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语言的准确性又体现了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连贯性体现了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了思维的丰富性。因此,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本文拟就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基本策略作简要分析。
一、聆听策略:在交往中实现思维与语言的相互转化
聆听策略也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数学语言严谨、简明,所表达的对象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符合逻辑的、正确的。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误解,特别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須有透彻的理解。比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等,这些细小的区别,必须让学生听清楚,理解清楚,才能科学运用数学语言。再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学生对0.4323232是不是循环小数存在着争议。为了让学生真正弄清楚循环小数的基本概念,教学中我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一部分学生认为它是循环小数,因为它是重复出现的;另一部分认为不是循环小数,理由是它不属于“不断出现”。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必须在听清楚不同意见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辨析。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告知”的过程,而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一般而言,经过聆听、思维、口述三个步骤的转化。转化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同步提升的过程,其中,学会聆听、倾听,是清晰地表述的基础。
二、阅读策略:在文本中感悟数学语言的内在魅力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如果仅仅是聆听教师、同学的讲授,是很难丰富与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的。许多教学实践也证明,在数学学习中,只有通过对数学文本的阅读,才能让学生感悟到数学语言的内在魅力。比如,认读、理解、鉴赏等,都强调阅读速度、记忆、技巧等。但同时,数学书面语言又具有其独特性,特别强调了语言的严谨性、简洁性和通用性。数学的文字、图形、符号这三种语言呈现方式之间的转译,这就构成了数学语言的内在魅力。正如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在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对数学教材的阅读,在文本细读与分析中,掌握数学概念、规则的表达方式,科学地运用数学符号、书写数学公式、陈述数学问题。例如,教材上有这样一道题:“图中哪些可以用7 3=10来表示?”教学时,我先请学生仔细看图、认真阅读,通过阅读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对图中的数学信息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深入的思考,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用不同的数学语言加以表达。
三、操作策略:在手脑并用中奠定有序表述的基础
教学中,通过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通过直观演示、教具的操作,把一些抽象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数学思考;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用清晰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通过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难点,可要求学生通过教具“摆一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就等于这个三角形面积的两倍,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底×高/2”。然后教师追问:“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否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这时,再组织学生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进行拼凑,从而使学生在操作中得出结论,并要求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表述思维过程。
四、言说策略:在交流中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言表达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能力特点,创设学生言说的机会。比如,在知识的生成处或疑难处组织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条理性和准确性。通过日积月累,不懈地训练,就能培养学生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一筐桃子和李子共410千克,李子比桃子的三分之二多10千克,桃子和李子各多少千克?学生往往会错误列式为(410 10)÷(1 2/3)、410÷(1 2/3) 10。假如学生会说“谁和谁比,比的结果如何?谁多谁少?怎样变化才能使李子和桃子的2/3一样多”,那么问题就清晰了。如果我们能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这样去多动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总之,学生语言的表达过程反映的是他们的思维过程,学生语言的发展将会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关注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责编蓝天)
一、聆听策略:在交往中实现思维与语言的相互转化
聆听策略也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数学语言严谨、简明,所表达的对象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符合逻辑的、正确的。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误解,特别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須有透彻的理解。比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等,这些细小的区别,必须让学生听清楚,理解清楚,才能科学运用数学语言。再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学生对0.4323232是不是循环小数存在着争议。为了让学生真正弄清楚循环小数的基本概念,教学中我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一部分学生认为它是循环小数,因为它是重复出现的;另一部分认为不是循环小数,理由是它不属于“不断出现”。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必须在听清楚不同意见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辨析。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告知”的过程,而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一般而言,经过聆听、思维、口述三个步骤的转化。转化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同步提升的过程,其中,学会聆听、倾听,是清晰地表述的基础。
二、阅读策略:在文本中感悟数学语言的内在魅力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如果仅仅是聆听教师、同学的讲授,是很难丰富与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的。许多教学实践也证明,在数学学习中,只有通过对数学文本的阅读,才能让学生感悟到数学语言的内在魅力。比如,认读、理解、鉴赏等,都强调阅读速度、记忆、技巧等。但同时,数学书面语言又具有其独特性,特别强调了语言的严谨性、简洁性和通用性。数学的文字、图形、符号这三种语言呈现方式之间的转译,这就构成了数学语言的内在魅力。正如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在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对数学教材的阅读,在文本细读与分析中,掌握数学概念、规则的表达方式,科学地运用数学符号、书写数学公式、陈述数学问题。例如,教材上有这样一道题:“图中哪些可以用7 3=10来表示?”教学时,我先请学生仔细看图、认真阅读,通过阅读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对图中的数学信息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深入的思考,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用不同的数学语言加以表达。
三、操作策略:在手脑并用中奠定有序表述的基础
教学中,通过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通过直观演示、教具的操作,把一些抽象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数学思考;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用清晰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通过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难点,可要求学生通过教具“摆一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就等于这个三角形面积的两倍,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底×高/2”。然后教师追问:“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否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这时,再组织学生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进行拼凑,从而使学生在操作中得出结论,并要求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表述思维过程。
四、言说策略:在交流中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言表达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能力特点,创设学生言说的机会。比如,在知识的生成处或疑难处组织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条理性和准确性。通过日积月累,不懈地训练,就能培养学生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一筐桃子和李子共410千克,李子比桃子的三分之二多10千克,桃子和李子各多少千克?学生往往会错误列式为(410 10)÷(1 2/3)、410÷(1 2/3) 10。假如学生会说“谁和谁比,比的结果如何?谁多谁少?怎样变化才能使李子和桃子的2/3一样多”,那么问题就清晰了。如果我们能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这样去多动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总之,学生语言的表达过程反映的是他们的思维过程,学生语言的发展将会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关注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责编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