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认识角》一课的教学,结合“预习单”内容,通过充分让学,“让”出“至简课堂”。具体表现为:过程简洁,充分让位;教法简要,适时引导;设计简化,自主活动。
关键词:过程简洁 教法简要 设计简化
“认识角”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中的内容。本课教学目标设定为:(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辨认,并能用重疊的方法比较大小。(2)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教学重点是:认识角和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是:会用重叠法比较角的大小。本课教学理念是:过程简洁、教法简要、设计简化,通过充分让学,“让”出“至简课堂”。
我为学生设计了“预习单”,内容如图1。
课前,让学生小组内交流:你提了哪些问题,能解决的问题有哪些?还有哪些不能解决?最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提炼主问题,引导探究
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
(1)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角?摸一摸角,你有什么感觉?
(2)观察一下,你找到的这些角有什么特点?试着在下面画一个角,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3)你能创造一个角吗?
(4)我提的问题是? (至少3个)
角。课前预习,大家提出了一些问题,刚才进行了交流,请各组汇报你们组最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生 角有大小吗?
生 角为什么是尖的?
生 角的边越长,角是不是越大?
生 用什么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
师 问得好,只有会问,才会学!老师把大家提的问题整理了一下,主要是这三种:(1)角有什么特点?(2)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3)怎样比较角的大小?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走进角的世界,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交流筛选,课堂上让各组汇报最想研究角的哪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三个主问题,目标明确、简要,直奔教学主题。]
二、研究主问题,开展探究
(一)认识角——探讨第一个问题:“角有什么特点”
(出示“活动一”,如图2。)
活动一:认识角
1.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角”。
2.摸一摸:有什么感受?
3.画一画:你是怎样画角的。
交流要求:注意倾听,发表不同的意见。
1.找角、指角。
师 你们在哪里找到角了?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 黑板上有角。
师 你能边指边说吗?(示范)我们应该这样指角。
生 (边指边说)书面上有角。
生 三角板上有角。
师 谁上来指指大三角尺的角?一共有几个角?
(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师 找一找这些物体(如金字塔、自行车、蛋糕、房屋、滑翔伞)上的角。
2.摸角。
师 找角的时候大家也摸了角,什么感觉?
生 (指着顶点)尖尖的,扎手。
生 (边摸边说)滑滑的,平平的。
3.画角。
师 预习的时候,你是怎样画角的?
生 (展示并示范)我是用三角尺上的角描的。
师 借助物体上的角描一描就能得到一个角。
(屏幕依次出示从三角尺、数学书、闹钟上抽象出来的带弧线的三个角。)
生 我是用尺画两条直线,形成一个角。
师 (示范)我们通常先画一个点,再画一条直直的线,然后再从这个点换个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就得到一个角,表示角的时候再画上“弧线”。
4.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师 数学家还给角的各部分取了名称呢!谁来边指边说?
(学生回答,明确: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5.判断角。
(出示题目,如图3。)
下面的图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画○。
①( )
②( )
③( )
④( )
师 认识角了吗?请大家判断一下,说说理由。
生 ①号、③号是角,②号不是,因为②号上的一条线是弯的,角的两条边必须是直的。
师 不错,你是从边的特征去思考的。
生 ④号也不是角,角是尖的,它没有顶点,也没有像角那样有直直的边。
师 看来,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就组成了一个角。
6.数角。
(出示题目,如图4。)
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 )
( )
( )
( )
师 记住角的样子,我们去找一找,数数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交流自学情况,自主“有为”,经历找、摸、画的过程,直观认识角,体验角的特征,掌握角各部分的名称,形成角的基本表象,再运用概念练习判断角、数角的个数,逐步建立角的概念。]
(二)创造角——探讨问题2:“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1.回顾“创造角”。
师 昨天还请大家动脑创造了一个角,你是怎样创造角的?
(出示“活动二”,如图5。)
活动二:创造角
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创造角的?并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生 我用两把三角尺拼成的。 生 用剪刀可以剪一个角。
生 用纸可以折一个角。
生 两根小棒一端靠在一起。
……
2.认识“角有大小”。
师 观察这两个角,(出示两个纸条做成的角)你有什么发现?
生 角的大小不一样。
师 了不起的发现!(板书:角有大小)拿出活动角 ,想一想怎样把它变大、变小?动手试一试,再说一说:怎样将角变大、变小?
生 角的两条边分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分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3.判断角的大小。
师 钟面上时针、分针不停地转动,就会形成大小不同的角。能判断钟面上的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学生判断。)
[设计意图:让学生展示、交流创造角的方法,进一步认识角,建立角的概念。在比较的过程中,明白角是有大小的,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把角变大或变小,体验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掌握判断角的大小的方法。]
(三)“玩一玩”角——探讨问题3:“怎样比较角的大小”
(出示“活动三”,如图6。)
活动三:“玩一玩”角
1.想一想:同桌两人怎样才能做出一样大的角?
2.试一试:同桌两人做出一样大的角。
3.说一说:介绍你的做法。
师 同座的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做出一样大的角的?
