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上保护层双工作面开采后被保护层的卸压保护情况,结合祁南煤矿82采区上保护层顶底板岩层物理力学参数和地质特征,采用FLAC 3D软件模拟了上保护层双工作面6123与6125推进过程中应力场和变形场的演化特征,获得了被保护层7225与7227工作面最大主应力和变形随上保护层双工作面推进的变化特征;并根据《防突细则》中应力卸压与变形保护准则,确定其走向方向与倾斜方向的卸压范围.结果表明:上保护层6123与6125双工作面上(下)边界的卸压角分别为71.3°(77.4°)、75.8°(73.4°);沿走向
针对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结构易失稳变形、易产生严重底臌,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在分析卧龙湖煤矿南一底板轨道巷底臌机理与具体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底板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即在巷道底板轨枕中间布置底板锚杆,同时在巷道底板中部施工锚索对锚网支护承载结构进行结构性补偿,并使用钢筋梯子梁,加强底板承载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实践表明该技术能有效控制高应力软岩巷道底臌破坏,实现巷道围岩长期稳定.
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介绍了常德市实施建链、延链、强链、扶链等措施,使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一些问题,提出从产业链招商、布局、整合和创新等多维度入手,进一步推动全市循环经济提质增效。
农村生活垃圾是可农用的资源。在分析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当从现代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大力倡导农户自行再利用生活垃圾资源,村庄就近有效处理和利用生活垃圾资源,精准集运处理有毒有害的农村生活垃圾。推动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利用要充分贴合农村农民农业需要,充分利用农村人力物力资源,避免生搬硬套城市垃圾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走农村生活垃圾农用化之路。
为解决老龄垃圾渗滤液的脱氮难题,以物化法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采用SBR实验装置进行处理,确定其最佳的运行方式、曝气量、碳源补充量、实验用水量。结果表明,经SBR实验装置曝气4 h静置4 h处理后,物化后老龄垃圾渗滤液中COD和NH
3-N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有效降解其污染物,最佳的运行方式为曝气4 h静置4 h一个循环。曝气量为0.75 m
3/h时对出水NH
3-N的去除效率最高,去除率达86.72%;采用进水初始COD/NH
河南省某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处理规模100 m3/d。污水经新建污水管网汇集至污水厂,处理工艺采用“水解酸化+SBR”的生化主体工艺,配置地埋式一体化设备,出水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排放标准。
将过磷酸钙磷肥、石灰以及斑脱土3种钝化剂按不同配比混合制成不同的钝化剂组合,进行土壤原位钝化培养实验,并运用CaCl2-DTPA及0.1 mol/L的HCl溶液进行浸提,探究了不同钝化剂在0,30,60,90 d对污染土壤中Zn,Cd,Pb,As的钝化效果与特征。从对单一重金属在不同龄期时钝化效果以及同一龄期下复合重金属钝化效果及机理两方面,筛选出优势钝化剂。
对新开河沿河11个点位的底泥进行取样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底泥中对水体黑臭造成影响的关键因子。结果显示,底泥污染是黑臭水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底泥的含水率是底泥处置的关键考虑因素;重金属和砷是底泥资源化利用的关键因子;总氮、总磷和有机质之间关系密切且有较好的同源性。
介绍了生物质燃料及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特点,以及生物质燃烧过程中NOX生成机理。综述了当前国内应用较广的生物质脱硝技术,结合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及烟气特性,提出低氮燃烧+SNCR脱硝工艺、SNCR+低尘布置SCR工艺较为适合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NOX减排。
某制药企业污水处理站改造工程在调试过程中,根据工艺条件,结合进水水质特点,编制合理调试方案,分段培养污泥,前段生化系统利用储存的高浓度废水和原剩余污泥培养污泥,强化对高浓度废水的适应性,后段生化系统利用原剩余污泥接种,同步增加污泥量。7 d闷曝后,两段生化系统SV均达到25%以上,高浓度废水进水后,前段生化系统显示较强的适应性,满负荷进水3 d后污泥开始恢复增殖,7 d后前段SV达到了60%左右,后段SV稳定在20%,14 d后出水COD浓度逐步稳定低于150 mg/L,调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