情况反馈给主讲教师,有利于完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
三、总结
本节课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探究,这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上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特别是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有更多机会感受其他同学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同时微课支持下的双师课堂中,主讲老师利用微课这一优秀课堂资源,使得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这不但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课堂的时效性;辅导老师同样担任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特别在小组合作中,课堂秩序的维护是双师课堂进行的保障,另外辅导老师引导小组展开讨论,在学生陈述观点、展示小组成果时,及时指出问题,答疑解难,帮助教学反馈更加到位。总之,小组合作,微课和双师课堂三者的结合,使得教学内容抽象变具体,碎片到系统;教学过程双师各司其职,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旭.用Moodle架设基于生本理念的生物微课[J].文理导航(中旬),2018(09):55 61.
[2]王旭.使用微课和Moodle构建生物复习课[J].新课程(下),2018(06):106-107.
[3]陈慧媛,孙辉,杨水金,等.双师课堂在中学化学课堂中的实践[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111-114.
[4]谷宝磊.基于网络直播教学平台,实施“双师”课堂教学模式[J].办公自动化,2019(4).
注:本文属于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应用融合创新课题《基于微课的双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类别:重点课题,编号19JX06205。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肇庆外国语学校,广东 肇庆 52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