生 把我的角和他的角合在一起。
生 我们两人把角的顶点和顶点合在一起,边和边合在一起。
师 顶点和顶点合在一起,边和边合在一起,就是“重叠”。(电脑演示)全班小朋友能做一个一样大的角吗?
师 这个角与老师做的大角相比,(叠在一起)猜猜谁的角大?为什么?
生 一样大。
师 我觉得不一样大啊,我的角的边很长!
生 角的大小只跟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 角的大小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你在哪里见过?
生 扇子。
生 剪刀。
师 让我们走出课堂去看看,(播放视频)挖土机、伸缩门、健身器材就是运用角的大小变化来为人类服务的。
[设计意图:创设“怎样做一样大的角”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探索,在合作中交流,从而学会用“重叠法”来比较角的大小。通过与老师的“大”角作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三、回顾总结,提升探究
师 想想刚才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生 我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 我知道了角的大小跟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生 我会比大小了。
……
师 大家的收获真不少呢!老师将今天所学的知识编成了一首儿歌:“角儿角儿真奇妙,有的大来有的小。一个顶点两条边,比比画画都知道。”角无处不在,在我们的学习中、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你还有什么问题?
生 角可以分成哪几种?
生 带特殊标记的角(指直角)是什么角?
师 是的,更多的角的知识将在后面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归纳、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体验自主探究收获知识的成功感。以短小精湛的儿歌引导学生“回头看”,总结全课,同时让学生质疑,既培养了问题意识,又为后续角的学习做铺垫。]
【教学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让学的理念,构建了“至简课堂”。
其一,过程简洁,充分让位。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初步認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因此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画角”,先让学生介绍画法,再出示数学上的规范画法。这样,先呈现问题再解决问题,每个环节都争取做到朴实、有效,保持学生研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建构。
其二,教法简要,适时引导。周玉仁教授说过:“凡是学生能探索的绝不能替代,凡是学生能够思考的绝不暗示。”这节课就遵循了这样的理念。如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课前让学生用各种方法创造一个角,课堂上直接展示,让学生交流比较“两个角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角有大小”。然后设计了“怎样让角变大、更大?怎样让角变小、更小”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演示、比较等活动中,掌握“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如此,“学”“教”结合,巧妙引导,少讲、精讲,讲解有度。
其三,设计简化,自主活动。本课围绕三个主问题,精心设计并组织了三个学习活动:认识角、创造角、
“玩一玩”角,让学生在多种操作活动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这样的教学活动,简约而高效。
总之,这节课教师对素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等教学要素尽力做到经济实用,让学生尽情地“问”“想”“说”“做”“比”,在充分地让学中“让”出课堂的生动、简洁、深刻。可以说,这节课上,学生有为,教师有度,教学有效。
关键词:过程简洁 教法简要 设计简化
“认识角”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中的内容。本课教学目标设定为:(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辨认,并能用重疊的方法比较大小。(2)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教学重点是:认识角和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是:会用重叠法比较角的大小。本课教学理念是:过程简洁、教法简要、设计简化,通过充分让学,“让”出“至简课堂”。
我为学生设计了“预习单”,内容如图1。
课前,让学生小组内交流:你提了哪些问题,能解决的问题有哪些?还有哪些不能解决?最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提炼主问题,引导探究
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
(1)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角?摸一摸角,你有什么感觉?
(2)观察一下,你找到的这些角有什么特点?试着在下面画一个角,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3)你能创造一个角吗?
(4)我提的问题是? (至少3个)
角。课前预习,大家提出了一些问题,刚才进行了交流,请各组汇报你们组最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生 角有大小吗?
生 角为什么是尖的?
生 角的边越长,角是不是越大?
生 用什么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
师 问得好,只有会问,才会学!老师把大家提的问题整理了一下,主要是这三种:(1)角有什么特点?(2)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3)怎样比较角的大小?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走进角的世界,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交流筛选,课堂上让各组汇报最想研究角的哪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三个主问题,目标明确、简要,直奔教学主题。]
二、研究主问题,开展探究
(一)认识角——探讨第一个问题:“角有什么特点”
(出示“活动一”,如图2。)
活动一:认识角
1.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角”。
2.摸一摸:有什么感受?
3.画一画:你是怎样画角的。
交流要求:注意倾听,发表不同的意见。
1.找角、指角。
师 你们在哪里找到角了?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 黑板上有角。
师 你能边指边说吗?(示范)我们应该这样指角。
生 (边指边说)书面上有角。
生 三角板上有角。
师 谁上来指指大三角尺的角?一共有几个角?
(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师 找一找这些物体(如金字塔、自行车、蛋糕、房屋、滑翔伞)上的角。
2.摸角。
师 找角的时候大家也摸了角,什么感觉?
生 (指着顶点)尖尖的,扎手。
生 (边摸边说)滑滑的,平平的。
3.画角。
师 预习的时候,你是怎样画角的?
生 (展示并示范)我是用三角尺上的角描的。
师 借助物体上的角描一描就能得到一个角。
(屏幕依次出示从三角尺、数学书、闹钟上抽象出来的带弧线的三个角。)
生 我是用尺画两条直线,形成一个角。
师 (示范)我们通常先画一个点,再画一条直直的线,然后再从这个点换个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就得到一个角,表示角的时候再画上“弧线”。
4.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师 数学家还给角的各部分取了名称呢!谁来边指边说?
(学生回答,明确: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5.判断角。
(出示题目,如图3。)
下面的图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画○。
①( )
②( )
③( )
④( )
师 认识角了吗?请大家判断一下,说说理由。
生 ①号、③号是角,②号不是,因为②号上的一条线是弯的,角的两条边必须是直的。
师 不错,你是从边的特征去思考的。
生 ④号也不是角,角是尖的,它没有顶点,也没有像角那样有直直的边。
师 看来,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就组成了一个角。
6.数角。
(出示题目,如图4。)
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 )
( )
( )
( )
师 记住角的样子,我们去找一找,数数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交流自学情况,自主“有为”,经历找、摸、画的过程,直观认识角,体验角的特征,掌握角各部分的名称,形成角的基本表象,再运用概念练习判断角、数角的个数,逐步建立角的概念。]
(二)创造角——探讨问题2:“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1.回顾“创造角”。
师 昨天还请大家动脑创造了一个角,你是怎样创造角的?
(出示“活动二”,如图5。)
活动二:创造角
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创造角的?并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生 我用两把三角尺拼成的。 生 用剪刀可以剪一个角。
生 用纸可以折一个角。
生 两根小棒一端靠在一起。
……
2.认识“角有大小”。
师 观察这两个角,(出示两个纸条做成的角)你有什么发现?
生 角的大小不一样。
师 了不起的发现!(板书:角有大小)拿出活动角 ,想一想怎样把它变大、变小?动手试一试,再说一说:怎样将角变大、变小?
生 角的两条边分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分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3.判断角的大小。
师 钟面上时针、分针不停地转动,就会形成大小不同的角。能判断钟面上的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学生判断。)
[设计意图:让学生展示、交流创造角的方法,进一步认识角,建立角的概念。在比较的过程中,明白角是有大小的,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把角变大或变小,体验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掌握判断角的大小的方法。]
(三)“玩一玩”角——探讨问题3:“怎样比较角的大小”
(出示“活动三”,如图6。)
活动三:“玩一玩”角
1.想一想:同桌两人怎样才能做出一样大的角?
2.试一试:同桌两人做出一样大的角。
3.说一说:介绍你的做法。
师 同座的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做出一样大的角的?
生 把我的角和他的角合在一起。
生 我们两人把角的顶点和顶点合在一起,边和边合在一起。
师 顶点和顶点合在一起,边和边合在一起,就是“重叠”。(电脑演示)全班小朋友能做一个一样大的角吗?
师 这个角与老师做的大角相比,(叠在一起)猜猜谁的角大?为什么?
生 一样大。
师 我觉得不一样大啊,我的角的边很长!
生 角的大小只跟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 角的大小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你在哪里见过?
生 扇子。
生 剪刀。
师 让我们走出课堂去看看,(播放视频)挖土机、伸缩门、健身器材就是运用角的大小变化来为人类服务的。
[设计意图:创设“怎样做一样大的角”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探索,在合作中交流,从而学会用“重叠法”来比较角的大小。通过与老师的“大”角作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三、回顾总结,提升探究
师 想想刚才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生 我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 我知道了角的大小跟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生 我会比大小了。
……
师 大家的收获真不少呢!老师将今天所学的知识编成了一首儿歌:“角儿角儿真奇妙,有的大来有的小。一个顶点两条边,比比画画都知道。”角无处不在,在我们的学习中、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你还有什么问题?
生 角可以分成哪几种?
生 带特殊标记的角(指直角)是什么角?
师 是的,更多的角的知识将在后面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归纳、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体验自主探究收获知识的成功感。以短小精湛的儿歌引导学生“回头看”,总结全课,同时让学生质疑,既培养了问题意识,又为后续角的学习做铺垫。]
【教学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让学的理念,构建了“至简课堂”。
其一,过程简洁,充分让位。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初步認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因此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画角”,先让学生介绍画法,再出示数学上的规范画法。这样,先呈现问题再解决问题,每个环节都争取做到朴实、有效,保持学生研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建构。
其二,教法简要,适时引导。周玉仁教授说过:“凡是学生能探索的绝不能替代,凡是学生能够思考的绝不暗示。”这节课就遵循了这样的理念。如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课前让学生用各种方法创造一个角,课堂上直接展示,让学生交流比较“两个角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角有大小”。然后设计了“怎样让角变大、更大?怎样让角变小、更小”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演示、比较等活动中,掌握“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如此,“学”“教”结合,巧妙引导,少讲、精讲,讲解有度。
其三,设计简化,自主活动。本课围绕三个主问题,精心设计并组织了三个学习活动:认识角、创造角、
“玩一玩”角,让学生在多种操作活动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这样的教学活动,简约而高效。
总之,这节课教师对素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等教学要素尽力做到经济实用,让学生尽情地“问”“想”“说”“做”“比”,在充分地让学中“让”出课堂的生动、简洁、深刻。可以说,这节课上,学生有为,教师有度,教学有效。